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 www.bixiale.cc,最快更新國勢 !
第241章 國策建設(1)
所謂國策建設受到干擾的問題,周學熙是有切身體會的,這個意見,孫中山作為全國鐵路督辦已經發過幾次牢騷,但是,沒有在秦時竹面前講,不是因為不敢,而是他能夠理解秦時竹和陸尚榮等人的做法。筆言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一直以來,國防軍都在鐵路建設大軍中募集兵員,一般說來,只要接受過3個月以上的鐵路建設,基本上都擁有符合當兵的標準。包括紀律性、吃苦耐勞性等等,與修建鐵路相比,國防軍的出身和收入畢竟要好上不少,除了每月的薪水比築路大軍多以外,更重要的還有提拔的機會和出人頭地的契機。
國防軍經常用築路出身的軍官來現身說法,主要就是最早那批參軍的工人,因為表現勇敢,再加上恰逢戰爭,一年有餘,已經從大頭兵一個變成了排長,一身筆挺的軍裝,配上鋥亮的皮靴,要多威風有多威風,再加上國防軍的節節勝利,早就惹得這些棒小伙子心裡痒痒。鐵路建設的幾個月里,早就開了眼界,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哪裡會不去?只怕自己報不上名,只怕自己身體不夠格,只怕別人不挑自己。
國防軍獲得了穩定的兵員,對總統的徵兵主意是非常歡迎。但是,事情總有兩面性,徵兵是有保障了,築路大軍就面臨著不夠穩定的問題。棒小伙子沒過幾個月就被挑走,剩下就只能是身體不合格或者有其他問題的,再者,落選者本人也要唉聲嘆氣好幾天。
再到後來,連新進入築路大軍的小伙子也變得有些浮躁,天天盼著徵兵隊伍前來點驗。雖然說,徵兵的時候還有聽取鐵路建設方對於兵員工作期間表現的一面,但是,鑑於很多時候建設和國防是衝突的,這種陳述並不可靠。那些修路一般的刺頭,被建設方說成是優良兵員,而真正踏踏實實修路的勤勞者,則被說成是刺頭。雖然,一時的評價因為環境的限制而未必準確,但是畢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軍隊其實比修路還要艱苦得多,訓練也要麻煩得多,很多問題暴露後,部隊便會向兵站反映,再加上兵站本身聽到的各類意見,也會有所改觀。
因此,聽到這個事情,秦時竹不能先下結論,得好好討論。
鐵路建設當然也是極其重要的,按照逐鹿計劃的要求,在逐鹿行動開始前,鐵路要通到新疆——而現在還在蘭州不到的地方,距離哈密都還很遠,何況迪化?沒有鐵路,向中亞方面的進軍就只能是抓瞎。機械化部隊到現在遠遠還不成熟,何峰哪裡捨得讓這些寶貝蛋到戈壁灘上冒險?騎兵部隊國防軍組建的不多,從應付戰爭的角度來說,在偏遠地區,後勤甚至比戰鬥力還重要。左宗棠平疆,面對的只是地方武裝,逐鹿行動可是要與毛子這樣的正規部隊真刀真槍乾的,何況,左宗棠進疆畢竟是國土之上的平亂,而逐鹿行動,著眼的是固有失去領土——也就是現在為他國所占領,情況會更惡化。空中補給,只能是緊急狀態下的一種非常規舉措,小分隊可以,大部隊依靠這個只能是自殺。
除了中亞方向外,蒙古方向也是讓人分外擔心的問題。雖然鐵路按期修到恰克圖不成問題,可蒙古和新疆一樣,也是地廣人稀,對後勤極其依賴的地方。在逐鹿計劃三個戰略方向上,只有東路,即從黑龍江、吉林方向出兵會比較順利,可也面臨交通不便的問題。
有一句叫做,為了供應後勤,需要10倍於作戰部隊的民夫——這不是國力可以承受的,如果鐵路暢通,可以吧比例下降到2-3倍,所以,無論如何,鐵路建設都不能放鬆,這是涉及戰略層面的議題。
