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褚遂良這麼說,許敬宗冷笑兩聲,不再說什麼了。但是他知道褚遂良的最後選擇只有和自己一樣。
褚遂良雖有著理想的一面,但是也是個入世的人,就算他不為了自己考慮,也要為了他父親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褚亮,以及他遷入關中的褚氏一族考量。
於是二人就開始了修史工作,用所謂褒貶之意,春秋筆法,在武德實錄里將李淵寫成好色,怯弱之人,在晉陽時,李淵本不欲起兵,但為李世民裴寂設計夜宿晉陽宮,*宮女,最後不得已起兵。
如此晉陽起兵的首謀之功就到了李世民身上,除了李淵外,其餘如平陽公主李唐起兵的功臣,都為貶低。功勞都加諸於李世民之身,為了突顯其之能。
之後莫須有的編造出,李淵曾多次想要讓李世民取代李建成為太子的念頭,但是都被李建成破壞。為了最後玄武門之變,名正言順,許敬宗為還編造了許多太子失德之事,如李建成與李元吉,一併與張婕妤,尹德妃勾結*後宮,又秘密廝養死士,不顧兄弟情義,多次謀害秦王。
最後李世民不得已為之在玄武門起兵殺了李建成,逼迫李淵退位之事,也是一筆帶過,說是李淵悔悟過往之錯,認識到受李建成,李元吉蒙蔽,主動將皇位傳給李世民。
國史館內,褚遂良寫了一半對許敬宗冷笑道:「此書出後,後世子孫,都會認為只要有了權勢和功績,就可以成為天子,謀反也可名正言順。從此天下之人皆慕權勢,而禮制衰矣。」
許敬宗將手一攤道:「這也沒什麼不好。只要陛下足夠聖明,能讓百姓安康,那麼不一切都解決了。按照你這麼說曹操。司馬炎都做得不對了?」
褚遂良搖搖頭道:「對於社稷而言,穩定的制度遠遠勝過一個聖明的君主。至少曹操。司馬炎篡位,卻沒有修改史書,為己粉飾。而今日陛下這等所作所為,堪稱千古第一人。」
許敬宗道:「好了,好了,不與你說了,該如何就如何了。」
當下許敬宗不理會褚遂良繼續編書。褚遂良看了許敬宗一眼,一面冷笑一面自言自語道:「若是李唐得了天下。那麼一切真相自是埋沒,天下再無知者,幸好,還有趙國。若是將來大唐為趙國所滅,那此書就是當今天下的罪證,足以令他遺臭萬年。」
河北,黎陽城。
對於趙國而言,黎陽城是一個福地,奪取黎陽倉後,李重九獲得了支持對中原戰事的足夠軍糧。從而橫掃河南。而現在李重九將這一次伐唐的大本營,從幽京秘密遷至了黎陽城。
二月李重九秘密立儲之後,就坐船輕裝簡從地抵達黎陽城。在這裡李重九與眾幕僚們一併運籌帷幄。謀劃對李唐的最後決戰。
大本營內,現在趙軍眾將是吵作一團,這已不是第一爭吵。在場的河南,河東,河西幾員重將,都是名動天下的人物,但是他們爭得面紅耳赤時,卻是毫無風度可言。他們爭論的是決戰之時,進攻關中。到底是以河東,河西。還是河南,哪一路為主?
