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玉嘿嘿冷笑,想必這就是未出生的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他要將這個孩子抓來,藉以挑戰天帝立下的所謂歷史秩序。
冬季到來,守在火爐旁的曹叡,心裡卻是哇涼一片,王寶玉只是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便征服了蜀漢,逼迫劉禪降格成為蜀王,蜀漢已經亡國,成為了荊州的附屬國家。
當初對王寶玉的錯誤估計已經不能回首,更讓曹叡憂心無比的是,王寶玉手下太尉陌千尋,帶領近三十萬兵馬,停在了漢中,其意不言自明,下一步肯定要攻打魏國。
身在宛城的司馬懿,偷襲新野受挫,差點被燒死在博望坡,惘然若失,鬱鬱不樂,回來便大病一場,短時間內無法帶兵出征。
而就在這段時間,不但荊州的援兵得以返回,而且,王寶玉這頭可怕的野獸,也回到了彝陵城。
「聖上,我等錯失良機,只怕王寶玉不日便會攻來。臣預料不周,鑄成大錯,懇求死罪,」陳群來到,臉色蒼白,咳喘不停,著急上火的他,已經患上了重病。
「司空請起,此事亦有朕之過。」曹叡腦袋發大,要說這算是錯誤的話,朝堂多半人都是死罪,「當今之際,需多思良策,以備不測,不知司空可有打算。」
「聖上,唯有行與江東孫權聯合之下策,才有可能阻止王寶玉。」陳群建議道。
「唉,朕與孫仲謀向來不睦,前日剛在合淝交戰,又曾逼迫他落水就死,他豈能願意跟朕同進退。」曹叡嘆氣道,終於意識到沒有朋友的可怕。
「覆巢之下並無完卵,王寶玉心狠手辣,對蜀漢都可興師動眾,江東遲早步其後塵。」陳群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言明利害,生死存亡之際,孫權此人寧折不彎,未必會坐視不理。」
果然是條下策,竟然混到跟孫權合作的地步,曹叡無奈,終於妥協,拿起了御筆。
「就依司空所言。」
陳群口述,曹叡親筆書寫,隨後,這份聯盟的密信被火速送往了江東。
孫權這些日子煩惱不小,大臣們冒死進諫的表文,如同雪片一般,快要把人給壓死。荊州王寶玉迫使蜀漢歸降,從目前的情況看來,下一個目標便是魏國。
幾乎所有的大臣都認為,魏國要是歸降荊州,江東難以獨善其身,王寶玉一統天下的意圖,昭然若揭。
此時此刻,孫權對於這個小兄弟還是心存最後一絲幻想,不會吧。不能吧。不可以吧。王寶玉要是敢出兵江東,那就是打我這個兄長的老臉,能打嗎。
哎,劉禪的都打了,孫權不由摸摸自己的臉,覺得好像比劉禪的也不大。
彝陵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蔡文姬和賈織綱一致認為,蜀漢亡國,吳魏必不會坐以待斃,當下最迫切的事情,就是要阻止兩國之間的聯盟。
眾人在一起反覆商議了幾次,王寶玉親筆給孫權寫了一封信,必須暫時安撫這個所謂的結義兄長,不能讓他有所行動,形成兩面樹敵的局面。
王寶玉在信中言明,下一步荊州兵馬要進攻魏國,主要是因為在攻打蜀漢的過程中,魏國主動起兵,試圖趁機奪取荊州。
而且,王寶玉還客氣的向孫權討教,他要是當上了皇帝,該用什麼年號好。並且表示,一旦奪下了魏國,地盤太大了,怕是難以管理,希望孫權能接手越、駱兩州以及合淝等地。
孫權左手拿著曹叡的信,右手拿著王寶玉的信,一時間難以抉擇,兩個人都是當世梟雄,各有千秋。
相比較而言,孫權更願意相信王寶玉,畢竟跟曹叡從來沒有什麼交情,上次幾乎都要死在他手中,但是王寶玉卻幫過自己很多次。
好兄弟要當皇帝,這自然是情理之中,但是,曹叡說的也不無道理,誰能預料王寶玉得了北魏之後,會不會再來奪取江東。
即使不奪,吳國跟蜀國看上去又有什麼差別。
所以,越、駱兩州外加合淝,王寶玉拋出的蛋糕相當大,令人不禁流口水,尤其在這件事兒上,江東根本不用出兵出力,白撿的便宜。
就在孫權猶豫不決之時,侍衛匆忙來報,久病的吳國太性命垂危,希望再見兒子最後一面。
孫權是個大孝子,急忙放下書信抹著眼淚趕了過去,吳國太拉著兒子的手,只是流淚,在彌留之際留下了一句話,你的妹妹在彝陵,千萬莫要兄妹反目,與女婿王寶玉為敵。
孫權默不作聲,吳國太呼吸細微,卻睜著眼睛不肯閉上,拉著兒子的手不放。
在這種時候,孫權不能不答應,「母親,兒皇答應你便是。」
吳國太露出一絲笑容,終於放心的閉上了眼睛,撒手西去,孫權立刻為母親操辦了盛大的喪禮,卻沒有通知身在彝陵的妹妹,料定也不會回來。
「舅父,你久在彝陵,與漢興王都有走動,可否了解此人。」眼睛紅腫,一身素縞的孫權,問身邊的阿凡提。
「阿凡提不該參與朝政,只願平淡到老。」阿凡提立刻表明了態度。
「你與朕為至親,但講無妨。」
「臣曾隨漢興王一路西征,在臣的記憶中,漢興王向來恩怨分明,從不濫殺無辜,沿路各國,但凡不抵抗者,皆獲保全。而且,漢興王極為重情重義,想我本為沒落之人,靠著沿街叫賣為生,百無一用,只因是香兒的舅舅,卻得老來之福。漢興王做事隨心而為,但卻未有過格之舉,愛民如子,比肩堯舜,至聖至明。」阿凡提實話實說,卻刻意迴避了今日荊州出兵一事,但這些話卻都是用來說聖君明主的。
孫權默默點頭,阿凡提說的沒錯,王寶玉重情重義,恩怨分明,挨打的都是招惹他的,只要自己這邊保持安靜,王寶玉也沒有藉口來攻打。
母親的遺訓還在,加上孫權懷有富貴險中求的僥倖心理,最終,他選擇相信王寶玉。
孫權客氣的給王寶玉回了一封信,建議賢弟要是稱帝,不如立國號為周,效仿大周,開創八百年基業。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91s 3.654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