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四十二章 雒陽事畢

    第二日辰時,城外戰鼓之聲震天響起,有卒回報這是丁原領著三萬并州大軍在外搦戰。董卓大怒,這是雒陽附近最後一支成規模,但還未掌控住的大軍。董卓本意是想命其退回并州牧守邊境,不想還是被早就卸任并州刺史的丁原所用。看來丁原在并州費心不少啊,有點像董卓擁兵自重之意。

    董卓遂引五千原何進何苗的親兵,李肅的三千虎賁軍,會同城外的三千羌騎,攜李儒一同出戰。兩陣對圓,只見呂布頂束髮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原出到陣前。

    丁原指著董卓大罵:「國家不幸,閹官弄權,以致萬民塗炭。爾無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廢立,欲亂朝廷!」

    董卓未及答話,呂布便飛馬直殺過來。董卓慌走,避入陣中。然而那五千何進何苗的親兵及三千虎賁軍尚未與董卓建立起忠義之心,面對數倍於已的大軍不能死戰,又被驍勇的呂布衝擊得陣角不穩,丁原又於後率軍掩殺。董卓大敗,向西退出三十餘里,於之前的老營中下寨。丁原顧忌董卓老營之中尚有萬餘精銳騎兵未出,不敢逼迫太過,於是兩軍暫時休兵起來。

    何白站在城頭遙遙望見呂布沖陣之勇,不由眉頭大皺。似他這般的超級猛將,如若領精兵沖陣,的確難以抵擋。兵少不中用,兵多又會牽動小部陣形,至使破綻暴露,遭至敵大軍的猛攻掩殺。這是以點破面之勢,集局部小勝,擴大至全盤告勝之方。屬於純兵形勢派的作戰之法。

    兵家有四勢,形勢、權謀、陰陽、技巧。呂布便是屬於兵形勢派的,最重個人的指揮能力;只是呂布學藝不精,只能算半個。而自已目前是屬於以兵技巧派為主的,多講究士兵素質,講究科技技術。目前運用尚不純熟,也只能算是半個。相對於呂布這種兵形勢派可能要弱勢一點,但是久後,兵技巧運用純熟後,又通過對其他三勢的學習領悟,何白敢肯定能輕易勝過呂布。

    何白見戰事已平,於是出城朝著董卓的大營而去,董卓聞知何白前來,不由大喜,說道:「天明前來,必有教我。」說罷,領李儒與諸將一齊前來迎接何白,在雙方見禮之後,董卓便熱情的挽著何白入營。

    雙方剛剛於中軍帳中坐定,何白就出言問道:「未知今日戰況如何?折損多少?來日準備如何與丁執金吾交戰?」

    董卓大笑說道:「今日一戰,并州軍之悍勇不下我西涼軍也,我軍小負一場,折了數百人馬。老夫準備集西園大軍再與丁原分個勝負。老夫知天明嘗於太原郡任職時日不短,未知這丁原之短處若何,吾又當如何擊敗丁原?」

    何白拱手拜道:「都是朝庭的兵馬,何必強自為難。司空與丁執金吾的矛盾在於廢帝一事,吾於昨日溫明園之議後,便為司空深入宮中,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得皇帝與何太后禪讓帝位與陳留王的詔書。也不用司空強做惡人,更得擢升相國尊位,與袁太傅同錄尚書事,共執朝政。有此名正言順之詔書,丁執金吾必不能強抗相國矣。」

    說罷,何白取出詔書,送與董卓一觀。董卓展開詔書一看,頓時大喜,自已於溫明園議定廢立之事,還不是想以廢立之行而搏取威望,再棄三公之末的司空,取三公之首的太尉以掌朝政。

    如今皇帝與何太后如此見機,聽聞廢帝之風聲後,就忙不急的下詔禪讓。更擢升自已為多時未有的相國尊位,贊拜不名,劍履上殿,比之三公之位更加尊貴,可見自已的威勢已朝野皆知也。

    董卓大喜道:「有此皇帝的禪位詔書在,老夫執掌朝政明正言順,更不用擔任何罪名。天明果真是老夫的福星啊。丁原匹夫兵馬縱強,此時亦將無可奈何矣。」

    頓了頓後董卓又道:「不過并州兵馬皆聽丁原一人之令,近時有此三萬大軍在京,變數不小。丁原匹夫所持者除兵馬之外,便是驍將呂布了,老夫已派李肅去說降呂布歸來。若得驍將呂布,老夫方無憂矣。」

    何白暗嘆,呂布終是逃不開殺主求榮之行啊。丁原雖不是呂布的主君,只是上司。但在世人眼中,丁原如此的依賴於呂布,雙方的關係只怕不淺。呂布如此不記恩情,輕易的殺死丁原,可謂薄情寡義之極。

    經此一事後,呂布的名聲也算是壞了大半。日後呂布再殺董卓,縱是忠於朝庭的正義之舉,可三番兩次如此,無論誰用呂布,只怕心中都有些嘀咕了。重用不可,不重用也不行,最後只能是殺了。

    這便是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吧。


    董卓笑道:「天明,此禪位詔書既是你為老夫得來的,那主持皇帝禪位,新帝繼位大典,便以你為主來操持吧。」

    何白看見一旁的李儒面色陰沉,將頭偏向一側,想來極度不喜自已。也是,李儒為董卓出謀畫策良久,方才有了董卓執掌朝政之機,而他做為董卓麾下的第一謀士,正要共榮共尊之際,卻有自已跳了出來。

