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時代
愛新覺羅·阿巴泰的少年時代與其後來成為清朝開國元勛的經歷緊密相連。阿巴泰的母親伊爾根覺羅·賴地位不高,這對他在努爾哈赤眾多兒子中的地位產生了一定影響。然而,阿巴泰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努爾哈赤對他的器重,很早就開始了軍事生涯。
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阿巴泰首次被派往遠征。此次遠征的原因是北方寧古塔地方的首領僧格、尼喀禮在前往努爾哈赤處進貢後,他們攜帶的鎧甲在返回途中被烏爾固宸和穆稜兩地的部落搶奪。努爾哈赤派遣阿巴泰和大將費英東、安費揚古率領一千士兵前往烏爾固宸和穆稜兩地,成功奪回鎧甲並俘獲了上千人。這次遠征不僅鍛煉了年輕的阿巴泰,也標誌著他長達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涯的開端。
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由誓師征伐明朝,阿巴泰隨軍出征。在攻克撫順城的過程中,明軍游擊參將李永芳投降後金,努爾哈赤為了籠絡李永芳,將阿巴泰的女兒嫁給了他。李永芳因此被稱為「撫西額駙」,並在後金朝廷中擔任要職,成為後金向明朝擴張的重要力量。
天命八年(1623年),阿巴泰參與了征討喀爾喀扎魯特部的行動。扎魯特部部長昂安殺害了後金使者並將屍體送至葉赫部,努爾哈赤對此極為憤怒。阿巴泰與德格類、齋桑古、岳托等台吉受命征討扎魯特部。他們乘夜行軍,渡過遼河,行進百餘里,直抵昂安所在之地。昂安帶著妻兒及二十餘人企圖逃跑,但阿巴泰督軍緊追不捨,最終斬殺了昂安及其子,並俘獲了其部眾。努爾哈赤親自出城迎接凱旋的軍隊,並對隨征將士進行了豐厚的賞賜。
天命十年(1625年),阿巴泰與三貝勒莽古爾泰、貝勒濟爾哈朗等一同支援科爾沁部。當時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圍困了科爾沁部的克勒珠爾根城,後金大軍到達農安塔後,林丹汗連夜撤退。這次救援不僅加強了後金與科爾沁部之間的同盟關係,也為後金在蒙古地區的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天聰時期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皇太極繼位後,阿巴泰雖然已是38歲,但由於只是貝勒身份,他的地位不如他的弟弟和侄子們顯赫。這讓他感到非常不滿,甚至拒絕參加皇太極為蒙古察哈爾部首領昂坤杜棱歸附後金而設的宴會。阿巴泰的理由是自己沒有合適的皮裘可以穿,實際上是因為他不願意坐在比自己年輕許多的貝勒之下。這一舉動引起了皇太極的不滿,但在其他貝勒的勸解下,阿巴泰最終認錯並接受了懲罰。
天聰二年(1628年),阿巴泰與岳托、碩托一起攻打錦州,明軍退守寧遠。在這次戰役中,阿巴泰等人成功攻克了明朝的二十一墩台,並摧毀了錦州、杏山、高橋三城。勝利歸來時,皇太極親自出城五里迎接,給予了他們極高的榮譽。
天聰三年(1629年),阿巴泰跟隨皇太極的大軍伐明。在此次戰役中,阿巴泰與阿濟格率左翼四旗及蒙古軍攻打明朝的龍井關,並在夜半時分攻克該關。隨後,明朝副將易愛、參將王遵臣率軍前來救援,但被阿巴泰率軍擊敗。之後,阿巴泰又攻取了漢兒莊,並與皇太極會合,一起向遵化推進,擊敗了山海關的援兵。在順義之戰中,阿巴泰與岳托合力擊敗了明軍,攻占了順義城。接著,在與袁崇煥、祖大壽的軍隊交戰時,阿巴泰與莽古爾泰率軍成功擊敗對方。然而,在一次戰役中,阿巴泰與豪格的部隊未能按計劃 匯 合 ,導致違反了約定。儘管如此,皇太極並未嚴厲懲罰阿巴泰,而是認為他是出於對兩個兒子的關心而偏離了計劃。
