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地處群山環繞之中,地理位置非常閉塞,但也並非與外界完全沒有任何的交流。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也終歸是有道路可以通行的。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張嘴便可以講出金牛道、米倉道等等讓人耳熟能詳的蜀道名稱,並且滔滔不絕的講解這些道路上曾經所發生的波瀾壯闊的戰爭故事。
地處巴蜀東北的洋巴道相對前幾條蜀道名氣稍遜,但其另一個名稱卻是耳熟能詳,即就是到了唐代時期興旺起來的荔枝道。
《晉書》宣帝紀有載帝自西城斫山開道,講的是司馬懿開路伐蜀,西城即就是後世的安康。李遷哲每每出入蜀中,便是循此道路翻越大巴山而入蜀,而這條道路也是安康地區與巴蜀進行交流的主要通道。
當然,這個年代是沒有長安的貴人們不惜代價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只為吃上一顆來自涪陵的荔枝,因此這些崎嶇的道路還沒有被冠以荔枝道之名。
只不過在巴蜀之間的小範圍內,已經逐漸流行起一個霜糖道的新名稱,雖然這對後世人而言不如荔枝道那麼聽來就讓人感覺垂涎欲滴且不乏香艷聯想,但在今時的巴蜀人心目中,還是感覺霜糖道要更加的香甜誘人!
潔白如霜雪、晶瑩無暇、甘甜可口的霜糖,試問誰不喜愛?誰不沉迷?
大巴山南北山麓之間生活著大量的巴人蠻部,這些蠻部開化程度有深有淺、各不相同,在這山野之間各自占領著一片領地並努力的生存發展著。
就連山南名族的安康李氏,其實也有一部分巴人血統,但是隨著其宗族越發壯大,也越來越少提及這一族源,只不過同這些山野之間的蠻部還存在著或深或淺的聯繫。
早年間北魏還未崩潰時,曾經與南梁競爭著巴蜀之間的這一片空間。除了直接投入兵力進行攻伐對抗之外,還會羈縻拉攏這些山野之間的蠻部為己方所用,手段應用最多的便是設立羈縻州郡,委任那些蠻酋擔任州郡長官。
這對一個政權而言自是惠而不費,反正這些羈縻州郡的官職也只會在其領地之內起效,蠻酋們離開了他們各自領地,那可就由不得他們了。而那些蠻酋們也樂得接受這樣的拉攏,這也是他們獲得地區聲望的一種方式。
因此這一片山野在外界雖然一名不文,但是如果走入那些蠻部當中稍作了解,便會詫異的發現那些蠻酋們各自都擁有南梁或者北魏封授的刺史、將軍號,甚至於封爵。當然,也免不了會有長袖善舞的蠻酋兼有兩國的官爵。
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南梁奪取了漢中之後,巴蜀擁有了漢中山南這一地域保障,內部形勢才穩定下來。各種羈縻官職的封授頻率也大大的降低,蠻人們的好日子也漸漸的到了頭。
不過隨著漢中失守,過去的氛圍便逐漸恢復了。
魏國勢力再次進入漢中地區,這些山野蠻部們便也再次過上了左右逢源的日子。只不過如今的魏國作風較之往年有所不同,話雖然說的好聽,但落在實際上的賞賜卻非常的寒酸,這自然讓蠻人們提不起興致來。
魏國很小氣,坐鎮蜀中的南梁武陵王同樣也不大方,而且還接連下達徵令徵召諸蠻部丁壯,有的山外蠻部甚至族中丁壯被徵調一空,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就連生計都無以為繼,看著就讓人心酸。
所以其他一些尚未遭受波及或者波及仍淺的蠻部們一邊感慨著,一邊將丁壯大量流失的部落領地給兼併過來。
這些蠻人部落雖然並不屬於社會主流組成部分,但是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很難不受外界大勢的影響。每一次外界形勢的變化,也會給他們的生存秩序帶來一次改變。
