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現在的黃門亭已經遠不像去年那樣窘迫。
在新野一年下來,他們嚴格按照沈晨的做法,廣招流民,開拓荒地,鑄造莊園,如今已有田地兩萬多畝,約兩千的總人口。
族丁從年中的五十人,也增長到了一百二十人,他們不需要從事農業活動,整日操持訓練,加強戰力。
雖說這些兵丁的數量不多,但沈晨的要求是往精英的方向訓練,絕不要求人數越多越好。
鄧茂和沈真早年當過大漢的邊境正規軍,與十多年前如日中天的鮮卑人作戰,深刻明白如何訓練軍中精銳。
因此在他們的鍛煉下,這一百二十人也算是小有規模,頗具戰鬥力。
前些日子有一個大別山中的黃巾山寨見黃門亭修築莊園,看上去頗為富庶,便派了一千多人進攻,結果被他們打得大敗。
而這場勝利最關鍵的其實不是士兵們作戰勇敢。
畢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上戰場,而且敵人還是十倍於已,臨陣心中膽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重要的是他們的武器裝備要比黃巾賊寇要強得多。
武器是鋼鐵製造的環首刀,上半身還穿了小札甲,裝備呈現碾壓姿態。
而反觀黃巾軍呢?
好一點的就是普通的熟鐵環首刀,還有大量豁口,甚至有不少已經生鏽。
差一些的乾脆是生鐵菜刀、農具、鋤頭、石頭木棍之類的東西,鎧甲更是一副都沒有。
在如此巨大的裝備差距下,黃門亭的兵丁刀槍不入,對砍的時候一刀就能夠把對手的武器砍為兩截。
黃巾軍卻根本無法與他們抗衡,在鄧昭與沈真等人的帶領下,黃門亭兵丁一波衝殺,就把黃巾軍殺得大敗而逃。
之所以黃門亭的兵丁能夠擁有這麼好的裝備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高爐煉鋼法的誕生。
漢代其實有煉鋼技術,叫做炒鋼法,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煉鋼技術,能夠很均勻地進行脫碳煉鋼。
但炒鋼法的問題在於,採用生鐵進行生產,如果脫碳工作做得不夠,大概率是產出熟鐵。而脫碳過了,爐子裡邊的溫度不夠,就無法形成鋼水。
也就是說,最重要的是就把握脫碳工作的這個度。脫碳不夠,就只是熟鐵。脫碳太多,不能形成鋼水,最後產出的鐵會非常脆。
而當時用木炭進行燒制,煉鋼爐無法達到冶煉出鋼水的地步,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另闢蹊徑,發明了百鍊鋼。
百鍊鋼就是將熟鐵加熱到接近發白的溫度,用錘子進行鍛打,排除鋼中夾雜物,減少殘留夾雜物的尺寸,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性能。
只不過這辦法聽起來不錯,但效率卻很低下。一塊生鐵鍛造成一塊鋼,需要千百次的捶打。
千錘百鍊這個成語來源,就在於劍胚的鍛造過程。
一旦鐵匠出現一次失誤,就有可能造成所有的努力前功盡棄。
因此即便是發明出了炒鋼法,漢代的鋼鐵產量也非常低。
需要技藝極為高超的鐵匠不斷鍛造,才能夠製造出鋼鐵出來,根本無法大規模量產。
而沈晨製造高爐,採用的是灌鋼法。
既把鐵礦石加熱成液態,再把熟鐵加入到液態,二者混合,直接就因為化學反應變成鋼水。
如此煉鋼的效率幾乎是飛躍式的提升。
為什麼唐代發明灌鋼法以前,我國的鋼鐵產量低得令人髮指,西漢二百多年鋼鐵總產量才17855噸。
而到了唐宋以後,一年產量就能達到上萬噸,甚至在明清時期能年產20萬噸呢?