天聰四年(1630年),阿巴泰跟隨皇太極圍攻永平,並與濟爾哈朗一起斬殺了劉興祚。之後,他奉命守衛永平。同年,明軍攻打灤州,阿巴泰與薩哈廉一起前往救援,並成功擊退了明軍。
天聰五年(1631年),皇太極仿照明朝制度設立了六部,阿巴泰被任命為工部的負責人。然而,他並不擅長處理繁雜的行政事務,這使得他在工部的工作表現不佳。皇太極對他的表現表示失望,並對其進行了批評。
天聰七年(1633年),阿巴泰奉命修築蘭磐城,並得到了皇太極的賞賜。同年,他率軍攻打山海關,雖然俘獲了數千人,但未能深入明境,這也受到了皇太極的責備。
天聰八年(1634年),阿巴泰跟隨皇太極出征宣府,到達應州後,攻克了靈丘和王家莊兩地。這一系列的軍事行動進一步彰顯了他的軍事才能,並為清朝的擴張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倍受冷落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稱帝並改元崇德,對宗室進行了大規模的封賞。在這個過程中,阿巴泰雖然被封為多羅饒余貝勒,但並未得到與其他幼弟如多爾袞、多鐸一樣的親王封號,這讓阿巴泰感到頗為不滿。這種不滿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累積,阿巴泰對於皇太極始終未能給予他更高的爵位感到不悅。儘管如此,他仍舊在戰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六月,阿巴泰同武英郡王阿濟格等征明,攻克了一系列的堡壘和城市,包括鵰鶚堡、長安嶺堡,並逼近延慶州。他們先後攻克了定興、安肅、容城、安州、雄縣、東安、文安、寶坻、順義、昌平等地,共經歷了五十六次戰鬥,均取得了勝利。在這次戰役中,他們還生擒了總兵巢丕昌等人,並派遣都統譚泰等設伏,斬殺了遵化三屯營的守將。清軍出關時,還殲滅了在後面追擊的明軍,繳獲了一百四十餘匹馬。捷報傳來後,皇太極下令嘉獎阿巴泰,賜予他兩匹馬。九月,阿巴泰凱旋而歸,皇太極親自迎接。
十二月,皇太極親征朝鮮,命令阿巴泰駐守噶海城,負責收集邊民以防備敵軍。次年二月,朝鮮投降,阿巴泰帶領駐守在噶海城的軍隊返回瀋陽。
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極討伐喀爾喀,阿巴泰與禮親王代善留守。期間,阿巴泰修築了遼陽都爾弼城,並再次疏通了盛京至遼河的道路。多爾袞率軍攻打明朝,以阿巴泰為副將,從長城口進入,越過北京,趨近涿州,直抵山西。之後,又向東直至山東臨清,攻克了濟南,並攻打天津、遷安等地,出兵青山關後退軍。回到盛京後,阿巴泰被賞賜兩匹馬和五千兩白銀。
崇德四年(1639年),阿巴泰偕同阿濟格攻打錦州、寧遠。次年,即崇德五年(1640年),阿巴泰偕同多爾袞在義州屯田,並分兵攻克了錦州城西九台,收割了稻禾;又攻克了小凌河西二台。他還攜同杜度設伏兵於寧遠,截斷明軍的運輸路線,奪取了大量糧食。之後,他又轉移兵力打敗了明軍在杏山、松山的兵馬。這一時期,清軍頻繁圍攻錦州,阿巴泰多次在松錦之間來回行軍。
崇德六年(1641年),阿巴泰因跟隨多爾袞在距離錦州三十里的地方紮營,以及派遣士卒私自回家等罪過,論罪削爵,剝奪了他的一部分屬民。然而,皇太極下詔寬恕了他,只罰了他兩千兩銀子。同年,阿巴泰跟隨皇太極大破洪承疇率領的十三萬明軍援兵,獲得了五百七十匹馬,並殲滅了數萬敵軍。
