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明珠不識君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元熹北巡

    天近秋末,寒意凜然,北疆的氣候變成了嚴寒。荒蕪的大地上零星得散落著很多大小不一的城池。一小隊騎兵策馬疾馳過了良田和驛道,奔向了北疆中部的一座大城「暮城」。騎士們都是滿身風塵。

    「急報!快閃開。」守城的軍卒大叫,驅散了城門口的人群。騎隊捲起煙塵衝進了城門。入城後沒有放緩速度,奔向了城南的一座青磚巨宅本城縣衙。這時候,正好有另一隊馬隊拐過長街奔向縣衙。兩隻馬隊不約而同得在縣衙門口停住了。人們驚疑得相互看了幾眼。

    衙役們跑進去報訊,人們匆忙地走進縣衙。縣衙大堂上肅靜無人,不多時從大堂的黑漆屏風後繞出了一位眉清目秀的年青官員和一位面像肅殺的中年儒生。穿深藍官袍的年青官員面如冠玉,一雙霧蒙蒙的桃花眼未語先笑,向著侍立在堂上的兩撥人招手:「樊大人,劉將軍,你們同時趕到暮城了。京城裡的皇上和邊疆梁親王各有什麼訊息?」

    他先把手伸向了風塵僕僕的平民打扮的樊大人。樊大人高舉著把密卷交給了他。俊俏官員含笑接過,擰開了密信竹管,低頭看了兩眼,神色大變。他不敢相信似的又把密信看了兩遍。便立刻索要了另一位劉將軍從北疆帶回的梁親王密令,看了幾眼,就渾身僵住不動了。中年儒生忙搶過兩封信函,看完也臉色忽青忽白的不語了。兩個人面面相覷。

    兩封密函的內容很簡單。

    一封密函是:「元熹帝帶領數名大臣和大太監出京了,準備到北疆巡查。他無視滿朝文武的反對意見,帶著五大營兵馬到北疆犒賞梁親王。據私下消息說他有可能到北疆送益陽公主與韃靼人和親的。目前帶著十萬兵馬走到兩河地帶,請北疆早做準備。」

    另一封密信,是在北疆和韃靼國邊境和蒙古人備戰的梁親王發來的緊急戰報:「蒙古人已出戰!梁親王與韃靼南院大軍發生正面戰爭後,各有勝負。有少部分游兵『聲東擊西』得繞過了邊關,進了北疆腹地。不知道何故。可能是迎親,也可能借著迎親之機進攻內地。命小梁王堅守北疆腹地。」

    真是「無聲處聽驚雷」。這消息一下子就震呆了所有人。

    縣衙大堂上靜寂無聲,人們卻感受到頭頂上響起了一串串無聲的驚雷,把藍袍官員中年儒士等人震得茫然失措。

    ——皇上竟然帶著心腹大臣和太監們出了京城,來北疆犒賞三軍。而另一方面,韃靼人為了迎親,出奇招晃過了北疆邊關,闖入了腹地。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晴天霹靂」似得震懵了所有人。人們都在極力消化著這個驚人消息。

    鳳景儀和許規兩人都是臉面烏黑,眼神冷厲,脊背上冷汗直流。鳳景儀的目光敏銳得掃向了密信下端,瞳孔微縮。密信最後寫了些詳細情報。元熹帝帶出京的大臣,文臣有內閣首輔張丞相,次輔范勉!武將有兵部尚書和五軍都督。大太監則是內宮最著名的兩位御馬、掌印大太監劉誨和伍懷德。真驚人,本朝最赫赫有名的幾位文臣武將大太監都隨著皇上傾巢出動了。

    他們來北疆幹什麼呢?是犒賞藩王,還是送嫁皇妹?是趁機撤藩,還是血洗北疆?神不知鬼不覺,誰也不知道元熹皇帝打得什麼主意。

    鳳景儀俊臉陰沉,目光陰晦,按捺住滿心激盪,問劉將軍:「梁親王還有什麼吩咐?」


    劉將軍答道:「親王說『隨機應變,做好一切準備』,他很擔心小藩王的毒傷」

    鳳景儀意昧不明地笑了:「他快好了,沒有什麼大危險。我現在就去向他匯報此事。」他未等眾將軍接話,抓過兩封密函,大步流星地走下大堂出了屋。許規則安排著眾官員和北方軍將士開會商議軍情。

    後院小路,一陣狂風吹來,吹拂起少年高官的錦服官袍,黑帽的金翅尾在微微顫動。仿佛鳳景儀戰慄的心。鳳景儀抬起頭眯著眼望向了縣衙上空的灰藍色天空,仿佛看到了風起雲湧雲霧翻騰。天似乎馬上就要變了!

