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在極度不舒服的狀態下,林軒勉強克制五臟六腑里翻滾的熱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二戰給人類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幸好天無絕人之路,在中、美、英、俄等中流砥柱的支撐下,終於粉碎了邪惡軸心國的計劃,捍衛了世界和平。
「一切,總會歷劫重生。」有個聲音就響在林軒耳邊。
他猛地一驚,旋身回頭,但那聲音倏地從空氣中消失了。
「一定有人在那裡!」林軒向右側十步之外望著。他能感覺到,幾秒鐘之前,那裡應該是站著一個有著鮮活生命力的人,因為他甚至能感覺到空氣因那人的存在而保持著一定的溫度。
「誰在那裡?到底是誰在那裡?何必故弄玄虛?」林軒悄聲詢問。
那聲音有些熟悉,是一個大約五十歲上下的中國男人所發出的。
林軒有剎那間的迷惘,因為那聲音讓他想起自己的父親。
「父親,是你嗎?」他向前走了幾步,對著無盡的虛空喃喃地問。
虛空無言,而且他的問題只怕是天問,沒有人能回答。
驀地,空中響起一陣冷峻悽厲的飛鷹唳叫。
林軒仰面看,一直青灰色的鐵背蒼鷹正破空而來,停在他右側最近處的一尊佛像手臂上。
那鷹的體型極大,翼展只怕十米有餘,平時罕見。
那佛像佝僂著背,頭向下低垂,五官扭曲,滿臉苦澀。而蒼鷹卻趾高氣昂,威風凜凜,似乎根本不把佛像放在眼裡。
這種情形似曾相識,林軒在記憶里搜索,瞬間想通:「原來是佛經上的『割肉餵鷹圖』。」
割肉餵鷹的故事共有兩個版本,其一是以身肉代鴿子餵鷹的傳說。
依《菩薩本生鬘論》卷一所載,過去世時,閻浮提中有一屍毗王,修慈悲行,愛民如子,一日見一鴿子為鷹所逐,王悲憐之,乃割己身肉餵鷹,以救鴿一命。其中,鴿是火神所化,鷹是帝釋所變,用以試探屍毗王的慈心。《賢愚經》卷一、《六度集經》卷一、《大莊嚴論》卷十二、《大智度論》卷四等所述亦同,唯《六度集經》說其王名為薩和達。
其二是「剜眼施鷲」的傳說:據《撰集百緣經》卷四所載,過去世時,波羅捺國有王名屍毗,常好惠施,毫不吝惜。帝釋天為試探王的善心,一日化為大鷲鳥,飛至王前,索求王的雙眼。王聽聞鷲之所願,生大歡喜,手執利刀,自剜雙眼施與鷲,不畏痛苦,心無悔恨。巴利《本生經》、梵文《本生鬘論》及《菩薩譬喻經》等經,亦述及施眼的因緣,但其中的乞眼者非鷲,而是帝釋所變的老婆羅門。
此本生故事流傳甚廣,印度古代中屢屢可見,也是佛陀各種本生故事中最為有名者。法顯《佛國記》記載,宿呵多國有其遺蹟,於此地所建之塔,為印度四大塔之一。《大唐西域記》卷二烏仗那國條記載的遺蹟地點,與《佛國記》所載一致,大約在犍陀羅東北。
無論「割肉餵鷹」還是「剜眼施鷲」,都體現了屍毗王的大無畏、大奉獻精神。修行者唯有如此捨棄自身,以身向佛,才能修成正果,進入真佛境界。
任何一名虔心向佛的修行者,最終一旦達到屍毗王的精神境界,便立刻脫離凡夫俗子的蠢笨,達到靈魂的白日飛升。
「藏地十大不解之謎」里的「虹化之謎」所描述的正是這樣一種神奇的現象。而且,能夠做到「虹化」的百年高齡修行者,都是勘破了生死輪迴、參悟了生命真諦的世外高人。
對於那些「敢為天下先、敢為天下人捨棄自身」的前輩,林軒一直是無比欽佩的。可惜的是,這種人在現實世界中越來越少了,即使是如魏先生那樣的天下第一遊俠,也無法進入「虹化」的境界,只能在紅塵俗世中行俠仗義而已。
那個故事的最後,屍毗王登上了秤盤,兩端剎那間平衡,鴿子終於獲救了。
此時,天地震動,大海揚起波濤,枯樹也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天降下香水雨及香花瓣。天神天女目睹這幕捨身救生的善行,都共同歌誦道:「是真菩薩,必早成佛。」
這時,大鷹恢復了帝釋天王的原貌,矗立在屍毗王面前道:「你今天做了如此難能可貴的事,你想要得到些什麼?」
屍毗王回答:「我發心救護一切眾生,不求尊榮快樂,只願早日悟道成佛。」
帝釋天問:「剛才你割損筋肉,痛徹骨髓,難道沒有絲毫悔意嗎?」
屍毗王回答「沒有。」
帝釋天問:「我只見你身體顫抖,氣將盡絕,卻直說不曾後悔,這話有何憑證?」
屍毗王回答:「我從始至終,心中沒有一點悔恨;如果我所說的屬實,就讓我的身體即刻平復如初!」話一說完,屍毗王的身體果真馬上恢復了原貌,真正圓滿了救護一切眾生的大悲願行。
此刻,人天同慶,歡喜雀躍,誦揚善行,嘆未曾有。
佛經上說:彼若成佛,必受千般考驗、萬般折磨,歷盡波劫,四大皆空。
俗諺也說: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掉下餡餅來。
普通修行者沒有那麼的毅力去實施善行,所以就不會如屍毗王一樣,最終見識到佛法的偉大之處。
於是,這類人的修行也就成了一種極其尷尬的事,明知道最後一場空,卻不得不延續生命、持誦經文,渴望發生奇蹟。
林軒走遍了藏地寺廟,見過僧侶超過數萬人,其中大部分都資質普通,即使終其一生虔誠誦經,也不過是老死於雪域古廟,不能窺見佛法的最高智慧。
此刻,他不明白為什麼會看到「割肉餵鷹」這一幕:「難道是諸佛即將顯靈嗎?」
他瞬間躊躇,竟然分不清那鷹是真實的、佛像是虛假的?抑或是佛像是真實的、鷹是真實的?還是鷹、佛像都是真的,這大殿中所有神佛都只不過是處於靜默的小憩階段?
