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理婉拒的不留情面,沙蘭德也不惱,因為那是事實。從他舉家來到大金,才沒有所謂的吃不慣。
哪怕是蘇家老爺口中的粗茶淡飯,也比在戰前的獨逸國吃得還要好。沙蘭德一度懷疑起,自己前半輩子過得是什麼生活。又,所謂的先進國家到底先進在哪裡。
所以拜託學校食堂的大廚準備些飯菜帶回家,幾乎算是日常了。這也是蘇家老爺同意的事情。
把人千里迢迢聘請來大金,不說其他待遇,吃飽是必須的,還有片瓦遮雨。這兩點,就算蘇家混得再不如意,也必然滿足。
就是穿的,每年也都會發兩套卡其布工裝,優點就是耐穿。自家紡織與成衣廠出品,就當作是關照自家人的生意。
而且這是包含家屬的,只是數量減為一套,且不論男女都是發工裝,唯獨孩子是發學生服。
可以說人的四大需求食衣住行,前三項都被蘇家老爺照顧到了。不敢保證有多好,但總是不缺的;也不光是這幫老外有此待遇,所有蘇家集團的員工都是相同的待遇。
這樣優待的集團政策,當然十分受歡迎。特別是那些從外國來到大金的技術工人,或許工資跟他們戰前的水平沒法兒比,但在這個時代可以衣食無憂,已經比他們家鄉的大多數人都要好了。
可是大金的食物再美味,人都難免懷念家鄉味。這也是為什麼貝格一家跟其他來自獨逸國的家庭,不時會做家鄉味的香腸,然後全家一起享用。
其實認真說,不是獨逸國的料理不好吃,只是單調。就好像家裡的家常菜,不外乎炒菜,或是煎魚、滷肉。
因為這些料理最容易做,頂多換菜、魚、肉的種類。沒有誰的媽真的那麼閒,天天弄功夫菜,動不動就整一桌滿漢全席的。
林文理當然不至於嫌棄獨逸國的料理。要是真有誰拿這些家鄉菜出來宴客,難不成要批評判對方嘛。
今天之所以沒答應沙蘭德的邀請,只是不想打擾人家的家族聚餐而已。
沙蘭德貝格也了解這點。對貝格一家,甚至是其他獨逸家庭來說,家族聚餐是一件很認真且很重要的事情。畢竟離鄉背井,能毫無保留倚靠的,也唯有家人而已。
既然人家等著準時下班,林文理也就沒有繼續留在教師辦公室惹人厭。他巡視了技校各處,那些帶著學生一邊操作,一邊講解的老師們。
確認大家都沒問題後,就出發前往今天最後一個目的地,廣播電台。
媒體的重要性對一個經歷過未來的人來說,其重視程度絕對不在話下。報紙這玩意兒早就有了,林文理要拼倒這些傳統報社,豈不是太簡單。
人才靠挖角的就有,經營理念任由蘇家老爺決定,重要的是經營的』方法』。把後世狗仔隊那一套拿出來,沒有什麼新聞是挖不出來的。這年頭的新聞記者還太善良。
但是蘇家老爺的產業擴張策略,就是不去碰別人已經做穩的領域,避免砸人飯碗,壞了人家的買賣。
可見蘇渙很清楚,只要是林文理參與的事情,沒多少人可以與之爭鋒。也就在種地上,蘇家還能表現一些優越感。
其實林文理不是不會,只是插手的時機還沒到。而且蘇家老爺找上自己,鋼鐵廠才是重點。其餘製造工廠可說是看在就業人口的份上,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要是這時跑去搞他家的農業基本盤,就算沒抓狂,恐怕也會落一個不務正業的名聲。
總之有蘇家老爺捏著最終決策大權,林文理還想掌握媒體渠道的話,只能選擇報紙以外的載體。
然而廣播電台可不是什麼新興事物。在很多地方,這已經可以算是民眾生活娛樂與新聞傳播的標配了。
只是在原本電力不足的漢津市,當然沒人能做廣播電台。而這玩意兒的覆蓋範圍有限,至少潭州市的電台,就算信號可以送到漢津市這邊來,恐怕也是雜音居多。
而國人又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性格。在沒有穩定電力來源前,誰敢投資廣播電台這玩意兒呀。
就是有辦法讓有限的電力確保電台運作,也要外界同樣有電力使用收音機才行呀。這可真不是搞起一座電波發射塔能解決的事情。
除非有人可以確定發電廠的啟用時程,才能夠配合該時程,建立起必要設備,好在第一時間放送廣播信號。
毫無疑問,林文理作為規劃者與建造者,確認配合時程是很容易的。儘管建造電廠占用了大部分人力,但搞個廣播電台又用不了多少人,很容易安排。
