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董卓之子 說說董卓以及本書

    readx;    本人喜歡看《三國演義》、《三國志》以及各種版本關於描述三國那段歷史的書,以及各種穿越三國的小說。

    其中,董卓這個人是一個比較奇特的存在,這段歷史總是繞不過他。

    關於董卓的記載以及評價在現存的史料中大多都是比較負面的,很少有正面評價,竊以為這種情況是有失公正的,但是歷史總由勝利者書寫,這是千古不變的事實,即便是像司馬遷那樣的人也無法做到完全的公正,或者說連相對客觀的公正都做不到,當然在這裡不是詆毀司馬遷,而是其所在的立場以及所在的政治環境所限制。像袁紹,曹操,孫堅及其子孫,勉強再加上劉備等,都是董卓的政敵,無論最後誰取得天下,都會不竭餘力地抹黑董卓,毫無緩和的餘地。就像現在不能正視國+軍在抗戰中的歷史作用一樣,都是政治問題。

    在這裡,也簡單來談談董卓。此人漢羌混血,勇武異常。出身邊地西涼,為隴右豪傑所識,其為人豪爽,名揚羌氐,知名西陲。膂力無雙,弓馬嫻熟,善於騎射,雙帶兩鞬,左右馳射。

    漢桓帝時,以六郡良家子被徵召為羽林郎,參與對東漢朝廷對西羌的戰爭中。在戰鬥中作戰英勇,表現出色,被當時的大漢名將張奐看重。

    張奐是朝廷重臣,是涼州三明之一,廣有戰功,其對董卓的提攜,在董卓仕途發展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而後董卓不斷立功,不斷升遷,其主要活動範圍都是在西涼,也就是參與朝廷對西羌的戰爭。西羌叛亂自漢武帝起便存在,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朝廷也為此花費巨大的精力,消耗巨額的錢糧。董卓便是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不斷發展。在王粲的英雄記里這樣記載:卓數討羌、胡,前後百餘戰。王粲的記載只是略微提及,相對簡略,咱們從前後百餘戰這幾個字中也不難想到戰事的激烈。在這百餘戰中,董卓恐怕有無數次歷經生死考驗的時候,即便是後來的一代軍事大家曹操一生中恐怕也不一定有百餘戰。

    從這百餘戰中,也可以猜度出,董卓在西羌戰場上的作用,以及其在東漢朝廷鎮壓西羌叛亂中的積極作用。

    寫到這裡,董卓的形象以及定位應該是一個長期活躍於西涼戰場的武人、將領,或者是再加上個「豪右」的稱號。

    不久黃巾之亂爆發,動搖了東漢朝廷的統治,當時朝廷派皇甫嵩、盧植、朱儁為中郎將率領中央軍出戰,後來盧植因為得罪宦官而被免職。董卓便被朝廷派遣代替盧植主持對冀州黃巾的戰事。從皇甫嵩、盧植、朱儁這些人的出身來看,皇甫嵩是累世為將,其叔父皇甫規也是涼州三明之一盧植是天下知名的大儒,朱儁是出身江東的士族。這幾個人都是士族出身,而董卓卻是邊地豪右,用現在的話說,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圈子裡的人,按照傳統的觀點來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不難想像,董卓肯定會或多或少地受到這些人的排擠。

    盧植這個人能力很強,很得人心,部下對他也十分地擁護,護烏桓中郎將宗員任其副手,在盧植離任後,董卓的到來應該是引起了此人的不滿,其對董卓應該是採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這一點也導致後來董卓兵敗冀州。按理說,董卓在西羌戰場久經考驗,經驗豐富,對上泥腿子黃巾軍應該是手到擒來,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其中宗員的不合作恐怕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畢竟宗員以及盧植留下的軍隊不是董卓的嫡系,指揮起來無法做到得心應手,再加上二號人物宗員的不合作,所以,董卓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這一情況的出現,恐怕董卓當時也是惱怒異常,鬱悶不已,兵敗的結果便是被罷官,還好董卓在此時搭上了十常侍這條線,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等到李文候、韓遂等在西涼起兵作亂時,朝廷再次啟用董卓,董卓因此得以東山再起。此時的董卓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對朝廷以及士族有了防範之心。很多人說董卓完全可以在西羌戰場把李文候、韓遂這些叛亂者一網打盡,我也比較認同這種觀點,覺得董卓也有這種能力。所以很多人說,董卓是養賊自重,這一手,很多人也做過類似的事兒,畢竟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董卓有這樣的舉動,也是為了自保。以及到後來的朝廷想要奪回其兵權,被其拒絕,恐怕都有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爭權,何進徵召地方實力派進京幫忙,董卓也在此列。之後何進意外身死,京城大亂,一個天賜良機擺在董卓的面前。董卓瞅准機會,把這一天賜良機掌握手中,進而獲取了朝廷的最高權力。

