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閱試音節」,便是大會賓客前,排練測試。眾鼓史需依次受閱。且還需更換鼓史之服:「岑牟單絞」。注曰:「岑牟,鼓角士胄也。」岑牟,鼓角吏所戴頭盔。單絞,蒼黃色單衣。便是後世演出服。
禰衡乃河北名士。自當褒衣博帶,革履高冠。便是高朋滿座,大雅之堂,亦有一席之地。豈能身穿岑牟單絞,有辱斯文。
須知,時下,非但鼓史需更服,凡樂伶皆有演出之服。或艷麗、或嫵媚、或詼諧、或滑稽。總之,博人一笑。
隨行同伴,各自裝扮。唯有禰衡正襟危坐,無動於衷。名士風範,高人一等。同伴竊竊私語,不敢多言。
通常,閱試音節,多由府中屬吏。不知何故,今次乃太保長子,衛將軍曹孟德,親自閱試。
樂伶,依次登堂,各自試音。
聞屬吏呼名。禰衡振衣起身。昂然入內。
堂內,榻案皆已列畢。中置博山銅爐,霧氣氤氳。府中婢女,蒼頭,屏氣凝神,各就各位。
曹孟德,居高下問:「堂下何人。」
「鼓史禰衡。」禰衡朗聲答曰。
「鼓樂何名。」
「曲名《漁陽》。」
「且擊來。」
《漁陽曲》,又稱《漁陽摻撾(cānwo)》,亦稱《漁陽摻撾》。禰衡揚枹(槌)擊鼓,「淵淵有金石聲,四座為之改容」。更加禰衡,「容態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
一鼓罷。餘音震耳,嗡嗡作響。
曹孟德只手撫面,不料竟留淚痕。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聞漁陽一曲,曹孟德感同身受:「此乃英雄曲也。」
不置一語。禰衡翩然而出。
徒留曹孟德,不勝唏噓。
甄都多夜宴。此與時人餐制,息息相關。誠然,關門閉戶,內城往來,掩人耳目,亦不與民爭道。太保府內,枝燈高懸,富麗堂皇。與會嘉賓,齊聚一堂。太保位高權重,能見一面,已是難能可貴,待客之道。舉杯淺酌,便起身入赴後堂。
眾人起身恭送。
稍後,乃由太保長子,衛將軍曹孟德,代父盡地主之誼。
觥籌交錯,換盞推杯。聞輕歌曼舞,聽溢美之詞。「眾星拱北,萬水朝東」。亂花漸欲迷人眼,酒不醉人人自醉。由儉入奢,利慾薰心,無人倖免。
「將進酒,乘大白。辨加哉,詩審搏。放故歌,心所作。同陰氣,詩悉索。使禹良工。觀者苦。」
曹孟德,遂命禰衡,登堂擊鼓。
「(禰)衡進至(曹)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史何不改裝,而輕敢進乎?』
衡曰:「諾。」
於是先解衵衣,次釋余服,裸身而立,徐取鼓史之裝著之,畢。復擊鼓而去,顏色不怍。
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我。』(改摘自《後漢書·禰衡傳》)」
滿座賓客,無不冷汗直流,各自訕笑。
見曹孟德,談笑自若,這才稍得心安。一場大宴,終不至不歡而散。
豈料,不出三日。會賓客大宴,禰衡「裸身擊鼓以辱曹」,甄都人盡皆知。更加有心人,推波助瀾。乃至禰衡,聲名大噪。然曹孟德,卻相形見絀。
便有心腹,任城相衛茲,勸殺禰衡:「孟子曰:『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周禮》又日:『刑亂國用重典。』今朝廷都甄,天下三分。狂士如禰衡,殺之『以一警百,吏民皆服』也。」
衛茲世家公子,又久隨曹操。遂不如荀彧、程昱,足智多謀,然謙謙君子,忠義兩全。素為曹孟德所深敬。
另有東郡太守夏侯惇,山陽太守夏侯淵,亦各自上疏,請殺禰衡以泄憤。
曹操回書,好言寬慰,一笑了之。
心頭大患,乃呂布入寇。區區狂士,何足掛齒。
所幸,仲春之月,桃華水盛。四瀆八流,一夜水滿,枝津羨溢,填淤反壤。騎兵無從長驅直進,唯有迂迴繞行。聲勢漸衰。
不等兗州郡縣,稍稍鬆氣。忽聞呂布攜數萬陳國弩士,北上入寇。先前,陳國弩士,不下數萬之眾。並陳國糧草輜重山積。皆為曹孟德所據。奈何尚未來及吞併。被呂布傳檄所奪。
終歸人心向背。明君賢相,雙雙遇刺。曹孟德突襲奪國,鵲巢鳩占。不思為陳王報仇雪恨,反將陳年舊案,大白天下。陳王之事,早有定論。先帝既往不咎,何須曹孟德,多行不義。陳國上下,皆敢怒而不敢言。
便在此時。忽得呂奉先手刃刺客,共祭先王,傳檄討賊。陳國上下,幡然醒悟。必是曹孟德與袁公路合謀。再加陳王太妃授意。數萬陳國弩士,悉投呂布麾下。
此消彼長,曹孟德悔不當初。
與先前南下逃亡路線,如出一轍。呂奉先,先攻陳留郡。
陳留郡中豪強大姓,與張邈、陳宮,千絲萬縷。不等呂布軍臨城下,便紛紛開城納降。
軍情如火,一日數報。
陳留若失,兗州必腹背受敵。
雷澤,衛將軍營。
中軍大帳。
曹孟德,面沉似水,若有所思。
甄都動盪,郡縣騷動。時局突變。忽生傾覆之危。
曹孟德,竊以為。甄都,由甄都令荀彧守備,自當萬無一失。呂布竊據陳留,亦不過,以身為餌。春雨綿綿,麾下八健將,強弩之末。皆無法久持。
然,唯恐夜長夢多。尤其,甄都上公之爭,日漸激烈。朝野上下,皆拭目以待。若曹孟德戰敗,曹黨危矣。
蓋海可出矣。
心念至此,曹孟德正欲下令。
不料,便有軍士,帳前通報:「外有狂生,坐於營門,言語悖逆,請收案罪。」
左右神情激憤。曹操一亦怒:「禰衡豎子,殺之猶雀鼠耳。奈何,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某,不能容之。」
「明公何不送與劉表,視當何如。」程昱諫言。
「善。」於是遣人騎送之。
臨發。眾人為之餞行,先供設於城南,乃更相戒曰:「禰衡勃虐無禮,今因其後到,咸當以不起,折(辱)之也。」及衡至,眾人莫肯興(起身),衡坐而大號(哭)。眾問其故,衡曰:「坐者為冢,臥者為屍。屍冢之間,能不悲乎(改摘自《後漢書·禰衡傳》)!」
聞者,無不變色。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5s 3.685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