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一大批抗金主戰派賢臣,被朕提拔重用
朕倒是可以將這位先召回京城,把如今官階雖然不高,但是發展前景很好的中書舍人之位給他,然後用半年時間對其考核後,若其能脫穎而出,朕必當重用之……
趙吉想啟用的這位青年才俊,是在兩年多以前,在政和八年與三皇子鄆王趙楷一起參加科舉時,同科殿試中展露頭角的那位年輕人------張浚。
政和八年,二十一歲的張浚,登進士第,位列頭甲的第三名——探花。
再後來,南宋的昭勛閣二十四功臣,張浚也位列其中……
歷史學霸的穿越者趙吉,自然是知道,此張浚之名中,是帶有三點水的『浚』字,非彼時南宋中興四將之中的那位後來鑄成銅人跪在岳王廟前的『帶立人旁』的張俊!
這位名中帶三點水的張浚,是抗金主戰派的名臣之一。史書對他的評價是:忠貫日月,孝通神明,勛在王室,恩在生民。忠震四夷,功垂萬世。
宋高宗趙構對張浚的評價是:
「有才而能辦事者固不少,若孜孜為國,無如浚!」
「朕得浚,何愧王導?』
「朕與卿父,義則君臣,情同骨肉。」
歷史學霸的穿越者趙吉還知道,這張浚特別正直、敢剛。
朕啟用他後,還可以用他來制衡未來權勢極大的李綱和韓世忠等人。
史書記載:靖康初年,張浚被任命為太常寺主簿。當時,名臣李綱在對金軍的第一次東京開封保衛戰中和姚平仲關係甚密,與种師道等人之間有爭功之嫌。
姚平仲劫完顏宗望和營寨沒有成功,大敗而歸,作為支持姚平仲劫的李綱,被張浚以專權之名彈劾……
歷史上,靖康之變,開封陷落後,當時的少宰張邦昌在金國的扶持下建立楚,張浚不願仕於偽楚,逃入太學中。
之後,張浚聽說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繼位,建立南宋政權。
於是,他馳赴應天府,被除授樞密院編修官,再改虞部郎中,後擢升為殿中侍御史。
金軍南侵,宋高宗往東南逃跑,後軍統制韓世忠的部下逼逐諫臣,使諫臣墜水而死,張浚奏奪韓世忠觀察使之職,舉朝上下才知曉有在這動盪時期也是有國法的……
當然,趙吉也知道張浚好好地當個文官,理政治民,絕對是一個好手,別讓他指揮宋軍對金軍大戰就行。
在建炎四年,張浚提出經營川陝的建議,他出任川陝宣撫處置使後,訪問風俗,罷斥奸贓,以搜攬豪傑為要務,諸將皆聽命於張浚。
只不過在後來,張浚指揮其治下的宋軍與金軍在富平大戰時,先因部將劉錡勇武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殺金敵頗多,而先勝。但是,後又因環慶經略使趙哲畏金軍而率部先逃,導致宋軍大敗於金軍。張浚無奈,率部退駐興州,斬殺了畏敵先逃的趙哲。當時,張浚上書待罪,宋高宗手詔慰勉,沒有追究。
張浚在關陝三年,訓練新兵,以劉子羽為上賓,任趙開為都轉運使,擢吳玠為大將……
劉子羽善於理財,而吳玠每戰必勝。西北遺民,歸附日眾。
故此,雖然關陝丟失,但全蜀安全,且以形勢牽制東南,江淮地區也賴以安寧。
之後,張浚又任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部署沿江、兩淮諸軍防禦,並謀求北伐。淮西軍變後,他引咎求罷。秦檜及其黨羽當權時,張浚謫居十餘年。後來,金帝完顏亮南侵時,張浚再獲起用,奉命督師北伐。雖初戰告捷,但因部下將領不和,於符離之戰大敗。旋即再相,視師淮上,積極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被主和派所排斥……
趙吉思索著:這張浚,讓其當個文官,理政安民,管理監督官員這方面上絕對行,在領兵打仗上還真是不太專業,其指揮的大軍兩次大敗於金軍。
不過,大宋現在也缺少正直有為的文官啊!張浚這種文官的典範,朕怎麼能不立即啟用他呢?
趙吉問向太宰余深,道:
「朕猶記得,前年科舉,殿試時的頭甲第三名是張浚。如今,其人官至何職?」
太宰余深回奏道:
「啟奏陛下,張浚進士及第後,派往山南府任士曹參軍了。」
趙吉知道,在北宋這【士曹參軍】,官階是正七品,並不跟軍事沾邊。士曹參軍,是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鬥毆等訴訟案。
趙吉道:「原中書舍人李梲因罪,貶為庶人,流放至南劍州沙縣。如今中書舍人一位空缺,朕調山南府任士曹參軍回京,任中書舍人,兼任翰林院學士。」
此時,群臣倒沒有過度震驚。畢竟,趙官家召張浚回京,任中書舍人兼任翰林院學士,基本屬於平級調用。
而且,中書舍人不是一般人都能幹得好的。
皇帝下達的詔令,需要中書舍人進行潤色和修飾,不僅要能正確表達出聖意,還要展現出皇帝的博學多才。
中書舍人絕對不能泄密,不能延緩詔令的施行,還要對詔書的不妥之處進行縫補,讓其更加周全……
故此,負責給皇帝擬定詔書的中書舍人,需要品性、文采、學識都非常好,才行。
參加朝會的大員們,心裡都明白,如果張浚在中書舍人兼任翰林院學士的位置上幹得好,那日後,其前途不可限量。
可是,若其幹得不好,惹怒了皇帝,那就是伴君如伴虎了。原中書舍人李梲已經被官家給流放了,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
端坐在龍椅上的趙吉,向下俯視著這次朝會上的群臣,
因先前除掉了奸臣蔡京、王黼、高俅,
如今又或貶、或流放了未來會對金軍乞討投降派或逃跑派的原尚書右丞李邦彥、原中書門下侍郎白時中、原刑部尚書趙野、原吏部尚書王孝迪、原權知開封府的蔡懋、原戶部侍郎唐恪、原中書舍人李梲,
此時,朝堂上沒有了對金軍乞和投降派,或是逃跑派的最具影響力的十餘位大奸臣之後,趙吉看得順眼了很多,他是很滿意的。
朕,現在算是做到了親賢臣、遠小人了。
如今,朝堂之上的文官大員們基本整頓好了,算是大功告成了。
可是,地方官員中,還有那麼多貪污腐敗、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
不過,朕早就想好了應對的好辦法……
還沒等趙吉借鑑後世的巡查之法時,下旨如何整治地方的貪官污吏;
站在大殿的文臣最後面的監察御史曹輔,出列跪拜,啟奏道:
「臣輔,恭賀陛下聖明,已將京城中奸佞之臣清除殆盡。」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2s 3.604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