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淮陰。
城北大校場上,類日炎炎之下,熱浪蒸騰。一萬北府軍將士正在烈日之下接受檢閱。他們即將開拔髮動進攻。但到目前為止,他們並不知道要進攻何處,進攻哪一方。
李徽站在檢閱台上,刺目的陽光讓他的眼睛幾乎看不清楚下邊的兵士。只看見盔甲兵刃的閃光,一片白色的光暈,鋪天蓋地,像是湖面上粼粼的反光。
今日晌午,李徽接到了司馬道子派人送來的蓋有大晉皇帝玉璽的詔書。詔書以大晉皇帝司馬德宗的名義,許諾,一旦李徽出兵,平息叛亂之後,便任命李徽為徐州牧,加征北大將軍,領青兗二州軍事,代青州刺史。並且同意李徽軍政自專之請,允許李徽全權掌管徐州鹽場經營之權,以鹽場之利,籌充東府軍軍餉糧資。
詔書上還同意重新劃定了徐州的所轄範圍,將已經事實上不歸徐州管轄的彭城、廣陵、京口三鎮歸於徐州所轄。唯一提出異議的便是,詔書上說,東府軍可在京口駐軍,但數量不能過萬,並允許揚州都督府派駐等量兵馬。
對於這個小小的限制,李徽不以為意。過萬也好,不過萬也好,京口重地在手,意義重大。朝廷提出這個要求,其實便是司馬道子藉此表示了對自己的擔憂。京口是京城外圍要塞,他們沒法不擔心,自己必須回應他們的這種擔憂。
事實上李徽在心理上已經做好了自己的提議被拒絕的準備,現在居然基本上都被允許了,這已經是意外之喜了。就好比漫天要價之後,對方根本沒有還價,直接便成交了,反而覺得有些空落落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感覺。甚至懷疑自己的出價是不是太低了。
這是一份正式的詔書,也是李徽要求司馬道子這麼做的。因為有了這正式的詔書,便不怕司馬道子事後反悔了。跟司馬道子這樣的人打交道,必須要手續完備,不能被他鑽空子,私下裡的約定一文不值,必須要有堂而皇之的任命和旨意,方可令他無法抵賴。
除了詔書之外,還有一封司馬道子的親筆信和一份所謂的禮物。信上司馬道子簡明扼要,只聊聊數語。
「詔書已下,王國寶已死,你若再不出兵,京城危殆。三日後,王恭將大舉進攻。京城若破,你將什麼也得不到。速速出兵,不可食言。」
那封信既沒有落款,也沒有稱謂。但李徽知道,那是司馬道子親筆所寫。他只是不肯留下和自己私下交易的證據。答應了這麼多苛刻的條件,以換取李徽出兵這件事,在司馬道子看來是屈辱的,丟臉的。
那份司馬道子送來的禮物,是王國寶的人頭。傳旨送信的是兩名衛士,他們從上午出發,乘快船順流直下瓜州,轉陸路騎馬,飛奔了整整一天。淮陰距京城數天路程,他們一天一夜便趕到了。因為時間緊迫,他們一刻也不敢耽擱。
所以,王國寶血淋淋的人頭保存的很好。被切斷的部位用石灰保存著,肌膚還沒有潰敗,只是有些異味而已。那當然是王國寶的人頭無疑,司馬道子可不管王國寶死前請求的要保他全屍的要求。為了證明自己兌現的諾言,先是將屍體運出城送給王恭看,隨後將他的頭顱砍下來送到徐州給李徽瞧。就是為了用事實來證明他履行了承諾,不讓李徽生出懷疑來,好催促他快些出兵。
李徽知道,司馬道子是真的急了。否則他不會這麼幹脆。從局勢上看,也是如此。姑塾已經陷落,十幾萬大軍圍困了京城,局面已經刻不容緩。
既然司馬道子滿足了自己的要求,那麼,李徽自然要兌現自己的諾言。當下王恭殷仲堪等人兵力強大,自己再不出兵,便什麼都晚了。
於是乎,李徽立刻下令東府軍,準備發動進攻。
當然,李徽不會直接進攻王恭的兵馬,那是不明智的選擇。雖然要救司馬道子,但卻未必要直接同王恭統帥的北府軍對抗。此刻需要做的,便只是進攻彭城和廣陵,趁著兩鎮空虛之際將其收復。這樣便可斷其後路,王恭自然只能偃旗息鼓,撤離京城。
至於京口,李徽暫時還沒打算去拿,若不給王恭留條後路,留個棲身之所的話,王恭定會鋌而走險。事實上,王恭率領的五六萬北府軍該如何解決,李徽自己也暫無良策。目前只能通過牽制王恭,讓他退兵,以解京城之圍。至於之後該如何,似乎只能根據形勢的發展了。