當然,鐵路建設是不是僅僅如周學熙和孫中山反映的那樣,只是一個人力的問題,秦時竹認為還大有探討的必要。在他看來,制約中國鐵路,特別是北方鐵路發展的,只要有3個因素:第一,財力不夠,這限制了鐵路原有的基礎;第二,機械化程度太低,這是最現實和最關鍵的,因為財力在發行建設債券後,已經初步得到了解決;第三,才是人力問題。而人力中首先最成問題的,是有經驗的技師和工程師極其稀缺。稀缺到什麼程度呢?國外一個技師或者工程師就管上百人的建設隊伍,國內卻要管理2000-3000的隊伍,在變通的辦法下,技師和工程師已經用火箭速度在培養,但還是遠遠不夠,普通的築路工人,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中國的人口基數擺在那裡,不可能會有大的紕漏,最多就是方式方法上改進一些。
那為什麼孫中山和周學熙抓住這個問題不放呢?不是因為對秦時竹的政策不滿,也不是意圖和國防軍過不去,恰恰相反,兩人對於鐵路建設有著極大的熱忱和高度的責任感,這種熱忱和責任感,是以往無法比擬的,特別是,鐵路既然被明確為國策建設。那麼,就應該享有國策建設所應該具備的優先權和特殊地位。而秦時竹說講到的3個方面問題,在客觀上確實存在,但短期內既然無法消解,也就無法提出的必要。卡住勞動人口,特別是優秀的人口向軍隊轉化,不僅有加快鐵路建設的用意,更有樹立國策優先權的背景在裡面——特別是目前大的戰爭已經結束,國家重心應該轉移到工作上來。
秦時竹笑了,鐵路建設大軍是國防兵力轉化也是既定國策。不僅因為通過鐵路建設3個月考核可以基本被確定為好苗子,而且還能從中挑選開闊了眼界的年輕後生。在普通農村,「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觀念依然根深蒂固,除了太平天國時期,曾國藩、李鴻章等以「名教」和「祖宗」為由進行大規模農民兵徵集外,幾乎沒有農民直接被動員後參加軍隊而成功的例子,見得最多的,倒是揭竿而起的農民軍。
但是,中國沒有形成穩定的市民階級,不通過思想教育讓農民當兵,就無法建設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軍隊。中國農民純樸的天性,吃苦耐勞的品質,易於服從和管理的作風,無不是一支優秀軍隊所需要的。這也是後世共產黨和國民黨勝敗立分的關鍵所在,強征入伍、強拉民夫的國民黨只是收穫了一堆與自己離心離德的士兵,而共產黨通過訴苦教育,土地改革讓農民從心底擁護,雖然因為農民易於管理的品質使得這些問題不容易顯現。等到了要緊關頭,農民的本性自然而然就會流露出來。
如果沒有這批穩定的兵員,逐鹿行動就是一場空。當然,在這場民族主義戰爭的洪流中,愛國學生會比農民有更高的覺悟,工人階層比農民有更好的組織性、紀律性,但前者是不可多得的技術兵種儲備,後者則直接關係到整個行動的裝備保障,不能輕易用來取代農民階層的角色。固然,人和人都是平等且有尊嚴的,但作為最高統帥,只能從最有利於民族、有利於國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犧牲哪一部分也是其中的取捨之一。
何峰早就做好了規劃,逐鹿行動當中要有大批量、有文化素養的學生擔任包括炮兵、裝甲兵、通信兵、航空兵、測繪兵等在內的專業隊伍,而工人階級,會通過北方實業這個蓄水池逐步發揮作用。這個蓄水池在前面的戰爭中已經應用過一次了,即,三大軍工集團從北方實業徵調最優秀的技工,北方實業從全國其他產業徵調最出色的技工,通過層層抽水,將中國工人的精華全部輸入到國防第一線;戰後,不必要維持高產量的軍工集團部分投產新裝備,部分將人員分流回北方實業,而北方實業必將進行更猛烈的產業擴張。
