送走川東參政劉鱗長、參將李占春之後,楊麟瞪著錢邦芑道:「錢監軍,一個合格的監軍不僅僅是保證將領準確無誤的執行朝廷、上級的號令,更應該站在本部的角度上為本部考慮,包括軍心、士氣、後勤、糧草等等。
大人到我部已經三月有餘,除了在我授意下極不情願的斷了幾個案子,又為大軍士氣、後勤、糧草做了什麼有益貢獻呢?」
錢邦芑頗為惱怒,臉色鐵青,摘下帽子說道:「楊汝貞楊大人,這幾個月下來,老夫在大人授意下審判前任順慶知府史謹宸貪瀆一案,為大軍募集十萬兩白銀。
老夫在大人授意下整頓廣安千戶所,不但催促那幫衛所官員繳納兩萬擔糧草,而且在未來每年可以增加八千擔糧草啊。
大人,老夫承認這些事情做得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但我們忠義軍確實不缺這一點糧草啊。」
楊麟哈哈大笑,走到錢邦芑前面問道:「錢監軍,你說說,本官雖然年輕,但這些事情本官難道做錯了嗎?
至少在這亂世之中,該不該這樣做?」
錢邦芑感到內心一驚,特別是看打對方雖然滿臉笑容,但兩隻眼睛瞪住自己,汗珠一顆一顆的留下來,聲音有點嘶啞,回答道:「若在太平盛世,大人這樣做絕對不對。但現在是亂世,大人這樣做也未嘗不可。」
將帽子拿起來,擺弄了兩下,重新戴在錢邦芑的腦袋上,長嘆道:「本府並非憐惜這點糧草,實在是因為這些糧草早已經安排去處啊。
本府計劃年末征討土暴子,明年征討流寇,但要做到這些,忠義軍必然會擴大一倍以上,到那時我們不是糧食多餘了,而是根本沒有糧食啊。
錢大人,你是監軍,監軍負責軍紀、軍隊士氣、負責大軍糧食,我們早有約定,這些事情應該你負責,你說說,若將來軍中無糧的話,你讓我如何向你興師問罪?」
錢邦芑大驚,連連揩掉臉上的汗珠道:「大人,這,這你為什麼不早說呢?」
楊麟也顯得頗為驚訝,看著眾人道:「你們,你真是文官,這樣明顯的事情怎麼沒有察覺呢?
我們大家共事這幾個月,很多事情我雖然沒有明說,但你們應該會察覺啊。」
錢邦芑、範文光、趙司炫等人連連搖頭,表示不知。
楊麟嘆息道:「三位大人啊,過去為什麼會文人帶兵,就是因為文人戰略思路更加清晰一點,就是因為打仗不僅僅拼的是勇氣、毅力,更拼的是錢糧啊。」
三人見狀,面面相覷,一個個連連告罪。
而此時,川東參政劉鱗長、參將李占春回到重慶,向四川巡撫馬乾、副將曾英報告借糧經過。
聽見楊麟說自己五萬之眾不過是烏合之眾,曾英大怒,手按刀柄對左右說道:「這個楊麟忘恩負義,若非老夫向四省總督王應熊大人報告其已經占領順慶府,他一個小小的千總怎麼能夠主政一方,升為知府,參將什麼的?」
四川巡撫馬乾也頗為惱火,自己是四川巡撫,對方不過是一個來路不明的知府參將,現在居然干出公開抗命之事。
這種事情,不論那個上官都不允許。
更何況這次自己要調一萬擔糧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撥付五千擔,但還要明軍攻下合州,自己來取。
而曾英則對攻打合州信心滿滿,別的不說,其部剛剛大敗張文秀數萬大軍,現在各部士氣正旺。
除此之外,大家更羨慕忠義軍的生活,明軍雖然剛剛打敗大西軍占領重慶,但各地遭到破壞嚴重,民生艱苦,再加上很多豪門大戶根本不願意繳納賦稅,大家生活艱苦。
而楊麟生活異常奢侈,聽說隔三差五的吃虎肉,吃熊掌什麼的,不要說現在兵荒馬亂的,就是在太平盛世大家生活也沒有如此富足啊。(自己打的)
大家暗自打定主意,先攻下合州,待兩軍接壤之後,到時候再用武力迫使忠義軍借更多糧食,借更多銀兩。
不說曾英如何積極調兵遣將,準備攻打合州,單說這兩天順慶府局勢陡轉急下。
七月下旬,第一期軍官教導營學員經過三個月學習,完成軍械、戰術、地形、人體等方面課程培訓之後,大家正式結業。
這天楊麟早早的來到西山腳下的訓練基地,在這三通鼓之後,楊麟一一接見完成結業學員,並配發忠義劍作為佩劍。
