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徽聽故事的時候便已經猜測阿珠恐怕便是那個孩兒,此刻也得到了證明。伏魔府 m.fumofu.com
「真是沒想到。令堂還有過這樣的遭遇,真是令人唏噓。這些事都是你娘親口告訴你的麼?」李徽輕聲道。
阿珠點頭道:「我十二歲那年,我娘告訴我的。本來我一直以為我是爹爹的女兒,從那時起,我才發現我不是他的孩兒。但我一直當他是我的爹爹,我寧願不知道這一切。我們往南逃的時候,我爹爹便是為了保護我們,被燕國人殺了。我爹爹他很疼愛我每天起早貪黑的幹活,養活我們一家。」
阿珠眼淚汪汪,泫然欲泣。
李徽嘆息一聲,對這位素未謀面的阿珠的養父心中充滿了敬意。這樣的男人,必是心胸寬厚之人,沒有他,阿珠的母親便會死去,阿珠便也不會活在世上了。
「令堂遇人不淑啊,那個貴介公子真是該死啊。你娘一定恨死他了。正是他造成了這一切。」
阿珠搖頭道:「不,我娘並不恨他,我娘一直都喜歡他。這一切也都是我娘自願的。那個公子也是要我娘留在他身邊的,可是我娘自己不願意。她不能忍受他的身邊有別的女子。是我娘自己要離開的,一切都是她自己的決定。我娘說,她不後悔認識他,也不後悔離開他。我娘說,她明知身份懸殊,明知那個公子一定有其他的女人,她還是沒能控制住自己。我娘說,她不該識字讀書的,讓她有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心比天高,卻忘了身份懸殊。一切都是她自己自作自受。」
李徽唏噓道:「你娘倒是個性情女子。那麼,你知道那個公子是誰麼?身份懸殊的話,當是鄴城大族子弟吧。你找過他麼?」
阿珠搖頭道:「我不知道是誰,我娘不說。我娘說,我不必知道他是誰,更不必去找他。雖然那個人是我的生父。我覺得也是,我也不想知道那個公子是誰。」
李徽微微點頭嘆息。
阿珠突然伸手從脖子上取下一物遞給李徽道:「這是我娘的遺物,她去世後,我在她的身上找到的。便是那個人的東西。是他送給我娘的,我娘一直帶在身邊。」
李徽接過一看,居然是一塊玉器。只有寸許大小的一隻青玉雕刻的狼形玉墜。雕刻的簡單的很,線條倒是很流暢。李徽在燈光下細看,他看到了狼形玉墜背面雕刻著兩個造型古樸的篆字。
細細辨認之下,李徽認出了它們。那兩個字是:慕容。
稻穀豐收,落定了一件大事。李徽的心情稍微安定了一些。這一個多月以來一切似乎都很平靜,拒絕桓序和顧謙之後,似乎也沒有人來找麻煩。就連王牧之也沒有來過居巢縣一回。居巢縣忽然像是被人遺忘了一般。
李徽心裡有些疑惑,難不成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自己之前的擔心是多餘的?自己之前的那些推測難道都是杞人憂天?
如果是那樣的話,倒是謝天謝地了。
但李徽總覺得有些不對勁,總覺得這種平靜似乎在醞釀著什麼。
九月中,李徽計劃回吳郡一趟,將母親和丑姑接來居巢縣。雖然李徽並不覺得居巢縣是個適宜母親和丑姑居住的好地方,但是既然和顧謙已經決裂,顧謙也明說了要將母親和丑姑驅逐,那麼自己也只能這麼做了。
李徽內心裡認為,顧謙當不至於真的將母親和丑姑趕走,因為顧謙的為人其實和顧家其他人還是有區別的。雖然他一切以家族利益為先,但其實也還是有些人情味的。否則當初也不會力排眾議收留母親在顧家了。
就算是已經決裂了,顧謙也不至於將怒火發泄在兩個女人身上,顧謙還是有些風度和涵養的。
就像母親讓顧謙帶來的那封信上所言,在過去的大半年裡,顧謙對母親還是甚為照顧的。經常派人送些常用之物,節氣也送些時令的食物來。照顧的其實很是周全。
固然可以理解這是顧謙的一種假惺惺,但李徽覺得,這當中未必全是假意。因為顧謙其實沒有必要這麼做,以他的身份地位,他未必需要這麼做。
真正讓顧謙拉攏自己,並以顧青寧的下嫁作為條件來交換,應該是在顧謙意識到桓氏有招攬自己的企圖的時候。
李徽猜測,或許情形是這樣。自己和桓序那次鬧翻了之後,桓氏認為,還是通過吳郡顧氏來招攬自己比較好,免得下不來台。他們認為自己是顧氏子弟,自然會遵從顧家的命令。而吳郡顧家上下一定認為,只有顧謙能夠讓自己俯首帖耳,所以便派顧謙押運吳郡諸族的糧草物資船隊來廣陵,順便來居巢縣給自己下達命令。否則,顧謙恐怕也得不到押運船隊的差事。
畢竟押運船隊去廣陵,可以和大司馬桓溫和參軍郗超他們見面,那將是增進感情和關係的最佳機會。這樣的機會少家主豈會讓南宅族叔顧謙去?
