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星辰得到這個反應堆的功率是6.8萬馬力,這其實已經足夠給航母等水面艦艇用了。
只要兩個就有13.6萬馬力的功率,能推動四萬噸的戰列艦跑30節,四個就有27萬馬力的功率,足夠讓十萬噸航母跑30節。
尼米茲本來計劃就是四個反應堆,冗餘量更大也更加的安全,設計難度還相對較低,不需要費勁的堆單堆功率。
但是,國會山的老爺們,已經被八個核心的企業的維護費嚇怕了,堅決不同意四個堆的尼米茲誕生出來。
小鷹級最後的甘迺迪號,本來準備換核動力的,也在差不多的時間被否決,繼續作為常規航母完工。
許星辰雖然基本不需要考慮維護費用,但是卻也不準備給自己的艦娘換核動力……
由於核武器的巨大威懾力,大部分人聽到核動力的船舶,就本能的覺得應該非常的厲害。
但實際上,核動力和核武器根本不是同樣的東西。
核動力戰艦,本質上只是把核能作為燃料使用,代替燃油來燒鍋爐了而已……
核動力並不能直接提升作戰能力,不可能把燃料扔出去當炮彈和武器。
它們最大的優勢其實是續航能力。
按照阿美莉卡的經驗,核動力航母編隊,補給間隔比常規航母長一倍。
常規航母編隊7天補給一次,核動力航母編隊14天補給一次。
這種差距當然非常重要,但是卻沒有形成數量級碾壓,可能仍然與常規大眾的感知不符……
實際原因也很簡單,如果護航艦艇不是核動力,那麼護航艦隊就仍然需要補給燃油。
核動力航母編隊節省的只是航母本身的燃油。
而且艦艇噸位越大,按比例算是相對越省油的。
兩艘不到一萬噸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耗油量就能趕上一艘十萬噸級常規航母了。
更進一步的,就算是直接全核艦隊來,也仍然需要給人員提供補給,無限續航在地球上根本不存在。
同時,核動力艦艇的維護時間,比常規動力艦艇要長很多,航母一生中會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做保養……
所以在經過早期的嘗試之後,阿美莉卡也放棄了全核艦隊,僅僅保持航母與潛艇的核動力。
到了許星辰這邊,對於艦娘而言,續航力雖然不能說是最不重要,但是實際上也是優先級非常靠後的屬性了。
因為艦娘可以恢復艦娘狀態,直接使用非常容易大量存儲的資源來不及,獲得近乎無限的實際續航。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考慮核動力帶來的一些列問題和危險性,許星辰直接就對核動力艦娘敬謝不敏了。
這個世界,可能只有潛艇還對核動力有需求了……
所以許星辰看過了之後,就把這個反應堆保存標記,準備後續給404她們更換升級,然後就回來繼續解析。
「正在解析戰利品……」
「解析成功:獲得無軸泵噴推進技術。」
看到這個新的結果,許星辰再次大喜過望。
「無軸泵噴」技術也是新一代潛艇標配,加上之前的自然循環反應堆,再加上綜合全電系統,新一代潛艇標配技術直接齊了。
許星辰剛才還在考慮,要不要把泵噴技術搞出來,給潛艇們一起升級,現在馬上就直接到手了。
自然循環反應堆,改善的時潛艇的反應堆運轉造成的內部噪音,而無軸泵噴技術,改善的是螺旋槳造成的外部噪音。
螺旋槳在水中旋轉,本來就會形成噪音,關鍵是速度高了之後,還會形成空泡效應,導致噪音大幅度增加。
而實際的無軸泵噴技術,實際上內部也有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只有「泵噴」。
就是把螺旋槳裝到桶裡面,把原來像是風扇一樣推水的螺旋槳,改成水管噴水的模式,就像是水泵抽水往外噴,所以叫泵噴。
目前已經服役的潛艇,最多也就是做到這個階段。
這樣螺旋槳仍然在,而且螺旋槳在桶內抽水的時候,吸進了海帶等水生植物的話,會比裸露在外的螺旋槳更難清理。
第二個階段才有「無軸」。
到了這個時候,螺旋槳雖然還沒辦法完全刪除,但是螺旋槳的軸已經可以刪除了。
刪掉主軸,然後把螺旋槳的槳葉,裝在泵噴推進器外面的桶上。
讓筒的內壁,就像是波輪洗衣機內膽一樣旋轉,帶著螺旋槳旋轉推水航行。