這個巨無霸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壟斷企業已經發展得如此龐大,以至於連克虜伯、萊茵鋼鐵、西門子等等企業加在一起才堪堪與之匹敵,其與國家政權的緊密結合,更是令人瞠目結舌。這種體制,不必說,將來肯定是弊大於利的,但至少在現在,在現階段為了生存和發展而戰的中國,是有其獨特優越性的。等於是在中央集權未完成徹底改造的前提下,通過經濟戰線擁有對地方的額外掌控。這不僅挽救了太平天國已降呈現墮落趨勢的中央威權,更在經濟上造就了全國混一的大市場格局,有利於進一步開放與發展。
比如,在上海這樣一個敏感地區,對付不聽話的資本家和某些野心家,用軍事不行,用政治無果,用經濟就輕而易舉——北方實業瞬間就可以掐掉煤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航運、金融等等供應,讓你不得不低下頭來服從。
所以,按照這個道理,鐵路建設作為國策建設固然重要,也要服從逐鹿行動的整體安排
但是,更多層面的原因是不能解釋的,解釋得太多,不但會將逐鹿行動的情況透露的太多,而且會引起不必要的戰略麻煩——英法可不會同意中國一方面出售武器給俄國,另一方面又在打俄國的主意。所以,這樣的情況只能用別的緣由加以掩飾。
固然,大的戰略行動是無法掩飾的,但可以加以偽裝,畢竟,興修這幾條鐵路是既定國策,也寫入了總統國情咨文,因此,秦時竹略加思考之後便道。
「兩位說的問題確實存在,也毋庸諱言,但是,事情並不是如此簡單。」秦時竹決定給內閣上一次課,「建設是一個層面,更重要的是,是政府資源掌控和動員能力,這決定著我們的成敗。」
「從古至今,中國的行政統治,一般只抵達到縣一級,縣級以下,都是依託鄉紳和家族展開,表面上看,能夠維持一個較為精幹的官僚體制,但在實際上,動員能力是非常不足的。因為縣級並不掌握緊急事態下真正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遠的的不說,但說長毛初起之時,地方應對失措,最後只能通過團練來應付。」
清廷對太平天國的應對,是中國傳統政權統治的典型——龐大的統治金字塔,將行政力量集中在了縣甚至縣級以上,到處都是官僚,但真正幹事的很少。一個決策,從中央制定之後,要經過省、道、府、廳一系列疊床架屋的機構傳遞,然後才能到縣級,所有的事情都落實到了縣級,但縣級本身卻缺乏足夠的行政運作機制。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無論是政、軍、財、法、學,到了縣裡,就是縣太爺一個人對付,使得他必須依靠當地氏族和名望之人輔助。運作順暢之時,相得益彰,政府保持了高效運作的效率,當地獲得了行政資源,但大多數時候運作是不順暢的,當地的名望志士的目光和利益只局限於家鄉,對於家鄉以外的變故,極少願意投入資源,這就恰恰印證了在農民起義風暴中,各地不是將力量結合起來予以彈壓,反而試圖鞏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結果被農民起義的浪潮給個個擊破。
因此,在秦時竹的執政理念中,一直對政府動員能力有偏執狂一般的熱衷,他一方面大力削減省、縣之間的重疊機構,另一方面大力加強縣級行政力量,甚至已經進行試點,在諸如遼陽這樣的現代城市將行政推進到鄉鎮一級。只有從上到下的層層動員並進行資源整合,才能實現國家力量的最大化,也可以避免甲午時期那樣的極端惡劣情況——同樣是國家海軍組成部分,北洋水師被集中使用的日本打得落花流水,而南洋水師還在一旁看風景。
每一個鐵路建設員工,每一個國防軍的將士,都是動員體制下的螺絲釘,只有越來越多人見識過場面,經歷過動員,才能在緊急狀態下成為可以投入使用的力量。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6s 3.707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