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幻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有一個很有趣的科技三定律:1,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鬆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2,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3,任何在我35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當然,現在這個時候,這三定律還沒出來,亞當斯才剛剛將他的著名作品,《銀河系漫遊指南》系列出版完畢,而收錄這定律的《懷疑的鮭魚》還沒集結成冊。
但在另一個時空,這條定律在科幻圈流傳甚廣,還有人將其發揮了一下,改出了文化版本的三定律:1,大多數我出生時已經有的流行文化,都是陳舊老土不值一提的;2,大多數在我10-30歲之間誕生的流行文化,都是無法複製的經典;3,大多數在我30歲之後誕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愚蠢膚淺幼稚可笑的。
儘管科幻三定律以及延伸出來的文化三定律,都是以調侃為主,並不是百分之百正確,但也不是無的放矢。
每個年代有著每個年代的喜好,有著每個年代的標誌,能夠經歷時間打磨的作品,才能算是經典。
《竇娥冤》有600年的歷史,《哈姆雷特》也有300年的歷史,更不用說唐詩宋詞、荷馬史詩了。而電影,從出生到現在,可滿了100歲?
當然,就像之前說過的那樣,占著話語權的人還沒死呢。同樣,也如同上面說過的那樣,趕下去一撥,還有另外的一撥,所以他幹嘛要去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說到底,目的就這麼幾個,首先就是賭約,讓伊莎貝爾徹底順從自己;其次,擴大自己在圈內的影響力,豪擲1億美元拍電影加做實驗,就算不在外面拋頭露面,電影圈娛樂圈內部的人也會知道他的大名,以後玩起來會方便許多。
順便還可以給以後的網民們提供一點彈藥,在討論某某角色不能替代死,直接拿這個打臉正合適。就算網絡之中,臉皮只要足夠厚,再怎麼打也能無視,但是有乾貨和沒幹貨終究是兩回事。
可惜,伊莎貝爾別的時候腦子還算好用,但是一遇到這方面的東西,就莫名其妙的抓瞎,能她好容易捋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已經是在布達佩斯了。
「這根本不能算是你贏了!」坐在露天的咖啡廳的座位上,她放下報紙有些氣憤的說到。
「贏了就是贏了,跟手段有什麼關係呢?」李旭慢條斯理的將報紙拿了過來,翻到娛樂版塊點了點,「現在大部導演都站在我這邊,認為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
當然不是匈牙利的報紙,儘管戈地圖已經開始攪風攪雨,匈牙利終究還是掛著人民共和國的頭銜,還要再過一年才會開始亂起來。
不過看看街道上匆匆來往的人群,大部分都面帶迷茫,還有一些公然宣傳著政治意圖的年輕人,就知道政府已經開始失去對社會的控制。
至於手中的英文報紙,那是派人從使館拿來的,這幾天西歐電影圈,關於導演是否應該控制一切的說辭正在甚囂塵上。
在知道李旭只是想要將伊莎貝爾捧起來,並且還有個賭約後,法國電影圈裡一幫人當即放下心來,並開始配合起來。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好事啊,電影公司也好,導演也好,商業片也好,文藝片也好,哪個不希望演員乖乖聽話?最好是要他們怎麼表演,他們就怎麼表演,完成得好而且還不會多話。
好萊塢緊隨其後也表示支持,雖說沒有人不能被替代這句話已經被說濫了,但是現在實打實的證據擺在面前,讓這句話顯得更有說服力。
至於明星制,現在還沒起來呢,而且就算明星制起來了,在這樣的證據面前也要小心翼翼,今天能製造一個明星,明天同樣能製造一個明星。
總而言之,戛納電影節閉幕之後的這三四天裡,西歐報紙的娛樂版進行了一次空前的大討論,在兩版《瑪戈皇后》所製造的公平對決,還有五所大學聯合拋出的心理實驗後,關於演員作用是否應該排在攝影師等幕後工作人員後面的討論越演越烈。
前面說了,導演、製作人肯定希望如此,但是演員們絕對不會這麼看,現在不僅西歐電影圈在討論,北美電影圈,東亞電影圈通通都在討論,各說各有理。
伊莎貝爾雖然不太擅長處理這些事情,但也知道,自己算是在風口浪尖之上,所以當李旭在閉幕式上提出隨後去東歐旅行一圈,她當即答應了下來。
即使如此,他們依然通過大使館的報紙,關注著討論,而且一天比一天尖銳,剛才的報紙上,甚至有導演喊出,為了最真實的藝術,完全不需要使用專業的演員這種話。
可以說,李旭這次的大手筆,真的在電影圈掀起了風暴。
「難道你真的覺得,以後的電影用非專業的演員就行了?」伊莎貝爾語帶譏諷的問。
「當然不,」李旭笑了笑,指著報紙上的那個名字,那個很熟悉的名字,拉斯·馮·提爾,輕輕點了點,「這傢伙就是個傻瓜,不用在意他的說法。」
「你到底想說什麼?」伊莎貝爾有些糊塗。
「很簡單,儘管現在的輿論風暴有我在推動,而且很偏心的在推動,但我已經證明了,在有著一個足夠合適的團隊裡,隨意更換女主角之後,對於電影所要表現的東西,並沒有太大的阻礙。」李旭攤開手。
伊莎貝爾張了幾次嘴,忽然靈光一閃:「你認為這種流水線就是藝術嗎?」
「不錯,親愛的,不錯。」李旭當即失笑著拍了拍手,「真讓我意外,你居然還能說出這樣的比喻。」
伊莎貝爾哼了一聲,正要露出得意的表情,但神色又是一凝,想到什麼的變成了兇惡,湛藍的眸子對他怒目而視。
李旭卻不在意的擺了擺手:「這算是我花了如此大的投資製作兩版《瑪戈皇后》的另一個原因,流水線一般的演技。」
「那是什麼?」伊莎貝爾問。
「很簡單,我希望開發出這麼一套系統,即使是缺乏表演的天賦的人,在經受基本的喜怒哀樂的情緒培訓之後,按一套流程表演下來,依然能在大銀幕上傳遞出合適的情緒,並感染到觀眾,讓整部電影達到合格線。」李旭好整以暇的說道。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2s 3.59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