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這次離京,要帶走三個姓郭的,郭虛己,郭英乂,郭晞。
那麼李琩自然就要來送一送自己的幕僚郭英乂了。
離京的隊伍大約三百多人,其中一半是王忠嗣的幕僚,也就是他的軍師集團,剩下的,是他從長安自行辟易的一些具備某些特長的候補官員。
這些候補可都不是一般人,他們大多是科舉出身,只不過眼下吏部沒有缺,輪不到,可總閒著也不是個事,所以經常被各藩鎮節度使召入帳下,以期用另外的方式嶄露頭角。
自從開元二十年以來,由於邊境用兵愈烈,財政愈發緊張,李隆基開始不斷的削減內地府兵數額,同時大量靠著科舉上來的士子,也無法得到合理的安置。
這就導致失業的進士越來越多,杜鴻漸有個宰相的族叔,才混了一個王府幕職,可以想像那些沒有背景的人,自然境遇更慘。
逐漸的,科舉考試的難度大增,而大量考中又無法安排的士子,形成了一股大唐獨有的風氣:宦遊。
也就是極為頻繁的工作調動,或遠涉山川,任職邊郡窮邑,或遭貶謫,飄零四方,或者沒工作,四處奔波投簡歷。
歷史上開元天寶時期,大量的名人,如李白、高適、岑參、王維、綦毋潛、儲光羲、崔顥、杜甫等等,基本都有宦遊經歷。
而天寶年間李林甫搞出來著名的「野無遺賢」,並非是真的是嫉賢妒能,實在是朝廷安排不了啊。
他再小肚雞腸,也不會將剛剛入仕的年輕人放在眼裡,不過他那次乾的確實有點離譜,你好歹錄取幾個意思意思,一個不要,斷了士子們的上升渠道,全跑節度使那邊去了,這才導致安祿山兵強馬壯。
而王忠嗣這次離開,朝廷又賦予了他一項新的權利,兼任朔方營田使,而且還是李林甫提出來的,聖人也准了。
看似是給了王忠嗣在朔方,更大的行使職權,實際上是告訴王忠嗣,別特麼總惦記著跟朝廷要錢,自己想辦法。
營田使,就是掌管藩鎮屯田諸事,這是一種搜刮之權,不能以字面意思去理解。
李琩在長安城郊外,遠遠看到了這支隊伍出了城門,其中一些人氣質斐然,一看就不是平凡之輩,可惜李琩都不認識,也叫不上名字來。
王忠嗣策馬在前,見到官道旁駐馬而立的李琩,只是眼神一掃,便轉移了目光,絲毫沒有打招呼的意願。
李琩剛剛用張二娘狠狠噁心了太子一把,導致整個太子黨眼下的士氣非常低落,就連區區十萬貫都沒幾個人敢去爭,李适之也察覺出聖人對太子的不滿,明明答應幫忙,結果失信了,王忠嗣如今很頹喪,看李琩也越來越不順眼。
巧了,李琩看他也不順眼。
我不會因為你在歷史上的名聲不錯,就刻意巴結,也不會因為李林甫臭名昭著,就與其疏遠。
我只結交那些對我有用的人,很顯然,王忠嗣非但無用,還會是個絆腳石,李琩將來若是有機會,完全不介意收拾掉對方。
什麼王忠嗣在,安祿山就不敢反,李琩認為純屬扯淡。
歷來造反的人,人家都是直接衝著皇帝去的,皇帝都不在乎了,誰還在乎你一個大將死沒死啊。
郭英乂脫離出騎隊,過來與李琩等人打招呼,本就瘦弱的他,這次也是輕裝上陣。
在大唐軍中,有嚴格的規定,體重超過某種程度,是不准騎馬的,給戰馬造成負擔不說,還會拖累整個隊伍。
所以軍伍之中,幾乎沒有胖的,王忠嗣也一樣。
「唉......大將軍這兩天心情不太好,聽說高將軍私底下找他,訓斥了一頓,」郭英乂這小子,也是什麼都不瞞李琩,大膽說道:
「忙活了半天,還是一樣的結果,還惹怒了聖人,我們私底下一直在勸,也勸不動他。」
杜鴻漸笑道:「你小子背地裡不要亂說話,軍伍不比它處,口風要緊。」
「我也就是跟殿下發發牢騷,」郭英乂撇了撇嘴,道:「這次大將軍屬實是有些糊塗了。」
李琩忍不住拿馬鞭朝著郭英乂甩了一個假動作,後者下意識就閃。
「你一個新卒懂什麼?」李琩笑道:
「到了軍中,少說話多做事,多聽多學,興許等你再熬個十來年,就知道人家王忠嗣到底是怎麼想的了,現在且嫩著呢。」
郭英乂畢竟是年輕人,何人年少不輕狂,經歷的多了,見識的多了,慢慢會成熟的。
不要對年輕人有太大期望,什麼年紀就是什麼性格,王忠嗣在郭英乂這個年紀的時候,不也是傻乎乎的單騎沖陣嗎?