這個設計看似簡單,但是放大之後就不容易實現了,其最大的難點就是它傳動方式的設計,以及推動功率的提升。
如果採用機械傳動,那噪音方面得不償失,只能採用類似無鏈電動車模式的電傳動,把它反過來應用。
把桶做成內外兩層,外層固定支撐,內層旋轉,帶動裝在內筒上的槳葉,看上去形式就是和波輪洗衣機是一樣的。
但是這種電傳動模式的功率提升非常困難。
主要是無軸泵噴推進不同於有軸推進,不能在艦體內的大軸上無限串聯電動機。
只能在裝螺旋槳的那個桶上,在非常有限的空間裡面,集中足夠大功率的驅動力。
所以到目前為止,完全無軸泵噴的推進方式,只用在了一些小型潛水器,主力核潛艇只把它們用在了輔助推進器上。
目前只有某些組織在在中壓直流綜合全電系統的基礎上,解決了無軸泵噴的電傳動功率提升困難的痛點。
所以當應用了「新一代潛艇用自然循環一體化核反應堆」、「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無軸泵噴推進技術」的潛艇下水之後,潛艇方面也就能實現和055一樣的跨越式反超了。
許星辰把這些東西好好收起來,等著下次改造給404她們全用上,然後馬上回到戰利品解析界面。
連續解析了這幾次,許星辰越來越感覺,四級戰利品解析,真的是都是好東西。
當然,好東西都是相對的,如果這些結果,都是五級戰利品出的,那麼就會顯得有些不夠有衝擊力。
而作為四級解析的產品出現,那許星辰就絕對非常值得。
所以現在的心情很不錯,非常慶幸自己沒有去死磕五級解析。
許星辰帶著非常愉快的心情,繼續按下那個解析按鈕,期待著會有什麼新裝備出現。
結果接下來的幾次,一連出了好幾個陸基導彈,有大的:df41、df5c,也有小的:df21d、df26b、df16、df17。
df41是車載的,固體燃料戰略導彈,優勢是機動靈活,發射準備時間短,但是射程相對df5而言較短,載荷也較少。
df5c則是發射井發射的,液體燃料的重型戰略導彈,優勢就是載荷更大,突防能力更強,但是無法移動,發射準備時間更長。
這兩者可以說是互補的,所以會持續同時存在,持續不斷改進,都是最高級的威懾力量之一。
後面三種被稱為「小的」,其實也是相對前面兩個大佬而言,相對比較小。
實際上她們作為中程彈道導彈,本身的尺寸和重量,都是遠遠大於常規艦載導彈的,重量基本都是十噸起步。
df21本來就是巨浪1的上岸改進型號,d型又是再次專門改進的對艦打擊型號。
21是最大8倍音速,最大射程是3000公里,26b則是最大18倍音速,最大射程是5000公里。
說個不冷不熱的知識,伊犁河谷與波羅的海,這看似異常遙遠的兩個地方,其實距離只有4000公里,跟伊犁到胡建一樣遠。
26系列正好可以覆蓋露西亞全境,稍微伸伸手能戳到普魯士,或者是覆蓋整個南洋地區。
16和17算是姐妹,17就是在df16的基礎上,增加了高超音速助推滑翔戰鬥部。
兩者的速度都是十倍音速,但是最大射程相差很大,16是1500公里,17則直接提升到了2500公里,這就是新戰鬥部的功勞。
這些當然都是好東西,拿過來部署下去,就能直接提升整個群島的防禦和打擊能力。
但是這些都是陸基裝備,由於艦娘星更大了,這些針對地球尺寸設計的戰略武器,已經不足以直接威脅自己戰略上的敵人了。
所以它們對自己而言,都真的變成了防禦性武器,所以實際用途不是特別的大。
特別是她們連續出現,現在這幾個已經能夠構成遠近不同的打擊組合了,如果後面還都是這種導彈武器,那就沒必要繼續抽了。
按照自己最初的決定,如果持續產出不合適,那就是要停的,戰利品要儘可能留著,去做二級解析攢核心。
所以抽到df17之後,許星辰稍微猶豫考慮了一會兒,帶著有些忐忑的心情,按下了第十五次解析,,
「正在解析戰利品……」
「解析成功:獲得001型航空母艦遼寧號艦娘專屬核心。」
「這——這還能這樣!」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5s 3.738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