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北風行 第九十二章 千年世仇,一朝見分曉

    上谷郡境內有一座大山橫亘東西,名曰雞鳴嶺,嶺間有一道幽深峽谷,曰上谷,上谷郡由此得名。

    山谷上方有一道長約百丈的石樑,天然而生,凌空飛渡,位於東懸崖邊上長有一株古松,傳說是堯帝時親手所植,古松便被叫做堯帝松,在西懸崖邊上又生有一株古柏,傳說為舜帝時親手栽種的,後人便將古柏喚作舜帝柏,於是,這道不知經歷了多少年風雨的石樑,便被世人命名為松柏渡。

    松柏渡上立著一位儒生模樣的男子,大概四十來歲的年紀,峨冠博帶,腰間佩著一把饕餮紋古劍,中正無邪。

    這位頜下三縷長髯,面如冠玉的中年儒生名叫孔德方,是雞鳴嶺北辰學宮祭酒孔檜的嫡傳長子,在學宮中擔任五經博士,他二弟孔德正與三弟孔德元,皆任北辰學宮的授業先生,一門四父子皆是飽讀詩書之士,又是儒門開山祖師孔子的嫡系子孫,如今又在北辰學宮中執牛耳,風頭一時無兩,被世人尊稱為「北辰四孔」。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句話出自《論語》的為政篇,孔子以北辰比擬道德,說道德對於帝王的施政而言,如同北辰(北極星,北辰最尊者也,其細星,天之樞也)之於眾星,處於主導地位,把為政以德看作如同宇宙星辰各居其所一樣,是永恆不變的自然法則。

    這就是孔子的施政主張,宣稱只要以道德為核心,來治理國家,便可做到四海歸心。

    自大夏王朝以來,儒門便自我閹割,走進了皇帝的深宮,徹底淪落為帝王的走狗,開始為他們的主子搖旗吶喊,自此,歷代君王便開始重用儒生,以儒門的「為政以德」來施政,不過,到頭來乾的卻是掛著羊頭賣狗肉的勾當,儒生們一個個把「道德」二字天天掛在嘴上,喊得震天響,卻是乾打雷不下雨,干盡了生兒子都沒屁眼的缺德事,一千多年來,中原王朝城頭上的大王旗換了無數茬,但儒門「道德」這面屁股帘子在風雨飄搖中,卻一直屹立不倒,孔氏子孫也一直享受著祖宗的福蔭,左右逢源。

    無他,惟見風使舵耳!

    儒門自大夏王朝得勢以來,便藉助於皇家的勢力,橫掃道墨法兵農雜陰陽縱橫等諸門派,唯儒獨尊,如今又大言不慚自比北辰,繼春秋的稷下學宮之後,在雞鳴嶺上創立了北辰學宮,孔氏子孫更是以儒門正統自居,堂而皇之地入主北辰學宮,令天下人為之側目。

    據說,儒門之所以選擇在雞鳴嶺建立北辰學宮,這與孔子極為推崇的堯舜二帝有關。

    時至今日,在北辰學宮門前的牌坊上,依舊掛著兩塊金光燦燦的牌匾。

    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

    這是《禮記·中庸》中孔子說過的一句話,他直接認了堯舜當祖宗,儒門得勢後,他的那些孝子賢孫又將堯舜強加給所有人,讓堯舜做了天下所有人的祖宗,好像誰要不認的話,那就是忤逆不孝子孫,大逆不道似的,後面憲章文武中文武是周文王與周武王爺倆,而不是想當然所理解的習文練武的那個文武,他讓後世的帝王去學那爺倆的治國之道,說白了,還是他念念不忘的所謂周禮。

    不知為何,孔老二有些看不上大禹他爺倆,直接給無視了。

    其實,還是他喜歡周朝那爺倆的緣故,可是別忘啦,孔子的家世,如果往上追溯的話,那可是商朝的宗室,孔子的曾曾祖父是宋國的大司馬孔父嘉,孔父嘉是微子啟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孫,也正是武王伐紂才滅了商湯,他才淪落到沒人待見如喪家犬般的地步,不知是何緣故,別人虐他千百遍,他卻對姬昌爺倆一直如初戀。

    他為何那麼賤呢?

    只能說,誰對他有利,誰就是他祖宗!