    難道是所有人期盼的大變革就要開始了嗎?!

    只是小梁王

    ***

    明元熹十三年十月,元熹皇帝帶著諸多文武百官擺駕出京,前往北疆藩地巡視。聖旨上說「聖上巡視北疆,撫軍安民」。京城群臣齊齊上書勸阻,兩宮皇太后也傳懿旨反對。但元熹帝駁回了眾議執意前往。後私下帶著兩大太監出京,直到抵達了兩河地區,才頒下聖旨通告京城和天下。眾大臣與太后只得同意,數日內調齊了京畿地區五大營的十萬兵馬,追上去護駕北巡。

    史稱「元熹北巡」。

    這消息迅速得傳遍了朝廷內外大江南北,使天下震盪。這是元熹帝繼承皇位後的首次出京巡視。他沒有選擇山水綺麗的江南,也未選擇富庶天下的川中,而是來到北疆這個貧瘠又危險的梁王藩地。一時間引得人們驚疑不定。

    一國皇帝御駕巡邊,犒賞軍民。親臨邊疆,宣示主權。本來是件大好事。代表了漢人皇帝對邊疆領土的重視,是對北方遊牧民族侵犯內地的有力回擊,顯示了漢人也有不畏強敵、剛烈驍勇的戰力志氣。這是件好事。但是,隨著大明的清流文官們漸漸掌控大權,努力宣揚儒術的禮法憲政,就不鼓勵這種皇帝犒邊強民強軍的做法了。也開始阻撓皇帝出巡邊疆了。這次內閣大臣反對元熹北巡,朝廷六部尚書和全國十六個省郡的布政使們紛紛上書勸阻皇上北巡,更有清流御史追出京城跪在御輦前面,以命阻止皇帝上路。都未擋住元熹帝的車馬。元熹帝乾脆先斬後奏得跑到了河東地區,文臣們見實在擋不住他,才不得已調動了拱衛京師的騰驤衛、武驤衛等十萬兵馬。前去保護皇帝了。這次皇帝北巡的態度很強硬,率領的兵馬也多達十萬。進入北疆後與北方軍的兵力相當。使群臣和天下人更感到驚恐了。

    這時另一個消息「益陽公主和親韃靼」,也虛虛實實得傳了很久。有的布政使猜想到,也許是元熹帝要去北疆主持和親儀式?這婚事也被清流大臣們強烈反對,皇上已經放棄。難道要重啟婚事?要麼就是另一個全天下皆知的原因。皇帝素來與皇四叔北疆梁王朱堪直不睦。元熹北巡是專門對付北疆藩王的。

    梁親王朱堪直接到聖旨後,立刻上書歡迎皇上巡幸。派出了藩鎮的文臣武將前往與內地的邊界迎接。另一方面也派出軍隊加緊驅逐韃子。北疆邊界漫長,多是荒漠無人地,蒙古人又擅長用鐵騎繞過精兵防守的重城,突入北疆偷襲。大明皇帝出巡北疆,如果遭遇韃靼人冒犯,就是他這位本地藩王的大罪了。皇上來北疆北巡是種榮耀也是種危險。

    隨著元熹帝北巡,普天下的臣民百姓們的視線都集中在了北疆。這件北巡事究竟是為了什麼,皇上是來幹什麼的?是君慈臣孝,鼓舞邊疆士氣;或者為民著想,與韃靼合談和親;還是君險臣惡,要撤藩要造反?各懷鬼胎得鬧出個大禍事。誰也不知道。

    於是,大明朝猛然得掀起了層層巨浪,北疆也暗波洶湧,每個省郡都動盪不安。國家表面上波瀾不驚,水面下全是猜疑、驚懼、謀劃、提防、調兵遣將北疆梁王成了大漩渦中心。

    還在最禍不單行時。益陽公主已逃跑,韃靼的游兵還未趕出荒漠,梁親王在邊境面臨大軍,小梁王身中毒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tps://hk.srdqiche.com/100418/961.html
相關:    九龍至尊  娛樂韓娛  絕世神偷:廢柴七小姐  修羅武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不識明珠不識君第一百七十六章 元熹北巡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不識明珠不識君"
360搜"不識明珠不識君"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3s 3.442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