智兵不勇,王忠嗣能活到現在都是個奇蹟。
他們這邊在聊著天,王忠嗣也不催促,畢竟他知道郭英乂是李琩的人,此行一別,相見無期,他從來不會阻止從軍之人與親友道別。
而他也更不會就此排斥郭英乂,朔方那麼多將領,哪個背後沒有人?
但是隊伍中有一名年輕人,卻是猶猶豫豫,時而停馬眺望李琩這邊,又時而繼續前行。
終於,郭晞最後還是下了決心,向王忠嗣通稟一聲,策馬朝著李琩他們這邊奔來。
聽到背後的蹄聲,郭英乂回頭望了一眼,旋即笑道:
「那人便是殿下未來的妻兄,姓郭名晞,乃郭子儀次子。」
李琩恍然的點了點頭,他對郭晞是沒啥印象的,只是見過郭子儀的長子郭曜,眼下既然知道了,他便主動朝著郭晞迎了上去。
「吁~~~」李琩勒馬停住,衝著來騎笑道:「可是郭二郎當面?」
「不敢,正是郭晞!」只見郭晞右腿一個高抬擺向左側,以一個極為漂亮的姿勢下馬,朝著李琩行禮道:
「見過隋王。」
李琩也笑呵呵的下馬,將對方扶起:
「自己人,不必拘禮,伱也要去朔方?」
如今離得近了,郭晞終於看清了李琩的相貌,英偉俊逸,儀表非凡,妹妹要是知道了,定會欣悅。
「回稟殿下,今年卑職上番朔方,是兵部的批文,任職王使君帳內。」
卑職這個詞,唐朝就有,來自於御史台的「執憲者以為冠,以卑職舉劾高官」。
李琩微笑點頭:「朔方雖苦,卻也是建功之地,我大唐兒郎,自該策馬邊疆,揚鞭塞外,四娘也在長安?」
「就在青龍寺旁的延興客棧,」郭晞道。
李琩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後,道:
「當下我若請見,是否唐突?」
郭晞一愣,大喜道:「絕非唐突,舍妹望殿下久矣。」
「好!」李琩拍了拍對方肩膀:
「你徑自去吧,家中自有我來照顧。」
「卑職拜別隋王!」郭晞起身之後,被郭英乂拉著一道離開。
武慶在一旁笑道:
「日子還沒定,殿下現在去見,是不是早了點?」
李琩翻身上馬,揚鞭笑道:
「早晚都是我的人,何時不能見?」
「哈哈......」眾人紛紛大笑,跟隨李琩揚長而去。
.......
十萬貫,侮辱了太子一把,貶了一個戶部尚書,讓王忠嗣鬱郁而去。
李琩也是逐漸才反應過來,李隆基是故意來這麼一手的,目的就是催促李林甫,早日對付太子。
前太子李瑛,當了二十一年的太子,已經達到李隆基所能忍耐的極限,李隆基也做過太子,所以很清楚在那個位置上,會有多大的期盼,所以李瑛死了。
如今的太子雖然剛剛繼任儲君不過兩年,但是李隆基還是打算早早打壓,以免對方也生出及早即位的心思。
心思是肯定有的,但你不能著急,得我死了才行。
李琩穿越而來,身臨其境的融入這個世界之後,他忽然有一種感覺。
李隆基,其實從來都不是明君。
一個人的性格,是不會變的,天寶時期的李隆基是什麼樣子,那麼開元時期也一定是那樣。
區別在於,經歷了武后、李顯、韋後、太平公主等接二連三的宮廷變亂之後,大唐急需撥亂反正,而李隆基不得不任用一些賢良之臣,去挽救這個局面。
所以才會出現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等一位位賢相,在這些人給他打下開元盛世的基礎之後,李隆基真正的私慾逐漸顯露出來。
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聚斂集團的冒頭。
賢相集團處處約束李隆基,使得他無法突破中樞官僚對他的限制,他的欲望是被壓制住了,如今正在釋放。
所以李琩甚至覺得,有沒有一種可能,開元盛世,其實是李隆基無意之中,所造就出來的。
真正的砥柱,是那些賢相們。
想到這裡,已經返回長安的李琩,騎在馬上搖頭苦笑,以最大的惡意去揣度一個人,有時候也許會得到真相。
他不敢確定是否真的如此,但無疑對李隆基越來越厭惡。
畢竟前身壽王的記憶里,他的父皇本就是一個極為自私自利的人,但也絕對是一個集權皇帝。
集權皇帝,是最可怕,最難對付的。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6s 3.685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