    雞鳴嶺上有一山洞,傳說,堯帝在此偶遇鹿仙女,二人見面後便一見傾心,於是,在崇山密林中找到了一處山洞,二人進去互訴衷腸,真情吐露後,一時郎情妾意,情難自已,二人便在裡面開始洞房,被時人稱之為堯鹿洞府,後人簡稱為堯洞。

    堯洞旁邊有一眼山泉,泉水嘀嗒如雨打風鈴般清脆悅耳,名曰嘀嗒泉。

    傳說,堯帝精選出最好的糧食,以嘀嗒泉水浸泡發酵,濾除雜質,萃取精華釀造出酒水來,酒水清澈純淨,清香悠長,堯帝便以此酒祭天地,又分發給天下百姓,老百姓便將此酒命名為華堯。

    堯洞下面有一片草坡,芳草如茵,傳說舜帝曾在此地放牧過馬,被後人稱為牧馬坡。

    雞鳴嶺前有一條大河,河水兩岸長著許多老態龍鐘的古柳,岸邊的茅屋草舍中住著一位古稀老者,他常年以河邊柳條編筐為生,來往的先生學子都認識他,不過,大夥卻不知道他姓甚名誰,問他,他也只是呵呵一笑,並不認真作答,而是撇嘴道。

    「名字,大多是虛的,即便是古往今來那些所謂的大德之人,又有多少是名不副實,欺世盜名之徒。」

    這時,有一位年輕的儒生分辯道。

    「你一個編筐的老頭知道什麼,你知道多少聖賢之言,就敢在儒門聖人面前賣弄口舌,信口雌黃,自古至今,能被稱之為大德之人的無非是堯舜二位至聖先聖,難道他們二人也是假的不成,名不副實嗎?」

    編筐老者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拿起一個柳條簍子說道。

    「你知道這簍子為什麼編不圓?」

    年輕儒生看了他一眼,鄙夷道。

    「還不是你的手藝不行麼,你一個山野村夫,連個破簍子都編不圓,還敢在這編排大德先聖的不是,簡直是無知狂妄至極,也不怕世人的恥笑!」

    編筐老者不惱反笑,淡然道。

    「年輕人,你只是說對了一點,因為這個簍子本身就是七拼八湊出來的,便是手藝再好,也能從中找出其中的破綻,同理,那些所謂堯舜禪讓所謂的大德之事也都是胡謅八扯出來的,當個茶餘飯後的故事聽聽也就罷了,要是當了真,那你可真成書呆子啦。」

    年輕儒生一聽編筐老者如此埋汰堯舜兩位上古時的至聖賢君,如同刨了他家的祖墳一般暴跳如雷。

    如果堯舜他們那種以德治天下的事跡是假的話,那儒門所推崇的為政以德的主張,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整個儒門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也便是水中月鏡中花,對於這種數典忘祖的悖逆之徒,如果不是看在他風燭殘年的份上,他真要秉承著儒門「以力服人」的傳統,抓起眼前這位編筐老者來暴揍一頓,替自己的至聖先師出口惡氣啦。

    年輕儒生咬牙切齒道。

    「今日,你能把這話說清楚了,還則罷了,不然,可別怪我不敬老尊賢。」說著,晃了晃握起的拳頭。

    編筐老者的臉上卻是古井無波,一臉的風輕雲淡,緩緩道。

    「年輕人,火氣不要那麼大嘛!」編筐老者搖了搖如雪的銀髮,輕嘆一聲,「哎其實,這也怪不得你,你們儒門向來便是如此,無論是誰,但凡說一句你們儒門的不是,就跟踩了狗尾巴似的,狂吠亂咬,全然見不到一點所謂的謙謙君子模樣。」


    編筐老者一臉的失望,喟然長嘆。

    那年輕儒生聽到這種殺人誅心的言語,這一刻,他再也顧不得什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類的聖人之言了,操起拳頭來朝著編筐老者的頭上猛地掄了過去,不料,編筐老者只是微微抬起枯瘦的粗糙大手,便輕輕握住了,年輕儒生那拳頭竟是動彈不得分毫,如被一隻滾燙的火鉗夾住一般,痛疼難忍,一張白臉瞬間漲得通紅,泫然欲泣。

    編筐老者看他那副沒出息的樣子,便撒開了他的手,淡淡道。

    「小子,你也別不服氣,老夫今日便以你們儒門的荀子之言告訴你,你們那位孔聖人嘴裡的堯舜禪讓到底是咋回事,荀子曰,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聽到了吧,荀子可是你們儒門的先賢啊,你不會說他也是胡說八道的吧,」

