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胖女神 第六十三章 改菜單3

    嘉興粽子作為一種端午節漢族民俗食品,粽子在嘉興一帶流播的歷史,至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朝《萬曆秀水縣誌》卷一云:「端午貼符懸艾啖角黍飲蒲黃酒,婦女制繪為人形佩之曰健人,幼者系彩索於臂。」明朝《崇禎嘉興縣誌》卷十五云:「五日為端陽節,祀先收藥草,食角黍。」而且,隨著民間習俗的傳承發展,粽子的製作技藝也日漸成熟。明《續修四庫全書》(二一五·子部·譜録類)第111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中「易牙遺意」二卷(明·韓奕撰)卷下云:「粽子—用糯米淘淨夾棗柿軋銀杏赤豆以茭葉或箬葉裹之。」「又法:以艾葉浸米裹謂之艾香粽子,凡煮粽子必用稻柴灰淋汁煮亦有用些許石灰煮者欲其茭葉青而香也。」

    到了清代,嘉興民間在清明、端午節食粽的習俗更為具體豐富。清代項映薇著王壽、吳受福增補《古禾雜識》卷一云:「清明日,攀柳條插戶鈈,小兒女發間綴柳葉。俗競以是日前後上墓祭掃,焚燒紙錢;村人聚觀,分享角黍。」「重午日,梁間貼硃砂辟邪符,膽瓶供葵花、艾葉,正午飲菖蒲雄黃酒。閨人作蟾蜍袋、蒜葫蘆、金蜘蛛、絹老虎、釵梁綴、健人符;市上篩鑼擊鼓,跳黑面鍾馗、紅髯天師;南湖觀競渡。」

    「[壽案]是日食角黍,諺雲『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卷三云:「寒食節,有青團灰粽。鄉人則作繭團,其形如繭,以祈蠶也。立夏節有麥芽團;端午節有端午粽;七夕有饊子、油堆;中秋有葷素月餅;重陽有栗糕,上插小紅旗四面;臘月祀灶有湯糰、赤豆飯;新歲有年糕、元寶、壽桃等制。」直至清朝末期,嘉興一帶城鄉,每逢過年、過清明節、過端午節,幾乎是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不僅自己家人作為節令食品,而且還作為禮品饋贈親友,甚至成為老百姓日常食用的點心食品,在許多城鎮都出


    現了專售粽子的店鋪。《古禾雜識》卷二云:「[受福增]禾城四門,風景各殊。昔諺有曰『北門米腳子,南門大粽子,西門叫花子,東門擺架子。』蓋北市向多米行;南市極短,止通鄉儎,無大店鋪,僅見粥糕團小經營,而某家角黍最大,鄉下人競趨之。」可見,當時,粽子已然成為民間流傳甚廣的美食。

    除了傳統習俗對嘉興粽子的流播產生重要影響外,嘉興地區悠久燦爛的點心文化也推動了粽子製作技藝的發展。嘉興粽子受「嘉湖細點」茶食的製作技藝影響頗深。明朝中葉,東吳西浙,飲食豐富奢華,嘉興湖州一帶的茶食品種豐盛而且做得十分精巧細膩,被稱為「嘉湖細點」,馳名江南。周作人《再談南北的點心》一文記云:「點心招牌上有常用的兩句話,我想借來用在這裡,似乎也還適當,北方可以稱為『官禮茶食』,南方則是『嘉湖細點』……」至清朝末期,茶食品種之多不可勝數,粽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中,嘉興粽子的飄香美味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淘寶網上不少商家都藉此大做宣傳:記者搜索「舌尖」二字,結果中居然有超過半數都指向「嘉興粽子」。這些粽子通常採用真空包裝,保質期多為常溫下6個月。在諸多口味中,蛋黃粽成為銷售冠軍,豆沙、鮮肉粽緊隨其後。

    總結:記得小時候總是在端午節家裡才會包粽子,糯米裡面放一顆大棗沾著白糖吃的不亦樂乎,沒有那麼複雜的工藝,但在我心中比嘉興粽子好吃。



  
相關:  娛樂天后成長日記  潑辣小廚娘  我寫網絡小說的那些年    鴻天神尊  都市逍遙邪醫  獵戶出山  特戰之王  幽冥真仙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全能胖女神第六十三章 改菜單3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全能胖女神"
360搜"全能胖女神"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52s 3.595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