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李若曦演唱的第四首歌是原版《少年》。一窩蟻 www.yiwoyi.com
建檔版《少年》自從登上央視建檔節晚會之後,已經成為李若曦繼《隱形的翅膀》後,第二首家喻戶曉的國民金曲。
現場觀眾對《少年》的旋律早已非常熟悉了,原版《少年》歌詞朗朗上口,現場觀眾看著提詞器跟著李若曦一起唱,倒是有幾分全場大合唱的氣勢。
不少現場和觀看直播的觀眾,聽了原版《少年》後,覺得歌曲流暢性上肯定是勝過建檔版《少年》的,畢竟是原版嘛。
可是聽完之後,感覺原版《少年》很有口水歌的嫌疑。
相比之前的三首歌曲,流行性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耐聽性上就差的遠了。
而這,就是孟想讓李若曦先唱建檔版《少年》的原因了。
倘若李若曦先唱原版《少年》,雖然依舊會大火,但總免不了被樂評人和大眾罵幾句「垃圾口水歌」。
如今建檔版《少年》,有百年建檔節主題曲的金字招牌,原版《少年》受到的批評聲就會小很多了。
當然,粉絲和歌迷並沒有太多的感受,他們跟著李若曦一起合唱原版《少年》,只覺得很激動很嗨很快落。
樂評人科爾多夫斯基顯然對原版《少年》並不喜歡,他直言道「相比前面的三首歌曲,《少年》的質量差遠了。雖然建檔版《少年》是建檔百年晚會主題曲,但這並不妨礙這首歌本質上就是一首口水歌,可流行一時,卻不會成為經典。」
音帝是孟想的歌迷,原版《少年》是孟想創作的,他有點愛屋及烏,下意識為原版《少年》辯解道「耐聽性上確實比前面三首歌曲稍差,但我認為《少年》在流行性上完勝前面三首歌。而且我覺得《少年》不止會流行一時,它應該會流行很長一段時間。」
音帝和科爾多夫斯基難得有意見分歧的時候,不過兩人並沒有繼續爭辯,因為李若曦將要演唱下一首歌了。
有些歌曲,只是聽了前奏,歌手還沒有演唱,你就知道它一定會成為經典,《紅豆》就是這麼一首歌曲。
當《紅豆》極為抓耳的前奏響起,無論是有意見分歧的樂評人,還是現場嘈雜的觀眾,都不約而同地安靜下來,細心地傾聽音樂。
說起來,夢工廠發行這張《勇氣》專輯,其最大目的便是幫助李若曦衝擊天后地位。
在原時空中,人們一說起天后,不管你喜不喜歡她,下意識第一個浮現在腦海里的名字,那必然是王菲。
王菲作為原時空華語樂壇的第一天後,孟想對其他天后上下其手使勁薅羊毛的時候,怎能忘了她?!
而王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響起旋律,就能讓歌迷全體起立致敬的,肯定是這首《紅豆》啊!
所以,當《紅豆》的旋律開始在奔馳體育館迴響的時候,所有人都下意識安靜下來,普通觀眾心中的大概感受是「臥槽!好好聽!」,而樂評人的直覺感受是「臥槽!要出經典了!」
普通觀眾和樂評人的感受都沒錯,當李若曦第一次在錄音室錄製《紅豆》時,整個錄音室的人全都起了雞皮疙瘩,一致建議《紅豆》作為整張專輯的主打歌發行。
可惜李若曦心中把《勇氣》當成孟想送給她的定情之歌,更愛《勇氣》,否決了所有人的意見。
舞台上,當李若曦一開口,音帝和科爾多夫斯基對視一眼,均感覺到這首歌,經典穩了!
「還沒好好地感受
雪花綻放的氣候
我們一起顫抖
會更明白什麼是溫柔
還沒跟你牽著手
走過荒蕪的沙丘
可能從此以後
學會珍惜天長和地久……」
《紅豆》是一首經典的「菲式情歌」,是作曲家柳重言根據王菲的聲線量身定製的。
無疑,李若曦演唱這首「菲式情歌」是有一定難度的。
但好在李若曦的聲線跟孟想一樣百變多樣,既能唱得了孫燕姿的帥氣個性,也能唱得了鄧紫棋的圓潤寬廣,王菲的空靈和纏綿悱惻,依舊難不住她。
相比孟想聲線還需穿越大神的改造,李若曦的嗓音是天生的,她才是老天爺追著賞飯吃的幸運兒!
