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易而言,任何作品上線之後,那就成為了過去式了。
《一碗陽春麵》被解讀了很多,肯定會有人跑出來說,啊,這是過度解讀巴拉巴拉的。
其實不止是《一碗陽春麵》任何一個作品,只要被解讀的多了,必然存在過度解讀的情況,但是本身這也表明了,這個作品的熱度。
通常能被過度解讀的作品,至少也是優秀的作品。
而同樣的道理,一部電影如果被太多人讚賞,那麼必然也會跑出一堆人來說,這是過譽之作等等。
但是前提是你這部作品,必須有讓人「過譽」的基礎。
比如《戰狼》,很多人說是一部被過譽的電影,可是偏偏這部電影票房高的嚇人。
那麼是否過譽,其實對於原作者來說,就完全沒有什麼關係了。
同樣的,李易其實並沒有關注外界的聲音。
他這個時候在幹嘛?
他此時此刻正和媳婦慕晴一起在長安大戲院聽戲。
其實說起來,李易對戲劇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雖然肯定不能和專業人士相比,但是導演這個行業,你還真的必須對這類的東西有所了解。
說起來,戲劇大概是國內傳統文化逐漸沒落的一個最讓人無奈的類型了。
要說在古代,戲劇大概相當於如今的影視作品。
不說每個人都懂,但是至少很多人都會看,也是深入民間的一種比較民俗的娛樂了。
在早些年,其實戲劇在民間還是很流行的,那個時候,電影院都很少,人們的經濟條件也不允許去電影院看電影。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換源app,.huanyuanapp 安裝最新版。】
電視節目也相對比較貴乏,所以,戲劇在民間反而很受歡迎。
哪怕小孩子不懂戲劇,可是至少,也不會那麼陌生。
或者說,小時候去戲台下看戲,根本也不是真的看戲,而是去看熱鬧去的,但是哪怕是看熱鬧,也至少會有一些印象。
想來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如此,一些節日,或者老人過壽之類的,民間通常也會邀請一些戲伶人來唱戲,熱鬧是肯定非常熱鬧的,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看的卻不是戲,而是那些小吃,而是可以去玩鬧。
可是提起戲劇來,相信很多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不會陌生。
但是現在呢?
看戲的人有多少?
不說小孩子了,就是大人又有幾個會去看?
鄉下的戲台,或許偶爾還會邀請伶人去唱戲,可是去看戲的卻很難看到小孩子和青壯年的觀眾了。
更多的是一些老人家,甚至於,因此,戲劇在很多人印象之中,都成了老人看的節目。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傳統文化逐漸消弭的悲哀。
當這一代的人老去,新一代的人又有幾個會看?
甚至於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未必看過一場真正的大戲。
言歸正傳,此時此刻戲台上唱的劇目是崑曲的劇目《桃花扇》。
對於崑曲和京劇,李易倒是有過一些了解,當然也僅限於一些比較泛泛的了解。
他只知道崑曲被稱作「百戲之師」,而京劇在形成之初,也是大量借鑑了崑曲的表演技巧和方式,如唱念,身段,妝容,程式化的表演以及大量的武戲劇目,所以又有人說:「京昆不分家」。
不過,不懂戲的人,大多很難分辨崑曲和京劇的區別。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
於此同時李易的腦海之中卻是恍然浮現了一抹鮮艷的紅色,一個戲伶人穿著戲服在台上唱著。
緊接著,熊熊烈火將其淹沒。
而一段現代的流行唱腔響起:「台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台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戲幕起戲幕落誰是客?你方唱罷我登場,莫嘲風月戲,莫笑人荒唐,也曾問青黃也曾鏗鏘唱興亡,道無情,道有情,怎思量?」
《赤伶》,這是一首歌,但是也是一個故事。
這不是一部電影,只是一首歌,當然了,為了歌曲,編造出了完整的背景故事,不過,有一說一,因為其獨特的表現方式,還是比較罕見的。
故事的核心,其實就是戲子報國的故事,赤,赤者,紅也,伶,就不需要多說了。
赤伶翻譯成白話,那就是:烈火中的戲子。
回過神來,這場戲已經到了謝幕的時候。
「謝幕了?」李易不由有些恍然。
「對啊,你想什麼呢?想的那麼入神?」慕晴一臉好奇地問道。
「想到了一個故事,一個和戲劇有關的故事。」李易倒是沒什麼好隱瞞的。
「新電影的故事?」慕晴對李易經常會突然靈感突發已經見怪不怪了,不怪,還是頗有些好奇的。
「不算吧,只是一個故事而已,不過電影......」李易搖了搖頭,《赤伶》的故事,改編成電影的話,可不是那麼容易。
因為赤伶的故事,本身說白了,只是一首歌的故事。
電影雖然同樣的也是講故事,但是卻不是那麼簡單明了。
當然,赤伶的故事,也不是說就不能改成電影,至少,可以說,故事如果要拍成電影的話,那麼《赤伶》的故事,的確可以做為主線,但是這肯定是不夠的。
畢竟,原版的故事,也不過是拍成了mv而已。
而要拍成電影的話,這絕對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決定的,因為真要拍的話,那麼必然會有許多戲劇相關的東西。
畢竟,赤伶的主角,就是一個戲伶人。
而故事也是圍繞著伶人而發展的,那麼這樣的戲要拍電影,必然要對崑曲,京劇等等,有更多的了解。
同時這樣的戲,找演員也不是那麼好找。
雖然說華國有戲劇學院,戲曲學院等等專業的院校。
但是想要找到這樣的演員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關鍵是,李易也沒有想好,畢竟,只是靈光乍現。
而且,真要拍成電影的話,劇本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攢出來。
這可沒有現成的讓李易直接來抄。
除非李易只是想拍個mv短片了事,否則的話,就涉及到很多東西了。
當然,李易的確也有一點興致,畢竟,這類的作品,本身在國內也是極其少見的。
喜歡催淚系導演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s 3.704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