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章武元年的在紛紛揚揚中落下帷幕。茶壺小說網 www.chahu123.com
到了年末,關羽和張飛回了一趟洛陽,雖然滿朝文武並沒有齊聚,但這個新年還是過得很美滿。
朝廷上下一切都井井有條,各地官員改制的推動也都一切進行的很順利。
不順利是不可能的事情,打下來的地盤除了少數官員可以用之外,大多數官員如冀州、關中、南陽等地各縣縣令,&bsp&bsp都被罷黜。
換上來的都是青州出來的官吏,這些人早就熟悉了青州制度,上任之後各司其職,正副縣令和正副縣丞管民生經濟農業,尉院、大理院、都察院管法制,政法分離,推動各地方發展。
漢朝的地方其實沒有後世那麼複雜,主要是現在地方大,&bsp&bsp人口少,一縣幾萬人,矛盾和糾紛就比較少。土地多,大量流民得到安置,被分配田地,就沒有生存問題。
地方上的問題更多的往往是治安和治理,漢人武德充沛,民生彪悍,遊俠氣息濃重,有的時候持械鬥毆,鬧起來可能是村子之間的大規模戰爭。
這就十分考驗各地縣尉、大理院院長和都察院院長的能力。
治理方面便是引水灌溉的問題,田地可能不少,但水源並不穩固,特別是小冰河時期,冬天和夏季容易水流乾涸,這就要考驗地方縣令和縣丞的治理水平。
像陳登當初在徐州治理農田,&bsp&bsp就大量開墾水渠,而挖建水渠也是一門本事,光在學宮裡學理論知識肯定是不行的,要有實踐的本領。
好在劉備也沒有愚昧到把所有縣郡級官員都換掉,讓那些剛剛畢業的泰山學宮畢業生去當官,他派遣的都是畢業比較早,在青州政務台、青州各縣地方擔任多年下層官吏。
比如之前是在各縣擔任縣尉、副縣尉、大理院院長、副院長、都察院院長、副院長、吏治院院長、副院長這些縣級的中層官員,就多會被調去其它州郡縣。
而之前青州各縣的有秩、六部吏、鄉長、下級的公檢法御屬以及各級別的曹掾、曹史等低級官員,就多被調去其它州郡縣衙擔任中級官員。
陳暮目前尚未進行九品改制,官員品秩依舊遵循東漢常例的以每月俸祿多少糧食來計算成多少石,官員等級制度不算明顯。
因此在章武二年春天,陳暮正式主持九品改制制度,將官員分為九品二十個等級,以此明確上下級的制度劃分。
當然。
也許有人會奇怪,九品不應該是十八個等級嗎?
為什麼是二十個等級。
原因很簡單,最下層的兩級是吏,並不算入九品制度當中,相當於普通辦事員和科員。
就好像你考上了公務員並不算官,只有當上股長科長之類的職務才算正式有權力的官員是一個道理。
第二十級和第十九級便是各鄉佐吏、各州郡底層公務員,包括如今的各縣尉下屬的門曹兵丁,在漢朝這些人往往都被當成官兵,明清以後稱之為三班衙役。
這種人的地位很低,在明清時期幾乎等同於罪犯。而且也沒有任何收入,往往需要靠敲詐商家、勒索娼妓屠戶來維持生計,被稱之為規費。
但陳暮很清楚,他們的作用其實就是警察,如果把維護治安的人看作是罪犯,那這個地方的治安形勢就可想而知有多糟。
像明清時期,三班衙役在地方上可以說是一大害,壓迫底層百姓,收受賄賂,包庇罪犯,製造冤假錯案無數。
因此提高門曹兵丁的地位,將他們放入吏員的行列當中,讓他們不被歧視,有上升空間勢在必行。
很多人以為明清時期官衙機構簡練,一個縣只有縣令、縣丞、縣尉、主薄、巡檢、教諭等等不到多個有品級的官員,好像看起來人數不多。
但這是沒有算吏員的,六部戶曹、三班衙役、地方巡視,一個數萬人口的縣,數百名吏員,上千名衙役是常有的事。
清代曾任四川巴縣知縣的劉衡記載,他到巴縣上任時,衙役竟有人之多,都快能組建軍隊了。
所以真正的簡練機構,並不是看表面上有幾個當官的,而是要明確公務員人數。
像現在青州因為廣納流民,一個大縣十萬人都有。
