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的事情李易其實已經基本上不需要再去做什麼了。
口碑發酵之後,自然有很多自來水。
不過,李易依然閒不下來,沒辦法,他現在的身份地位不允許啊。
哪怕謝絕了很多邀請,可是總有一些是無法拒絕的。
比如華國編劇協會,電影家協會等聯合各大高校舉辦的「華國青年電影編劇扶持計劃」!
李易這個當紅炸子雞自然也不可能被忘記。
而這一次,扶持計劃搞的聲勢浩大,可以說兩岸三地的一線編劇都在受邀之列,而且還請了華影幾天的趙光明和李易的導師李占山做說客。
李易自然不好拒絕。
其實他了解之後,倒是不排斥參加這個計劃,他反感的是那些形式主義,如果可以真正地做一些實事,他自然不會拒絕。
而這一次,也比較有意思,青年編劇扶持計劃,有很多個單元,其中有一個單元是比較有意思的,那就是,邀請李易他們這些華國金牌編劇,來給青年編劇們的劇本當「編劇醫生」!
李易接受邀請之後,那邊也第一時間給李易發送過來了經過了多輪篩選之後的劇本。
這些劇本,來自兩岸三地的青年編劇,有些還是在校大學生。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或許有人覺得,一個好導演,可以把一個爛俗的故事拍成經典,可是這就意味著劇本不重要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事實上,真正的能把一個簡單的故事拍成經典的人又有幾個?
順便去問問那些個導演,哪一個導演不是更喜歡好劇本?
而實際上,華語影壇一直都存在著劇本荒的說法,無他,因為國內的編劇,可以說存在感和地位真的比導演差太多了,不要說是導演了,就是比之那些知名的演員來,也在各方面都差的很多。
這不止是國內,其實好萊塢也同樣如此。
好萊塢編劇大罷工不是一次兩次了,為什麼?就是因為編劇的地位和收入都差太多了。
可是編劇作為電影的上游的一環節,重要性卻是不言而喻的。
李易雖然在導演上的身份更加有名,但是誰也不可忽略他在編劇上的水準,畢竟,李易拿最佳編劇可是拿了不比導演獎少。
李易之所以感興趣,也是想看看,這些個青年編劇們的創意是否新鮮,或者也不無想要從中尋找靈感的想法。
這些來自兩岸三地的青年編劇,他們的劇本能經過多輪的篩選,落到李易的面前,本身就說明,這些劇本至少是相對比較優秀的。
「怎麼樣?有沒有什麼比較有趣的劇本?」慕晴端著咖啡走到李易的邊上,把咖啡遞給李易,好奇地問道。
「還沒看呢,一起看看?」李易笑著道。
「好啊!」慕晴在李易的身邊坐下來,一起看了起來。
其實李易本身經過這麼多年的經典電影的劇本故事的薰陶,雖然他在編劇方面其實本身並沒有那麼的出類拔萃,但是見多了,自然而然地也就熟絡了,無他唯手熟爾!
當然,儘管這些劇本,都是經過篩選,才落到李易的手裡,可是畢竟是青年編劇,雖然一些想法的確讓人眼前一亮,但是故事相對還是稚嫩了不少。
而也有比較有意思的,其中有一個劇本,倒是的確讓李易記憶起一部片子來。
怎麼說呢?
那部片子,在口碑上評分不算高,但是創意卻足夠新穎。
或者說有種劍走偏鋒的即視感。
而不知道是不是偶然,觸發李易的金手指的這個劇本,編劇居然也是來自港大的一名青年編劇。
他的故事,其實和李易記憶起來的電影,並沒有那麼高的相似度。
他的劇本的名字就讓李易不免搖頭《騙保》!