崇德七年(1642年),錦州投降後,阿巴泰偕同濟爾哈朗圍攻杏山,攻克後繼續守衛錦州。在論功行賞時,他被賞賜了七十匹蟒緞。同年十月,阿巴泰獲授奉命大將軍,率軍討伐明朝,內大臣圖爾格為副將。他們自黃崖口進入明朝邊境,在薊州打敗了明總兵白騰蛟、白廣恩等人,並連續攻破河間、景州等地。他們趨近兗州,擒斬了明魯王朱以派及樂陵、陽信、東原、安邱、滋陽諸王。分兵攻打萊州、登州、青州、莒州、沂州等地,一直打到海州。回軍時,他們還攻打河北滄州、天津、三河、密雲等地。此役,他們一共攻克了八十八座城市,迫使六座城市投降,俘虜了九十二萬人口和牲畜,掠奪了黃金一萬二千兩、白銀二百二十萬兩。在返回盛京時,他們再次攻打滄州、天津、三河、密雲等地。
崇德八年(1643年)五月,全軍由牆子嶺退軍回師,皇太極派遣濟爾哈朗、多爾袞等人在盛京郊外三十里迎接阿巴泰大軍,並賞賜了一萬兩白銀。
在整個崇德年間,儘管阿巴泰屢次因為一些過失而受到處罰,但他從未遭受過降爵或削爵的重懲。一方面,阿巴泰的小錯不斷,但大錯不犯,另一方面,他的出身和性格讓他遠離最高權力核心,這反而避免了他在皇太極統治期間的權力鬥爭中受到牽連。此外,阿巴泰的戰功卓著,使他在朝中有很高的聲望,這也保護了他免受更嚴厲的懲罰。皇太極對他的寬容是有限度的,但鑑於阿巴泰既出身偏房,又有勇無謀,對他從未構成威脅,皇太極選擇對他網開一面。
四、晚年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阿巴泰晉封為多羅饒余郡王,這是對他長期以來對清朝的貢獻的認可。然而,阿巴泰的生命旅程即將走向終點。
順治二年(1645年)正月,阿巴泰統率左右兩翼出兵鎮守山東,以剿滅當地的抗清武裝滿家洞土寇。滿家洞是一個活躍在山東嘉祥一帶的抵抗組織,他們利用挖掘的地洞作為掩護,對清軍構成了不小的挑戰。清軍採取了填埋地洞的戰略,最終攻破了十幾個地洞,成功地平定了滿家洞土寇。之後,阿巴泰派遣都統准塔擊敗了駐紮在徐州一帶的南明軍隊,為後續的南下作戰做好了準備。
不幸的是,順治三年(1646年)三月二十五日,阿巴泰病逝,享年五十八歲。他的去世對清朝來說是一大損失,因為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將領,還是清朝的重要元勛之一。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阿巴泰的兒子岳樂繼承了他的爵位。
隨著時間的流逝,阿巴泰的貢獻逐漸被後世所認可。康熙元年(1662年),岳樂晉封為和碩親王,阿巴泰也因此被追封為和碩饒余親王。康熙十年(1671年),他被追贈諡號為「敏」,這是對他一生忠誠和英勇的肯定。到了乾隆十九年(1754年),阿巴泰的名字被納入盛京賢王祠,與清朝的其他傑出人物一起永享祭祀,這也標誌著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得到了最終的認可。
結語
愛新覺羅·阿巴泰的一生是充滿榮耀與光輝的一生。作為清朝的重要將領之一,他不僅在戰場上屢建奇功,也為清朝的建立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阿巴泰的事跡不僅記錄在史冊之中,更激勵著無數後來者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奮鬥。
喜歡古代歷史著名人物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6s 3.757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