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劉清山和薩日娜老師的母子戲,其實沒有做過多的設計,拍攝的時候就是「你一言,我一語,特別流暢」。
但是後來在電視熒屏看到母子間的種種,他還是會覺得很溫馨,很感動。
《人世間》並不是靠強情節去推動,而是靠生活中的點滴堆積。
在宏大的背景之下,圍繞周家五口人的感情牽絆才最為打動人心。
《人世間》會告訴你,家從來都不是個講道理的地方。
其他電視劇,一般兩個人吵架了,80%的劇都會有解決問題的環節。
但是這部劇沒有,今天吵完明天就和解,它沒有解決問題這個過程。
可是觀眾卻是接受的,因為這就是家,這個點其實是很準的。
劇中,圍繞周家兄妹,父子情、母子情、手足情娓娓道來,華國人對「家」的眷戀令人無限動容。
至於周秉昆和鄭娟的愛情,是最典型的華國式「單車愛情」,因為他們既溫暖又接地氣。
這樣的愛情其實是現實中大多數愛情的模樣,華國人本來就是含蓄的,尤其結婚之後,激情不再,都是靠生活中的點滴去支撐。
「單車愛情」特別淡,特別相濡以沫,表面看沒什麼,但冰山一角的下面其實是很深沉的愛。
這一次飾演周秉昆的經歷,也讓劉清山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
沒有誰真的一輩子不遇到坎兒,但韌勁不能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不能丟。
劉清山是這樣評價自
己這個角色的,他認為周秉昆是一個善良特別有煙火氣的人,非常地吸引他,而且這個角色既有普遍性又有獨特性。
他十分尊重周秉昆這個角色,演的時候,甚至把這個人物當成了自己的父親一樣看待。
可能就是懷有這一份真誠的心,所以才能夠塑造得如此成功。
這部劇演得太真實了,讓大家都引起了共鳴,至少還在拍攝過程當中,無數的劇組人員和圍觀群眾,都在跟著劇情的發展而暗暗抹淚。
周秉昆這個角色很善良,對感情很執著,雖然他一直被他的父親看不起,但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雖然他不如他的哥哥姐姐出彩,但是他也是一個有追求的人,是家裡最孝順的一個孩子。
在事業上沒有很高的追求,把時間都陪伴在父母身邊,是陪伴父母最長的人。
作為全劇的靈魂人物,這個周家最沒有「出息」,最沒有「本事」,最普通的老疙瘩,儘管一生飽嘗人世間的辛酸與眼淚,卻依舊善良。
他是大眾中一個最平凡的縮影,正是我們普通人正經歷的人生。
就是這樣一個毋庸置疑的好人出事後,不僅周秉義和周蓉盡其所能地幫他,光字片的兄弟姐妹也積極為其奔走。
曲老太太也親自去監獄開導他,70歲邵主編為保住周秉昆的編制,一個人在市政府大樓的寒風中等了周秉義整整一天。
鎩羽而歸時,老人家已是潸然淚下。
甚
至連水自流,都願意在法庭上為周秉昆的人品作證。
可周秉昆從來都沒有選擇的餘地,除了主動選擇了鄭娟這件事以外,其它所有事情都是為了生存,為了這個家,他哪裡又有選擇的餘地呢?
他和鄭娟儘管是很好很善良的人,但他們的人生軌跡一直是被生活所支配,他們從來都沒得選。
《人世間》這部戲,越往後看,越不忍心,編劇給秉坤和鄭娟安排的蹉磨太多了,完全沒有給予主角應有之光環。
正如主題曲中的歌詞所寫:
草木會發芽,孩子會長大
歲月的列車,不為誰停下
命運的站台,悲歡離合都是剎那
人像雪花一樣,飛很高又融化......
周秉坤和鄭娟在作者眼中大概也僅僅只是芸芸眾生之一罷了。
但好人不應該有好報嗎?希望他們的後半生能苦盡甘來,歲月靜好!