《紅豆》無論從歌詞還是旋律上看,顯然是一首哀怨淒冷的悲傷情歌。
現場更為感性的女性觀眾只是前奏一出來,心裡一種傷感的情緒便開始醞釀了,然後再聽到李若曦纏綿悱惻的演唱,還有那散發著淡淡傷感味道的歌詞,心臟一下就被傷心小箭擊中了。
《紅豆》這首歌光看歌名可能會以為是表達相思的苦情歌,其實並非那麼簡單。
據《紅豆》某位不可描述的作詞家所說,紅豆只是歌中一件幫助表達的道具。
選擇寫紅豆,是因為那時正在看日劇,裡面木村跟女朋友面臨分手,女朋友神不守舍地把一鍋紅豆粥煮爛,對這幕戲非常深刻。
而紅豆本身有相思之意,熬爛了,真有點血肉模糊的纏綿感,所以才會把紅豆作為題目。
當然,也有人笑言是因為心裡想著要說分手,就把紅豆煮糊了。
現代社會,物慾橫流,人心浮躁,人們很難真心去信任另外一個人,即使情同閨蜜,也很難將心事全盤向閨蜜托出吧。
於是在聽歌的過程中,把心事寄託於歌曲,將所有情緒發泄於歌曲之中,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紅豆》這首歌曲,就很容易跟現代女性產生共鳴,讓許多女觀眾深感這首歌當真唱出了她們的心事。
尤其是歌曲副歌部分,那種共鳴感就更加強烈了。
「有時候,有時候
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
相聚離開都有時候
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可是我,有時候
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
等到風景都看透
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副歌部分依然是經典級別,而且更直擊人心,有共鳴者暗自神傷,無共鳴者耳朵直接聽得懷孕。
即使不在現場的直播間觀眾,也聽得渾身起雞皮疙瘩,彈幕漸漸密集。
「太好聽了,比《勇氣》還好聽!」
「很多人說李若曦有天后之姿,可現在看來,她已經是了。」
「氣場好強,歌聲和歌詞和旋律完美得無懈可擊!」
「歌詞好感人啊!」
「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
「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就我喜歡這句嗎?寧願選擇榴槤不放手。」
「諧音梗差評!」
「別歪樓!《紅豆》分明是一首不下於《七里香》的經典啊!」
「孟想牛逼!李若曦牛逼!」
「yyds!」
「前面的,yyds不要濫用,現在已經被『永遠的三』污染了。」
……
「有時候,有時候
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
相聚離開都有時候
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可是我,有時候
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
等到風景都看透
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一曲唱罷,餘音繞樑,仿佛李若曦慵懶空靈而又纏綿悱惻的歌聲還在耳邊迴蕩。
直到安靜了差不多十秒鐘,觀眾這才反應過來,不少人站立起身,為李若曦,為這首歌,鼓掌致敬。
貴賓席里,音帝、科爾多夫斯基等專業樂評人全都站立起來了。
如果說上一首歌《少年》令得不少樂評人心生不滿的話,那麼這首《紅豆》,在樂評人中達成了統一意見這首歌,就t是經典歌曲,沒有任何疑問!
