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想起師傅說過:愈是風平浪靜,愈有可能醞釀著狂風暴雨。這種異樣的平靜似乎透著某種詭異。
要不要離開京師,避一避?
周樂之思索良久,要說去處倒不是沒有。金華的王家田莊他每年都回去,如今已經經營的有聲有色。王家是當地的縉紳,周圍又全是他家的佃戶。莊子裡蓄養了幾十個家丁,都是師傅當年親自訓練的,後來還裝備了專門購買來的南洋步槍和手槍,可以說相當安全的一個地方。但是從這裡到金華,千里迢迢,髡賊有得是半途截擊的機會。
京師畢竟是天子腳下,各式各樣的衙門的爪牙遍布各處。髡賊再厲害,也沒法在京城裡肆無忌憚的行動。只要自己小心謹慎一些,不至於出現大問題。
他沒有增加衛士,除了王知和徐勇之外,他身邊再無旁人。劉釗提議他多加些保鏢,特別是用幾個王府蓄養的江湖好漢,但他還是謝絕了。人太多了過於惹眼,也和他的「神醫」身份相去甚遠。
現在,因為劉鎩的下落不明,他連神醫的身份也拋棄了,對外的身份只是一個在京師遊學的書生。這樣的人在京師數不勝數,反倒不容易引起注意。
現在,他別無他法,只能暗中潛伏著,等待著下一次機會。
錢太沖自從周樂之的拜訪之後,反倒把皇帝的召見這件事拋之腦後,一心一意的策划起辦糖廠的事情來了。作糖的利潤大,收益高,是來錢快的好辦法。雖說要和髡賊合作,但是亦屬無奈之舉。
至於髡賊是世仇,如今也顧不得許多了。好在大木身邊的人都以自己馬首是瞻,阻力預計會小很多。
他還多了個心眼。若是做出來糖,多半只能向髡商銷售,利潤的大頭依舊不在自己這裡。若是能不通過髡賊,直接運出福建銷售,豈不是能掙一大筆錢?尤其是這回自己在京師的活動收穫甚大,若是能直接將糖運到京師
但是轉念再一想,從安平外運大宗貨物,除了海運別無它途,說來說去,還是繞不過髡賊。
髡賊若是不允許鄭氏船隻外航,他做出多少糖來也只能賣給髡商。
髡賊對漳州灣實施全面的封鎖,只有懸有其令旗的船隻才能出入漳州灣。令旗誰都可以申請,唯獨原鄭氏集團成員不能申請。
這等於變相掐死了鄭家的貿易路線。鄭氏集團的分裂除去的各股,為了避免被徹底掐死,不得不改旗易幟,將名下船隻「賣給」代理人,由代理人再去申請。
雖說這套「換皮」能把髡賊糊弄過去,但是令旗的價錢不菲,髡賊還推行「商船母港註冊」制度,若是以漳州灣各港為母港的,註冊費都上浮兩成。為了節省這兩成的費用,又把母港紛紛註冊到其他地方。
一來二去,原鄭氏集團的各路東家漸漸發覺自己對手下船隻失去了直接控制權。海商多半蓄養「義子」作為出海貿易的代理人,如今髡賊的政策使得這些「義子」成了元老院海上秩序下的船隻和令旗的所有人。若是一切太平無事倒也無礙,真有些什麼風波意外,這些船隻頃刻就和自己不相干了!