這部戲劇本寫得好,演員選得好,拍攝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漸入佳境。
時間很快來到了六月底,包括東北在內的絕大部分地區,卻迎來了另一股電視劇播放狂潮。
這就是由國視和申城衛視聯手,推出的大型年代劇集《父母愛情》。
其實這部劇早在6月20號就正式播出了。
但儘管兩家電視台的事先宣傳到位,幾名主創人員的各地路演效果良好。
可能由於題材所限,一開始的收視率雖然當天就取得了當日冠軍,並且一路保持著這個數據。
只是距離第二名的
差距並不大,甚至在長江以南的地區,這個數據難看到尷尬。
再加上6月份向來是電視劇收視低谷期,這部劇的前十五集,遠沒達到預料中的火爆程度。
就在兩家電視台都有些心灰意冷的時候,幾乎一夜之間,南方地區忽然大火。
喜人的數據線在第十五集開始,更是呈火箭發射般一路飆升。
更神奇的是,並非是只有南方地區忽然覺醒似的數據飆升,北方地區更是一舉突破了10%的重要關卡。
要知道2000年之後的內地平均收視率僅為3.66%,每年的6月份更只有2.82%左右。
其中在東北的收視率高達29%,這幾個數據都同時成為了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峰值。
尤其是在東北地區,這裡之前的收視紀錄是《劉老根》,收視率高達22%,在南方卻只有幾個百分點。
《父母愛情》不僅把這個數據一下子提升了七個百分點,更是讓南方的收視率達到了從未有過的6.9%。
之所以能夠成為歷年來最具關注度的收視奇蹟,其實從南方觀眾反饋過來的觀劇感受中,就能體現出來。
一是取材於真實人物的完善的故事、劇本。
正因為真實,所以更具有歷史感,更加讓人對於這一家的故事感興趣。
這已經不僅僅是兩個人的故事,一對父母的愛情了,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時代,成為萬千家庭的縮影。
二是以導演為首的強大的
製作團隊。
有了好的故事,有了好的劇本,下一步想要拍成電視劇,就需要以導演為首的製作團隊在幕後辛勤付出。
尤其需要導演來把控整個製作的過程,再加上精益求精的堅持,才能保證優秀作品的問世。
三是具有專業演技的一眾演員。
飾演江德福的是演員郭陶,飾演安傑的是演員金溪善,雖然兩個人是第一次在劇中飾演夫妻,但是卻十分默契。
演起夫妻來得心應手,讓人感覺不出任何的違和感,可見兩個主演的實力不一般,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
而劇中的配角,更是十分的出彩,不管是演小姑德華的劉霖,飾演王秀娥的劉天瓷老師,還是飾演江亞菲的演員高媛媛。
再就是其他的老配角像郭平,劉以君,劉敏等人,都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演員,都憑藉逼真的形象,成為觀眾心目中的黃金配角。
單看這樣的故事梗概,似乎不太容易讓年輕人感興趣。
畢竟時下的都市情感劇和言情偶像劇,都是帥哥靚女、香車豪宅、紙醉金迷,風格無一例外是
浪漫唯美、精緻小巧,就像一塊塊甜膩的馬卡龍。
觀眾喜愛一時新鮮,會吃馬卡龍解饞,但沒有人會將馬卡龍當作正餐,一日三餐的吃。
相較之下,《父母愛情》就像一碗白米飯,乍一看太普通了,你輕易就會忽略它。
但它倒有一種魅力,閒來時無論從哪一集開始看起,都可以不知不
覺、津津有味地看下來。
於大部分而言,這一魅力源於一種習焉不察的日常感和真實感。
甜膩的愛情偶像劇是造夢,觀眾都知道那是夢,因為夢裡童話般的一切都與現實生活無關,觀眾找不到對應。
因此,夢固然美輪美奐,但它的審美快感也必然是短暫的。
《父母愛情》與夢無關,更近乎現實和生活本身,它或許並不精緻不唯美,卻是我們永遠的此時此地。
江德福和安傑的愛情故事,輕易就讓人們聯想到自己的父母——哪怕他們的愛情與劇中並不一樣。
只是日常生活的真實感該如何營造?
《父母愛情》提供的一個樣本是,「累積」,種種瑣碎細節的累積。
雖然這部劇是按線性的時間順序展開的,但真實感並不能單憑「開端-發展-高潮-結果」達到。
它還需要一些平行的、互不相干的人物,事件,場景,一些聲音,某種氣味,陽光,陽光里的灰塵,諸如此類,瑣屑,斷續,沒有邏輯。
可就是這些點點滴滴的零零碎碎,已呈現出《父母愛情》中那個平凡的空間、那些平凡的人物、那些平凡的日常。
就比如劇中的咖啡,它是安傑小資情調的體現,是她與江德福文化差距的一個體現,也是江德福愛安傑的一個見證。
第一次江德福到安傑家做客,安傑把茶換成了咖啡,就是想看看江德福的窘態,江德福果然喝不習慣。
後來兩人
約會,江德福也是帶安傑到蘇聯咖啡館。
再到後來在小島上,江德福誤會安傑與畫家夏老師的傳聞,不向客人打一聲招呼賭氣進了屋。
「我買的咖啡,是給你喝的,不是什麼混賬王八蛋可以喝!」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9s 3.6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