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燕天道元年,大雍王朝口頭答應割讓給大燕河北、河東、隴右、關內四道大部分的土地,大燕皇帝郝連勛原本想以此為根據地,進一步入侵中原,最終一統天下,不想四道漢人不願為亡國奴,紛紛起義,頓時四道數十州之地遍地烽火,基本全部陷入起義軍的**大海之中,那些義軍驅逐了大燕在四道之地為數不多的守軍,占據城池,那些起義軍的領袖率領幾萬人的就稱王,帶著幾千人的就稱公,最次也稱個將軍。他們大都數人胸無才幹,但是四道之人害怕家園被靺鞨人所毀,在民族大義的鼓動下,參與他們。
對於如何統治四道道之地,大燕朝廷內部議論紛紛,皇帝郝連勛為了統一朝廷共識詔眾臣廷議,沒想到皇帝剛將這個問題一拋出,低下群臣便七嘴八舌說了出來。有一些人主張四道之地,以漢人為主,與草原情況不同。當地不少漢人支持起義軍對抗大燕,所以大燕應該將當地漢人,全數殺光、或者送給諸功臣為奴,然後萬馬踏平農地,播種牧草,使其變為草原,這樣才能夠統治四道之地,剿滅當地的起義軍。皇帝郝連勛聽到後大呼不可,說四道之地漢人眾多,是殺不完的,況且大燕一向是仁義之國,不能破壞他人的家園。
當皇帝說完這番話後,天下兵馬大元帥梁王郝連鄖提出應該在四道之地,立一個傀儡皇帝,來統治四道之地,以華制華,來剿滅當地的起義軍,並且提出當年大雍王朝的皇子鄭浩與大雍興宗皇帝爭奪皇位失敗,逃奔我們,現在我們正可以利用他的身份,立他為傀儡,來間接統治四道之地。由於郝連鄖身為當今皇上的弟弟,同為符太后所生,而且位居天下兵馬大元帥,郝連勛也曾對符太后表示要兄終弟及。因此在朝中勢力甚大,而且草原許多部落領袖都與他有往來,所以不少大臣附和他的意見。郝連勛聽到弟弟的發言後沉默不語,並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在他的內心,他是不會同意郝連鄖的意見,畢竟四道之地可是他又不能明著反對郝連鄖。
就在此時,尚書左僕射趙若冰站出來反對。找若冰原始中原漢人,年少時家貧,刻苦讀書,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題名,一展內心的抱負,只可惜屢次科考都未能考中進士,又身逢亂世,沒有營生之法,聽聞東北靺鞨領袖郝連泰虛心納賢,故前往東北投奔,當了他的謀主,為他出謀劃策,郝連泰得到他之後,引為心腹,並且還讓他教導他的兒子郝連勛學習中原典籍,數十年來忠心輔佐郝連家族,當初郝連勛能夠稱帝建國,趁亂入侵四道之地,並且建立一系列官制,都是出於他的手中,他還提拔任用了一批漢人為官,如今已經成了大燕漢人官員的領袖。他身為漢人,自是不能讓皇帝採取梁王的意見,而且雖然他已經年過六十,但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衣錦還鄉,如若按照梁王的意見,恐怕自己的夢想永遠無法實現了,他又怎麼可以甘心如此,於是站出來向皇帝進言,提出我們應該用輕徭薄賦的方法恢復當地生產,並且開科取士,籠絡當地士族之心,並且派大軍進剿起義軍,但要採取懲罰首惡,寬恕其餘從犯的方法來籠絡他們。撫剿並用,才可以平息起義,然後以四道之地為根基來進一步奪取中原,一統天下,才是大燕未來強盛之道。趙若冰說完,不少漢臣附和。但不少番臣害怕如果開科取士影響他們的子弟將來做官,拼命反對。
在兩派人吵得不可開交之時,皇帝郝連勛將目光投向他的皇長子永安王郝連璟的身上。郝連璟是當今皇帝的長子,在攻伐大雍的王朝的戰役中獨當一面,深入中原腹地,而且難能可貴的是他竟然還懂得約束部下,讓他們不要肆意搶掠,表現出一定的政治才能。
郝連璟看到父皇看向自己,也知道自己表現的機會到了。他知道早有意立他為太子。可是無奈奶奶偏愛梁王,父皇又生性孝順,不能忤逆祖母的意思,更何況當年祖父在西討途中病逝,由父皇榮登大寶,可是許多靺鞨貴族心中不服,祖父的弟弟郝連貴又發動反叛,若不是祖母坐鎮中樞,指揮平叛,又平撫靺鞨諸部,自己的位置才能坐穩,祖母有大功於父皇,而叔叔也多年來東征西討,也有大功於父皇,兄弟感情也很不錯,父皇無故實在不能廢去叔叔的皇位繼承權。
「璟兒,你怎麼看?」郝連勛見兒子遲遲不發言,開口問到。
