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這裡談的是集合,立說的是獨立)
眾所周知在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非常活躍,各不相讓。當時是不以專業分家的,任何一家都搞哲學;都搞治國安邦都搞用兵打仗,都搞治病強身。
先從《周易》《道德》《陰符》這一時代的著作看,當時辨證的思想方法深得人心,這也是我們祖先得以創造震驚世界的古代文明的重要原因。
自《陰符》以來注者不下百家,而被後世丹家養生家稱為「萬古丹經王」的《周易參同契》更是夾《易》《老》《陰》《黃》為背景結合自己的心得,混合天文,歷史等各方面情況寫成了上中下三篇文章,最終攪成了一鍋八寶粥。
若以學術成就看它是集大成者:若單以歸納為自然科學的養生學的角度看,就未免有些心酸——從上面不難看出自古求養生長壽者無不隱藏於三教牌坊下,不能獨立成一家之言。試看著《參同契》冠以《周易》之名,《悟真篇》又附以老子之語,其實是與《易》《老》沒甚大關係,不過是基於樸素的唯物辨證法思想,此兩者是當時其尊其總而已,後來如《仙佛合宗》《仙佛同源》《慧命經》等書又將佛法拉了進來,此宗又不接納,道教更是以清淨無為自居逍遙物外,最終是東家不收西家不納,只得從事秘密研習活動,真是可嘆啊!
據我所知「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有自己特別的研究方法」而且啊是重實踐而不是空談,否則也是一無是處,這一點在養生界有不少前輩就是這樣做的,如前道教協會會長陳攖寧夫子就是如此,且不說他在學術上的觀點,就單單這份精神就讓我是敬之重之。
話說回來,前人的東西要懂得總結,更要明白怎麼去提煉創新;自己如有了研究目標,不要把別人的理論研究方法用到不是同一事物的研究上,其結果是模稜兩可的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3194s 3.76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