但包括各鄉佐吏、底層斗食、三班差捕、各部曹吏以及大理院、都察院、吏治院的普通吏員在內,總共也就三四百名公務員。即便加上人手不足時僱傭的事業編,也不足千人。
十萬人的治理只有數百名行政人員,官民比例大概是比多。
這樣的官民比例算是比較少的,別看歷史上唐宋時期官民比例是比和比,但那是不算吏員的,算上吏員,那宋朝的官民比例就可能會達到比,遠遠超出了歷代所有公務員的比例。
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明確職責劃分,提高公務員待遇,將各級職權進行系統性分類。什麼部門的公務員管什麼部門的公務員事情,其實遠比一個草台班子,然後招募幾百上千衙役治理地方,讓一個縣的百姓沒有任何規劃地野蠻生長強得多。
至少目前大漢的一個縣令,直屬於他的公務員並不算多。但這些公務員遍布這個縣的各鄉村,了解百姓的需求,進行統一規劃管理。
陳暮之前在青州的時候寫過很多本關於如何當好公務員的書籍,簡單來說,治理地方強調的第一件事就是民生,先管好百姓的肚子,再借用地方發展的優勢,如產糧區,可以優勢發展農業。靠近礦區,可以組織礦產,鄰近海邊就大力發展漁業。
種田的種田,挖礦的挖礦,砍樹的砍樹,打漁的打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求發家致富,只希望能夠讓目前的百姓不用擔心一日三餐。等將來國家大力發展運輸業,修建水泥路和火車的時候,再考慮致富的事情。
至於生態環境?
除了黃河沿岸不准大量砍伐樹木以外,其它地區,沒有任何保護性措施。
在人類的生存問題面前談生態,那就是一個笑話。
吏員之上的官員們和明清九品以及後世的官員差不多,如八九品對應股科級,六七品對應縣處級,四五品對應市廳級,二三品對應高官,一品自然是國級。
像一個普通縣的縣令、縣丞相當於縣高官和縣長,縣令是從六品,縣丞是七品。如果是人口較多的大縣,縣令就是六品,縣丞是從六品。
還有兩名主簿、縣尉、大理院院長、都察院院長、吏治院院長、教諭等都是從七品或者七品,相當於兩名副縣長、公安局長、法院院長、檢察院院長、政法委、教育局長等,大概是這樣的一個職能。
谷衛<spa> 在他們下面的副縣尉、副院長、副教諭,自然就是從七品到八品,然後就是從八品到從九品之間底層官吏,如各部門下屬的主事、曹吏、曹掾等,分門別類,各自都對應自己職權。
漢朝是有大小縣區分的,大縣像洛陽縣,人口幾十萬,縣令自然不能用一般品級來算,就必須提高品級。
比如當時的劃分是大縣縣令秩千石,如洛陽縣令、湯沐邑令、道令等。
中縣縣令是六百石,小縣縣令則四百石,縣令叫縣長。
所以一一對應的話,就得提高大縣縣令的品秩,一縣人口超過二十萬,便稱之為縣令,品級為從五品,對應副廳級。比如現在的青州臨淄城,人口都已經四十多萬,縣令的品秩自然要高。
人口超過十萬的大縣的縣令名稱改為知縣,六品,對應的正處級。像冀州和青州就有不少縣城人口突破了十萬大關,因此這樣的大縣在朝廷治下還是很多。
人口低於十萬的普通縣縣令名稱叫做縣長,從六品,對應的副處級。這樣的縣是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縣級城市。
至於洛陽令,四品,相當於正廳級。他的直屬上司則是司隸校尉,二品,部長級。
當然。
所謂的股科級、縣處級、市廳級、高官、國級只是陳暮自己方便理解,真正的實際情況還是跟後世有很大差別。
比如說一個六品縣令對應正處級,從六品縣丞對應副處級,八品副縣尉和從八品有秩鄉長對應科級和副科級,九品亭長和從九品佐吏斗食對應股級和副股級,那麼七品和從七品又對應什麼呢?