一些抵抗風險能力較小的蠻部會無可避免的消亡,僥倖存活的部落則就只能通過一次次的掠取兼併來壯大自我,從而在一次次的危險衝擊當中生存下來。
李遷哲這幾年一直忙於李大將軍所交代的任務,偶有歸家也只是路過,稍作休息之後便就要奔赴沔北或者南下巴蜀,對於家中事務的發展比較陌生。
這一次他回到總管府中,接到了大將軍新的授命,並且得到許諾只要圓滿完成這一次的任務,他就不需要再操持這些事務,能夠直接登上檯面,獲得主持一方軍政事務的機會。
而且李大將軍已經提前為他營造出了一個非常好的人事基礎,雖然大部分的實際操作都是李遷哲自己所完成的,但如果不是李大將軍挑明此節,他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哪怕自己已經身在局中數年之久。
李遷哲對此自然是激動不已,為了能夠確保此行萬無一失,他在安康之後便表示這一次要帶領更多族中精銳南下,並且順便打聽一下家中逐項事務發展態勢如何。
「什麼?家中蔭附之眾竟然已達數萬之多!」
當聽到擔任金州刺史留守鄉里的兄弟李顯匯報這一數據的時候,李遷哲忍不住的驚聲說道。
李顯見兄長如此震驚的模樣,便矜持一笑道:「其實我也沒有想到族勢發展這麼快,往年雖然也有游食亡戶來附我家,但一年到頭也難過千數,而且去留皆有,真正能夠留下來的並不多,盛年壯丁則就更少。
但今自從蜀中逆亂以後,許多部族都大受影響。我家於山南本有聲望,今又得李大將軍包容重用,稱顯於山南,再加上阿兄你往來奔走兩方之故,每月來投之眾都有數千,哪怕只是精選丁壯,增勢也是非常喜人。就此勢頭持續下去,要不了多久,單只我家只怕便可招聚萬名兵卒!」
李顯講到這件事自是驕傲得很,畢竟兄長親事於外,族中耆老長者們都還未適應局勢的變化,整個家族在他的帶領下快速的發展壯大。雖然他也並沒有完全的歸功於自己,但那股喜悅之情則是溢於言表。
但李遷哲聽到這話後,臉上卻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喜色,反而將眉頭皺得更深。
安康李氏本來就是山南豪族,之前幫助李泰收復漢中時,隨隨便便就能拉出三千家兵勁卒足見其勢力之強。
相對於其他山南和巴蜀豪強,安康李氏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掌握著金礦資源。金子的價值不只是因為本身珍貴稀缺,也體現在交易中的貨幣職能。
山南巴蜀這些豪族,尤其是一眾蠻部,本身所掌握的生產技能和所獲取的自然資源都非常單一,並不能像傳統農耕區的豪族大莊園主們基本可以自給自足,因此需要頻繁的對外交易才能夠獲取到足夠的生存資源。
既然需要頻繁交易,那就需要貨幣作為中介。但是南梁的鐵錢根本就沒有跨地區流通的資格,而西魏甚至乾脆連法定的貨幣都沒有。而像絹帛錦緞等市場認可度比較高的絲織品,這些蠻部同樣不能生產,且獲取渠道非常有限,因而用金銀等貴金屬交易便成了為數不多的選擇。
安康李氏手裡捏著金礦,那自然就獲得了同這些蠻部交流對話的主動權,而且是絕對的主動權。所以在大巴山南北眾蠻部當中,安康李氏都擁有著很強大的影響力,這也是李遷哲能夠暢行巴蜀的原因之一。
如今西魏在拉攏這些地方勢力方面表現出來的誠意不足,之前還有將漢中大族遷入關中的舉動,而蜀中方面本就因為南梁大亂而威望大減,如今又各種橫徵暴斂讓人心驚。名聲在外同時又鄉情穩定的安康李氏,便也成了許多人投奔求附的對象。
「不要再接收這些來附之人,後續再有來人,都轉移到其他州郡官府。也不准這些人於境內逗留,如若他們無所依託,一定會造亂鄉里!」
沉吟一番後,李遷哲便開口說道:「招募徒眾、壯大聲勢是好,但也不能全無尺度。凡事過猶不及,當下這般人勢都已經不是我家區區一族能夠掌控的了,速速奏請總管府遣員來編造籍冊,轉移他處!」
「可是這些人全都是感義來投,我家如果拒之門外,一定會大失人望的!而且有許多都已經安頓了下來,若再加驅逐,實在……」