當樂評人和現場觀眾還在震撼於《紅豆》的經典時,此時舞台上已經響起了一陣哀傷而又好聽至極的鋼琴聲。
隨著和弦的樂聲加入進來,那種哀傷的氛圍更加強烈了,一下就將所有沉浸在《紅豆》相思哀憐氛圍的樂評人和觀眾給驚醒了。
不過好在這首歌仍然是纏綿悱惻的「菲式情歌」,樂評人和現場觀眾進入這首歌的氛圍很輕易,堪稱無縫連接。
這首歌就是王菲早期的代表作《棋子》。
《紅豆》可能是最為大眾所喜歡的菲式情歌,而《棋子》卻是孟想最喜歡的菲式情歌。
孟想前世初聽《棋子》,還是遙遠的1995年,是在本地電視台偶然間聽到的,初聽之下,驚為天人。
可惜那時候孟想只是個初中生,沒有經濟能力,聽到一首好歌只能守候在電視台的音樂節目裡,沒錢去買磁帶,下一次聽到《棋子》,已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但是《棋子》的歌聲始終留在孟想的腦海里迴蕩,每次看電視聽到這首歌,他總是激動不已。
「想走出你控制的領域
卻走進你安排的戰局
我沒有堅強的防備
也沒有後路可以退
想逃離你布下的陷阱
卻陷入了另一個困境
我沒有決定輸贏的勇氣
也沒有逃脫的幸運……」
《棋子》在許多觀眾聽來,頗具宿命色彩。
李若曦空靈的歌聲一響起,就讓觀眾代入到棋子的角色中,面對著無法擺脫的宿命,自憐自傷的情緒忍不住浮上心頭,不可斷絕。
在愛情中,棋子怕是比舔狗還要更加悲慘的角色。
舔狗雖然不得ho,但這都是舔狗自己的選擇,由他(她)自己決定要走的道路,無論是舔到絕望盡頭,還是半途抽身而去,都任由自己的心意。
而棋子,則是你明明很清醒,明明知道沒有好結果,明明想抽身而去,卻半點由不得你,就像是被棋手擺布的棋子。
「我像是一顆棋
進退任由你決定
我不是你眼中唯一將領
卻是不起眼的小兵
我像是一顆棋子
來去全不由自己
起手無回你從不曾猶豫
我卻受控在你手裡……」
初聽不懂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孟想初聽《棋子》,只覺得好聽到爆,可十年之後,他親口對前女友說出分手「二字」時,看到她仿佛鬆了一口氣的眼神,頓時明白自己還是受到了她的擺布,連分手都要自己說出口。
可能許多人會覺得女方被人說分手應該很沒面子,可在前女友這等高情商精明似鬼的人眼裡,最安全抽身離開的方法,是誘使對方主動開口說分手。
畢竟現代人戾氣太重了,倘若情侶中,男方很愛很愛女方,可女方卻突然間不愛了,直接跟男方說分手,那麼男方在情緒崩潰之下,是有可能做出令雙方同歸於盡之事的。
所以前女友便千方百計,在戀情進入最後階段期間,各種對孟想冷暴力,各種漠視無感,逼得孟想對這段感情徹底絕望。
最後他不想再互相折磨,被迫主動說出「分手」二字,如此她便能毫無愧疚地全身而退。
徒留孟想這個被拋棄的棋子,接受不想被安排,又不得不被安排的苦澀結果。
《棋子》這首歌的歌詞寫得真好,把愛情的對壘比喻成一盤棋子,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別人手中的棋子。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局中小卒,永不回頭。
人生所有的決定,其實都是過了河的卒,沒有回頭路;人生中的一個決定牽動另一個決定,一個偶然註定了另一個偶然。
因此,偶然非偶然,一條路勢必走向下一條路,回不了頭。
其實一開始就輸了,棋盤上連對弈的機會都沒有,只作為一枚棋子,隨著你漫不經心地拿捏任意落到格子上,然後再觸不到你的目光。
舞台上,李若曦仿佛沒有感情的唱歌機器,冷靜地唱著這首本應運用哭腔好讓人哭得稀里糊塗的歌,可她從來不運用哭腔,卻自帶悲涼的底色,聽得越多,那份悲涼就滲得越深。
「我像是一顆棋
進退任由你決定
我不是你眼中唯一將領
卻是不起眼的小兵
我像是一顆棋子
來去全不由自己
起手無回你從不曾猶豫
我卻受控在你手裡。」
歌曲結束,現場觀眾的情緒仍然沒有擺脫出來,不僅僅是感情,不少觀眾還聯想到工作中,生活中,自己又何嘗不是一顆棋子呢?
現代社會,大多數人就好像生活在棋盤上,太多的枷鎖,逼得你不得不成為一顆棋子,你無法擺脫,只能被動接受。
好在隨著稀稀拉拉的掌聲漸漸變得轟鳴起來,現場觀眾開始擺脫身為棋子這種無奈神傷的情緒,氣氛漸漸變得熱烈起來了。
可在樂評人中間,震撼的情緒依舊揮之不散。
「《紅豆》已是巨大的驚喜,沒想到《棋子》完全不在《紅豆》之下。」
「僅憑《紅豆》和《棋子》,李若曦便足以封后了。」
「李若曦的這張專輯,就以前面六首歌而論,完全不在孟想去年的神專《青花瓷》之下。」
「李若曦的天后地位,妥了!」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781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