視角是從一個保險調查員切入,可以說這在港島電影這一塊,絕對算的上是新穎了。
因為縱觀那麼多港片如要提供驚悚懸疑,十有八九離不開犯罪。而要鎖定犯罪,角色身份就只能局限於警察和罪犯兩個行當。
所以他能夠從保險調查員這個角度切入,的確算的上是一點創新了。
當然了,成也如此敗也如此。
故事創意還算不錯,保險調查員在調查一宗意外死亡保單的時候,意外地發現,這個案子有著太多太多的巧合了。
這讓他產生了懷疑,於是展開調查,結果卻從過去的幾個意外保單的案子裡面發現了相似點或者說共同點。
這些人的死亡看起來都沒什麼問題,可是卻同樣的充滿了巧合。
於是他開始深入調查,他通過投保人的身份,社會背景等等,去調查可惜的是,那些人似乎看起來沒有任何的關聯。
就在他毫無頭緒的時候,在路上差點遇到了車禍,如果不是因為剛好想起來有個事情要去辦,走路快了幾步,怕是直接就嘎了。
原本他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
可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發現自己似乎霉運纏身,路過一棟大廈的時候,樓上一個空調突然墜落,如非是因為他見到地上有垃圾停下來去撿,那個空調就會直接砸到他的頭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結果,報警之後,警方的調查卻認為這是個意外。
後面還有一連串的意外,讓他也開始懷疑起來,是不是因為自己的調查,引起了幕後黑手的報復?
之後的日子,似乎風平浪靜。
好像之前那些事情的確只是因為他霉運纏身。
但是作為保險調查員,他卻不相信真的有那麼巧。
特別是這些巧合還發生在他自己的身上。
一直到他接到一個保險推銷電話,詢問他是否有購買保險的想法的時候,他悚然一驚。
因為他想起了自己身上也有一份高額的意外保險!
可是他的保險受益人是自己的妻子,他和妻子結婚多年,雖然沒有孩子,但是也算恩愛,他不相信妻子會因為這份保險而做出那種事情來。
但是出於職業病,他心裡已經種下了懷疑的種子。
所以,他開始跟蹤妻子,可是連續好幾天的跟蹤,都沒有發現任何反常的地方。
妻子表現的也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他苦笑,以為自己是職業病犯了,對任何事情總是抱有懷疑的態度。
但是卻查不出個所以然來。
同事告訴他,是他壓力太大了,建議他去放鬆放鬆。
可是當他開車回家,路上卻直接被一輛卡車撞碎了。
他的確沒有懷疑錯,他的確是被人做了,而幕後主導這一切的,就是他的妻子。
然而他的妻子並不知道,他剛剛退掉了那份巨額意外保險。
也就是說,他死了,他的妻子根本拿不到錢。
結果劇本的最後一幕是,他的妻子也因為意外死在了家裡。
故事結束。
怎麼說呢?
這個故事,的確有點創意,但是整體上來說,劇情還是很薄弱。
關鍵是,對那個所謂的幕後團伙,製造這一切意外的團隊,並沒有深入。
雖然結局有些戲劇性,但是如果這部電影拍出來,八成要撲街。
創意對電影來說,重要嗎?
重要也不重要!
一個好的創意,也是要為故事服務的!
而李易想起來的那部電影,當然不是什麼經典之作,的確也有其局限性。
但是相比之下,卻要比這個劇本來的精彩不少,因為李易想起來的這部片子,裡面側重的是在製造意外的過程。
「這個故事創意挺好的,就是感覺沒抓住重點!」慕晴也看完了這個劇本,抬起頭來說道。
李易點了點頭道:「其實已經不錯了,這種劇本拍出來,成本不會太高,當然,故事的確薄弱了一點。」
「剛才看你有些走神,怎麼?有想法了?」作為枕邊人,慕晴對李易肯定是最了解的。
特別是對李易的一些習慣,她是非常熟悉的。
李易笑著點了點頭道:「你覺得,製造意外殺人的那些人,他們如果生活之中,遇到一些意外的情況,他們會怎麼想?是單純的意外?還是人為的?」
慕晴被李易的這個問題也給問住了。
是啊,意外既然是製造出來的,那麼製造意外的人,如果遇到了意外呢?