聽到兄長張嘴便否定了自己引以為傲的經營成果,甚至似乎還將此視作一個危機和麻煩,李顯自是有些委屈,忍不住便爭辯說道:「阿兄是擔心李大將軍或會心生猜忌?這應該不會罷?須知當年阿兄乃是捨命助之,而且我家自從歸附以來,一直便恭從聲令,無論阿兄在府,還是我居鄉里,全都是對李大將軍言聽計從……」
「住口!禍豈別處滋生,俱你縱於鄉里!」
李遷哲見李顯還是如此固執,當即便拉下臉來說道:「我家於山南雖然淺具薄名,但從來也不敢豪言自誇能夠據此稱王。今來投我徒眾甚多,可知別處同樣不乏。那些別處亡命之徒不得我家接引安置,想要存活,恐怕將要鋌而走險。
今來投我之徒,你能保證全都公平對待,全都沒有怨氣滋生?如果有人惱恨我家待之甚薄,一旦別處鬧亂滋生,他們恐怕也要按捺不住揭竿而起,到了那時候,是我非我,你能爭辯得明?大將軍對我家縱然多有包容寬待,真到禍亂難定之際,恐怕也要不免痛下決斷!」
「這、這……我沒想到,阿兄,我只是覺得人多勢大,我只是想將家業經營妥當……」
聽到李遷哲聲色俱厲的這番話語,李顯也不由得臉色大變,不敢再作固執之態,一臉忐忑惶恐的望著兄長。
「見微知著方為智者,你尚且自言往年非是此態,怎麼就不深想一層如今乃是非常之時?非常之時較之往常處事還需要更加謹慎,是利是害都要察望清楚!」
李遷哲見李顯已經知錯,便也不再多加詰責,畢竟這個弟弟已經開始當門立戶,總還要給他留點面子,而且看大將軍的意思,未來仍要將自己任用於外,所以家事還是需要這個弟弟多作擔當。
略作沉吟後,他才又說道:「今日責你,你不要覺得有傷自尊,更不要覺得李大將軍防備心重。捫心自問,你是要遁入山野做一個嘯傲山林的蠻首豪酋,還是要做一個內外敬重的勛臣貴族?梁家氣數已盡,再有波瀾也只是垂死掙扎。
魏國宇文大行台勢力早已壯成,而且門下多有傖人鎮兵為其爪牙心腹,我兄弟不過山南武宗強徒,即便投之也難為心腹。幸在得遇李大將軍圖謀江漢,我家追從府下,才能相得益彰,附尾得顯。
如今山南是李大將軍謀計的核心,我兄弟既然欲求心腹之位,那就不能專顧私己的利益。你於鄉里聚兵萬眾,難道就勝得過總管府百戰精銳?尤其不能攬禍於懷,讓這些變數干擾李大將軍的謀計。否則,前恩再重也終有盡時!既然同舟相濟,用力卻不趨同,留之又有何益!」
「我錯了,阿兄,我真的錯了!我只想到勢力越壯,越能得李大將軍見重,卻沒有阿兄想的這樣深遠。但今錯已鑄成,又該當如何?」
李顯聽到這裡,頭顱垂得更深,略作沉吟後便說道:「我先往總管府請罪?阿兄你勤走於外,家事皆我居鄉處理,李大將軍縱然要責怪,想也不會遷怒阿兄。」
「亡羊補牢,時猶未晚。幸在眼下樑漢之間尚未有禍亂滋生,你先遣員將此邊事情奏告總管府,然後便整頓部伍以待命,如若總管府增兵前來鎮守,一定要做好接應!」
李遷哲無論智謀還是經驗都比李顯要更加豐富,而且對於總管府和中外府之間的氛圍也比較清楚,當在思忖自家事情該要如何處理的同時,心裡順便也想了一下這對總管府而言倒也不算是壞事。
如今漢中雖然名義上歸荊州總管府管轄,但實際上卻還是直接聽命於中外府,如果此際發生一些人事騷亂,總管府便可以借定亂之名發兵漢中,平定騷亂的同時順勢將漢中正式接手過來。
等到漢中掌握在手,那麼接下來的伐蜀大計中,荊州總管府無疑話語權更高。如果沒有總管府的配合,中外府甚至都不能發兵入蜀!
李遷哲並不知大將軍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他既然想到了,當即便也持筆疾書,將自己的構想寫出來,並且吩咐李顯一定要第一時間派人快馬送往總管府。
做完了這些事情後,李遷哲才又再率領千名部曲精銳沿荔枝道穿越大巴山,往巴蜀而去。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57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