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水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又不知不覺的介入到「劇情」之中。
不過,此時的劉若水,自然不會為這「歷史性的一幕」有什麼感慨。畢竟,這種事,他見過太多了。
或許,唯一能夠讓劉若水有所感慨的,也就只有郭靖這位「主角」了。
劉若水自然清楚,所謂「主角」,絕對不是什麼走了運的幸運兒,他們之所以那樣幸運,其實是蒼天眷顧的緣故。
時來天地同借力,身為「主角」,只要他身上的玄黃之氣沒有耗盡,那他就會處於「天地借力」的狀態。當他需要的時候,整個天地都會幫他。如果他遇到危險的時候,也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緣故讓他脫身。就連那個時候的劉若水都拿郭靖沒有辦法,就更不要提其他人了。
不過劉若水仔細想來,他若是真的想要殺郭靖的話,其實也不是沒辦法。郭靖的運氣是好,但一個人的運氣,或者是氣運,總會有用完的時候,如果劉若水從今天開始,不停的找郭靖的麻煩,讓他一直陷入在麻煩之中,不得結果,那總有一天,郭靖就會因此耗盡他的運氣,他的「玄黃之氣」。到那個時候,他就是必死無疑了。
就像日後的郭靖,雖然憑藉著兩份實力,八分運氣,將蒙古士兵死死地攔在襄陽城外,讓蒙古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失敗。但最終,郭靖還是死掉了,他雖然能夠能夠將蒙古攔住一時,卻攔不住一世。
當然,那不過是「假設」而已。事實上,劉若水從未考慮過,要殺死郭靖這位「北俠」。郭靖的確是一位「愚人」,但就是像他那般的愚人,總會引起人們的欽佩和敬仰。
以劉若水的情況,雖然不會對郭靖起什麼欽佩之情,但也不至於會對他起殺心。正相反,如果郭靖有需要的話,劉若水都會伸手幫一幫。
雖然,劉若水曾「追殺」過郭靖,但說到底,那其實並非是劉若水的本意,而是因為「天意」的緣故。若換做劉若水自己,那除非事關道路之爭,他怎麼也不至於下了殺手。
就像現在,劉若水見郭靖遇到了麻煩,便打算伸手幫上一幫。
更何況,劉若水若是想要幫郭靖一把,自然需要殺人,而劉若水現在要做的事,同樣也是殺人。
那就殺吧。
郭靖已經和楊康殺得難解難分。兩人之中,楊康的實力要略高一點,可他身為金國的「小王爺」,一向都是嬌生慣養,出手之時,雖然足夠狠辣,但卻太過惜命。反觀郭靖,他的實力雖然要略低一些,但他出自大漠,,歷經風沙冰雪、兵戈殺伐,手段自然不是楊康所能相比。因此,兩人倒是拼了個半斤八兩。
不過,隨著時間一點點推逝,楊康卻越來越不濟。在兵法上有那麼一句話「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用在武者爭鬥上面,其實也差之不多。開始的時候,楊康還能憑藉實力的差距將郭靖壓制住,只是,他的實力雖要高出郭靖一截,但他傷人的前提卻往往是能夠自保,像以傷換傷,以傷換命的事情,他是決計不肯辦的。所以隨著時間一久,楊康的優勢就一點點被抹平了。更何況,兩人已經打的興起,雙方都不約而同的動了兵器,讓不怕死的郭靖更是占上了不少便宜。
於是,楊康原本氣勢洶洶的的攻勢因此而逐漸轉為守勢,若是繼續下去,敗亡是必然的。
可是,楊康和郭靖不同,他可不是孤家寡人,在他的身邊,可還有一大串保鏢呢。事實上,在兩人交手的時候,彭連海等人就都暗藏暗器,隨時準備支援。只是因為楊康一直占了上風,所以才沒有出手。可如今楊康既然占了劣勢,他們自然坐不住了。
彭連虎見楊康落在下風,便大踏步走向場中,左臂振出,格在郭靖充當武器的旗杆之上。郭靖斗然間只覺雙手虎口斗然劇痛,旗杆脫手飛向天空。
郭靖大吃一驚,尚未看清楚對方身形面貌,只覺風聲颯然,敵招已攻到面門,危急中斜竄出去,饒是他身法快捷,彭連虎一掌已擊中他的手臂。郭靖站立不穩,登時摔倒。彭連虎向小王爺一笑,說道:「小王爺,我給你料理了,省得以後這小子再糾纏不清!」右手後縮,吸一口氣,手掌抖了兩抖,暴伸而出,猛往郭靖頭頂拍落。
若是這一掌拍落,郭靖絕沒有倖存之理。只是,彭連虎這一掌,是拍不下來了。
畢竟,沒有腦袋的人,如何揮掌?