就在於灌鋼法的出現屬於降維打擊。
雖然不像十八世紀英國工業革命那樣,利用蒸汽動力年產80萬噸,但跟鍛造煉鋼相比,效率還是千百倍的提升。
而除了煉鋼技術以外,第二個直接原因,就是南陽資源豐富。
作為一塊堪比關中盆地的遼闊平原,這裡盛產煤礦、鐵礦等重要資源。
其中光後世南陽市市區附近挖掘出來的漢代冶鐵遺址就達十餘處,其它地方更是數不勝數。
黃門亭所在的沙河附近肯定是有礦產,但多埋藏在地下,並沒有露天礦產。
漢代的挖礦技術比較低,只對露天礦產有利用,埋藏得稍微深一點要麼找不到,要麼即便發現有礦,也沒有能力進行開採。
好在距離黃門亭不遠的復陽縣就是產鐵大縣,這裡後世為桐柏縣,有一座山名叫桐柏山,在漢代名叫大復山。
根據後世出土的資料顯示,這裡有一個巨大的露天鐵礦脈。
實際上不止在漢朝,後世桐柏山礦區也很多,存在著大量的中小型礦企,山脈下蘊含著巨量金、銀、鉛、鋅、銅、鐵等等礦產資源,是一個世界級的礦產資源。
而在漢代由於開採技術有限,想把桐柏山礦區後世探明的數百噸金礦、數千噸銀礦、上千萬噸鐵、銅、鋅、鉛、鹼等礦產全都挖出來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即便是露出來的天然鐵礦也已經非常多,後世在桐柏縣挖出來的漢代冶鐵遺址達十三處,沒有挖掘出來的就更多,鐵礦儲備非常驚人。
再加上南陽其它地方出產的礦產,上千年開採沒有枯竭,就可以知道這片地方到底蘊藏了多少自然資源。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南陽這塊地方真的是寶地。
只是可惜處於中原交戰區,常年的戰亂沒有一個安穩的環境,導致即便是自然資源如此豐富的情況下,也無法被人們利用起來。
不過目前雖然南陽盆地空有那麼好的資源無人利用,但黃門亭也依託著它漸漸發展起來,未來壯大之後,也許能夠以此作為一塊根據地,向周圍輻射開去。
十二月二十六日,鄧洪帶著新婚妻子和沈晨回到黃門亭。
鄧茂等人率領鄉老們迎接。
現在的黃門亭已經今非昔比,沃野之上農田一望無際,阡陌縱橫交錯,一片片農莊、村寨、池塘、桑林拔地而起。
除了種田以外,還有傳統的桑麻業、養殖業、畜牧業等等,儼然是一個巨大的莊園經濟體系。
東漢時期各大世家就是按照這樣的莊園體系建立起他們在底層地方上的勢力。
如今鄧氏建造起了世家一樣的莊園,同時還有人在劉表屬下為官吏,再加上鄧氏後裔的底蘊,勉勉強強,也算是一個地方豪紳。
沈晨他們是從襄陽坐船,順著白河北上,到新野下船之後,再順著沙河的方向往黃門亭而去。
所以迎接團隊則是在黃門亭西面的村口處。
在鄧茂等人的率領下,很多新加入的流民也被召集過來夾道歡迎他們,長達數公里的驛道上都是黃門亭民眾,車隊緩緩從西面駛來。
之所以要這麼隆重首先是得讓新婦看到鄧氏的實力和底蘊,不然夫家如果不強大,恐鄧洪遭到新婦鄙棄。
其次是安撫鄉亭底層民眾。
新招募的流民多是從中原或者關中戰亂中跑出來的無家可歸之人。
他們懼怕戰爭和飢餓,如果黃門亭沒有顯露出一定實力的話,這些人就很難有歸屬感,未來很有可能再次逃離。
因此這個歡迎儀式就很有必要。
蔡氏看到鄧洪家擁有如此龐大的莊園,就不會輕視鄧氏。
底層民族看到鄧氏居然有荊州牧下屬的高官做靠山,同樣也會安心許多。
這屬於一石二鳥的事情。
不過讓人奇怪的是,聽說鄧氏嫡系那位娶的是一位新婦,為什麼身邊還站著個孩童?
莫非是二婚?
