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動作之迅捷,舉止之乾脆,讓旁邊的陳詢差些嚇了一跳。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陛下,臣知罪,臣罪該萬死!」
張廷玉痛悔三生,淚如雨下,聲音悲愴,「臣身為大晉之臣,本應為君分憂,卻連陛下憂慮的是什麼都沒有領會,這是臣最大的失職!
「陛下,臣錯了!陛下仁慈無上,心系蒼生疾苦,愛民如子,實在是亘古罕有的仁君,臣不該說什麼鎮壓百姓,更不該跟百姓作對。
「百姓想要躺平,並非是好逸惡勞,無恥無義,而是臣等沒有給他們一個可以奮鬥的環境,沒有讓他們的付出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是臣等侮辱了他們。
「是天下的權貴階層沒有尊重他們,一直在剝削他們的勞動成果,讓他們陷入了絕望的深淵,心如死灰......」
「陛下,臣知罪,千錯萬錯都是臣等的錯,是無良權貴們的錯!
「蠶食百姓血汗成果的無良權貴才是無君無父、不忠不義之輩,應該被鎮壓被剷除,臣等未能分清是非黑白,更是誤國誤民,請陛下將臣革職以謝天下!」
說到最後,張廷玉取下自己的烏紗帽放在面前,伏地悲泣,自責萬分,臉紅不已,羞愧難當,哭得像個月子裡的娃,完全不能見人了。
陳詢呆立當場。
張廷玉這副痛心疾首的樣子,儼然是一個善於反躬自省,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大忠臣大良臣做派,誰看了不暗生敬佩之情?
可張廷玉跟他一樣,之前一直在為鎮壓百姓躺平風波,維護權貴階層利益不因百姓而減少、不被國家妨害而處心積慮的謀劃與行動。
怎麼突然之間,張廷玉就成了百姓的良心父母官,要叛出權貴階層不說,還對權貴階層反戈一擊?
外面的形勢雖然不好,但戰鬥並未結束,趙寧雖然掌控局面,權貴階層卻還沒到輸得那一刻,這未到最後張廷玉怎麼就甘心失去一切?
不,也不是失去一切,說不定能保全官位,繼續手握權柄。
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保住自己在大晉皇朝的地位,張廷玉態度、立場轉變竟能這般乾脆——壯士斷腕不過如此。
而正因為外面的勝負還未徹底決出,張廷玉及時表明立場才有效果,這說明他有趙北望需要的是非觀;等到權貴階層失敗了,那時候張廷玉就是被迫屈服。
去年改朝換代時,張廷玉明明事先沒有跟趙氏聯合,卻能在關鍵戰鬥中第一個明示自己出工不出力、暗助反抗軍將領,並在戰後第一個跳出來擁立趙氏。
想到這裡,陳詢不得不佩服張廷玉的心思敏銳、行為果敢,年齡雖不老卻已是老奸巨猾。
反應過來之後,陳詢腦海中閃電般掠過無數念頭,諸多掙扎在瞬息間完成,緊跟著跪在了張廷玉身邊,悲聲道:
「陛下,老臣罪該萬死,身為宰相統領百官,卻上不能分君王之憂,下不能解黎民之苦,實在是無顏面對陛下。
「妨害大晉江山社稷與國家富強的,是那些趴在國家與百姓頭上吸血的無良權貴,而不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平民百姓!
「老臣過錯之大,不可饒恕,無顏再立於朝堂,請陛下將臣罷黜!」
識時務者為俊傑,迫於形勢不得不屈服的陳詢,也學著張廷玉的樣子,摘下自己的烏紗帽放在了面前,而後伏地不語靜候處置。
趙北望看著陳詢、張廷玉兩人默然不語。
張廷玉剛剛陡然認罪時,出乎他的預料,他也是吃了一驚,現在看到陳詢也乖乖表明態度,趙北望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身為皇帝,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考慮,能不跟宰相、重臣鬧得太醜陋,那當然是不鬧得不可開交得好,對方認罪態度不錯,後面就能發揮相應作用。
他看了看趙七月。
在張廷玉、陳詢相繼認罪時,趙七月臉上沒什麼表情,半分都不覺得意外,顯然對一切瞭然於心,只黑曜石般的眸子裡有淡淡的輕蔑。察覺到趙北望的目光,趙七月對他點了點頭。
趙北望正了正神色,對張廷玉跟陳詢道:「二位不必著急辭官,時勢紛亂之時,正是皇朝用人之際,二位若能戴罪立功,來日未必不能重為國家棟樑。」
這話他說的正經,卻沒什麼底氣。
往後的大晉皇朝,哪有張廷玉、陳詢這種人身居高位的可能?