王恭很有可能會進攻徐州,這一點必須要做好萬全的準備,並且想辦法粉碎他的企圖。倒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李徽不希望將戰火燒到南徐州的土地上。倘若真有那麼一天,李徽會率先動手。
兵馬檢閱之後,是出征的授旗儀式。此次領軍將領是三名青年將領,主將是鄭子龍,兩名副手是朱齡石和朱超石兩兄弟。朱氏兄弟是吳郡朱氏子弟,其父朱綽如今擔任東莞郡太守,朱氏兄弟一直在東府軍服役。
年輕一代的將領們之中,鄭子龍是成長較快的。常年跟在李榮左右,積累了大量的領軍作戰的經驗。但畢竟出身居巢縣普通百姓人家,學識不夠,還需歷練。此次命朱氏兄弟協助他,便是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朱氏兄弟一文一武,哥哥朱齡石甚為勇武,弟弟朱超石飽讀兵書。當初顧謙率領南方家主和子弟前來的時候,李徽曾親自考察過朱超石領軍打仗的理論知識,那朱超石確實給了李徽驚艷的感覺。
但李徽不希望朱超石成為趙括,兵書兵法讀了一大堆,卻沒有實戰的經驗,不懂得隨機應變。此次以這種組合領軍,一個實戰經驗豐富,一個勇武無畏,一個熟讀兵法,應該是個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協作的組合。
手持軍旗的李徽,面對三名全副武裝,神情激動的年輕將領。感受到三人迫切的心情。李徽知道他們心中怎麼想。
「三位,此次命你們三人攻彭城,本人寄予厚望。此次以三位領軍,還是有人反對的,畢竟三位太年輕,也從未單獨領軍作戰過。彭城對我徐州的意義之大,不必我多說。所以,他們都替你們捏了一把汗呢。不過,本人對你們是極有信心的。總要有第一次獨當一面的機會,我必須給你們機會。希望你們不要給我丟臉,不要讓我失望。」李徽微笑道。
「多謝大人。我等必不負大人所期。若有差池,提頭來見。」三人齊聲道。
李徽笑道:「很好。我知你們信心滿滿,我這個人其實也不是囉里囉嗦的人。但是,有幾句老生常談的話,還是要跟你們說清楚。你們聽好了。」
三人肅立靜聽。
李徽道:「第一,彭城守軍是北府軍,雖現在只有五干人留守,兵力空虛,但畢竟是據城而守。北府軍是作戰經驗豐富的兵馬,不可小覷。所以,不可輕敵。」
「大人放心,我們已經制定了攻城計劃,我們攜帶有重火器,彭城雖然城池堅固,但我火器可破。」鄭子龍道。
李徽微笑道:「這也是我要交代的第二點。火器威力雖大,但傷害也大。特別是容易誤傷百姓,毀房傷人。彭城百姓也是我徐州百姓,我們是要收復駐守經營於此的,所以,火器運用要適可而止,不可損毀太大。一則是為了百姓,二則打爛了,我們還要自己修。當然,我不是要束縛你們的手腳,而是提醒你們心裡要有這樣的意識。破壞容易,建設難。人心如此,城池房舍也是如此。」
「明白了,我們會適可而止。」鄭子龍三人齊聲道。
「第三點,守城的是北府軍兵馬,那曾是我們的兄弟兵馬。此番攻彭城,也是迫不得已。所以,給他們些機會,先禮後兵,給他們投降的機會,不可像對待其他敵人那般對待。當然了,負隅頑抗,冥頑不靈的不必姑息。」李徽沉聲道。
「遵命!」
「最後一點,便是軍紀問題了。本次出征這一萬兵馬,半數是新兵。在軍紀上定要加以約束。攻入城中之後,當秋毫無犯,決不許有燒殺搶掠的事情發生,壞了我東府軍的聲譽。這一點要日日講,時時講。講到耳朵起老繭,也要講。我東府軍的宗旨是保護百姓,而非為百姓帶來痛苦。雖則出兵作戰,難免塗炭百姓,但也要儘量避免。此乃人心向背之事,不是小事。」
三人神情肅然,齊聲應諾。
李徽呵呵笑道:「罷了,我不多說了。你們出征作戰,我可不希望你們束手束腳。原則性的問題不要犯,些許微瑕不足為談。放手去干吧,希望你們能夠馬到成功。這不僅是我徐州的勝利,也將是你們個人的勝利。此次你們三人若能協作領軍,獨當一面的話,將來我便可以放心大膽的用你們領更多的兵馬,擔更重的職責了。三位,接旗。」
李徽將手中的大旗旗杆往前遞出,鄭子龍三人一起接過,高高舉起。鮮紅的旗幟在熱風之中獵獵飄動,像是一團火焰在空中燃燒。.
()
1 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