    自已不但輕易的為董卓取得西園軍大權,更勸服了皇帝行禪讓之舉,擢升董卓為總掌朝政的相國之位。這職位可比袁隗的太傅更加名正言順一些,是真正的百官之首。單單只是如此便罷了,董卓更使自已主持皇帝禪讓與新帝繼位大典,可見董卓是準備將自已培養成為朝中的得力助手,這可就讓李儒極度的不滿了。

    何白可不想被李儒這小毒士給掂記了,於是拱手拜謝道:「多謝相國的信任,只是吾不甚懂得皇帝禪位與繼位的大典朝禮之事。吾聞李文優學富五車,乃飽學碩儒,當深明朝禮,因此,吾以為還是請李文優主持大典為好。」

    李儒聽了,頓時滿意的轉過頭來,正視何白。董卓點點頭道:「好好,文優為正,那天明為輔,可否?」

    何白再度拜辭道:「數月前時,吾便尊奉前大將軍之令,出任北海相一職,並有討平青州黃巾之責。若非近日十常侍之亂,如今吾早已統軍前往北海國了。今有相國在京師統領百官,匡正社稷,扶佐漢室,吾在北海亦能安心不少。西園下軍已然出發許久,大典之事吾只怕不能參與了,白想就此拜辭相國東行。」

    董卓不悅的說道:「何進已死,他的命令天明又何必在意,還是留在京師,老夫必大加的提拔於你。大典事必之後,老夫便擢升天明為光祿大夫或五官中郎將一職如何?」

    何白拜辭道:「多謝相國厚待,吾非為前大將軍之令,而是為青州黃巾之勢而擔憂也。況且白今年尚且不滿二十五歲,能得一國之相,已是天幸,可不敢再惦念其他貴職。而且吾才幹不足,在京師頗感不適,還想在地方上多加歷練呢。還是等吾三旬過半,才幹與經驗豐富之後,再行回朝,彼時還望相國能記得今日對白之寵幸也。」

    董卓只能嘆息道:「天明志向如此,老夫也只得同意了。」

    當夜,呂布終是殺死了丁原,三萬并州軍,只有七、八千人跟隨呂布投降董卓,其餘人馬皆向北散去。此部大軍多是朝庭集齊各地的精卒,由丁原統率支援并州的,並在并州守邊逾年。如今丁原已死,大軍又無其他有威望者出來收拾,於是全部散歸各郡,不復有并州軍之稱謂了。

    自呂布殺死丁原之後,不知是有愧,還是羞見故人,對何白一直躲躲閃閃的。看來呂布是知曉殺死丁原不好,只是為了自身的前途,又因為董卓的司空三公身份,代表著朝庭正統,這才以尊朝庭正朔之命的心態干下此事。

    何白只得去書一封,希望呂布仍來接收府邸,把自已對他的感情投資進行到底。對於丁原的死屍,何白也派人收斂了,好給世人一個重情重義的好印象。唉,政治人物就是難當,為了權力與名聲,事事都不能放縱自已。

    因有何白的插手,董卓不但沒了擅自廢立的罪名,還被皇帝劉辨任命為新皇帝劉協的輔政相國一職,這下袁氏人是徹底的愣住,不知所措了。董卓現在是軍權在手,又有相國的大義名份,袁隗單單一個太傅的名份怎麼與之相爭,而且這太傅還是皇帝劉辨的太傅,算不算是新皇帝劉協的太傅,可還不好說呢。

    不過袁隗倒也看得開,只是照舊回復成與何進共同執政的狀態罷了,於已的地位權勢相差不大。而且沒了十常侍的搗鬼,董卓對已還算恭敬,袁隗於是默認了與董卓共同執政的方式。

    然而花費若大心力除去十常侍、坑死何進的袁紹,不但什麼也沒得到,還被叔父袁隗與董卓共同所忌憚,身為司隸校尉,權勢不增反衰,在朝中幾乎都插不上話了。

    袁紹頓時大怒,自已辛辛苦苦的到底是為誰來哉?袁氏既不用我,那我便自起爐灶單幹。對袁董共同執掌朝政不看好的袁紹,當即掛印東門,奔冀州去了。同時離去的,有不少與袁紹相善的官員,其中就有逢紀、陳琳的身影。

    因為袁紹的名望太盛,董卓初掌朝政,可不敢對其漠視,不聞不問。於是在他人的勸說下,任命袁紹為上郡勃海太守一職,並賜爵位為邟鄉侯,算是給袁紹的安慰。

    只是此事已不關何白的事了,之後的討董之戰亦與何白無太大關係,名稱和由頭自有袁紹他們去想。何白則向青州去了,準備自已的築基大業,治理好北海一國,好為將來的天下大亂,擁有一個不錯的根據地而努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相關:  也說穿三國  漢末沉浮記  都市夢道劍仙  君子岳大掌門    近戰狂兵  魔本為尊  女神的超級贅婿  史上最強鍊氣期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三國志之大白天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雒陽事畢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三國志之大白天下"
360搜"三國志之大白天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3s 3.659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