他看著那佛像的背影,覺得那佛像的身體已經動彈起來,正在割肉稱量,以飼蒼鷹。
「佛像顯靈了嗎?」林軒向地上看,本來乾乾淨淨的青石板地面上竟然出現了觸目驚心的一大灘鮮血。血沿著石板縫隙緩慢流動,漸漸變成了一幅線條抽象、意義深遠的圖畫。
驟然間,一隻斑斕猛虎從遠處咆哮闖入,到了林軒左側最近的一座佛像前,猛然一撲,將雙爪搭在佛像的肩上。
猛虎帶來的腥風迫得林軒喘不過去來,他勉強站直,盯著那猛虎與佛像。
佛經中曾有「捨身飼虎」的故事,原文為:是時王子興大勇猛,以悲願力增益其心。慮彼二兄共為留難,請先還宮,我當後至。爾時王子摩訶薩埵,遽入竹林,至其虎所,脫去衣服,置竹枝上,於彼虎前,委身而臥。菩薩慈忍,虎無能為。即上高山,投身於地。虎今羸弱,不能食我,即以干竹,刺頸出血。於時大地六種震動,如風激水,涌沒不安。日無精明,如羅侯障。天雨眾華及妙香末,繽紛亂墬,遍滿林中。虛空諸天,咸共稱讚。是時餓虎即舐頸血啖肉皆盡,唯留余骨。時二王子生大愁苦,共至虎所,不能自持。投身骨上,久乃得穌。悲泣懊惱,漸舍而去。
故事中,捨身飼虎的摩訶薩埵王子,死後投身到兜率天上。當時,他還有些懷疑,不知自己做了什麼功德,竟然能投生到優美的天界。他對眼前的善果感到迷惑,於是運用天眼,察遍地獄、餓鬼、畜生、修羅和人間等五個世界,才發現自己前生施捨的殘骸散落在一座山林里,而父母、兄弟正圍靠在屍首旁邊,痛不欲生。
摩訶薩埵王子即刻離開天界,立在空中,向父母親百般規勸和訓諭:「我是摩訶薩埵,不久前施身給了餓虎。由於這種功德,現在才能投生在兜率天上。父王啊!有生就有死,這是人世的常情。凡是為非作歹的人,都會下地獄,凡有善行的人,都會出生天界。你為什麼還沉陷於憂愁與煩惱之中,而不能夠覺悟呢?為何空自悲嘆,不去修持各種善事呢?」
國王和王后聽後,收斂悲傷,命令使臣整理了太子殘骸,焚燒火化,修建了一座高大的舍利塔。從此以後,國王、王后以及海內臣民常常禮拜贍養。
摩訶薩埵王子可憐剛剛生下幼崽的餓虎,遂以身飼之,正是因為他心中有「天下蒼生皆平等」的處事原則,才會做出這種驚世駭俗的壯舉,遂破除關隘阻隔,瞬間成佛。
佛經曾有這樣的記載:佛對阿難說,過去之世的大勇太子,莫非是別人嗎?就是今天說法會場中的我。過去之世中的國王,就是現今我父王淨飯王。王后就是現今我母摩耶夫人。大太子就是彌勒菩薩。二太子就是文殊菩薩。那時的餓虎就是現今姨母波闍波提。七隻小老虎,就是現今的弟子目連、舍利弗和嬌陳如等五比丘。一切緣法,皆有遇合;起承轉折,各按脈絡。
「現代人哪裡還有那種大無畏的勇氣?只顧為蠅頭小利而倉皇奔走,誰還有毅力拯救天下蒼生?」林軒搖頭嘆息。
社會進步,人心卻後退了,所以才造成了今日社會價值觀扭曲的混亂現象。
林軒回憶那「捨身飼虎」的故事時,那奔來的猛虎竟然真的對著佛像下口,瞬間將佛像吞噬一半。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virtual="/fragment/6/3236.html".qrcode{width:590px;margin:0auto;background:#fff;border:1pxsolidc;padding:15px20px;overflow:hidden;}.qrcodeimg{float:left;}.qrcodeul{margin-left:120px;font:14px/1.5"microsoftyahei";padding-left:15px;}.qrcodeli{list-style:square;margin-bottom:5px;}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關注我們。回復"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4s 3.671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