而收音機的生產更是早早就安排上。生產出來的商品,直接往集團內部單位送,根本不怕滯銷問題。
至於說蘇家外的人,就沒辦法做到跟林文理一樣的事情嗎。就算沒辦法搞工業化的收音機生產,搞一座廣播電台也不是什麼難事。
歸根究底,哪怕漢津市的各家頭臉人物沒在嘴上唱衰核電廠項目,他們內心卻也不是那麼有信心的。
畢竟漢津核能發電廠是開世界之先。很多人不一定理解外人所謂核能發電不可行的說法,只是認為別人沒做成的技術,自家怎麼可能做得到。
所以對廣播電台項目眼紅的人,也不敢輕率投資。要是之後缺電,重金買下的設備閒置事小,被人嘲笑事大。
這才讓林文理有空子可以鑽。否則近幾年的項目,那個不是剛現端倪,就有人想插手或競爭。
只是那些人的籌備速度,沒林文理這個一切有辦法自產自銷的人來得快。每每還來不及插手或做其他打算,蘇家的生意就上軌道了。
這時想做什麼都來不及了。除非可以接受大量投資了,還是跟在蘇家後面吃殘羹的結果。
就像老是跟蘇家打對台的趙家,在蘇家意向初現的時候,就想自己也搞個皮革廠。
因為自家牲口多,要是能把廠建起來,賣皮革給蘇家需要的產業,而不是單純把動物皮賣給蘇家處理,還能賺上更多的錢。就算不賣蘇家,工業化的皮革製品,也有大把銷路。
所以趙家堅持辦廠。然後又不想讓蘇家賺錢,所以辦廠用的設備全從國外採買。
從跟外國聯繫購買設備,到建廠、招人一系列工作完成。當自家的皮革廠能出產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除了蘇家的皮革廠已經順利運轉,收購與銷售也都上軌道外;又因為光靠自家的動物皮毛數量,不足以支持工廠滿載運行,所以得要向外採買動物皮。
然而先行一步的蘇家,已經把鄰近地區的動物皮毛搶購一空,甚至還用合約預定了未來幾年的量。慢了一步的趙家這時才想要競爭,就是開高價也不好使。
況且趙家在辦廠的過程中,也有人偷偷將產出賣給蘇家,賺現銀。這樣的動作當然瞞不了什麼人,畢竟自家皮革廠還沒建好,趙家也需要靠這樣的動作周轉一些現銀來使。
雖然在自家廠建好後,這種事情就沒了。但想維持工廠運作的話,就得從更遠的地方採買動物皮毛。
做過生意的人都知道,距離等於成本。距離愈遠,成本愈高。
而蘇家內部的皮革需求,就有自己的皮革廠可以滿足,不用買趙家的。甚至鄰近的需求,也被蘇家多出來的產能給包圓了。所以趙家的皮革想賣,只能賣到更遠的地方。
總而言之,趙家辦的這個皮革廠雖然沒賠錢,還小有賺頭,但跟預期相比的差距太大。導致這整件事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個笑話,更是警示。
警告外人,別以為看到蘇家的生意能占便宜,就想去搶生意。
要分一杯羹可以,總有些邊邊角角的生意可以做。但想搶主業的話,要有撞到頭破血流的覺悟。
其實不是沒有人想要循正規途徑,和蘇家,和林文理合作。但就是那個信任的問題,讓所有合作商談的進展都曠日廢時,林文理乾脆自己搞,根本不想等人。
所以一來二去,廣播電台這種重要媒體管道,就被林文理第一時間搞起來了。其他人想插手都來不及,也沒信心插手就是了。
既然有電力了,相關設備又早早就準備好,林文理沒理由不來看看,期望廣播可以準時放送。
林文理也沒打算多占頻道,現在雖然已有錄音技術,但更多還是得靠時段主持人發揮,尤其是現場即興表演。
按後世的標準,培養一個合格的電台主持人有多難。以超過十五秒沉默就能算演出事故的條件,可不是單純找一個健談的人就能上的。
所幸這個時代本就有合適的表演藝術家,只要讓他們轉換跑道就好,不愁找不到人。
像是說書先生、唱荊州梆子的。這年頭的大金,還沒有如後世的相聲演出者,甚至專門靠耍嘴皮子逗樂聽眾的也沒有。因為要上台的人,都得有這樣的基本功。
所以林文理要找人,當然是從這些族群中找合適的對象。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5s 3.649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