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後來,我們終於意識到,那地方並不在地球的物理表面,而是必須通過一種奇特的途徑才能抵達。」原先生苦笑起來。
按道理說,揭開了一個苦思冥想的巨大謎題後,他應該極為高興才對。
聯想到原先生之前說的那些內容,林軒腦中突然躍出了四個字——「向死而生」。
「原先生,我猜那種途徑就是『向死而生』,或者是『先死後生』,對嗎?」林軒緩緩地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
從心理學的層面看,人類處於瀕死狀態時,靈魂與處於半游離狀態,能夠最客觀地反觀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對自己得出最透徹的結論。那一刻極為短暫,只有幾十秒到十幾分鐘之間,但卻能想透一切人生的困惑。
向死而生,說的是一種決絕前行的態度。
先死後生,則是一種為追求目的不惜獻出生命的過程。
二者同樣值得敬佩,但生命只有一次,一旦獻出,自己就將淪為冢中枯骨了。
「向死而生?沒錯,正如尼采說過的一些看似前後矛盾、邏輯混亂的話,真理往往就在那些拗口的文字裡面。」原先生回答。
尼采的確說過「我的時代遠沒到來,有些人要在死後才出生」等類似的話,那正是對死亡的高度推崇,認為正是死亡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就像我們到這個地方來,一定是通過某種極端的方式,才突破禁忌,突破屏障。反之,那些久負盛名的大探險家們踏遍西藏的千山萬水,磨破了靴子與腳掌,也只是徒勞無功。」原先生繼續說,。
「時候快要到了。」林軒低聲說。
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身體力行,只有穿越那個危機四伏的洞口,才能獲得光明的未來。
「是啊,時候快要到了,能由石窟到這裡來,已經是巨大的進步。我想石窟里那些人肯定都沒想到應該怎樣突破冰層、鏡面的壁障,時代的進步導致了知識呈幾何數增長,而且又碰到你這種聰明、執著的年輕人,看來那謎題是到了揭開的時候了——走吧。」原先生回應。
「你還能不能撐得住?」林軒看得出,原先生已經是強弩之末。以這樣的狀態進入洞中,稍有不慎,就要跌進岩漿里。
「我已經沒有選擇了,你看——」原先生向後一指。
遠處,岩漿此起彼伏地向上炸開,像一鍋煮沸了的赤米粥一般。更可怕的是,岩漿的液平面正在緩緩升高,相信很快就要淹沒一切落腳點,讓他們無立足之地。這種情形下,只能前進,無法後退。
「我在前,你在後,隨我來吧。」林軒說著,大步向前,縱身一躍,身子平展展地貼到了對面的石壁上,猶如一隻敏捷的壁虎。
這種「壁虎游牆功」正是江湖前輩們模仿壁虎捕食時的動作研究出來的,氣息吐納之間,使得自己的手掌出現一種內吸力量,將自己的身體牢牢固定在比較光滑的平面上。同時,全身放鬆上移,以手掌為支點,支撐著超過五十公斤的成年人身體挪移前進。
現代化的最新科技亦將「壁虎游牆功」革新,變成了兩個收放自如的橡膠吸盤,即便是在九十度直角的立面上,也能輕鬆移動,比真正的壁虎還靈活。
林軒向前移動,感到石壁也被岩漿烤熱了,雙掌與石壁的貼合非常勉強,好幾次都是咬著牙堅持,才能艱難移動。
在這裡,岩漿的液面距離洞頂最多不超過兩米,只要林軒的身子稍稍下墜,雙腳就會淹沒在吃人的岩漿里。幸好,洞頂不是絕對光滑的,而是有很多可供利用的裂縫和突起,使得林軒每向前一步都堅實穩定。
那段路程約有五百米左右,到了盡頭,岩漿果然進入豎井。
那豎井也是方形的,寬度三米,縱向距離約有十米。
林軒貼著石壁停住,向豎井深處察看。岩漿一瀉千里,落差至少百米,氣勢驚人,非常震撼。
這豎井的結構有點像一根彎曲的管子,源源不斷地把岩漿輸送到遠方。這種結構,讓林軒想起了很久之前一個著名的「海洋熱源妄想論」,是由美國地質科學家科莫提出的。
該理論的核心是:在洋中脊鑽透地殼(鑽探厚度約6到8公里),安上兩根獨立的大管子,一根用來灌入高壓海水,海水與岩漿發生反應後,產生高溫高壓蒸汽,從另一根管子裡釋放噴出,最大限度地開發岩漿熱能。
「如果這豎井就是科莫提到的那種管道……人類的智慧比起大自然的神奇構造來,簡直微不足道。科莫想到的那種提取蒸汽的結構,原來自然界中早就存在了。」林軒嘆了口氣,忽然覺得,人類雖然自稱地球上的高級動物,實際卻連「高級」的含義都沒弄懂,只是在向著大自然做「邯鄲學步」的遊戲而已。
「繼續?」跟上來的原先生只說了兩個字。
「繼續。」林軒回應。
兩人沿著豎井向下,因為體力消耗的緣故,下落速度越來越快。在此期間,有個問題是林軒想都不敢想的,一旦豎井盡頭通達地球軸心後是完全封閉的,他們就等於是自取死路,再沒有力量爬上來了。
大概下行一百二十米到一百五十米左右,豎井側面出現了橫向的洞口,兩人如釋重負,落地休息,累得四肢打顫,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這個洞口呈不規則的橢圓形,橫向直徑約五米,自然形成,沒有人工開鑿的痕跡。從岩石的表面狀態分析,應該是很久之前岩漿融化了石壁,用難以估計的高溫在石壁上硬生生地「燒」出一條路來。
冷卻的岩漿與原先的石壁已經交融在一起,形成各種色澤詭異的渦流紋路。
至少休息了兩個小時以後,兩人才有力氣站起來。
在他們側面,岩漿繼續下泄,進入無止境的深處。他們唯一的去路,就是沿著山洞向前。
那山洞的走勢極為曲折,時而左右盤旋,時而上下起伏,可見當時的岩漿為了突破石壁的障礙做了多大的努力。
向前走了約五公里,前面仍然不見出口,但兩人耳中卻聽到了一種奇怪的轟鳴聲,似乎是一台工作中的發動機被棉被層層裹住後隱約傳出的聲音,噪聲存在,但被多層屏蔽,變得不那麼明顯。
「就在前面!」兩人對視,不約而同地叫出來。
林軒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腳步,最後竟然小跑起來。他知道,真相就在前面,秘密就要被揭開了。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6s 3.657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