    進入洛陽之後的董卓,迅速收攏何進、何苗兄弟的舊部,擴充實力,穩定洛陽政局。之後經過一番爭鬥,袁紹等人退出洛陽,以袁紹叔父袁隗為代表的世家大族選擇與董卓妥協、合作。其中最為明顯的表現便是董卓在廢黜天子劉辯時,袁隗親自動手將劉辯從皇帝寶座上拉下來,將其弟漢獻帝劉協扶上寶座。

    現在董卓在洛陽最強勁的對手出現了,那就是同樣的地方實力派,手握重兵的丁原。董卓對丁原的安撫是封其為執金吾。關於執金吾這個職位可以用光武帝劉秀的一句話來解釋:為官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

    丁原對於現狀並不滿意,當然這種情況擱誰身上也都會想搏一把。所以董卓將其視為眼中釘,想要除掉他。董卓選擇的刀是丁原手下的馬仔呂布,這也成為呂布千百年來受人詬病的原因。其實,事情很簡單,遠沒有那麼複雜,董卓也沒必要用什麼金珠寶馬,只要一直詔書即可。

    前文提到,董卓與袁隗合作,離劉協為天子,所以劉協、董卓為代表的朝廷是當時的合法政府,得到了大部分人物,以及勢力的認同。所以,董卓拿著小皇帝蓋章的招數找到呂布讓他做了丁原,呂布只能同意。大漢養士四百載,丁原即便是對呂布再好,也比不上小皇帝的一紙詔書,即便這招數是董卓寫了,呂布也只能認了,違抗皇帝旨意只有死路一條,呂布沒有其他的選擇。

    丁原死後,董卓收編了其部隊,勢力更加強大,對朝廷的掌控也更加穩固。此時關東群雄舉旗討董。以當時的實力對比來講,聯軍軍隊數量應該是高於董卓的,因為自從劉焉建議漢靈帝設立州牧以來,地方軍閥的實力迅速膨脹,無論是董卓、丁原還是劉焉都是這一制度的受益者。

    董卓率領的西涼軍與以袁紹為首的關東聯軍接觸以後,發現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取勝,畢竟人家也不是吃素的。所以,董卓想出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遷都長安,依靠關中險峻的地理形勢來抵擋關東聯軍的進攻。

    事實證明這個策略是可行的,因為有前車之鑑,歷史上秦國就是這樣抗衡六國聯軍的。很多人會以為,董卓遷都是遭到出了其本身勢力集團之外的所有人的反對,其實則不然。其實有相當一部分人世支持這個決議的,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司空荀爽,其言:「山東兵起,非一日可禁,故當遷以圖之,此秦。漢之勢也。」這個資料很難找,本人扒了好久才扒到的。


    荀爽的意見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要是說此人是董卓的走狗那也實在是太牽強了。他之所以這麼說,顯然是因為,西遷具有相當大的合理性的,也說明當時的洛陽朝廷中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認為關東聯軍是叛亂,而不是什么正義之舉。

    董卓西遷之後,關東聯軍伐董不了了之,最後解散,這時董卓又出現了一個強敵,那就是手握三萬精銳兵馬的皇甫嵩。而且以蓋勛為首的一部分人鼓勵皇甫嵩與董卓交戰,爭奪最高權力。皇甫嵩卻出人意料地將兵權交給董卓。我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皇甫家族一直是大漢忠臣,名聲所累,不得不擁護董卓控制的朝廷,支持天子。其二,避免戰亂的發生,讓羌胡等少數民族有可趁之機;第三,皇甫嵩沒有把握能擊敗董卓,當然董卓也不一定能擊敗皇甫嵩,兩者相互忌憚,但掌控朝廷和小皇帝的董卓在道義制高點上占有絕對優勢。

    道義這玩意兒,說他有用也有用,說他沒用也沒用。但是卻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視的,一旦在道義上站不住腳,那離敗亡也就不遠了。歷史上也有相當多的例子,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

    搞定了皇甫嵩以後,董卓的勢力更加穩定,其個人私慾也漸漸膨脹,開始無法無天,這事情也許有,也許沒有,現在也無法考證,姑且這麼認為吧!