對學習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將領,如中隊長王志耀、楊光泰等十餘優秀學員,則分別委任為參謀,或轉到護衛營擔任職務,以資未來提拔。
對其他學員,一般則回到原來各營,或者帶原來部隊,或者重新組建各個大隊、中隊,以在未來再行提拔。
俗話說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在太平盛世是這樣,在兵荒馬亂的亂世更是如此。
這次共培養了一百多基層軍官,通過三個月學習,大家學習與訓練了一些帶兵打仗方法,是未來軍中骨幹。
有了這些骨幹,組建軍隊就顯得更加容易多了。
借著這次機會,楊麟也決定擴大忠義軍規模,護衛營擴大到5個步兵大隊,其他各步兵營多擴充到4個步兵大隊,其中第4大隊為補充大隊。
騎兵營真正成營,擴大到4個大隊,楊麟計劃通過軍官訓練營提高中下級軍官的素質,經過一冬的訓練,然後再在明年(弘光二年)全軍擴大到萬餘人之後,再率部出征,以驅逐張獻忠。
秋收將即,全川上上下下除了順慶府獲得豐收,為了防備周圍的土暴子搶奪糧食,保境安民,先抽調這些剛剛畢業的學員前往各地,訓練保安大隊,控制地方保安部隊,以支援大軍作戰。
楊麟決定將擴編時間推遲到秋收之後,在確定整改方案之後,便馬不停蹄的投入到秋收活動之中。
這個時代由於人口稀少(不到前世的一成,即便扣除城鎮裡面的,也不到兩成),再加上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量作物沒有大面積推廣,民眾耕種的土地較為平坦。
現在還是早上,山中的霧氣還沒有完全散去,而在平原地區則是一望無際的稻田,現在正是收割的季節,往日還綠油油的稻田現在變成金黃的一片。
稻穀沉甸甸的,壓得稻穗低低的,像一顆顆果實,遠遠望去,特別誘人。
身邊的老農不時拉過一顆稻穗,仔細數著一顆稻穗上有多少粒穀子,看著飽滿的穀子,老農不是裂開滿是皺紋的黑臉,直言今年風調雨順,收成頗為難得。
前幾年天災不斷,不時發大水,就是乾旱,天氣頗為寒冷,天裡面的稻穀稀稀拉拉的,不到正常年景的六七成。
今年天氣好轉,沒有什麼大的災害,天氣也不像往年那樣異常,這田裡的稻穀大概恢復到豐收年景的八九成。
聽老農在旁邊嘮叨,內心一驚,前世都說小冰河時期,從萬曆末年到崇禎末年,歷時五十餘年的小冰河時期,陝北大旱,大家沒有吃的,流民四起,最後釀成農民起義(或者說流寇)。
老農當然不知道什么小冰河時期,老農嘮叨的是田裡面收成,正如這塊田足足有三畝多面積,父輩說能收上十擔多稻穀,但自從自己懂事以來,從來沒有超過九擔的,大多數年景多在七八擔。
(水田的產量高,在民國初年,風調雨順每畝水田產量足足超過四擔糧食。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分田地的時候,老家就是按照四擔糧食一畝分水田的)
可不要小看這二三擔穀子,這可相當於很多四口之家兩三個月的口糧,少了這些糧食,整個生計一下變得非常艱難,往年還能夠吃乾飯,現在之能喝稀飯了。
老農顯得頗為自豪,自己有二十五畝,其中水田十畝,旱地十五畝,在村里屬於小康水平,小的時候風調雨順的,家裡面還釀酒,小的時候出去放牛,爺爺常常倒一小杯酒,可以禦寒。
(爺爺一直說解放前家裡有水田二十畝,一年能收上百擔糧食,沒有僱人耕種,土改的時候被評為中農,如此看來,在過去小康之家大概是這樣一個水平。
明朝耕地面積七億畝,保守估計明朝人口在一億到一億四千萬之間,如此看來,普通自耕農人均土地面積在五畝左右。)
但自己長大成人以後,雖然自己一天到晚侍弄這田地,但收成有限,再加上衙役百般刁難,地方苛捐雜稅眾多,日子過得緊緊的,每到七八月青黃不接的時候,只有成天的喝稀粥。