所以只是大概是這麼個意思,並不是說官員制度完全套用後世。
包括陳暮改革九品,也是在往唐朝方向進步,一步一步先改革到大部制,再往明清政治制度發展,而不是一口吃成胖子,直接照搬後世的制度過來。
只不過中華文明一直沒有斷絕,官員上下級制度到唐宋就已經趨於比較完善,到明清時到達巔峰。因此在某種形式上來看,明清九品制度和後世公務員二十級制度有些像而已。
地方官員制度進行改革,州郡同樣也是如此,各部門都有州郡級直屬上官,司法、教育、刑事、軍事、交通、建造、農業、監管、稅務都形成了各自的體系。
各級官員都受到本系統以及地方長官的雙重領導,比如一個縣的縣尉,既受到郡國中尉的管轄,也受到縣令、縣丞以及吏治院的三重監督,比較大的避免了某些官員濫用職權的問題。
雖然小患還是不可避免,但至少要比明清時期那種黑暗的官場好很多。
《水滸傳》裡記載的官場黑暗諷刺的可不止是大宋,同樣也有大量元末明初很多官場狀況。
一個縣令隻手遮天,破家滅門,地方上官官相護,與豪強權錢交易,百姓怨聲載道,卻連發聲的地方都沒有。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因此分減少地方官員的權力,明確官員的職責就很有必要。
而且現在這個時代正是這麼做的最好時機,人口少,一個縣就這麼點人,鄉里鄉親發生點什麼大家都知道,方便治理的同時,監管也容易到位。
在縣級以上,州郡級的長官基本都在三到五品之間,一名州牧最高也就是正三品,但也有例外,如司隸校尉作為掌管司隸六郡的高級官員,其品秩就類比九卿,達到正二品,至於三公和大將軍,則為從一品。
正一品便是太師、太傅、太保,屬於名譽型品秩,所以實權官員到從一品基本就是到頭。至於其餘還有大量名譽型散官職務就不用贅述,朝廷改制的目的,便是在往唐宋時期一步步推進。
另外除了官員改制以外,還有行政區域改制。大漢十三州,一州的面積非常大,像揚州就涵蓋了後世的安徽、江蘇以南的一部分,以及福建、江西、浙江三省的全境。
還有荊州包含了湖北和湖南兩省,益州包含四川、貴州、雲南以及廣西和緬甸的一部分,涼州也差不多,一州之地,包含了後世的好幾個省份。
因此重新劃定行政區域,進行地理地質勘察,就變得十分有必要。
事實上陳暮這樣做並非無的放矢,大漢的行政劃分過於籠統,導致州郡長官的權力很大。一個州擁有巨大的地盤,州牧形同諸侯。而地盤大,就不容易治理,並且還會導致諸侯割據的局面。
所以曹魏時期,就有過行政劃分,增添司州,將原來的河東郡一分為二,加平陽郡,自此曹魏司隸變成司州。
又增添雍州,把現在屬於司隸的關中地區,以及涼州以南的北地郡、安定郡、漢陽郡、隴西郡、武都郡等五郡併入其中,變成一個大州,從此關中地區又稱雍涼。
像這樣的改制歷朝歷代還有無數,往往大規模改制都是發生在舊的時代破滅,新的時代誕生。
漢朝州郡縣,唐朝道州縣,宋朝路州縣,明朝兩京十三布政司,乃至於我國開國時期的各省跟後來的二十多個省份完全不同,也都是這樣不斷劃分所致。
因此合理的改制一定是有它的用意,比如陳暮現在之所以著手改制,就是在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權力。
而且他打算繼續沿用州郡縣制度,只是名義上是州郡縣,實際上其實跟省市縣沒什麼區別。並且縮小各州郡縣的行政區域,合理規劃各地面積,包括各地的人口、農業、經濟也都要重新進行統籌。
不過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夠解決,因此目前陳暮並沒有搞一刀切,而是一步一步來,先讓青州地質學院的專業人士勘探地形,描繪各地的地圖。
整個過程也才是剛剛開始,甚至連目前已經全面占領的三韓半島都沒有正式併入這個行政系統,只是增添了馬韓、弁韓、辰韓三郡而已。
未來也許要十幾年乃至於幾十年的時間才會把整個大漢十三州一百多個郡一千多個縣,重新劃分完。
並且隨著大漢的面積越來越大,所轄的州郡縣也會越來越多。
只是一口吃不成胖子,陳暮所有的規劃都是在給未來做打算,除了九品改制以外,大的改制並沒有,行政規劃僅僅只是勘探地圖一個起步,提高生產力目前僅有推廣占城稻一項,工業革命更是連起步都不算。
然而人如果一直拘泥於眼前,不放眼未來的話,那麼等到將來天下平定再開始做,顯然會晚很多。明明很多事情可以一邊打天下一邊去對未來進行憧憬,又何必要按部就班呢?
一步一個腳印肯定是沒錯的,但至少你得明確方向,否則一步一個腳印,如果走錯了歪路,到最後也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逃脫不了封建王朝的宿命而已。
陳暮的眼光,比誰都看得更長遠。
。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s 3.703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