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將頭抬了起來,對著劉凱說道。599小說網 www.xs599.com
「臣不敢,此策只是臣的一點拙見,若是不符合殿下的心意,還望殿下能夠寬恕臣的罪過,不要將那手令發往司馬家。」
劉凱十分不耐煩地擺了擺手。
「你先說,說了之後寡人再看看是不是撤回手令。」
「諾。
臣認為袁紹有十敗於殿下您,您比他有十勝,袁紹雖然強,卻不能把您怎麼樣。袁紹禮儀太多,您自然得體,這是道勝於他;袁紹以反叛力量統天下,而您則復興漢室用來統帥天下,這是義勝於他;
桓靈之衰敗在於對待豪強過於寬縱,袁紹以寬濟寬,不能整飭危局,而您撥亂反正,以嚴治政,全軍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治勝於他;
袁紹表面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則多疑,用人卻懷疑他,所任用的只有親戚朋友,而您用人時表面上簡單容易卻內心明白清楚,用人從不懷疑,只要有才就勝於他,不在乎離您遠或近,這是度量上勝過他;
像賈大人之前所說的那樣,袁紹有很多謀略,卻很少下決定,失敗在下事很慢,而您有計謀就實行,應變能力無限,這是謀略勝過他;
袁紹談論、讓物用來提高名譽,會吹捧裝裱自己的人大多投靠他,而您用誠心對待別人,不為虛榮,忠誠、正直、有遠見的人都願意為您所用,這是道德上勝過他;
袁紹見到人飢餓寒冷,憂慮地講著他們,在臉上就可以看的出來,他所看不到的,卻憂慮不到,目前的小事對您來講,有時會有疏忽,到了大事時,與四海的情況相連接,給他們恩賜,都超過袁紹的聲望,即使看不到,但憂慮都是完整的,這是仁勝於他;
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迷惑造亂,而您用道德統治下士,邪惡的事不能行使,這是您明智勝過他;
袁紹無法分辨正確和錯誤,而您認為正確就用『禮』來推行它,錯誤就用法律來糾正它,這是文勝於他;
袁紹善於虛張聲勢,不知道用兵的重要之處,而您愛兵如子,用兵像神一樣,士兵都依靠您,敵人害怕您,這是武勝於他。
殿下有了這十勝,所以擊敗袁紹沒有什麼可難的。
殿下只需恩威並濟,一方面招撫、一方面大兵壓境,袁軍不攻自破。
依臣所見,直接將四十萬大軍全部陳兵鄴城城外,不出一月,冀州人心必亂,到那時候殿下再與公孫瓚聯手剿滅袁紹只在瞬息之間。」
劉凱等司馬懿全部都說完,才反應過來這貌似就是郭嘉為穩定曹軍人心,而舉出來的十勝十敗論,如今卻是被司馬懿給搬了出來。
不過劉凱也不需要你司馬懿來穩定人心啊,這說的不都特麼是怕馬屁的話麼。
而且跟之前賈詡說的,出奇的相似。
「仲達真知灼見,真是後生驚人啊。」
一邊的田豐不由得就發出了驚嘆。
司馬懿微微側過身子,對著田豐抱拳言道。
「田大人過譽了。」
劉凱根本也沒指望司馬懿能真的出一個克敵制勝的辦法出來,既然他已經都張口說話了,劉凱打算繼續逼一下看看司馬懿肚子裡還有什麼東西。
「仲達既然言盡於此,不如再說一說寡人該怎麼收服公孫瓚,接下來又如何對付北方的蠻族?」
司馬懿楞了一下,顯然沒猜到劉凱會接著問下去。不過他這次只是稍加猶豫了一會兒,就接著回答了劉凱的問題。
「殿下,依臣見,收服公孫瓚不可急於一時,待得殿下統一整個北方,不用殿下刻意去做,也會讓公孫瓚終日在活在惶恐之中。
在殿下南下之前,稍微透露出一點想要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的意思出來,到那時我們且看公孫瓚的反應。
至於對付北方的蠻族,臣倒是真有個良策,就是不知道說了之後,諸位大臣跟殿下會不會覺得臣是在妄言。」
劉凱點了點頭,對著司馬懿說道。
「你且直接道來,寡人也不是什麼昏庸之輩。」
「殿下,對付蠻族,臣有兩策。
一為以夷制夷,殿下可以收服那些親近大漢的蠻族,收為己用,可為我大漢北方第一道屏障。
二為屯兵築城,殿下可以在并州以北再設置一州府或者郡府,在草原之上築堅城,屯悍兵。每座城池屯兵只需五千餘人,便可阻蠻族於并州之外。」
司馬懿話音一落,徐庶便對著他問道。
「仲達,你可知蠻族皆視我大漢子民為仇人,水火不能相容,他們怎麼會讓我們驅使?
還有在草原上築城,草原之上大多數都不能夠開墾,百姓又怎麼會願意去到那些城池,即便是蠻族沒有攻打城池的工具,他們也可以繞開城池南下到并州去掠奪啊?」
司馬懿側身過去向著徐庶解釋道。
「徐大夫,下官只是略微發表一點拙見,大夫不必當真。」
劉凱本來以為司馬懿會跟徐庶爭論一番,那曾想到他這個烏龜脾性又冒了出來。
不過這個時候賈詡卻支持著司馬懿說道。
「元直,你一直追隨殿下在東方,我倒是之前與那董賊一起在涼州與異族作戰過,司馬懿所言不無道理,那些異族只要我們能夠以武力征服他們,他們就很容易為我們所用。
到那個時候只要拿出一片土地,讓他們居住放牧,時不時的支援他們一些糧食,讓他們不至於餓死,能夠做到這個程度,應該就能夠實現剛才仲達所說的了。
至於仲達所說在并州以北築城,我想著城池形容的話倒是不太直觀,我們大可以把那些城池看成為一座座烽火台,只要北方蠻族想要入侵並州,那些城池就能夠向并州百姓預警。
百姓大可以進入到城中,避免被蠻族傷害,同時也可以讓這些城內的士卒,時不時的在草原上掃蕩那些蠻族,那些蠻族在平日沒有作戰的時候,可都是以家庭或者部落為單位四處放牧的。
長久以往,他們沒有辦法放牧,自然就會往北邊更荒涼的地方而去。」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6823s 4.223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