黃門亭新來的許多流民一臉疑惑,私底下議論紛紛。
「那位就是咱們黃門亭鄧氏在荊州劉使君帳下為從事的鄧郎君?長得確實儀表有容。」
「就是新婦好像.......」
「阿牛,不要亂說話。要不是鄧氏,咱們就已經餓死了。」
「咦?旁邊怎麼還有個小孩?」
「會不會是鄧郎君的孩子?」
「不會吧,聽說鄧郎君才娶的妻,哪那麼快生孩子。」
眾人納悶不已。
不知道那個孩子為什麼能跟著鄧洪一起回來。
然而這些外來人口不知道,沈晨執掌黃門亭的事情,是被特意隱瞞了下來。
一來他要求低調,為防止木秀於林,決不能被外人所知。
二來也是為了維護宗族顏面,否則那些流民得知這個鄉亭的掌控者是個孩子,也得懷疑他們的選擇是否正確。
因此外面來的流民,只知道黃門亭目前在內是由鄧茂鄧楷等幾名鄧氏嫡系族老執掌,在外則是由在荊州劉使君帳下為從事的鄧洪為尊,並不知道沈晨的存在。
沈晨也不在意這些虛名,對於上層權貴來說,神童的出現並不奇怪。
因為很多史書里都記載了神童,比如項橐甘羅等,甚至在他們那個圈子裡,神童的數量也非常多。
孔融就是其中一位。
而對於底層百姓來說,沒有讀書習字,沒有什麼見識,也不知道歷史,自然不知道神童的概念。
他們只會把自己固有思維套上去,本能不會相信一個孩子的話。
正如當初在徐州的時候,若非真實發生了曹操屠殺下邳的事情,黃門亭的那些鄉老們也不會相信沈晨的話是一個道理。
所以很多時候沒必要在底層百姓當中太過顯眼,由沈晨間接影響鄧茂這些人,再讓他們去執行就行。
車隊進入黃門亭之後,鄧茂鄧楷二人迎了上來。
「大兄二兄。」
「婿伯二伯。」
蔡氏很有禮節地為微微屈膝行了常禮,也就是電視劇里經常能看到的,右手壓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雙腿併攏屈膝,微低頭這樣的禮節。
反倒是沈晨下了車後沒大沒小地只是喊了一句:「長叔祖,二叔祖。」
「你這傢伙。」
沈真過來一把薅住沈晨的耳朵,說道:「以後見了外長伯父二伯父還會行禮,去了書院後反倒是連禮節都忘記了?」
「疼疼疼。」
沈晨齜牙咧嘴,心道明明是他們要自己執掌宗族,都快當族長了自己少點禮節怎麼了?而且都是長輩熟人,天天彎腰行禮也顯得生分呀。
不過在父母眼裡,你就算再有本事都只是個孩子,該怎麼教訓依舊會怎麼教訓,所以他還真拿沈真沒辦法。
還是鄧洪心善,呵呵一笑道:「外婿用點力,對,我覺得揪耳朵不行,得打屁股。」
聽得沈晨直翻白眼。
鬧劇很快被鄧茂制止,一行人便開始往鄉亭方向走。
直到此時周圍的流民們才知道,這個小孩是沈氏的人,只是去了襄陽學堂讀書而已。
到了鄉亭外,如果說黃門亭外圍數十里還只是普通的鄉村農田的話,那麼到了當初最開始一千鄉民們居住的地方,就儼然已經是一處莊園。
外面用窯洞中燒制的磚頭加上夯土壘砌成圍牆,南北寬約二里,東西長四里,裡面修建了大量房屋、高櫓、瞭望塔等工事。
在防禦工事上目前就只有這些,但在生活上有菜地、渠水甚至少部分農田,地下還藏有地道可通入後方山林。
這是一個標準的漢代莊園結構,如果再往上升級的話,就是城池。
只不過目前這個莊園還沒有修葺完善,比如各類防禦工事也都沒有建造,地道的挖掘工作也沒有做好。
這需要專門的軍隊工匠打造,黃門亭還不具備這樣的專業性人才。
包括沈晨也不知道漢代的守城器械該怎麼做。
他倒是知道金汁。
雖然說出去好像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但如果真的有大規模敵人來進攻的話,沈晨確實只能想到利用燒金汁來退敵。
在一片熙熙攘攘當中,鄧洪沈晨被迎入了莊園,正式進入了自己的地界。
七大姑八大姨一擁而上,周圍全是親戚。
蔡氏頓時感受到了鄉下人的熱情。
因為那些親戚逮住她就是一頓夸,什麼人美心善,賢良淑德,持家有道,說得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農村娘們最厲害的就是那張嘴,現在鄧洪如日中天呢,沒人會傻乎乎地去得罪他,自然是對著新婦一頓誇獎。
而在親戚們的簇擁下,鄧洪首先要帶蔡氏去祠堂祭拜祖宗。
這是標準禮儀。
只有這樣才算是正式進了鄧家們。
很快在儀式結束之後,就是開宴會,相比於世家大族一人一席的宴會,鄉下就沒那麼講究。
除了鄧茂鄧楷鄧洪蔡氏這些核心人物在家宅裡面自己開宴會以外,鄉民們則是擺了宴席,一是共同慶祝今年豐收順利,二來也算是為鄧洪夫婦新婚祝福。
再過幾天就要新年了,在這場宴會當中,黃門亭鄉老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慶祝新年的到來。
由於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
新一筆閣為你提供最快的三國之銀狐更新,第四十七章迎接免費閱讀。https://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6s 3.64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