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楊麟考慮如何指導大家鑄造佛朗機炮,紅衣大炮的時候,經歷司知事周正匆匆趕來,聲言張定國帶著一名護衛已過了關卡,希望求見楊麟。
張定國?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李定國,這個楊麟是知道的,在前世中緬鬧得沸沸揚揚,果敢族多次出現在網絡空間中。
通過果敢族,了解到李定國,也就是現在這個張定國。
在張獻忠戰死之後,孫可望、李定國等人率部占據云貴,聯合南明,李定國兵出湖廣、兩廣,取得兩厥名王的驕人戰績。
這個李定國忠於大明,是漢人史學界公認的民族英雄,現在李定國來訪,難道是為了停止內爭,共同抗清的?
原來大西撫南將軍張文秀率領數萬大軍沿著涪江順流而下攻打重慶府的曾英部,但不料陳懷西指揮義勇軍步軍、水軍、騎兵在嘉陵江上游,如此難以畢其功於一役。
看到這不到兩千兵馬竟然纏住張文秀數萬大軍,在潼川州的張定國頗為驚訝,再加上種種有關楊麟、有關義勇軍之傳說,決定前往順慶府逼迫楊麟收兵。
楊麟下令打開城門,派出親兵頭子武大牛親自將張定國迎入順慶知府衙門,遠遠的看見張定國,感嘆不已。
張定國二十四五歲,比楊麟年長三四歲,身材高大壯實,身高約莫一米八以上,國字臉,雖然現在已經到了三伏天,但還是頭戴金盔,身穿棉甲,外披大衣,手握寶劍,兩隻眼睛特別大,精光四射,不怒自威。
坐在上首,兩人對視一眼,如此足足三十秒,方才移開雙眼,踏著步子大步走到大廳中央,然後微微拱了拱手,算是見過禮了。
旁邊眾人大怒,錢邦芑、曹章等人衝出來準備指責張定國的無禮,楊麟尷尬的笑了笑,自己是大明,人家是大西,沒有必要為這種事情搞得烏煙瘴氣的。
楊麟讓左右看座,待其坐定後拱手道:「本官風聞將軍本姓李,為良家子弟,將軍亦為忠義之士,不幸流落在軍中,被張老將軍收為義子。
李將軍雖然深陷流寇之中,但將軍有小尉遲之名,有萬人敵之威名,你我雖在不同陣營,但將軍射殺神弩張令,率領二十六騎突襲襄陽,將軍之威名天下皆知,軒佩服不已。」
李定國昂然而立,雖然表情肅立,但臉色稍稍放緩,拱手道:「楊將軍過譽亦,定國不過是一介武將,你我雖在不同陣營,但將軍文武雙全,將軍為官清譽,定國也頗為佩服亦。」
楊麟向東拱了拱手,說道:「將軍,張老將軍為人本官不好評論,但本官有肺腑之言,若將軍能報告張老將軍,若張老將軍,或者將軍將來能夠踐行,也不虧大好男兒來人世之間走一遭亦。」
李定國微微一怔,搖頭道:「定國這次前來,本有事希望將軍能夠應允,現在將軍居然率先提起,還望將軍先說。」
楊麟站起來,嘆息道:「李將軍,前兩天我正與錢御史,范同知、趙同知探討,認為當今局勢比起南宋初年兇險百倍,千倍。
南宋初年,我漢民族沒有分裂,在我大宋治下可沒有足可以撼動朝廷統治的,官府所說的流寇,你們所說的義軍,更無如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能征善戰的漢奸敗類供其驅使。
前兩日我等得到消息,後金在一月之初已經大敗李自成主力,控制將軍故鄉陝西,在今年春天更是迫使賀珍等漢中守將投降。
想現在後金定兵分兩路,一路定由後金所謂豫親王多鐸率領,沿著京杭大運河南下,攻略江南腹心之地;
另一路定然由後金所謂的英親王阿濟格率領,以追剿李自成為名,攻略荊楚。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若我們漢人內部再這樣打打殺殺的,只等到後金從背後殺來,我等都死無葬身之地。
將軍亦為久經戰場能征善戰之士,其見識遠非磊所可比擬,若將軍能夠說服張老將軍能夠與我大明建立統一戰線,北上抗清,如此定然如岳武穆、韓世忠、吳武安那樣成為後世民眾之敬仰。
若能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到時候張老將軍何愁無地稱王為尊呢?
