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柏翔東繼續道:「說起來,可控的基因改造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技術。筆硯閣 m.biyange.com
「如果能達到這個技術水準,我們可以把人體的缺陷完全剔除,並往我們希望的方向進化。
「達到這個水準,才能完成人工進化的過程。」
姜宇問:「那這項技術的難點在哪裡?」
「可控!」柏翔東道:「其實我們對基因技術的應用,依舊是第一階段最得心應手。
「比如雜交水稻,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從第二階段開始,技術就脫離了可控的範疇。
「而嵌合體我們還只摸到了一點門道,不是說任何物種的基因都可以嵌合,目前來說,這項技術還有不小的局限性。
「三體星人給的技術,牛就牛在它是可控的,只是控制權在三體星人的手中!」
姜宇突然明白過來:「你之前進行的第一階段實驗,就是希望以試錯的方式,讓基因方面的科技達到『偽第四階段』的水平,完成人工進化?」
柏翔東無奈地笑了笑:「沒錯,可惜我的想法太天真了,您也看到了,人連翅膀都能長出來,基因里似乎孕育著無限種可能。
「用這種試錯的方式,可能幾百年也沒辦法完全掌握可控性的基因改造。
「所以我才決定,轉而對嵌合體的研究,這項技術的可控性更強,實際應用也會非常長遠。
「目前我的小組,已經掌握了全世界最先進的嵌合體技術,十年之內,應該會有突破性進展。
「但是離人工進化的距離依舊很遠,因為人類的基因很難跟其他生物的基因嵌合。」
姜宇又問:「動物細胞分裂出植物細胞,這算是第幾階段的技術?」
「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概念,」柏翔東吃飽喝足,喝了口茶道:「不過倒是可以暢想一下。
「在第四階段,能讓人類從本身的基因上尋找變強的可能。
「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只能通過生育的方式穩定基因。
「三體星人利用在蒙古的試驗,應該摸到了第五階段的門道。
「這個階段就應該能找到動物基因之間嵌合的方式,比如雞的基因跟蜈蚣的基因嵌合,一隻雞就可以長几十條腿。」
聽到這裡,姜宇跟狄風懿都覺得有些不適。
柏翔東笑道:「基因技術即是對生命的探索,又會是對生命的褻瀆!
「想要讓自身變強,這是個必經的階段。」
接著他又道:「生物小組的發現,應該屬於第六個階段。
「這個階段我也沒有太多的概念,很可能已經可以讓自身發生質變!」
姜宇長嘆了一口氣:「太遙遠了!」
他頓了頓又道:「多跟生物小組溝通溝通,之前你的小組,跟生物小組是一明一暗,現在生物小組也要到暗地裡工作了。
「你們的目標雖然不一樣,但是目的是相同的。」
柏翔東點了點頭。
姜宇又道:「另外你有把握製造出對抗『基因導彈』的東西麼?」
柏翔動琢磨了一下才道:「可以一試,目前唯一一例『基因導彈』的戰例,是前幾年eto攻擊面壁者羅輯。
「我查閱過『毒蘋果計劃』里的基因導彈技術,那只是一項閹割版的技術,理論不全,關鍵操作三體星人並沒有給eto。
「三年前eto對羅輯的攻擊,應該是得到了三體星人的授意,我們確實要防著他們這一手。」
姜宇點上根煙良久不語,三體星人在「毒蘋果計劃」里寫得明明白白,他們會運用「基因導彈」攻擊接受了基因改造的人。
姜宇對那些用三體星人技術的人失望歸失望,但也不能讓三體星人就這麼得逞。
……
pdc的會議還在繼續,姜宇萬萬沒想到,這些政客們這麼能扯。
而且商量了半天了,也還沒有商量出個所以然來。
在「零號計劃」開始實施之前,pdc的七大常務理事國,都有登錄火星的計劃。
在這方面,美國一馬當先,從本世紀初就放出過豪言,要在本世紀中葉前登上火星。
按理說美國應該已經有了一個詳細的計劃了,於是pdc各國代表,都請美國公布他們的火星計劃。
起初華盛頓不願意輕易公布,最後在各國的反對聲中,華盛頓迫於輿論壓力,終於對pdc各成員國公布了他們的計劃。
可是經過各國的科學家縝密的論證後,發現華盛頓給出的計劃有很多的漏洞。
後來據美國宇航局的知情人士透露:這份計劃還沒有進入到論證階段。
這個結果讓大家啼笑皆非,華盛頓捂的嚴嚴實實的寶貝,最多只能做個參考。
議程終於進入到了下一個階段,各國科學家開始商量著以美國的火星計劃為藍本,制定完善的計劃。
這個工作一開始,大家立即發現,美國宇航局的計劃里,並沒能解決去火星的兩個關鍵問題:
一是設計一艘可靠的行星飛船,二是飛船和宇航員的補給問題。
宇航員起碼要在飛船上待六個月,經過最初的論證,冬眠系統暫時沒辦法搬到飛船上。
主要是因為冬眠系統太笨重,在太空中雖然沒有阻力,但是每加一千克負重,火星任務都會添加一分負擔,幾噸重的冬眠系統將會是火星飛船的累贅。
關鍵是甦醒後的恢復期太長,很難適用於太空環境下的任務。
宇航員在火星活動時的補給,可以提前進行送遞,可是在六個月的航行中,卻要帶上充足的補給才行。
同時飛船的燃料也是個大問題。月球離地球只有38萬千米,從地球的近地軌道加速後,光靠太空滑翔就能到達月球。
而執行火星計劃的時候,已經來不及等到火星到達地球的近地點,要在火星離地球9000多萬千米的位置登陸。
兩者的距離太長,必須在行程中進行一次加速。
不僅如此,在將要到達火星的時候,還要進行相應的減速,才能進入火星軌道,不然很容易跟火星擦肩而過。
既然冬眠系統暫時無法應用在太空,大家便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了核聚變系統上。
只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多帶些補給,再把飛船建得大一點,難題也能迎刃而解。
而可控性的核聚變技術的研究,眼看就要成功,但終究還差著臨門一腳。
丁儀估計,起碼要到明年初才能實現得到可控的核聚變技術。
但也只是有了這個技術而已,到應用階段,還會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起碼十年內,核聚變技術還無法驅動火星飛船上的大型發動機。
航天發動機實在太過巨大,就拿中國長征九號火箭的液態燃料發動機來說,負責擺脫地球引力的第一節火箭的五個發動機,每個都有兩層樓那麼高!
即便是在太空中所使用的第三節火箭,三個發動機每個也有三米多高。
核聚變發動機肯定會小一些,結構和運行原理也跟火箭的發動機完全不一樣,但是這些東西都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設計出來的。
測試廣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08s 3.762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