劉若水見郭靖和楊康兩人已經停手之後,便沒有心思繼續看下去了,他看到彭連虎那個白痴竟然不知死活的出手之後,便一刀砍下了他的腦袋。
只是,彭連虎雖然被砍斷了腦袋,但在他脖頸之處,卻並沒有出血,反而出現了焦糊的痕跡,就好似被烈火焚燒一般。
這般武功,不是別的,正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燃木刀法」。
其實,劉若水並不喜歡用刀。但他如今正在領悟「佛理」,讓自己能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就為自己準備了一把刀,以此作為兵器。
說時遲,那時卻快。劉若水本在十丈之外,但只是轉眼的功夫,便殺了過來。一時之間,竟沒人看到劉若水足跡,只能暗自驚疑。
楊康看了看彭連虎的腦袋,臉上露出一抹笑意,躬身對劉若水說道,「這位大師請了,不知您和這位小兄弟是什麼關係。」
劉若水微微一笑,說道,「其實也沒什麼關係,只是看不過眼了。」
楊康心中暗恨,但卻並沒有表現出來,只是賠笑而已。
說話間,一旁的靈智上人趕了過來,走到彭連虎的屍體一旁,連聲道,「善哉善哉。」
說吧,靈智上人雙手合十,朝屍體施了一禮。
靈智上人身體微躬,就好似為死者祈福一般。可就在這時,靈智上人突然雙掌提起,一股勁風猛然撲出,朝著劉若水拍了過去。
這一掌,的確是恰到好處。靈智上人練得是毒砂掌。不過,他的掌法雖毒,但若是和他的心相比,卻要差太多了。
可惜,靈智上人的掌法再毒,心性再毒,也是無用。
差距實在太多了。
靈智上人的掌法的確很快,可劉若水卻更快。靈智上人的雙掌剛剛拍到半路,劉若水的刀便落在他的脖子上了。
和彭連虎一般,靈智上人的腦袋就那麼被砍了下去。在脖頸之上,依然沒有半點血液流出,而是變成了一片焦糊。顯然,他也是死在了「燃木刀」的刀下。
見到靈智上人偷襲的時候,楊康的臉上顯然露出一抹喜色。只是電光火石間,靈智上人就被劉若水一刀梟了首級,臉上的笑容等時卡住,盡數變成了驚容。
劉若水用手甩了甩刀,隨意的瞥了楊康一眼,問道,「楊康,你笑什麼?」
楊康強笑道,「大師武藝高深,可是出自少林?家父乃是金國六王爺,和少林方丈乃是好友。得見大師神威,難免有些喜不自勝。」
劉若水聞言,臉上露出意思笑意,說道,「嗯,不錯,不錯。」
說完之後,劉若水伸出右手,向楊康的腦袋摸了過去。
看到劉若水的舉動,楊康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然後,他臉上的表情,就此徹底定格了。
劉若水這一拍不要緊,直接將楊康的腦袋拍進了脖子裡,了結了他的性命。
楊康一死,原本充做楊康護衛的那數十名士兵登時就好似炸了窩一般,紅著眼睛,向劉若水殺了過來。
雖然楊康只是一個「偽王子」,但他的「父親」完顏洪烈對他這個「偽兒子」的確沒得說,真是將他視作己出。故而,如果楊康身死的話,他的這些護衛自然是嚴重的失職。按照金國的法規,他們必然要給楊康陪葬,甚至還會因此而殃及家人。故而,這些士兵,是真正的將生死置之度外。
一夫拼命,千夫莫當。因為自知必死的緣故,這些金國士兵的身上湧出了難以想像的勇氣。
可惜,還是無用。
劉若水就那麼一刀一個,一刀一個,排著頭殺了過去,一刀刀的將他們的腦袋全部砍下去,就好似割韭菜一般。
在這些人之中,似乎還有楊康收攏的「高手」。可惜他們功夫再高,也不是劉若水的一合之敵,就和那些普通的士兵一般,被劉若水一刀砍死當場。
因為劉若水用的是「燃木刀法」的緣故,傷口都變成了一片焦糊,自然沒有什麼鮮血。一排排腦袋就那麼滾成一塊,就好似一堆排球一般。