若是這麼一想,事情怕是還得沒完沒了。
就算顧謙講些情義,不會為難母親和丑姑,顧家那幫人可未必會講情面。所以,得趕緊將母親和丑姑接來,免得她們在吳郡受顧家人欺負。儘管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決定。
但是,九月十六上午,就在李徽安排好事情準備回吳郡的前一天,李徽接到了來自廬江郡桓序派人送來的一份公文。
那封公文是以揚州都督府的名義發出的,經桓序之手送達居巢縣。大意是,鑑於邊鎮局面緊張,大司馬為防止秦燕交戰戰火波及大晉邊鎮,故抽調兵馬屯守邊鎮防備。需要籌措大量糧食物資以充軍用。江北各郡縣受水災嚴重,唯有居巢縣秋糧豐收,故命居巢縣緊急調運五萬石糧草,十日後由廬江郡派出郡兵前來押送。
李徽看了這封公文震驚到目瞪口呆,差點暈過去。
揚州都督府居然命令居巢縣籌集糧草,而且一張口便是五萬石,這簡直不可思議。五萬石糧食如何籌措?籌措了之後,居巢縣豈非又要陷入饑荒之中。好不容易熬到了能夠穩定下來,這下豈非全完了。
在最初的震驚和混亂之後,李徽很快冷靜了下來,開始仔細的思索這件事。他也很快發現了漏洞。
首先,居巢縣復置不久,當初王牧之跟自己說的很清楚,居巢縣只需穩定下來,保證流民不過江,安頓下來便可。朝廷在一年之內不會徵收居巢縣的任何錢糧和勞役,以保證居巢縣能夠恢復安定的局面。
所以,揚州都督府的這份籌集軍糧的命令是不符合之前朝廷的命令的。
其次,公文發布的程序也有問題。揚州都督府是掌管揚州軍事的衙門,籌措軍糧是沒問題的。但是居巢縣隸屬於歷陽郡,就算需要居巢縣籌措糧草,也該是歷陽郡王牧之發來公文,跟廬江郡有什麼干係?居巢縣無論從軍政上都不屬於廬江郡桓序的管轄範疇。
再者,居巢縣一介小縣,就算需要承擔籌措軍糧的任務,也不可能籌措到五萬石之多。這明顯不是個合理的數目。居巢縣雖未遭洪水洗劫,但縣域內百姓難道不吃不喝麼?
最後一點,便是一個月前,李徽才接待了押運吳郡大族糧草物資船隊的顧謙的到來。顧謙等吳郡大族押運了十萬石糧草去了廣陵。所以,桓溫的兵馬不可能有糧草短缺的問題。朝廷會撥付糧草,吳郡大族會贊助糧草,桓氏占據江左數個大洲,糧草物資無數,怎麼可能需要從居巢縣百姓口中奪糧?
綜合之前種種事情,以及揚州軍政由桓氏把持的事實,李徽認為,這是一次針對自己的有預謀的報復行為。以徵收軍糧這樣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讓自己居巢縣混亂起來。這顯然和自己拒絕桓氏的招攬有莫大的關係。
李徽和周澈商議之後,周澈也大為震驚,並且同意李徽的分析。
李徽立刻決定暫緩吳郡之行,以應對眼前之事。他首先要確認的是這件事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他即刻動身前往歷陽郡去見王牧之,要向王牧之問清楚,到底朝廷的許諾還起不起作用。這件事經由廬江郡下令傳達到底是否附和程序。
另外,李徽讓周澈去查清楚,到底是誰泄露了居巢縣秋糧豐收的消息。因為李徽在之前已經下令,保持低調,不要對外炫耀居巢縣的糧食豐收之事。
這麼做是因為今年周邊郡縣的水災導致大量百姓受災,情況極為不好。如果大肆招搖炫耀居巢縣豐收之事,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流民們會大肆湧來,一些嘯聚流民也會因為眼紅而鋌而走險。居巢縣的縣兵和義民團的人手不多,一旦發生那樣的事,怕是無法阻止。
但是桓序的公文之中寫的清清楚楚,他甚至知道居巢縣今年稻穀豐收的大致收成的數目。還特別表明,五萬石糧食居巢縣是拿得出來的,所以不許試圖拖延和抵賴。否則揚州都督府會降罪懲處云云。
時間點他們也掐的正好。這邊秋收結束,稻穀曬乾入倉後不久,籌措糧草的公文便及時的來了,好像算計好的一般。
李徽認為,這一定是有人通風報信之故。李徽要周澈查出到底是誰幹的。
()
1 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第二百章 一場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