老農剛才數了數田間稻穀顆粒數,不但比往年飽滿多了,而且比往年多了一到兩顆,老農顯得自信滿滿,今年可能超過九擔。
除了地里收成之外,老農對田賦也特別在意,往年最高時,每畝水田足足2錢銀子,抵得上五六十斤糧食,旱地也有1錢銀子,相當於二十多斤小麥。
現在各個交通要道都寫著田賦每畝八分銀子,到時候若鄉里、村里一攤派,還是像往年那樣,這可比過去足足多了一倍多啊。
為了避免繳納賦稅,過去很多人將田地登記在官紳名下,以逃避朝廷賦稅。
看老農激動的樣子,楊麟連連解釋,到最後直言是地方執政失敗,將負擔全部壓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搞得大家實在受不了,最後才成為流民、成為流寇。
看見楊麟如此激烈的批評過去政策,錢邦芑臉上鐵青,忍了幾次,終於沒有出言頂撞。
當然,今天來到農地,不僅僅是看地方收成,而是試驗新式打穀機,去年有感大家打穀子艱辛,楊麟希望通過打穀機稍稍減輕民眾負擔。
前世出身農家,小的時候也打過穀子,依稀記得打穀機的模樣,早在十個月前就畫出圖紙,讓工匠們按照圖紙模樣試做,但很多東西,從設想到真正落實還是需要時間。
就是在半個月前,第十件樣品試製完成,按在半桶中試驗,還是有模有樣的,今天是拿到天裡面使用。
鐵匠坊的師傅正在安裝,看見楊麟彎下腰脫掉靴子,挽起褲子準備下田地,眾人連聲勸誡。
知縣是青天大老爺,知縣出行衙役開道,敲鑼打鼓的周圍民眾迴避,楊麟是知府,怎麼能夠幹這種農活呢?
楊麟呵呵笑了笑,推開眾人道:「各位,為什麼流民四起,流寇橫行鄉里,就是因為我們很多官員雖然口口聲聲說什麼士農工商,說什麼大不了回家種田。
實際上是自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瞧不起農戶、工戶。
大家可知道,每年天子都會親自耕種,都會找來老農幫忙扶農具,各位內閣大學士都有模有樣的耕種。
在下添為地方官,更應該做大家的表率,今天就與大家一起打穀子,大家說好不好?」
大家怎麼敢掃楊麟的興,紛紛高聲叫好,錢邦芑、範文光、趙司炫等人也只得挽起褲子,下田幹活。
別人怎麼樣,楊麟不管,除了考察收成之外,此行主要目的就是驗證打穀機,看到打穀機按好後,先試著搖了幾十圈,非常輕鬆。
然後讓人將稻穀放在打穀機裡面,力道陡然增加,搖起來非常吃力。
但令大家驚訝的是打穀機機身上的鐵圈居然不斷的划過,不斷剝離上面的谷穗,不到片刻功夫,一大把都打完了。
楊麟一面搖打穀機,一面看大家打穀的動作,與大家總結,到最後自己試著放稻穀。
在前世打過稻穀,動作當然非常嫻熟,一大把稻穀片刻功夫都打完了,這讓眾人連連稱奇。
稻穀打得非常快,最初不過兩三個人割稻穀,到最後五六個人都忙不完,這可大出眾人意料之外。
老農最初擔心打得不乾淨,連連數了十多把,每把看得非常仔細,深怕打得不乾淨收成減少什麼的。
接連看了幾把,除了少量空心沒有打掉之外,沒有餘下什麼。
過去用手打,舞著稻穀往半桶上甩,不但費力,一些稻穀甩到田裡面,而且根本大不乾淨,現在看來,這打穀機比過去強多了。
一天下來,太陽落山之前整片田地都打完了,效率是過去的三四倍以上。
除此之外,除掉那些稻草什麼的,曬在地里,收成足足有十擔,這可接近往年豐收水平了。
高興之餘,大家紛紛總結其中緣由,最主要的當然是風調雨順的,地里糧食多了。
除此之外,就是打穀機打得更乾淨了,就是利用打穀機,稻穀不會再摔在田裡面。
過去打穀子,雖然特別小心,但舞動起來,時不時的有的穀子落在地裡面,收不上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1s 3.65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