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她們這樣的大家閨秀來講,琴棋書畫只是陶冶情操的小道。未來嫁入夫家後,女紅廚藝、操持後宅、人情來往、相夫教子,這些樁樁件件才是立足之根本,才是大事。
方錦暉在家中學習廚藝,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個藉口,方錦書找的極好。
她們的嫡親的姐妹,關係親密的程度,和方家略有來往的人都知道。妹妹生病了,想吃姐姐做的蒸餃,再順理成章不過。
而這裡是齊王府,總不能讓方錦暉來這裡做吧,等送過來也都涼了。除了她回去,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這麼一來,就顧全了兩家的顏面。
這樣說話的方錦書,很有司嵐笙的風範。衛亦馨笑道:「有這麼好的大姐,讓我也很是羨慕。」她轉頭向曉雨問道:「那些東西,你都裝好了嗎?」
曉雨屈膝答道:「回郡主的話,都裝到馬車上了。」
「既是方家姐姐想回去了,我就不能依著自己性子,要留著姐姐。」她嘟著嘴,萬分不舍道:「我讓人給你裝了一車的禮,你回去後可千萬要記著我。在別處見著了,可不能不理我。」
方錦書連忙道謝:「臣女怎敢收郡主的禮?您對臣女這樣好,都不知該如何報答了。只要您不嫌臣女麻煩,怎麼會不理會。」
「我讓給你的,那就是你的。」衛亦馨道:「曉雨,你收拾一下,將方家姐姐用過的東西也都一併放到車上去。」
方錦書再次在床上施了半禮。
「好了,我在這裡,你總是這麼拘禮。」衛亦馨道:「你慢慢收拾著,母妃那裡自有我去說,你還病著,就不必去請安告辭了。」
衛亦馨走後,司嵐笙才鬆了一口氣,讓煙霞替方錦書穿衣梳妝。原先齊王府上派來伺候方錦書的小侍女也在跟前,按曉雨的吩咐,收拾著一應方錦書的貼身物件。
因在病中,煙霞只將她的頭髮簡單的束在一起,里里外外地裹了個厚實。
春雨從外面進來,她眼下雖然沒有在方錦書跟前伺候的資格,但她知道方錦書想要聽到的是什麼。她屈膝道:「稟太太姑娘,芳芷起身正在收拾,她喝了藥好了許多。」
方錦書點點頭,道:「我這裡有人,你就跟著芳芷。」芳芷跟著她受了這一場驚嚇,她當然要照顧好她。
正在收拾,齊王妃遣了侍女,拿來一個錦匣,道:「王妃知道四姑娘要走,心頭頗為過意不去。這匣子珍珠,就給四姑娘拿去玩。」
煙霞接了過來打開,一匣子的氤氳寶光,瑩潤如玉的珍珠顆顆飽滿光華,大小勻稱。雖然不是品相貴重的東珠、南珠,但這麼多大小一致的珍珠也很難得,最適合給姑娘家做頭面。
方錦書連忙謝了,司嵐笙道:「王妃實在太有心了。」
她轉頭跟方錦書說道:「書兒,你先收拾著,好了就讓煙霞扶你先上馬車。我去跟王妃道別致謝,很快就來。」
齊王妃既然有心示好,她也不能無禮。
回到方家時,方錦暉還沒有從學堂下學回家。司嵐笙又是好一番叮囑,方錦書便回到了翠微院裡歇下。
芳菲迎上來,滿眼都是擔憂的神情。
自打昨日春雨回來說姑娘生病了之後,她這一顆心便提著放不下。這會瞧見方錦書裹著傷的手,蒼白的面色,眼眶一紅就要掉下淚來。
她蹲身見禮:「姑娘,您可回來了。」
上前扶著方錦書,在床上躺下,問道:「姑娘想吃什麼,婢子去讓廚房做。」
回到了熟悉的地方,方錦書整個人都放鬆下來。看見房內被芳菲按她的習慣,收拾得周到妥帖,笑道:「這會沒什麼胃口,我先睡一會。待大姐姐回來了,就叫我。」
「對了,芳馨如今叫芳芷了,你跟大家都說一聲,別叫錯了。」方錦書叮囑道:「她也生了病,你多照顧著些。」
太醫開的方子裡,有安神助眠的作用,有利於身體的恢復。方錦書睏倦的很,回家後又心頭安穩,剛躺下不久就進入了夢鄉。
芳菲替她蓋好了被子,放下幔帳,輕手輕腳的出了裡間。
方錦書從齊王府里回來的消息,關心她的人就都知道了。她生了這場病,自然也瞞不過眾人。
靖安公主遣人給她送來了滋補的花膠、燕窩等藥材;靜和讓唐嬤嬤來探了一次病,從淨衣庵里給她捎來一句讓她安心養病的話;衛思婕讓人送來一個小巧玲瓏的手爐。
褚末在家裡左思右想,恨不得立刻飛到她身邊。但兩家親事未定,他也不能貿然登門,再怎麼不耐,也只得安心等方錦書病好。
他眼眶處的淤青已經好了許多,但仔細看還是十分明顯。正好,他也好好養傷。希望在兩家相約去大悲寺進香還願的時候,他都夠在她面前,呈現出最好的一面。
方錦書一向沒將他的相貌放在眼底,這個時候,褚末有些不自信起了。
高樓等人知道方錦書回了家,也都紛紛放下心來。雖然不知道她究竟遇到什麼事情,但顯然並不是那麼容易對付。否則,她不會那樣嚴陣以待。
接下來的日子,方錦書安心養病。朝堂上,卻是爆發了一件大案。
天下錢糧,均歸戶部結算。在每年的秋收之後,各道之下的州府地方,都會派人至戶部匯報收支賬目。所有賬目,必須和戶部審核完全相符後,方能結算,且需要蓋上原地方的官印才算完成。
但在審核過程中,因為路上會遇到運輸、天氣、霉變等種種原因,兼之路途遙遠,總會有種種損耗。而這種損耗具體多少,地方上的官員也沒有辦法能事先預支,只有到了戶部,在申報前進行清點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額。
所以,從州府地方派至京中的官員,都事先備有一份先蓋過官印的空白書冊,以備使用。www16xz 一流小站首發
對朝廷來說,天下錢糧乃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必須嚴加督察。但路上的損耗,又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絕無可能從地方上運出多少,到了京中時還是多少,絕無誤差。
於是,「空印」的這個做法,從前朝起就一直使用。
(此處,借鑑明太祖時期的空印一案,但改動挺大,特此說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3s 3.64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