看著這些屍首,劉若水心中的不忍越發劇烈,不由的雙目微閉,兩手合十,誦念佛號道,「善哉,善哉!」
劉若水那貌似慈悲的身影和地上的屍首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形成了一卷最為詭異的畫卷。
「大,大師,你為何把他們都殺了?」郭靖看著一地的屍首,心中登時有些不忍,開口說道。
「阿彌陀佛,這些金國士兵戾氣身後,罪孽深重,那貧僧道行淺薄,確實無法化解,只能將他們都送往西方極樂世界,此乃功德無量之舉,善哉,善哉。」劉若水口中念誦著佛號。
郭靖的腦袋一時轉不過彎,他感覺得出,劉若水的話里話外,應當有不對勁的地方,但他卻說不出來,只能呆呆的站在那裡,苦思冥想,想要反駁劉若水的話。
「胡言,一派胡言!」
聽到劉若水的話之後,一位同樣隱藏在暗處的人不由得氣炸了肺,不由得走了出來,斥責道。
劉若水轉頭看去,發現這人卻是一個長眉秀目,頦下疏疏的三叢黑須,白襪灰鞋,似是一個十分著重修飾的道士。
卻是一個熟人。
他不是別人,正是全真七子之一的「鐵腳仙」王處一,若是認真算起來,他還是劉若水的師叔。只不過這些年來,劉若水的變化極大,王處一卻是認不得力劉若水,只是他聽到劉若水的「謬論」之後,實在忍不住,不由得斥責道。
「你這和尚,好沒有道理,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將他們驅散就是,何必全都殺了?」
劉若水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曾聽聞,你師傅王重陽一生中都在抗金,甚至做活死人墓以明心志,你又何必大驚小怪。」
王處一嘆息道:「若是說及金兵,我也殺過,但只殺該殺之人,這些人只是王府守衛,職責所在,你又為何全都殺了?」
劉若水笑道,「王道長,你這話卻是有意思。我卻要問你一句,這些金兵可又無辜的嗎?」
王處一皺著眉頭說道,「這位師傅,你這言卻是太過偏激了。這些金兵不過是奉命行事,又有何罪過?」
劉若水道,「你說這金兵無辜,我問你,金國殺我漢民幾十萬,掠奪販賣幾十萬,使大宋邊境十室九空,掠走徽欽二宗,百般羞辱,又殺人不計其數,這兇手是誰?是不是這些金兵?」
「他金兵無辜,難道我漢民就該引頸受戮?」
劉若水念了一聲佛號,卻又淡然道,「阿彌陀佛,有因必有果,天下之金人,哪裡有無辜的?」
王處一皺著眉頭說道「冤冤相報何時了,難道非得殺人才能解決事情麼?」
劉若水不再說話,只是誦念佛號,連道,「善哉,善哉。」
劉若水若是想要分辨下去,倒也能將王處一辯倒,但他卻沒那個心思。因為他清楚,王處一為何會有這樣的心思。
此時乃是南宋末年,正是理學盛行的時候。當今的儒學,極為束縛人的思想,將孔子的儒家學說斷章取義,說什麼以德報怨,講什麼仁者無敵,時間一長,人人皆會空談,消磨意志,再無戰心。
全真派講究的是三教合一,對儒道釋三教的思想都有吸收,全真道士自然也會受到當今儒學的影響。非但是全真教子弟,整個宋朝之人,無論官員或者是野民,都有這種莫名其妙的仁慈。
在這個把仁義擺在第一位的時代來講,王處一的這種行為才是正常的,而劉若水才是不正常。
劉若水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又不知不覺的介入到「劇情」之中。
不過,此時的劉若水,自然不會為這「歷史性的一幕」有什麼感慨。畢竟,這種事,他見過太多了。
或許,唯一能夠讓劉若水有所感慨的,也就只有郭靖這位「主角」了。
劉若水自然清楚,所謂「主角」,絕對不是什麼走了運的幸運兒,他們之所以那樣幸運,其實是蒼天眷顧的緣故。