    年輕儒生臉上青一陣,紅一陣,過了半晌,才緩緩道。

    「不過是一家之言罷了,不足為信。」

    編筐老者呵呵一笑,頷首道。

    「好,你能明白這個道理,說明你有些開竅啦,那老夫再告訴你荀子的弟子——韓非子,他是怎麼說的,古之所謂聖君明王,不過是構黨羽,聚巷族,逼上弒君,以求其利也。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你聽聽,你們儒門所視為的明君典範的鳥生魚湯,如今知道他們到底是個什麼貨色了吧?」

    這一下,年輕儒生徹底泄了氣,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久久低頭無語。

    編筐老者繼續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說,至上有德之人從來不彰顯自己的德行,實際上這才是真正的有德,而那些表面上處處示人以有德的,實際上是沒有德行的偽君子,所以,迷失了道才呼喚德,失掉了德才呼喚仁,違背了仁才呼喚義,失去了義才呼喚禮。真正的大道大德不是說出來的,像你們儒門那位老夫子一直要恢復的所謂周禮,是忠信都得不能伸張,這才是天下禍亂的開始。」

    過了許久,年輕儒生才雙臂環膝,將頭擱在膝蓋上,悵然道。

    「怎麼會是這樣?」

    這時,編筐老者也沒再奚落他,望著平緩流淌的河面,淡淡道。

    「說來說去,無非就是為了一個字。」

    年輕儒生驚奇抬頭,兩眼盯著老者問道。

    「什麼字?」

    「利!」

    「利?」

    編筐老者平靜道。

    「沒錯,就是那位太史公嘴裡說的那個,天下熙熙攘攘而為之的利。」

    年輕儒生不解道。

    「不是為了仁義禮智信麼,怎麼會是為了利呢?」

    編筐老者呵呵道。

    「那種騙鬼的話你也信,咱們別扯遠了,你跟我說句實話,你為什麼要讀書?」

    年輕儒生囁喏半天,最後才從嗓子眼裡說出一句。

    「做官。」

    「做官為了啥?」

    「為了過好日子。」

    編筐老者這才爽朗笑道。

    「哈哈你終於說了句人話,這就對啦,別扯那些沒用的淡,用你們儒門的一句話來說,倉廩實而知禮節,何謂倉廩實?說句大白話,就是要讓老百姓們填飽肚子,讓老百姓餓著肚子,而空談那些狗屁的仁義禮智信,那不是瞎扯淡嘛,當今這個世道,還有多少那些做了高官顯貴的儒生,依舊不顧百姓的冷暖溫飽,而在那誇誇其談什麼狗屁的大道理,你覺得有用嗎?」

    年輕儒生緩緩搖頭,一臉迷惘地望向雞鳴嶺上的北辰學宮。

    儒門歷來都是崇尚君子而遠小人的,君子佩劍更是古風,而君子六藝中又有禮、樂、射、御、書、數,於是,自春秋至今,便有了君子佩劍,大俠佩刀的習慣,而孔子曾三令五申,君子之禮無貴乎寶劍、香纓以及美玉,於是,儒門的儒生便是再窮,也要節衣縮食,腰間佩劍。

    作為北辰學宮五經博士的孔德方,尤好古劍,每日清晨,他便領著數百位儒生,在北辰學宮大殿前的廣場上練劍。

    儒門以君子劍著稱於世,內功修煉的是浩然正氣,浩然正氣至剛至強,修煉到極致時,可以御天地之氣而為我所用,乃是儒門亞聖孟夫子所創,可惜,由於孟子的浩然正氣過於剛烈,與墨門的無極內功有異曲同工之妙,為歷代帝王們所不喜,歷經千年,浩然正氣逐漸被儒門的儒生們所拋棄,時至今日,幾乎成為一門絕學。

    孔德方默默注視著山道中遠遠行來的一隊人馬,不由摸了下腰間懸掛著的那把古劍,眼中閃現出一抹陰鷙之色。

    就在前幾日,他接到了一封密信,紙上只有寥寥九個字。

    千年世仇,一朝見分曉。

    隨著一把古意盎然的長劍緩緩拔出,半空中,又毅然決然的一揮而出,山道密林中忽然驚起一群飛鳥,山道兩側奔出一群黑鴉鴉的重騎兵來,他們手持長矛,身上穿著黑色的盔甲,在山道有些幽暗的光線中,發出幽幽暗暗的噬魂光澤。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相關:    如果時光倒流  四重分裂  女神的超級贅婿  我有一座隨身農場  混沌天帝訣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佛子北風行第九十二章 千年世仇,一朝見分曉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佛子北風行"
360搜"佛子北風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3.624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