下面的各方面行軍道都督尉遲恭。徐世績,薛萬徹,王馬漢,王君廓,英賀弗,都是要將主攻的任務,攬到自己身上。
王君廓,英賀弗主張從河西進攻的聲音最大,因為這裡方便草原騎兵軍團的進攻,河套丟失後,對於河西李唐也沒有什麼地利可以扼守。何況段德操已是自立,趙軍從這裡進攻,可以先迫降段德操後,再順勢進攻攻打關中。
至於河東,則是尉遲恭,薛萬均主張的,從河東進攻關中,廬江王李瑗投降後,尉遲恭又攻下李唐河東三郡,令李唐河東防線幾乎瓦解。有了河東三郡趙軍對長安的攻擊距離大大縮短。從河東出兵是三路之中進軍路線最短的,補給線也是最短,若是一路順利,趙軍五日之內就可以打到長安城下。這也是李淵當初晉陽起兵的路線。若是攻破了蒲津關,那麼一河之隔就是長安。
最後則是洛陽,是由河南道行台,薛萬均,王馬漢,徐世績等人一併建議的。河南道行台的理由很充分,趙軍府軍兵團幾乎雲集於此,這裡是趙軍軍力最強大的地方。從河南進攻洛陽,雖正面面臨潼關天險,但是河南趙軍大可以不直接攻打潼關,而是繞過這裡,攻打武關入關中。從武關入關中,也是走劉邦當年滅秦的線路。
唯一沒有吭聲的,就是宋金剛,蕭銑兩位江南道行台的重將,因為他們知道,無論如何,主攻的方向是關中,不會輪到荊襄,巴蜀,到時候決戰他們最多是牽制李靖的人馬,讓他們不能回援關中。所以他們也就無事一身輕,就坐在一旁,無比羨慕地看著幾位大將爭搶主攻。
他們也都知道,為何幾員大將爭執了這麼激烈,因為平唐一戰乃是趙國規模最大的戰役,滅唐之後,很可能以後趙國再也沒有大規模的戰事,就算有大規模戰事,也無法及得上這一戰了。
所以伐唐之戰對於諸將而言都是志在必得,誰在這一戰中表現出色,將來不僅載入史冊,而且自己封官加爵位,子孫後代繁華不盡。眼見機會就在當前,所以力爭在陛下面前,奪取主攻,就成了諸大將無比急迫的事情。
眾大將陳詞完畢,一併看向李重九,等待著他的決斷。
李重九目光掃過眾將,看向一旁一直不說話的張玄素問道:「張愛卿,你有什麼見解?」
作為李重九首席謀士張玄素起身道:「此次攻打唐,無論哪一路為主力,最重要是李世民在長安人馬的動向。我軍分進合擊速度夠快,讓其錯過出擊之勢,如此三路大軍合圍於長安城下,那麼李世民就算有排山倒海之能,也是無法扭轉戰局。」
「但三路人馬,有快有慢,要做到這一點很難,所以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要將李世民聚集在關中的主力人馬,調動出來,最好能讓他懸於長安之外,與我們決戰。我們集中兩路以上的兵力,對李世民發動進攻!這樣的決戰,我們勝算才大。」
「若是配合不當,行軍延誤,就容易被李世民各個擊破,所以分進合擊之策,需要謹慎,無論哪一路主攻,都不能輕兵冒進,更不能讓李世民判斷出我軍主攻方向。」
一旁虞世南道:「張侍郎說得有道理,這一次伐唐,一戰定鼎天下,所以我們以直接攻入關中,奪取長安為戰略目標。同時也要防止李世民從關中退入巴蜀,據險而守,那麼又要遲至兩到三年,才能平定天下。」
李重九道:「虞愛卿的擔憂有道理,朕不可以讓李世民有從長安退入關中的機會。」
李重九走到地圖前,用竹杖指向地圖道:「朕決定調動兵力聚集在荊襄一帶兵力,江南道大行台有水師兩萬,步卒三萬,騎兵五千,朕決定用他們從上庸攻入漢中,攻打李唐的巴東郡,切斷李世民從關中向巴蜀的退路,你們看如何?」
下首宋金剛,蕭銑二人對視一眼,都是露出了驚喜的神色。本以為沒機會湊熱鬧,沒有想到李重九竟將這重要任務交給他們。
宋金剛道:「陛下,這是妙策啊,襄陽的唐軍是一個硬啃的骨頭,就算我們攻下襄陽,對於我軍主力攻打關中,也不能有太多幫助,反而不如攻入漢中,對於長安的威脅更大。」
蕭銑道:「我贊成宋將軍的意見,雖然我們為了攻打襄陽,在長江下游練的一年的水師,這一戰派不上用場了。但是若是能繞過襄陽,奪取漢中,對於我軍的關中之戰幫助無疑更大。」
這時候薛萬徹聽宋金剛,蕭銑攬了這麼重要的任務,不由動了插一腳的心思。薛萬徹開口道:「江南兵擅長水戰,但是上庸,漢中都是山地,恐怕作戰不利,我武衛軍可以支援五千人馬,隨你們入漢中。」
蕭銑還未說話,宋金剛在一旁一口回絕道:「不勞薛將軍擔憂,無論水戰,步戰,我宋某人都樣樣精通,何況唐軍在漢中也沒有大將守備,你還是留著兵力,看看是否能攻下潼關吧!」
薛萬徹道:「無論,潼關,武關都不在話下,你們說潼關險要,但是項羽曾入之,曹操曾入之,劉裕曾入之。事在人為罷了!本將反而更擔心漢中。」
眼見兩員大將劍拔弩張,眾人也是一起勸開。趙軍這幾年橫掃天下,自將領而下到士卒,皆是傲氣,說是驕兵悍將也不為過。幾位大將誰也是不服誰,李重九也有意培養將領間這樣的競爭機制。為將者沒有傲氣,怎麼可以。
李重九目光掃過眾將,道:「好了,諸位,攻唐之事,朕心中已有全盤計劃,爾等聽令行事即可!」
聽李重九這麼說,眾將一併稱是。(未完待續)R655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73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