眼下不過是要純粹利用他們罷了。
好在張廷玉跟陳詢正是忐忑不安、心懷希翼之時,見趙北望態度尚可,還願意給他們機會,都大鬆一口氣,重新振奮精神:「請陛下吩咐。」
......
千鈞劈開孫康格擋的長刀,趙寧順勢抬起左肘砸在對方胸口,將對方從半空重重擊落。這一回,孫康在花壇中砸出一個深坑,一時間沒能爬出來。
至此,兩名王極境中期高手,已經全部被趙寧重傷脫離了戰場,還在半空的權貴高手就剩下只手之數的王極境初期,而且個個帶傷狼狽不堪。
趙寧身上雖然也有不少傷口,不復剛出現時的風采出塵,但比之於這些人,無論傷勢輕重還是修為氣機,都不可同日而語。
隨著孫康被迫退出戰場,僅剩的幾個王極境高手望著衣袍獵獵、氣勢如淵的趙寧,戰意在頃刻間便消散得所剩無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再敢出手。
趙寧斜提長刀,輕笑一聲,對這幾個王極境高手道:「怎麼,都不敢再上前了?孤王可是還沒有盡興。來來來,再陪孤王練上三百回合。」
他邊說邊凌空虛步,不緊不慢地向前逼近。
幾名權貴修行者相顧惶然,趙寧每向前一步都像是踏在他們的心口,讓他們心頭髮顫,不自覺的就開始往後退。
地上的狄柬之、王載等人看到這裡,終於無力而又悲哀的確定,這場聲勢浩大的戰鬥已經結束。而他們——敗了。
這不僅僅是王極境高手間的勝負,在元神境官員們未能離開皇城,召集所有權貴強者形成反抗巨浪的情況下,趙寧的勝利也就意味著,大晉皇朝的權貴階層,敗在了大晉第一氏族手裡!
他們徹底輸了。
至少在今日是這樣。
趙寧停下腳步,收了長刀千鈞,背負雙手淡淡道:「既然不敢再戰,那就給孤王滾下去,乖乖認輸,還杵在孤王面前算怎麼回事?」
這話居高臨下的羞辱意味可謂極為濃烈,但落在幾名王極境修行者耳中,卻動聽得猶如天籟,當即毫不猶豫就低下頭,落回了皇城。
趙寧收刀,就是沒有殺戮他們的意思,此情此景,這對他們來說已是莫大的寬容與仁慈,哪裡還能不暗自慶幸?
皇城上空的戰鬥落下帷幕後,城中一品樓、長河船行修行者,攔截民間權貴高手的戰鬥緊跟著結束——後者退走了。
趙寧沒有落到地面,依然在半空俯瞰眾生。
此時的皇城官吏們,狄柬之、王載跟爬出深坑的孫康等人,自然是失了精氣神,而沒有跟他們站在一起的陳安之、張仁傑、徐林等人,則是容光煥發。
皇城外的燕平百姓,無不仰望著大晉太子屏氣凝神,其中的平民反抗者更是緊張、期待到了極致,絲毫都不動彈。
他們到皇城來,就是為了請趙氏給他們做主,而現在,趙寧擊敗了權貴高手,那麼往後他們跟權貴的命運會如何,就看趙寧接下來的話了。
趙寧看著皇城內的百官:「決定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高低的,從來都不是疆土有多麼遼闊,百姓如何眾多,甚至不是詩文典籍的浩瀚,技藝百工的發達。
「評判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高低的決定條件,從古至今乃至未來,只會有一個,那就是這個國家對待弱者的態度!
「自夏王朝建立,天下人便確立了三六九等之分,貴族高高在上掌控一切,奴隸身不由己只是牲口財產。
「而改變這一切讓文明上升一個台階的,是商君變法!
