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國:從傳道起家 第88章 離別

    討董大業轟轟烈烈,天下十幾路豪傑迅速組建起了數支聯軍於河內、酸棗、南陽三地屯駐,大戰已經一觸即發,而董卓面對這種壓力再也不能保持淡定,立即就把遷都之事強行落實。

    而在朝廷遷都之前,剛剛被董卓升任左中郎將的蔡邕府上,卻不太平靜。

    入夜之時,一名溫婉秀麗的女子悄然步入書房,見到蔡邕正在燈下翻閱書籍,好奇之下她往前一看,卻發現這書不同尋常,上面文字與常用文字所見不同,更為簡易不少。

    這時候蔡邕已經發覺身後動靜,往後一看,便笑起來:「琰兒,你來了。」

    「父親在看的,是什麼書?」蔡琰略微屈膝施禮,好奇的問了起來。

    蔡邕看了一眼手中書籍,隨手便合上,上面卻寫著《自然經》三個大字:「此是幽州逆教經文,本是朝廷禁書,只是董太師此前似乎對幽州逆教有些興趣,便讓為父來鑽研此經,這不是局勢又亂起來了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蔡琰道:「既然董太師已經忘了此事,父親為何又要翻閱。」

    「此書確有出奇之處,我便多看了看而已。」蔡邕搖搖頭,目光看向了蔡琰,一時忍不住嘆了口氣:「喚你過來是有要事交代,且不說這個了。」

    蔡琰聞言,乖巧的應是,其實她也是知道父親來京之後憂慮眾多,才會主動聊些其他話題,免得氣氛太過壓抑。

    如今既然要說正事,也就只好收回心神。

    「今日朝議,董太師已經決意遷都,不日就將挾朝廷遷往長安,為父自然也是要跟隨而去,只不過今日聯軍在外逼迫,朝廷內部也烈如火烹,時局兇險難以預料,為父覺得還是不帶你一起走比較好。」