聽到父皇向自己提問,郝連璟不緊不慢的走出隊列,說道:」啟稟父皇,兒臣贊同趙僕射的觀點。父皇知道,靺鞨雖為草原第一大族,人口不過是一百五十餘萬而已,東北之地還有歸附的漢人不過三十餘萬,加上其餘各部,人口也不足三百萬。可四道之地有近一千萬人口,怎可輕易捨棄。請父皇想一想,當年的北胡是何其強大,同樣統治草原,並且和大雍的武宗皇帝相互攻伐了數十載,但是一場大雪災,使得草原寸草不生,牲畜餓死,人也接著餓死了,北胡這麼強大的一個政權迅速土崩瓦解,我族若不是靠海可以出海捕魚,並且有一部分漢人依附,開墾一些農田,恐怕也會如北胡一般瓦解,又怎會有太祖皇帝與大雍王朝聯合,一統草原呢。況且如今中原大亂之象已經顯出苗頭,大雍王朝苟延殘喘,滅亡是早晚的事,而其手下所有藩鎮互不統屬,中原分裂已成定局,如果此時我們只知道自守,不知進取,一旦中原明主出現,歸於一統。以中原廣袤的耕地,豐富的物產,數千萬人口,恐怕到那時大燕滅亡之日不遠。更何況鄭浩何德何能,難道就因為他姓鄭,我們就要將犧牲數萬靺鞨健兒而得到的土地而白白給他嗎?這樣又怎麼能對得起那數萬英靈,還有立了鄭浩為帝,你又怎麼能保證他和他的子孫可以對大燕俯首稱臣呢?「
聽到兒子的話,郝連勛嘴角微微上揚,因為兒子所言正合自己之意。可是郝連鄖聽到侄子的一番話之後,立刻表示反對,說到四道之地的漢人大都是支持叛軍,不可能為大燕所用。而且還說到自己當年就不同意攻略大雍,大燕是草原國家,文化與中原不同,根本不能統治,在以前不少草原民族也曾入主中原,最多不超過三四十年要麼被中原人趕出中原,要麼被中原人同化,導致部族消失,大燕不應該步他們後塵,現在大燕的政治制度,已經開始被中原影響,恐怕不必中原出現明主,我們的部族就會被漢人同化,所以皇兄應該立即止步,還說皇兄既然已經做了草原之主,又何必為中原之主呢?
聽到皇叔的話,郝連璟立即表示反對,說道:」早前的草原民族入主中原要麼全面漢化,要麼堅持不變,故不能久據中原,如今的我們只是取中原之所長以補我族之所短,並沒有全面接受漢化,只要我們注意培養靺鞨男兒勇武之氣不脫,那麼就不會有部族消亡之慮,更何況父皇做得草原之主,就可以做得中原之主。現在四道之地的叛亂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能夠用對政策,叛亂平息並非難事。「
」永安王,所言甚合朕意。「郝連勛立刻接過話茬,來結束這場爭論。
」皇上,既然決定直接統治四道之地,那就請陛下速派大將,進剿叛匪,切不可使得叛匪互相勾結,如果這樣恐怕在剿滅叛匪就成難事了。「趙若冰見郝連勛決心已下,乘機進言。但這個可讓郝連勛犯了難了,誰可以完成這個重任呢?此人必須能文能武,還得熟悉四道之地情況,還最好要有一定地位,才能讓人覺得說話算數,有如此條件的人會是誰呢?此時一個人影立馬進入郝連勛的腦海,此人不就是自己的兒子永安王郝連璟嗎,可是讓自己的兒子以身犯險,他還是自己心目中的皇位最佳繼承人,可是除了他又有誰可以勝任呢?
郝連璟見到父皇臉上一喜之後隨之來一憂,他也知道自己是最適合的人選,也知道父皇不希望自己冒險。此戰不比入侵大雍,那是正規戰,主帥陣亡的機率小,而那時平叛,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更何況現在四道之地,大部分人都還是仇恨大燕的,這就成了一場人民戰爭了,如果自己去了,很有可能陷入危機,可是這也正好展現一下自己的能力,向別人展示一下,他不是一個養尊處優的皇子,還是一個響噹噹的靺鞨好男兒。於是他主動請纓說道:」兒臣願去平叛,請父皇給我五萬精兵,我定還父皇一個有序的四道之地。「
」你真願去?「聽到兒子的發言,擔心地問道。在看到兒子點頭之後,郝連勛說:」如果你願去,十萬軍隊少了一些,你可多帶一些部隊去。叛軍畢竟也有數十萬呢』一旁的梁王也同聲附和,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想當年還是自己親自交給他騎射,帶他去打獵,而且這個侄子也跟著自己經歷過不少的戰爭,雖然最近幾年這個侄子在朝堂上與自己多次意見不合,可是自己也不想看到他陷入危險之中。
「父皇,此次平叛應該以安撫為主,部隊多了無用,五萬夠了。」永安王說道,話中充滿了自信與堅毅。
「這樣吧,你只帶五萬部隊朕還是不放心,這樣吧,正撥給你七五萬精兵,封你鎮軍大將軍,負責四道一切軍政民政,四道地區官員均歸你節制,還有那些投降的漢人將軍士兵也同樣歸你節制。你現在就去吧。如果你在平叛過程中需要任用什麼官員,或者懲罰什麼人,都可以便宜行事。」皇上關切的說道。
「兒臣領命。」郝連璟立刻領命而去。看著兒子遠去的背影,郝連勛甚是自豪,因為這個孩子終於可以獨當一面為他分憂啊,可心中還有一種擔憂,希望這個孩子可千萬不能出什麼事,畢竟這是自己的愛子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1s 3.78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