時來天地同借力,身為「主角」,只要他身上的玄黃之氣沒有耗盡,那他就會處於「天地借力」的狀態。當他需要的時候,整個天地都會幫他。如果他遇到危險的時候,也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緣故讓他脫身。就連那個時候的劉若水都拿郭靖沒有辦法,就更不要提其他人了。
不過劉若水仔細想來,他若是真的想要殺郭靖的話,其實也不是沒辦法。郭靖的運氣是好,但一個人的運氣,或者是氣運,總會有用完的時候,如果劉若水從今天開始,不停的找郭靖的麻煩,讓他一直陷入在麻煩之中,不得結果,那總有一天,郭靖就會因此耗盡他的運氣,他的「玄黃之氣」。到那個時候,他就是必死無疑了。
就像日後的郭靖,雖然憑藉著兩份實力,八分運氣,將蒙古士兵死死地攔在襄陽城外,讓蒙古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失敗。但最終,郭靖還是死掉了,他雖然能夠能夠將蒙古攔住一時,卻攔不住一世。
當然,那不過是「假設」而已。事實上,劉若水從未考慮過,要殺死郭靖這位「北俠」。郭靖的確是一位「愚人」,但就是像他那般的愚人,總會引起人們的欽佩和敬仰。
以劉若水的情況,雖然不會對郭靖起什麼欽佩之情,但也不至於會對他起殺心。正相反,如果郭靖有需要的話,劉若水都會伸手幫一幫。
雖然,劉若水曾「追殺」過郭靖,但說到底,那其實並非是劉若水的本意,而是因為「天意」的緣故。若換做劉若水自己,那除非事關道路之爭,他怎麼也不至於下了殺手。
就像現在,劉若水見郭靖遇到了麻煩,便打算伸手幫上一幫。
更何況,劉若水若是想要幫郭靖一把,自然需要殺人,而劉若水現在要做的事,同樣也是殺人。
那就殺吧。
郭靖已經和楊康殺得難解難分。兩人之中,楊康的實力要略高一點,可他身為金國的「小王爺」,一向都是嬌生慣養,出手之時,雖然足夠狠辣,但卻太過惜命。反觀郭靖,他的實力雖然要略低一些,但他出自大漠,,歷經風沙冰雪、兵戈殺伐,手段自然不是楊康所能相比。因此,兩人倒是拼了個半斤八兩。
不過,隨著時間一點點推逝,楊康卻越來越不濟。在兵法上有那麼一句話「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用在武者爭鬥上面,其實也差之不多。開始的時候,楊康還能憑藉實力的差距將郭靖壓制住,只是,他的實力雖要高出郭靖一截,但他傷人的前提卻往往是能夠自保,像以傷換傷,以傷換命的事情,他是決計不肯辦的。所以隨著時間一久,楊康的優勢就一點點被抹平了。更何況,兩人已經打的興起,雙方都不約而同的動了兵器,讓不怕死的郭靖更是占上了不少便宜。
於是,楊康原本氣勢洶洶的的攻勢因此而逐漸轉為守勢,若是繼續下去,敗亡是必然的。
可是,楊康和郭靖不同,他可不是孤家寡人,在他的身邊,可還有一大串保鏢呢。事實上,在兩人交手的時候,彭連海等人就都暗藏暗器,隨時準備支援。只是因為楊康一直占了上風,所以才沒有出手。可如今楊康既然占了劣勢,他們自然坐不住了。
彭連虎見楊康落在下風,便大踏步走向場中,左臂振出,格在郭靖充當武器的旗杆之上。郭靖斗然間只覺雙手虎口斗然劇痛,旗杆脫手飛向天空。
郭靖大吃一驚,尚未看清楚對方身形面貌,只覺風聲颯然,敵招已攻到面門,危急中斜竄出去,饒是他身法快捷,彭連虎一掌已擊中他的手臂。郭靖站立不穩,登時摔倒。彭連虎向小王爺一笑,說道:「小王爺,我給你料理了,省得以後這小子再糾纏不清!」右手後縮,吸一口氣,手掌抖了兩抖,暴伸而出,猛往郭靖頭頂拍落。
若是這一掌拍落,郭靖絕沒有倖存之理。只是,彭連虎這一掌,是拍不下來了。
畢竟,沒有腦袋的人,如何揮掌?