何去何從,還望將軍多思,更望將軍能向張老將軍明說亦。」
李定國未想到楊麟竟然有這樣一番說辭,眉頭皺了皺,搖頭道:「楊將軍言之大謬亦,大明朝廷刻薄寡恩,洪武時期接連搞出胡惟庸案,藍玉案,難輔佐朱元璋的開國丞相,年過七十歲的李善長都死於刀斧之下。
其後有功於大明之臣,如于謙、楊廷和、夏言、張居正,不是死於大明皇帝屠刀之下,就是在身前、身後被清算。
大明朝廷貪官橫行,無官不貪,民眾生活水生火熱。
正如將軍所言,在下本十世良民,陝北遭遇災荒,朝廷不但不加救濟,誠實善良百姓田賦、丁賦反而比起正常年景還要高,這不是逼迫大家起兵造反嗎?
大家只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之中,大家也曾經多次接受招安,但朝廷官吏不但不加撫恤,居然反而想我們義軍公開索賄。
將軍,大明之君非仁義之君,大明之官只知向民眾索賄,而不知人間辛苦,將軍,大明已亡,李自成率部攻入北京,崇禎上吊自盡之時大明已亡,而南京擁立的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
將軍文韜武略,可歸順我大西政權,在下定然向父皇力保,至少官至尚書,將軍也可一展胸中報復。
將軍若執意不從,到時候我五十萬大西大軍殺到,玉石俱焚,將軍本是愛民之官,但做得比那些荼毒百姓官員更加可惡的事情啊。」
楊麟哈哈大笑,兩眼逼視對方,走到身前,搖頭道:「將軍對大明指責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我等都為這亂世男兒,當然要改變大明官場種種陋習,還老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軒不過是一介秀才,自掌兵為官一方以來,地方吏治日漸清正,民眾不再逃荒,社會日漸穩定,雖然離大治還頗有距離,但只要大家同心同德,定然讓絕大多數民眾都能夠安居樂業。
去歲令弟張廣才(都是張獻忠義子)前來會晤,本官讓張廣才轉告張老將軍,認為北上驅逐大陸乃上順天意,修復都江堰乃下安民心。
不知張廣才是否代為轉達,但觀今年以來大西政權種種作為,一則強遷豪強大戶進入cd,一則殘酷鎮壓那些走投無路,無法安身立命之民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此觀之,或許你等最初有一千個理由一萬個理由,但等到你們當政之後整個局勢變得更趨混亂,被禍及的民眾數倍於以往。
為今之計,大西唯一出路就是停止對大明的一切軍事行動,開赴被蠻清、後金占領的華北之地,以免遭遇傾覆之危險,以免背上萬事之罵名?」
李定國雙目圓瞪,瞪著楊麟道:「將軍之言大謬矣,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你們明軍明火執棍,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我大西展開圍攻,還口口聲聲停止一切軍事行動?
去年將軍也口口聲聲希冀和平,但將軍趁我軍不備,轉瞬之間就占領順慶。
將軍雖有官譽,依本將軍看來,將軍與那楊嗣昌無二亦。」
楊麟想了想,長嘆道:「本將如此,不過自衛而已。本將軍認為如今我漢人最大威脅不是彼此,而是蠻清,而是洪承疇、吳三桂、孔有德等漢奸。
若要保全我漢人之香火,唯有停止彼此之間軍事行動,唯有大家愛共同抗擊蠻清及其漢奸。
別的軍隊如何本官無法做主,若令弟劉文秀不攻打重慶府,我在武勝的大軍也不會襲擾其後。
無論如何,還望你等早做決定,若你們不同意北上抗清,本將軍將親率我萬餘忠義之士西征,以與其他大明軍民一道共同逼張出川抗清。」
張定國這次來順慶府,主要目的就是希望義勇軍不再襲擾張文秀部後方,現在聽楊麟如此說,張定國自知無望,抱了抱拳起身離去。
楊麟將其送出知府衙門,站在城樓上看見其單人單騎離去。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2s 3.66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