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王時雍和孫傅,這倆傢伙就是李邦彥和白時中的黨羽。一個吏部尚書,一個兵部尚書。這倆傢伙,就是囤積居奇了朱玉平的石炭,現在要債的債主,還在堵著家門口。
李邦彥和白時中也在其中虧了不少,而他們的黨羽看到這倆宰相都沒有站出來反對。這個時候自己跳出來,這不是找死呢麼。
皇帝一怒之下,說不定把自己貶黜京城,那自己的生涯豈不是就這麼完犢子了 。
看到百官們沒有人站出來反對,這讓趙桓多少也是有些意外。
「臣弟以為,萬修齊雖說是有些政績,卻不足以為相。」終於,還是有人忍不住站了出來。
康王趙構,誰也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人,會是他。
趙構這個人怎麼說呢,此人深受太上皇帝趙佶的喜愛。可平素為人謙虛謹慎,不顯山不露水的,在朝中也是為人低調。
唯獨與朱玉平,非常不喜歡這個趙構。就連皇帝趙桓,也覺得趙構這個弟弟不錯,只是他也不明白,為什麼朱玉平會如此反感他。
朱玉平有時候,不免會做出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舉動。雖然這個敗家子能力出眾是不假,但他做出來的那些出格的事情也不少。
比如說,朱玉平無端端沒來由的反感秦檜,以至於數次都想弄死秦檜。後來秦檜死翹翹了,這事才算完。
然而康王趙構,畢竟是皇親國戚。朱玉平雖然不喜歡他,卻也動不了他。
趙桓也是微微奇怪:「康王,你說萬修齊不配為相?」
萬修齊點了點頭:「是的官家,臣弟以為萬修齊雖說治災有功,卻也不足以勝任。宰執,當心懷天下輔佐帝王。萬修齊年紀尚輕,不足為任。」
李邦彥和白時中大為的奇怪,二人一齊看上了趙構。他們也不明白,趙構為何要在這個時候站出來。
趙構,若是沒有靖康之難,他依舊如現在這般,做他的太平王爺。朝中的政事,能不插手的最好自己不要插手。
可歷史上的趙構,是建立了南宋,成了南宋的皇帝的。早年趙構封蜀國公,歷任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等職。大觀二年正月庚申日,封為廣平郡王。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日,進封為康王。
趙構和秦檜狼狽為奸,二人聯手害死了岳飛。
不管是處於何種原因,朱玉平對趙構都是沒有半點好感的。
趙構這麼一說,竟然還有一個人站了出來,此人竟然万俟卨。
秦檜死了之後,万俟卨在朝中也謹慎小心起來。朱玉平又不怎麼關心政事,對於万俟卨也就沒怎麼放在心上。
誰知此時万俟卨也跟著站了出來:「啟奏官家,臣以為康王爺所言極是,臣附議。」
万俟卨和秦檜其實是一丘之貉,朱玉平只惱恨秦檜,殊不知万俟卨更是罪該萬死。這個人,極善於鑽營。
南宋紹興十一年7月,万俟卨上奏誣劾岳飛,要求罷去其樞密副使之職,但作用不大。次月,万俟卨又連上四章,極論岳飛之「罪」,主張對岳飛進行嚴厲懲處。
万俟卨秉承宋高宗和秦檜之意打擊主戰派,主治岳飛之獄,誣陷岳飛虛報軍情及逗留淮西等罪,致使岳飛父子和張憲等被害。
此時的万俟卨竟然和趙構勾結在了一起,二人一唱一和起來。
好在朝中的大多數官員,依舊持有觀望的態度。傻子也都看得出來,皇帝是鐵了心要重用萬修齊。這個時候,你想出來彈劾必然會引起皇帝的反感。
果然,皇帝趙桓擺擺手:「此事不容再議,萬修齊的事,朕想的很清楚。」
這一次朝會,皇帝趙桓是以一人之力,勉力任命了萬修齊。也是這一次,趙桓的性格多少才有些蛻變。
原來,自己堅持己見的情況下,百官們也是會妥協的。
其實,趙桓一開始想任命萬修齊的時候,也是心存顧慮。他怕的,就是百官們的集體反對。所以,才弄了今日朝會。
沒想到事情比自己想像中的順利,除了康王趙構和万俟卨,竟然百官們都選擇了沉默。這也就意味著,萬修齊這個宰相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任命很快下來了,一個皇恩縣的知縣,搖身一變去了政事堂。原本政事堂里只有李邦彥和白時中主持的政務,改由了萬修齊也參與其中。
政事堂起源於唐朝,是一種集體宰相制度,後改稱「中書門下」。在明清時期,政事堂的設置規模逐漸擴大,其職能也越來越複雜,成為中國古代政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了大宋朝,政事堂的職能更為的重要了。
要知道,皇帝趙桓任命萬修齊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普及這些新型農作物。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實際上執行起來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別的不說,紅薯早就在明中後期就引入了我國。直到滿清時期,才慢慢普及開來。
明朝嘉靖十年紅薯傳入中國。然而,也有學者認為玉米傳入中國的時間應該更早一些,可能是葡萄牙人傳到中國的。
在《明史》中,有正德十三年佛郎機(明朝人對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統稱)遣使臣進貢的記載,而玉米的發音在葡萄牙語中與麥子接近,因此有人推測玉米是那時由葡萄牙人傳入的。
玉米傳入中國後,其種植的地區最初只限於中國的西南地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米逐漸傳播至黃河流域和其他地區。
在清代,玉米的種植範圍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在山地丘陵地區和不發達地區得到了廣泛的種植。清代玉米的集中產區包括中部的陝鄂川湘桂山區、西南的黔滇山區、東南的皖浙贛部分山區,以及華北和東北的部分地區。
為什麼這些高產的農作物,需要近百年的歷史才會普及。只因為,封建時代的朝廷,對此都是後知後覺的,沒有朝廷的大力推廣,僅限於民間的緩慢普及,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且,百姓們對於耕種又是非常保守的。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5s 3.66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