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倡合縱思想的是惠子,我感覺他應該歸到縱橫家,但後世將他視為名家的代表人物,那就藉此機會簡單介紹下名家。
名家,其實和名嘴有點像,口才一流,善於辯論,創始人是春秋時代的鄭國人鄧析。鄧析的口才超好,創造了「兩可說」,可以憑藉語言藝術混淆是非,讓原本的道理模稜兩可。鄧析憑藉著自己的口才,干起了律師,經常幫人家打贏官司,因此鄧析律師事務所的信徒越來越多。
鄧析反對貴族階級,自己編了套法律,刻在竹子上,稱為「竹刑」。但因為私刻法律,被鄭國當權者子產當做反動分子殺掉了,但他的「竹刑」被承認沿用了,說明鄧析的很多觀念還是蠻新潮且合理的。
惠子本名惠施,是宋國人,和鄧析一樣,腦洞大,口才好,是戰國中期名家的帶頭人物。惠子的學問非常淵博,學富五車說的就是惠子。可惜惠子的著作早就失傳了,好在他和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是好朋友,關於惠子的一些事跡和思想內容記載了道家著作《莊子》裡。
《莊子·天下》裡說惠施和名家另幾個代表人物桓團、公孫龍不同,惠施辯論憑藉的是其深厚的學識,說出來的話一套又一套的,邏輯非常縝密,而桓團、公孫龍這些人屬於詭辯,俗稱耍嘴皮子,就像公孫龍說「白馬非馬」。
惠子學有所成後,到魏國開講座教學,魏惠王也經常來聽講座,對惠子的學問十分敬佩。後來魏國相國位置空缺,魏惠王就提拔惠子當了相國。
惠子的宋國老鄉兼好朋友莊子,聽說惠子當了大官,就到大梁來看他。有人還說莊子是來魏國當相國的,惠子因此很擔心,派人在國都搜查莊子,想把他趕走。莊子是道家人,提倡「不滯於物」,嚮往自由,自然沒興趣當官,於是主動出現在惠子面前,說:「何必這麼費勁找我呢?我最近聽到個故事蠻有趣的,說給你聽聽。南方有種鳥叫鵷鶵,它的品味老高啦,只睡梧桐樹,只吃竹子的果實,只喝甘甜的泉水。有一天它經過一隻貓頭鷹身邊,貓頭鷹嘴裡叼著一隻死老鼠,貓頭鷹護食大叫了一聲,鵷鶵根本不鳥他。」
惠子和莊子是摯友,但他當上大官後,沾了官僚氣,他聽完莊子的話後,才知道莊子根本看不上他的職位。
當時魏國接連遭受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河西之戰三次重創,國力大衰,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想當年魏文侯帶領魏國縱橫天下,傳到孫輩魏惠王手裡,竟然落到如此境地。魏惠王面對強敵環伺的外部環境,非常苦惱。惠子出了個主意:「現在齊國風頭正盛,我們到齊國去,尊齊侯田因齊為王,他一旦稱王,會引起其他諸侯的不滿,到時候我們就不怕齊國的威脅了。」
魏惠王親自跑到徐州,拜見齊侯田因齊,非要尊他當大王,田因齊不敢獨自稱王,便也承認魏惠王的王號。田因齊就是齊威王,沒錯,徐州相王是惠子給出的主意。
齊威王當了大王后,果然引起了南方大佬楚國的不滿。楚國經過吳起變法之後,國力有所提升。楚肅王上台後,開始休養生息,積蓄實力。楚肅王在位期間是魏國風生水起的時候,楚肅王就比較低調,沒有對外用兵,只打過幾次防守戰。楚肅王在位十一年後去世,由於沒有兒子,楚國王位由其弟熊良夫繼位,即楚宣王。
楚宣王上位,為楚國開啟了宣威盛世。楚宣王虛心納諫,任用賢臣,推動國內改革,發展生產力,同時又抓準時機對外用兵,西侵巴蜀,北滅陳蔡,擴大了版圖,在位三十年期間大幅提升了楚國實力。楚威王上台後,積極工作,一心想要恢復祖輩楚莊王時期的榮光,想讓楚國當上大哥。現在聽說齊國人又稱王了,楚威王氣不打一處來,就決定教訓一下風頭正盛的齊國,也好藉此在國際舞台上秀一下實力。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派兵攻打齊國,在徐州大敗齊軍,齊將申縛被俘。之後齊威王換了田盼當主將,逆轉了戰局,反敗為勝,把楚威王打回了老家。惠子的目的算是達到了,南邊和東邊的大國干起架來,沒空管魏國。但魏國的西邊還有隻大灰狼在張牙舞爪,那就是秦國。
秦國在雕陰之戰後沒有罷手,不斷侵蝕魏國的土地。惠子便向魏惠王建議:「勸齊楚和平相處,然後魏、齊、楚三家聯合抵抗秦國。」這是最早的合縱思想,惠子將戰國形勢看得非常透徹。雖然目前秦國的實力不如齊楚,但秦國堅持商鞅變法,實力還處於上升期,目前又盡占黃河兩岸有利地形,將來必定東進中原,因此秦國才是最大的敵人。
魏惠王支持惠子的想法,開始了第一次合縱運動。與合縱相對應的,叫連橫,縱與橫的對抗,穿插在戰國的主線當中。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18s 3.933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