那到底是意外,還是認為?
這個話題就很有意思了。
其實李易記憶起來的電影片名叫《意外》!
但是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的創意的確不錯,拍出來的質感也不錯,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
通常來說,特定風格下的題材創新有相當的難度,因此就需要在角色刻畫上多做文章。
《意外》裡面的男主角可以說是「意外製造團伙」的主腦人物,那麼可以說針對這個角色,其實可以有更多的塑造,用來豐滿這個角色的人設。
但遺憾地是,《意外》這部片子在這方面做的並不太讓人滿意。
通常情況下,當影片的主人公是殺手時,為了使角色更加立體豐滿,免不了引入一些良心救贖之類的心理描寫。可意外的是,《意外》卻沒有!如電影裡面那個「幫派老大」的身份,似乎給人是一種善良本性的暗示。可當看到四人一如既往地實施對那個無辜老者的謀殺,李易才發覺導演本無意探討道德底線的問題。他只關注於講一個經驗豐富同時愛疑神疑鬼的冷血殺手的故事。
公平地說,對於引發男主角猜疑心理的諸多細節,編導的確下不少功夫。不僅前面以「煙屁事件」作鋪墊,後面所發生的事件也都在保持模糊性的同時,力爭做到能夠自圓其說。
比如,新聞報道,卡車司機受傷不省人事。
潛台詞是:如果是殺手,會玩自己的命?
男主角家被盜後,警察特別強調:小偷洗劫了大樓里的很多家。
潛台詞是:沒有專門針對你哦!
老伯精神恍惚記憶喪失。
潛台詞是:很可能是自己跳的樓!
但考慮的過多過於周全,反而成為影片一大敗筆。因為如果單提其中一個,都可被解釋為「意外」。可包起來一股腦地起扔過來,只有傻瓜才會相信是「意外」!
結尾的處理也是同樣問題。「人算不如天算」的構思的確算的上比較合理和流暢。但之後的「惡有惡報」則過於拖沓,如果是讓李易來拍,他會將兩者合二為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意外》的核心,就是圍繞著李易問慕晴的那個問題,如果是這個意外製造團伙,那麼當自己遇到一些意外的事情,那麼會怎麼想?
總體來說,《意外》這部片子還是不錯的,全片劇情可以說還是比較緊湊,精彩的暗殺CASE也足夠讓觀眾有躍躍欲試的感覺!
不過大腦跟蹤竊聽陳此段顯得相對沉悶,幸好最後大腦的反擊使本片達致高潮,但最後劇情在陳捅了大腦一刀後戛然而止,成為最大敗筆。
這可以說和這部電影的背景也有很大的關係吧,因為記憶之中,這部電影是出自「銀河映像」!
所以在李易想來,也許導演認為加入銀河,就必須要繼承銀河的宿命論;也許導演發現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中缺少了一味金,便在最後加了上去;也許導演要的效果是意猶未盡,可惜帶給人的只有莫名其妙。
其實只要在大腦將死之際讓他有那麼點回憶,就能給全片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回憶起因為猜疑而被他殺掉的女人,那麼感情線就能搭起來,而不再只是單行線。若回憶起他的老婆,就可以首尾相應,大腦通過製造意外假象殺人,完全是因為他不相信自己的老婆是單純的死於交通意外,他做這麼多案子都是為了證明,所有意外都能被人為製造出來,可以說,她老婆是一切的因,這從大腦每次成功後都要回到居所和幻想出的老婆纏綿一番就可知。所以若最後帶上回憶,那麼一切也就有了果。
但是電影沒有這麼拍,結果就是,男主角,團隊大腦的角色,就只是一個冷血無情的殺手,他只是為了謀財而害命!
這當然沒問題,可是放在電影裡面,放在男主角的身上,就顯得有些薄弱了,不夠立體了。
他為什麼要製造意外來殺人?有果,卻沒有因,那麼作為大腦的男主角製造的就不再是意外,而是寂寞了。
喜歡催淚系導演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7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