    蔡邕說話之時,神色語氣都是抑制不住的憂慮,也不知道是憂慮家國天下,還是憂慮自家女兒。

    而蔡琰聞言,也是一驚,卻不太願意:「父親若是不帶女兒,女兒孤苦無依又該去往何處呢?」

    一說起此事,蔡琰看向女兒的目光更是心疼。

    自己本給女兒安排一樁姻緣,奈何嫁去不到一年,女婿便病亡而去,年不過十八的女兒孤苦無依,也就只能跟隨自己這個老父親了。

    不過他早就給蔡琰想好了合適的去處:「今夜你收拾行囊,明日為父遣人送你去往泰山,在你妹妹家中暫避一段時日,待為父這裡情況稍稍安定些,再接你回來。」

    蔡琰聞言頓時一陣沉默,去妹妹蔡貞姬家中暫居當然是可以的,只不過她更願意陪伴父親。

    蔡邕早年在朝中被高官陷害,為求避禍便遠遁歸隱,這一避仕就是十幾年,若無意外一輩子都要這麼銷聲匿跡下去了。

    哪知董卓專權之後,卻是看中蔡邕聲名主動徵辟,蔡邕本不願意接受,奈何董卓威脅之下,只能答應。

    雖然董卓如今是大漢國賊,雖然自己並不願意與這個國賊同流合污,但蔡邕也不得不說董卓對自己確實有提攜的恩情,不然這輩子自己大概都回不到朝廷來。

    這樣的情況下,蔡琰作為女兒,自然也擔心父親往後的命運,更是不願離開。

    但是她再一看蔡邕眼神,裡面滿是對自己的憂心,這頓時讓她說不出話來。

    作為當今天下一等一的才女,蔡琰在情商上也極為優秀,一下就明白過來,如果自己留下來,恐怕更要讓父親日日擔憂。

    不如聽從安排去妹妹家中暫居,父親沒了牽掛反而能安下心來。

    「女兒知道了,明日一早便啟程出發。」

    面對離別,蔡琰心情不免有些低落,但更多的還是對蔡邕的擔憂:「女兒走後,父親在朝中定要小心謹慎,尤其尤其記得不要與董太師走的太近。」

    蔡邕聞言便是一嘆,太過聰明的人就是這樣不好,什麼都明白,也就擔心的多。

    只不過自己被董卓所提攜,這關係又怎麼是這麼容易撇清的。

    如今蔡邕對董卓也是心情複雜,從大漢臣子的角度,他無比希望董卓能被聯軍征伐戮首,但從個人角度,他未必沒有感謝董卓的心情。

    最終,他也只能無奈應付一句:「朝中之事為父應付得來,你不必擔心,只要照顧好自己便是。」

    蔡琰眼眶微紅,只得微微欠身行禮,隨後就在書房替蔡邕整理書籍起來。

    待整理的差不多了,蔡琰這才最後行禮離開。

    見女兒離開,蔡邕又是長嘆一聲,父女分離他心裡也不好受,奈何時局如此只能接受。


    今夜不僅女兒要收拾行囊,自己一樣也要準備,天下大勢之下,個人的力量根本無從逆轉,自己只能與大漢朝廷一起被董卓裹挾著往長安而去。

    要收拾的東西其實也沒多少,最重要的就是一些書籍,作為以經學書法見長的名士,不管去哪兒,都少不了要鑽研學問。

    本想著不帶太多書,但隨便一收拾,不知不覺就塞滿了幾個大木箱子。

    蔡邕無奈的搖了搖頭,相比之下,好像還是《自然經》這種紙質書更加方便,雖然保存時間不比竹簡,但可以記載更多文字,而且更加便攜。

    從這線裝書籍的質地來看,幽州那些黃巾應該已經十分普遍用這種紙質書了。

    光是把這書摸在手裡,蔡邕都有一種特別的感覺,這紙質書似乎帶著一種新興事物的生命力,而竹簡反而感覺有種陳舊落後的感覺。

    認真想了一下,他覺得這種感覺並不奇怪,若是把這本書里的文字篆刻到竹簡上,沒有個七八卷根本就塞不下內容,更不要說書籍可以印刷,成書效率不知高出幾何。

    新興事物與老舊事物的優劣,一目了然。

    並沒有什麼猶豫,蔡邕最後就把這本《自然經》塞進了懷裡。

    這玩意兒他越是研究越是有意思,不論是那新穎的自然學方法論,還是自然教思想教義,都讓他大感驚奇,這也是董卓明明已經忘了這茬,但他依然還在研究這本經文的原因。

    而且據他與朝中其他學者接觸來看,私下研究這個的並不止自己而已。

    至少拋開自然教那對士族極不友好的教義來看,經文之中對於世界的認識對真正的學者就很是吸引,更不要說如今自然學方法論已經有所建樹,如微觀世界之論不知道讓多少學者渴求一觀,蔡邕也並不例外。

    與此同時,蔡邕心裡也盤算著等到局勢穩定一些,也向朝廷上奏學習黃巾之法推行這種紙質書籍。

    不管自己是不是董卓提攜而來,自己終究都是大漢臣子,能做些事情也是好的。

    時間一到了第二日,就看到蔡琰一邊流淚,一邊與父親告別,最後依依不捨的坐上了馬車,在這動盪的時局一路往東而去。

    而蔡邕則是帶著侍從與行李往皇宮而去。

    一路所見,蔡邕只看到洛陽城已經完全亂了套,董卓的西涼鐵騎在城中肆意踐踏百姓搶掠財物,到處也都能看到滾滾烈火,四處都是百姓悽慘的哭聲。

    如此景象宛如末日,蔡邕不忍多看,雖然有心阻攔,但是最終還是化作嘆息,他知道自己什麼都做不了。

    然而,這還不是災難的結束,對百姓而言,後面還有更多的折磨。

    董卓遷都並不只是遷個朝廷那麼簡單,洛陽西去沿途所有百姓都要被董卓所裹挾遷移,而在這個時代進行這樣百萬人口規模的大遷移,結果只會是一場巨大的浩劫。

    百姓的家產早就被董卓呂布搶掠的乾乾淨淨,這路途之中不知道多少人餓死累死,若真是有人跟不上隊伍,也會被西涼鐵騎毫不猶豫的斬殺,如此一路走去幾乎滿路屍體,可謂慘絕人寰。

    整個洛陽以及周邊鄉縣更被董卓大火焚燒,只剩下一片狼藉。

    對董卓來說,關中涼州才是自己真正的老家,洛陽就算化成一片焦土他也完全不會心疼,做最壞的打算就算戰敗了,也不會便宜聯軍任何東西。

    不過讓董卓沒想到的是,聯軍雖然聲勢浩大,但遠遠沒有自己所想的那麼能打。

    聯軍看似齊心合力,實則各懷鬼胎,各路諸侯畏懼董卓實力,皆不願做先遣軍,初戰不利之後便各自退縮。

    酸棗一路聯軍唯曹操一片忠心主動求戰,與鮑信張邈合力西進,但最終卻被董卓手下大將徐榮埋伏大敗而歸,曹操自己也差點就此身死,幸有曹洪在危難之中獻馬才讓他逃過一劫。

    此一戰之後,曹操心灰意冷,只能引兵撤回屯駐。

    而其他兩路聯軍也同樣戰果不佳,不論是袁紹一路,還是袁術孫堅一路,皆是大敗而歸,整個大戰場聯軍完全沒有討得任何便宜,儼然就是董卓一人力壓群雄的場面。

    討董之事就在這個階段告一段落,聯軍人心散落的特性暴露無疑。

    只不過對於黃巾而言,在聯軍與董卓打的如火如荼之時,他們卻迎來了自己的發展機遇,天下諸侯都被董卓所壓制,那黃巾也就能無所顧忌的向外發展。

    剛剛掃平玄菟樂浪,並且與扶餘高句麗締結條約穩定後方的黃巾,也開始把目光瞄向了幽州最後的一片地方。

    「此番出戰,本座要徹底拿下幽州,為我教事業奠定基礎!」

    戰前會議上,許辰作為教主,在開場的第一句話,就給所有人都定下了基調。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相關:    校花的貼身高手  神話版三國  修羅武神  百鍊飛升錄  魔門敗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人在三國:從傳道起家第88章 離別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人在三國:從傳道起家"
360搜"人在三國:從傳道起家"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584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