「商君變法後,這天下就沒了奴隸,世間才有公平二字可言,所有百姓才真正有尊嚴二字之說,這是文明的莫大進步。
「但商君的事業未能克竟全功,隨著大秦覆滅,文明倒退了,貴族門閥、士族世家依然高高在上,奴役著這天下的絕大多數人。
「至前朝大齊,世家衰頹,寒門崛起,天下貴族在減少,這是文明史前進的必然,可惜的是,庶族地主、官商權貴依然在奴役普通人。
「文明史的前方,必然是平民百姓的崛起,這是歷史潮流是天下大勢,誰也阻止不了,妄想滯澀歷史步伐的存在,註定了要灰飛煙滅!
「我趙氏要的,是大晉皇朝跟平民百姓休戚與共,是推動這個天下的文明,向它應該前往的方向大步邁進,讓每個人都能不受奴役,擁有公平與尊嚴!
「天下功績,世間大業,數千年來風流人物、梟雄豪傑,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青史上留下了無數故事,但在孤王看來,卻沒有誰的功業能比商君!
「與文明史的進步相比,逐鹿爭雄不值一提,你搶我奪不值一曬。而這,才是我趙氏想要的千古功業,是我大晉想要的國家宏圖!
「天下之大,橫有八荒縱有萬載,但唯有這樣的功業,值得我們為之奮戰終生。因為這不是為別人,不是為少數人,而是為了每個人,為了我們所有人!
「國為人人,而後方有人人為國,這樣的皇朝想不強盛都難,想不戰勝膽敢入侵的外敵都不可能,假以時日,區區天元王庭何足道哉?
「狄柬之,王載,孫康,還有你們,從你們決定鎮壓百姓開始,你們就站在了歷史潮流的對立面,失敗是可以預見的事。
「現在,當著皇城外數十萬百姓的面回答孤王,你們可知罪了?」
......
趙寧這番話,不僅是對皇城內的官吏說的,也是對皇城外的燕平百姓說的。
趙氏要做什麼,大晉會是什麼樣的皇朝,他必須要昭告天下,是敵是友由此而定,是志同道合併肩奮戰,而是互為死敵沙場拼殺,都要分得清清楚楚。
這是大事,堪稱前所未有的大事,不可能扭扭捏捏遮遮掩掩,現在無疑是將其公之於眾的最恰當場合,從今往後再也不會有比這更合適的時機。
城外的平民反抗者們歡呼雀躍,人海霎時沸騰起來,不知多少人在紅著脖子拍打自己的胸膛,有多少人抱在一起又蹦又跳。
他們還沒說出自己的訴求,大晉太子已是主動表明了皇朝的態度,這樣的帝室讓無數人喜極而泣,感動得無以復加。
狄柬之、孫康等八成以上的官吏——能從城外人海中撤回,和沒有衝進人海的那部分,現在無不是面色灰敗。
有人顫顫巍巍驚恐無度,有人面色陰鬱咬牙切齒,有人恍然失神猶如行屍走肉,有人跌坐在地呆若木雞。
他們知道,如果他們回答知罪,那麼迎接他們的,輕則是富貴不存,重則是性命不保。可此時不回答知罪,他們又能如何?
繼續與趙氏僵持,賭對方不敢輕易屠戮群臣,靜等今日之事發酵,京畿、河北、河東的所有權貴反應過來,或者在各地舉旗造反,或者集結強者殺到燕平,或者跟魏氏、楊氏聯手,再跟趙氏拼個你死我活?
那樣的局面或許會出現,但在那之前,趙氏一定會紅眼,把他們都殺了!
可此刻若是回答知罪,那不是代表大晉皇朝的權貴階層認輸,就是宣布自己叛出了權貴階層,無論接下來局面如何,他們都不可能有好果子吃。
官位、富貴乃至性命都仍然會不保。
「臣等知罪!」
這時,有人從百官中大步而出,拜倒在了所有人前方。
不等眾人反應,第二人撥開人群來到前方,在空地上伏地而拜:「臣等知罪!」
狄柬之、孫康等官員看著這兩人,像是看到了鬼,又像是被雷劈了。
這兩人,是宰相陳詢,與大理寺卿張廷玉。
read3;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8s 3.64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