雖然已經覺悟,但並不能改變現實。錢太沖旁觀者清,可謂心知肚明。
思來想去,到時候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代理人」這個法子了。好在統太郎等人都頗為可靠,大可託付。
只要船只能開出去,就能掙錢。至於這錢怎麼掙來得,另當別論,眼下錢太沖首先得整個集團活下去。不論是馬托斯的黑人僱傭兵還是統太郎的日本武士,光靠「忠義」兩個字是維持不下去的。
若能復興鄭家,忍一時的委屈也不礙事。
只是,自家願意低頭,又如何能搞到髡賊的糖廠呢?他這些年一直與髡賊為敵,算得上少有的「知髡」人士了,但是對糖廠這些還真沒有注意過,樂先生倒是說過,髡賊會定期標賣設備,只是要去廣州
正在胡思亂想間,忽然會館的管事人來通稟:「外面有客來拜。」
這來拜的客人,正是前不久把他拿去的錦衣衛官校,不過這一回他們客氣了許多,不但見了禮,還稱呼他為老爺。將他請入了一頂小轎。
轎子抬起,轎夫疾步如風,昏天黑地不知走了多遠,待到出轎的時候,正在一處夾道之中,飛檐紅牆,顯是一處宮室之內。
錢太沖不敢言言語,只在轎外等候,不多片刻,果然來了兩名官宦,將他引到一處殿宇之中跪候。
他知道見自己的人必是皇帝,上回讓他「留在會館,不要離京」就說明皇帝還要召見於他。此刻他的心情是又惶恐又高興。
上次召對,皇帝的興趣大多是在髡賊身上,於鄭家並無太多的表示。不過,既然皇帝對髡賊有很大的興趣,利用這「反髡」大勢,讓皇上扶持鄭森,是目前最為可行的辦法。
他想起樂先生的話,心裡默默盤算了好幾遍,這才聽到外面有腳步聲。他趕緊做出一副畢恭畢敬的模樣,恭候皇帝駕臨。
靴聲橐橐,只聽得有人經過。這時有小太監輕聲提醒:「見駕了!」錢太沖忙站起來身來,報名而入,跪拜如儀
崇禎皇帝自從召見了楊嗣昌之後,心裡已經接受了「攘外必得安內」的建言,在南北兩個方向採取守勢,對內全力剿滅「流寇」。
東虜方面,由於最近孫元化和登州軍的表現出色,情勢已漸趨穩定。建虜去年攻入朝鮮,雖然給朝鮮朝野極大的震憾,一度將其逼迫到棄守漢城的窘迫之地,但是最終還是因為孫元化指揮登州軍的積極行動,一救江華島,二救南漢山城,三戰鴨綠江,使得其無功而返。朝鮮依舊是大明的藩屬。
拿不下朝鮮,則滿清的東翼不穩。朝廷在寧錦一帶的防線算是基本無礙。至於南面的髡賊,雖然拿下了兩廣,但也止步於五嶺不前。目前南北兩線均無重大戰役。正是剿滅流寇的大好時機。
但是南線方面,卻有比較大的隱患。髡賊戰力極強,多次鏖戰都是以少勝多。朝廷官軍多不能敵。非重兵不能壓制。偏偏兩廣失陷之後,朝廷在南方的重兵集團已損失殆盡。江西、貴州、雲南、福建各省,要麼兵力空虛,要麼本身內部不穩,拿不出什麼像樣的軍隊來「防」。傅宗龍雖是知兵能臣,南贛巡撫麾下亦有數營人馬,但是較之於漫長的戰線和髡賊的赫赫戰力,多少有些不敷使用之感。髡賊來攻,所謂的防線不過是薄紙一張。
若是要象寧錦一線的關寧軍一樣建新的重兵集團,朝廷非得破產不可。
因此,如何「少花錢多辦事」就成了皇帝和閣臣們眼前最重要的課題了。「招撫」顯然是一個最便宜也是最現實的選擇。
當然,皇帝對招撫這件事頗為猶豫,畢竟建虜和髡賊已經「裂土建號」的巨虜,不論具體的招撫條件如何,朝廷和自己都會顏面無存。尤其對一直孜孜以求當個「聖君」崇禎來說,心理上更是難以接受。特別是朝野上下都有許多大臣反對招撫,一旦露出招撫的風聲來,皇帝吃不准有多少人會激烈的反對。
雖說他是「聖躬獨裁」,朝臣再激烈的反對也不能動搖他的施政意圖。但是年輕的皇帝卻比歷代祖先更看重朝廷大臣對自己的「風評」。常常在重大的舉措前舉棋不定。
這次的「招撫」,他亦是走一步看一步。他已將自己的想法些許透露給了內閣諸臣,從他們模稜兩可的召對來看,要不是沒完全理解自己的意思,要麼就是在故意裝糊塗。
「這幫酸子,一個也不肯替君父分謗!」皇帝心中暗暗生氣。其他人也就罷了,這溫體仁入閣以來,堪稱「善解上意」,但是在這件事上,他卻表現的不甚積極。自然嘍,議和的消息一旦泄露出去,朝廷上少不了又要有一場風波。而溫體仁的態度,讓皇帝對他的信任愈發削減了幾分。
這還只是朝廷的問題,皇帝雖然年輕,但是基本道理也是明白的,就算他力排眾議,促成廷議議和。但這是你情我願的事情,若是不給髡賊一點壓力,髡賊也未必願意。
大張旗鼓的徵收「髡餉」,任命傅宗龍擔任南贛巡撫「練兵」等等措施都是給髡賊施加壓力。讓他們意識到朝廷仍舊有傾注全力一戰的能力。
除了傅宗龍之外,培養一支偏師牽制髡賊也不失為一個法子。他第一次召見錢太沖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這個主意。
鄭芝龍集團的興亡,皇帝是全程目睹的。雖然「東南海上巨渠」已經不復存在,但這錢太沖不但熟知髡情,還有一番做事業的熱血衝動。鄭森和髡賊還有殺父之仇。
稍加扶持,就是一支能牽制髡賊的偏師。關鍵是花不了朝廷多少錢。
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3.661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