劉若水見郭靖和楊康兩人已經停手之後,便沒有心思繼續看下去了,他看到彭連虎那個白痴竟然不知死活的出手之後,便一刀砍下了他的腦袋。
只是,彭連虎雖然被砍斷了腦袋,但在他脖頸之處,卻並沒有出血,反而出現了焦糊的痕跡,就好似被烈火焚燒一般。
這般武功,不是別的,正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燃木刀法」。
其實,劉若水並不喜歡用刀。但他如今正在領悟「佛理」,讓自己能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就為自己準備了一把刀,以此作為兵器。
說時遲,那時卻快。劉若水本在十丈之外,但只是轉眼的功夫,便殺了過來。一時之間,竟沒人看到劉若水足跡,只能暗自驚疑。
楊康看了看彭連虎的腦袋,臉上露出一抹笑意,躬身對劉若水說道,「這位大師請了,不知您和這位小兄弟是什麼關係。」
劉若水微微一笑,說道,「其實也沒什麼關係,只是看不過眼了。」
楊康心中暗恨,但卻並沒有表現出來,只是賠笑而已。
說話間,一旁的靈智上人趕了過來,走到彭連虎的屍體一旁,連聲道,「善哉善哉。」
說吧,靈智上人雙手合十,朝屍體施了一禮。
靈智上人身體微躬,就好似為死者祈福一般。可就在這時,靈智上人突然雙掌提起,一股勁風猛然撲出,朝著劉若水拍了過去。
這一掌,的確是恰到好處。靈智上人練得是毒砂掌。不過,他的掌法雖毒,但若是和他的心相比,卻要差太多了。
可惜,靈智上人的掌法再毒,心性再毒,也是無用。
差距實在太多了。
靈智上人的掌法的確很快,可劉若水卻更快。靈智上人的雙掌剛剛拍到半路,劉若水的刀便落在他的脖子上了。
和彭連虎一般,靈智上人的腦袋就那麼被砍了下去。在脖頸之上,依然沒有半點血液流出,而是變成了一片焦糊。顯然,他也是死在了「燃木刀」的刀下。
見到靈智上人偷襲的時候,楊康的臉上顯然露出一抹喜色。只是電光火石間,靈智上人就被劉若水一刀梟了首級,臉上的笑容等時卡住,盡數變成了驚容。
劉若水用手甩了甩刀,隨意的瞥了楊康一眼,問道,「楊康,你笑什麼?」
楊康強笑道,「大師武藝高深,可是出自少林?家父乃是金國六王爺,和少林方丈乃是好友。得見大師神威,難免有些喜不自勝。」
劉若水聞言,臉上露出意思笑意,說道,「嗯,不錯,不錯。」
說完之後,劉若水伸出右手,向楊康的腦袋摸了過去。
看到劉若水的舉動,楊康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然後,他臉上的表情,就此徹底定格了。
劉若水這一拍不要緊,直接將楊康的腦袋拍進了脖子裡,了結了他的性命。
楊康一死,原本充做楊康護衛的那數十名士兵登時就好似炸了窩一般,紅著眼睛,向劉若水殺了過來。
雖然楊康只是一個「偽王子」,但他的「父親」完顏洪烈對他這個「偽兒子」的確沒得說,真是將他視作己出。故而,如果楊康身死的話,他的這些護衛自然是嚴重的失職。按照金國的法規,他們必然要給楊康陪葬,甚至還會因此而殃及家人。故而,這些士兵,是真正的將生死置之度外。
一夫拼命,千夫莫當。因為自知必死的緣故,這些金國士兵的身上湧出了難以想像的勇氣。
可惜,還是無用。
劉若水就那麼一刀一個,一刀一個,排著頭殺了過去,一刀刀的將他們的腦袋全部砍下去,就好似割韭菜一般。
在這些人之中,似乎還有楊康收攏的「高手」。可惜他們功夫再高,也不是劉若水的一合之敵,就和那些普通的士兵一般,被劉若水一刀砍死當場。
