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名分的本身,最後文偃大師是不是沒有辦法,已經是沒有人知曉。
因為同樣是佛門南禪六祖慧能弟子,同樣追求的是頓悟法門,怎麼能因為糾結於法脈,而讓自己墜身於俗世的虛無。
如果因此影響了修行,那皈依於佛門還有何意義。同樣作為有著相同經歷的盛言,在聖門也因為門主地位的爭執,最後不得不離開聖門。所以對於文偃大師當初的選擇,盛言認為是他自己最後的決定,於是只有遠遁嶺南祖庭附近。
看了一眼高陽翾,兩個人幾乎便是心神相通。因為幾乎同時想到了文偃大師的偉大,就和當初六祖自北而來一樣,到嶺南成就了自己的輝煌。可能現在的人還沒有意識到文偃大師的付出,可是如今他門下弟子的崛起,無疑就是最好的印證!
靜心修行的文偃大師,參禪了知聖羅漢如敏大師,再次承襲馬祖座下另一系的真傳道脈。自此在鼎盛的佛門南傳禪門中突起,不但在嶺南依託劉漢政權,修建了禪門歷史以來最大的禪庭,還再次修繕了祖庭南華寺。
這份偉大和功績,當代乃至以前還從未有過。就是後來的禪門,也再無如此盛事。他的這種功德,以及在佛學上的成就,無疑再和七祖法脈傳人,金陵的文益大師分庭抗禮。
這次高陽翾出關,卻是對天下大勢再次明了,對江湖上的風波盛事,自然也是了如指掌。對於文偃大師和文益大師雖然沒有太過在意,不過也是親自去了解了一番。
因為作為南禪一脈的兩大巨匠,如今兩個人都已經涅槃,而且作為佛門弟子的法脈,表面不會展現爭強好勝之舉。不管後世也好,還是如今真正法脈之爭也罷,誰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了。
作為文偃大師的弟子,高陽翾故意在澄遠面前,單提出身馬祖的門人,把這樁公案對澄遠說出話來,其用心雖然沒有故意挑撥的意思,卻也明顯是想試試澄遠的境界,讓人馬上便明白了過來。
合十低誦佛號,澄遠一臉寶相莊嚴。站在楊炯身邊飄飄欲仙,看到劉繼興的到來,雖然沒有什麼變化,卻也微微朝著劉繼興頷首示意!
「人生悲苦無度,當初有菩薩自入地獄,意圖度化六道輪迴,貧僧嘗聞聖門地獄之名。想必是聖門前輩具有大德大智之人,實名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惡鬼冤魂不盡不升佛道!真是慈悲哩!」
澄遠卻再次淡淡出聲,帶著寶相莊嚴之色,朝著高陽翾和盛言合十!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是多麼大的宏願,應被尊為天下第一願才是!」聽到澄遠如此說,劉繼興卻是福至心靈,居然也中規中矩的朝著澄遠合十。然後也一邊看向這邊兩個人:「聖門前輩的宏願,倒是不知令多少世人誤會哩!」
澄遠不受影響!因為他便和當初的文偃大師一般,因為頓悟佛偈而得道。即使同樣出身雲門座下,卻也因為法脈的原因,已經得到了大師座下師兄弟們的覬覦。
他卻在文偃大師示寂之後,自己主動遠赴蜀中傳道,避開了門中諸位師兄弟的糾結。雖然不知道他為什麼遠去蜀中,但是如今蜀中來人,在世人看來不失為一段機緣。
高陽翾雖然不管世事,但是這次回去總壇,自然聽到鬼帝秦缺提過。因為像澄遠這種佛家高人入蜀,作為蜀中東道主的聖門,怎麼可能不加以注意!
不過澄遠卻絲毫沒有涉及江湖之事,一門心思就是鑽研佛法和傳揚宗門。所以聖門自然不會有絲毫異動,反而抱著了接納的心思。作為澄遠自己來說,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不過他信仰的根在雲門,所以暫時的蟄伏是有必要的。
這次回來嶺南,僅僅便是為了拜偈師尊的法塔金身,因為有人傳言羅漢顯示了金身,所以他必須要回來。這事也得到了皇帝劉繼興的證實,因為羅漢有弟子想宣示自己的法脈,自然要徵得皇帝的認可!
不過許多人不知道皇帝劉繼興和澄遠大師的交情,更不知道劉繼興最煩反骨仔,所以早就派人請澄遠大師來興王府會見。澄遠大師自有他的機緣,幾個有名的師兄弟也自交好,得到皇帝劉繼興的支持,自然如虎添翼。
而這次隨同澄遠大師一同入京的,就有後世有名的大德,如洞山守初、德山緣密、雙泉師寬、雙泉仁郁、實性自癢、清涼智明等。他們不但得到劉繼興的推崇,還引為澄遠大師一起互偈。
「聽說大師也駐錫蜀中,不知道這次是因為路過五嶺地區,還是特意回返嶺南呢!」高陽翾的聲音淡淡的,也不知道她一對微微含笑的眼神,究竟是飽含何意!
澄遠大師沒有馬上回答,反而側身微微向著劉繼興。不過當他的目光偏向安樂公府的時候,卻帶著微笑的神色看向了高陽翾兩個人:「貧僧聽聞真君曾在蜀宮數十年,如今安樂公歸國嶺南,不知道真君是借道而來,還是來看望故人呢!」
頓時便寂靜了起來,因為澄遠大師雖然沒有明說,可是這意思卻已經太明顯了。因為盛言的來意未知,作為聖門的太上長老,加上和孟昶的這份感情,他來到興王府的目的,自然令人有些懷疑!
本來以為澄遠大師只是精擅佛學,沒有想到自他往蜀中而去,這對世事的了解,以及對天下大局的掌握,顯然令人有些始料不及。見到澄遠淡淡的神色,饒是盛言屬於老古董,看到這幅情形,不由都有些訝然失笑。
看到似乎打著禪機,前來觀看的劉繼興,自然沒有想到,自己居然碰到了這檔事。雖然對面的鬼母和夏輕侯和契約,就是這個九陰真君也有著非常手段,但是劉繼興也知道,在這個時候隨時可以有別的變故!
「善哉!善哉!」澄遠看著大家沒有吱聲,目光中居然多了一絲憐憫。作為佛門弟子,他哪能不知道,心境對於這些修行者的意義。
萬事萬物事出必有因!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59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