    一個勢力的崩潰一般都是先從其內部開始,以董卓為首的西涼軍也不例外。一直潛伏在董卓身邊與之合作的王允聯合呂布把董卓幹掉了。

    董卓的突然暴斃,導致西涼軍群龍無首,天下大亂,這時候西涼軍最大的問題就出現了,那就是沒有合適的繼承人,董卓的兒子(也許有,也許沒有,現有的記載都是有,但是早夭,跟沒有一樣),弟弟(董旻)侄子(董璜)、都不能掌控西涼軍,也都死了。

    子承父業,在中國古代,一個最佳的繼承人永遠是兒子,關於這一點相信是沒有任何異議的。董卓的子侄都死了,那女婿牛輔只有站起來了,本來這牛輔也有可能執掌基業,有一番作為,但是其能力確實一般,結果被部下所殺。牛輔死後,西涼軍再也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這下子真的是群龍無首,天下大亂了。

    最後,李傕、郭汜等人意外竊取了西涼軍的最高權力,以及朝廷的最高權力。

    西涼軍在東漢邊防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正是由於其存在,以及其對少數民族的持續打擊,所以在東漢朝廷頻臨崩潰,或者是已經崩潰時,西羌、胡等才沒有機會肆虐中原。也許有人會說馬騰韓遂等的存在是作何解釋,其實這些人都是收編或者利用羌胡,在這期間,羌胡並沒有出現什麼強有力的力量,這也為後來曹魏政權平定西羌動亂提供了基礎。

    有鑑於此,本人也特定寫了一本小說,名叫《三國之董卓之子》,已經在簽約上傳。在本書中,主角作為董卓的兒子登場,名叫董白字守業,收謀士,招武將,與天下群雄一較長短。書中適當yy,但也儘量保持一定的合理性。不會亂收文武。

    在此簡單介紹一下本書的主要人物,以及主角對其招攬的合理性。

    張遼:原為丁原手下從事,被大將軍何進徵召進入洛陽,何進死後,歸屬董卓。在白波賊禍亂河東時,董卓將其調至董白手下輔佐。歷史上張遼在董卓死後,才會歸屬呂布,所以豬腳在這裡算是占了先手。

    徐晃:原為河東郡小吏,白波賊肆虐河東時,被裹挾,成為白波賊二號首領楊奉的手下大將。後來主角平定河東白波動亂,楊奉戰敗被擒,徐晃也與楊奉一起投降主角。

    主角與徐晃、張遼結為異姓兄弟,被綁上董白的命運里。董白為此一部分是動了心思,一部分是年輕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在戰場上徐晃、張遼武藝顯露,得到認可,主角戰後開慶功宴犒賞三軍,主角趁著酒勁與徐晃、張遼,喝了酒就會衝動,這種事在哪都一樣。不過,徐晃、張遼都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既然已經結拜也不會反悔,只會與主角戮力同心,生死與共。

    李傕:董卓的部曲將,是董卓的心腹,西涼軍精銳灰熊軍的統領之一,河東動亂時,主動請命輔佐主角。李傕是個大牛人就不做介紹了,可以問度娘。

    華雄:西涼軍大將,虎牢關上擊敗孫堅,戰一代天驕潘鳳,殺人無數,結果遇到關二爺,差一點被二爺一刀剁死,結果被主角所救,後被董卓調至董白的麾下。

    楊奉:被主角擊敗之後,投降主角,後成為主角麾下大將

    張既:在河東動亂時擔任蒲坂縣縣令,得罪當地大族徐家,被綁在縣衙里被徐家大公子徐英鞭打,被主角所救,歸順主角。

    賈詡:既然是董卓之子,將來要掌控西涼軍,就不得不說賈詡了。在書中,在李儒的推薦下,董卓將賈詡調到董白軍中輔佐董白。本來賈詡有點不太原因。結果看到董白種植的玉米之後改變看法,效忠董白。

    書中主角沒有什麼太牛逼的金手指,只是憑著對歷史的相對了解以及玉米的存在。東漢時期,土地畝產量大概不到300斤糧食。玉米卻可以達到千斤每畝甚至更高,在現實社會中甚至可以達到每畝2000斤。在文中,玉米的產量應該穩定在百斤每畝的樣子,不會太過逆天。

    東漢末年的動亂是糧食的產量是實力發展的重中之重,沒有糧食,什麼都是空話。玉米雖然是粗糧,比不上水稻小麥,但是比什麼野菜、樹皮、觀音土要強上千萬倍。所以主角的金手指平凡又逆天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https://sg.moderngroovesyndicate.com/%E4%B8%89%E5%9B%BD%E4%B9%8B%E8%91%A3%E5%8D%93%E4%B9%8B%E5%AD%90-6814/62.html
相關:    武道全能  重生之我為神獸  煉道長生  異界上古傳承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三國之董卓之子說說董卓以及本書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三國之董卓之子"
360搜"三國之董卓之子"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1s 3.466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