因為劉若水用的是「燃木刀法」的緣故,傷口都變成了一片焦糊,自然沒有什麼鮮血。一排排腦袋就那麼滾成一塊,就好似一堆排球一般。
看著這些屍首,劉若水心中的不忍越發劇烈,不由的雙目微閉,兩手合十,誦念佛號道,「善哉,善哉!」
劉若水那貌似慈悲的身影和地上的屍首形成極為鮮明的對比,形成了一卷最為詭異的畫卷。
「大,大師,你為何把他們都殺了?」郭靖看著一地的屍首,心中登時有些不忍,開口說道。
「阿彌陀佛,這些金國士兵戾氣身後,罪孽深重,那貧僧道行淺薄,確實無法化解,只能將他們都送往西方極樂世界,此乃功德無量之舉,善哉,善哉。」劉若水口中念誦著佛號。
郭靖的腦袋一時轉不過彎,他感覺得出,劉若水的話里話外,應當有不對勁的地方,但他卻說不出來,只能呆呆的站在那裡,苦思冥想,想要反駁劉若水的話。
「胡言,一派胡言!」
聽到劉若水的話之後,一位同樣隱藏在暗處的人不由得氣炸了肺,不由得走了出來,斥責道。
劉若水轉頭看去,發現這人卻是一個長眉秀目,頦下疏疏的三叢黑須,白襪灰鞋,似是一個十分著重修飾的道士。
卻是一個熟人。
他不是別人,正是全真七子之一的「鐵腳仙」王處一,若是認真算起來,他還是劉若水的師叔。只不過這些年來,劉若水的變化極大,王處一卻是認不得力劉若水,只是他聽到劉若水的「謬論」之後,實在忍不住,不由得斥責道。
「你這和尚,好沒有道理,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將他們驅散就是,何必全都殺了?」
劉若水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曾聽聞,你師傅王重陽一生中都在抗金,甚至做活死人墓以明心志,你又何必大驚小怪。」
王處一嘆息道:「若是說及金兵,我也殺過,但只殺該殺之人,這些人只是王府守衛,職責所在,你又為何全都殺了?」
劉若水笑道,「王道長,你這話卻是有意思。我卻要問你一句,這些金兵可又無辜的嗎?」
王處一皺著眉頭說道,「這位師傅,你這言卻是太過偏激了。這些金兵不過是奉命行事,又有何罪過?」
劉若水道,「你說這金兵無辜,我問你,金國殺我漢民幾十萬,掠奪販賣幾十萬,使大宋邊境十室九空,掠走徽欽二宗,百般羞辱,又殺人不計其數,這兇手是誰?是不是這些金兵?」
「他金兵無辜,難道我漢民就該引頸受戮?」
劉若水念了一聲佛號,卻又淡然道,「阿彌陀佛,有因必有果,天下之金人,哪裡有無辜的?」
王處一皺著眉頭說道「冤冤相報何時了,難道非得殺人才能解決事情麼?」
劉若水不再說話,只是誦念佛號,連道,「善哉,善哉。」
劉若水若是想要分辨下去,倒也能將王處一辯倒,但他卻沒那個心思。因為他清楚,王處一為何會有這樣的心思。
此時乃是南宋末年,正是理學盛行的時候。當今的儒學,極為束縛人的思想,將孔子的儒家學說斷章取義,說什麼以德報怨,講什麼仁者無敵,時間一長,人人皆會空談,消磨意志,再無戰心。
全真派講究的是三教合一,對儒道釋三教的思想都有吸收,全真道士自然也會受到當今儒學的影響。非但是全真教子弟,整個宋朝之人,無論官員或者是野民,都有這種莫名其妙的仁慈。
在這個把仁義擺在第一位的時代來講,王處一的這種行為才是正常的,而劉若水才是不正常。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1s 3.66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