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47章 范承謨:鐵骨錚錚,忠烈之魂

    一、早期事跡

    范承謨是大學士范文程的次子,出生於1624年,成長於一個顯赫的家庭之中。范文程是清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之一,為滿洲人入關以及清朝政權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樣的家庭背景為范承謨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資源。

    1651年,即順治八年,年僅十七歲的范承謨被選為侍衛。這一職位不僅代表著對個人才能的認可,也反映了其家族在朝中的影響力。成為侍衛使范承謨有機會接近皇室,為他後來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礎。

    次年,即順治九年(1652年),范承謨參加了科舉考試並成功地考中了進士。進士是科舉考試中的最高榮譽,標誌著范承謨在學術上的傑出成就。考中進士後,他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這是一種專門挑選有才華的年輕人進行特別培養的制度,目的是為國家儲備未來的高級官員。

    成為庶吉士後不久,范承謨被授予弘文院編修的職位。弘文院是清朝重要的文化機構之一,主要負責編纂書籍、整理文獻等工作。在這個職位上,范承謨不僅能夠接觸到大量的歷史文獻,還有機會參與國家政策的討論,這對於他後來的政治生涯有著深遠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范承謨憑藉自己的才幹和努力不斷升遷。順治十二年(1655年),他被任命為秘書院侍讀學士。秘書院是清朝重要的政務機構之一,主要負責起草詔書、處理機密文件等事務。

    二、巡撫浙江

    范承謨在1668年(康熙七年)擔任浙江巡撫時,正值清朝建國初期,社會經濟亟待恢復。當時,浙東地區如寧波、金華等地荒地眾多,百姓生活艱難。在這種背景下,范承謨上任後立刻著手解決民生問題。

    浙閩總督趙廷臣曾向朝廷建議免除賦稅,以緩解當地百姓的壓力。為了核實情況,康熙帝下令范承謨前往實地考察。范承謨深入基層,仔細勘查荒地狀況,發現情況確實嚴峻。於是,他上書朝廷,請求免除荒田及受水災影響的土地賦稅,涉及土地面積達到三十一萬五千五百多畝。這一舉措對於減輕農民負擔、促進土地復耕具有重要意義。

    1669年(康熙八年),杭州、嘉興、湖州、紹興等地遭遇水災,糧食短缺導致饑荒。范承謨果斷採取措施,動用布政使庫銀八萬兩,前往湖廣地區購買糧食,以穩定糧價,救助受災民眾。他還提議將漕運的糧食改為按銀兩折算,每石折合白銀一兩,並在麥子成熟後補充徵收白糧,以三年為期。對於受災嚴重的地區,則給予額外的稅收減免。康熙帝對此表示贊同,並批准了他的提議。

    1671年(康熙十年),范承謨因健康原因請求辭職,返回京城。然而,浙閩總督劉兆麒、浙江提督塞白理以及多位官員聯名上書,稱浙江百姓懇請范承謨留任。他們強調范承謨在任三年間,愛民如子,嚴懲貪污腐敗,大力整治弊政,深受民眾愛戴。鑑於此,康熙帝決定讓范承謨繼續擔任浙江巡撫。

    1672年(康熙十一年),范承謨再次上疏,提出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建議。他指出湖州、嘉興兩府的白糧加耗標準不一,請求統一規定為每石四斗五升;同時,請求免除溫州、台州兩衛在康熙九年以前未交的賦稅以及石門、平陽兩地未足額繳納的輕齎月糧。這些提議得到了康熙帝的認可,並交由戶部討論實施。

    三、遭到囚禁

    1673年(康熙十二年),范承謨被提拔為福建總督,併兼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面對這一重要職務,范承謨最初上表推辭,但未獲批准,於是請求入京覲見。同年七月,范承謨抵達京師,併入宮面聖。當時他身體抱恙,康熙帝特別命令御醫為他診治,並賜予藥物。病情好轉後,范承謨前往福建赴任,並將總督府的駐地從漳州遷到了福州。


    同年,三藩之亂爆發,吳三桂在西南起兵叛亂。范承謨敏銳地察覺到靖南王耿精忠也有反叛之心。為了應對可能的危機,范承謨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要裁減軍隊,並計劃親自巡視沿海地區,調集兵馬加強防禦。然而,在范承謨的計劃還未付諸行動之前,耿精忠便已公開叛變。

    耿精忠假借海盜入侵的名義,邀請范承謨前來商議對策。與此同時,福建巡撫劉秉政也依附耿精忠,催促范承謨儘快前往。范承謨意識到形勢不對,但仍孤身一人前往耿精忠處,拒絕攜帶侍從護衛。面對耿精忠的黨羽拔刀相向,范承謨毫不畏懼,挺身而出,大聲斥責耿精忠的叛逆行為。

    耿精忠深知范承謨在福建百姓中的崇高威望,擔心貿然殺害他可能會激起民憤,於是選擇將范承謨囚禁在一個土室里,並給他戴上刑具。范承謨在被囚期間進行了絕食抗議,堅持了八天(也有說法是十天),但並未因此喪命。

    耿精忠隨後派遣劉秉政前來勸降。劉秉政來到范承謨面前,一邊前進一邊作揖,試圖緩和氣氛。范承謨命令身邊的人將他從床上扶起,然後用力將劉秉政踢倒在地,並大聲呵斥道:「你們這些叛賊應當受到朝廷的嚴懲,我今天就讓你見識一下朝廷的力量!」這一舉動展示了范承謨堅定的立場和對國家的忠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四、遇害

    1676年(康熙十五年)九月,隨著清軍攻克仙霞關,耿精忠的勢力日漸勢微。面對即將到來的失敗,耿精忠開始考慮投降,並尋找各種藉口以圖免死。然而,耿精忠深知范承謨如果生還,將會揭露他的種種罪行。因此,耿精忠決定採取極端手段,企圖消滅這個見證自己叛逆行為的關鍵人物。

    十六日,耿精忠命令手下逼迫范承謨自盡。范承謨臨危不懼,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保持自己的尊嚴。他穿戴整齊,戴上康熙帝御賜的冠帽,整理好衣袍,面向京城方向連續九次叩首,表達對朝廷的忠誠與敬意。完成這一儀式後,范承謨從容不迫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范承謨的幕僚嵇永仁、王龍光、沈天成、從弟范承譜等五十三人也一同遇難。叛軍殘忍地將范承謨的遺體焚燒,並將其遺骸拋棄在野外。然而,正義的力量並未就此消逝。泰寧人許鼎在深夜悄悄地搜集了范承謨的遺骸,並將其秘密藏匿起來,以免遭受進一步的侮辱。

    1677年(康熙十六年),許鼎將范承謨的遺骸送往京城。康熙帝聞訊後,命內大臣侍衛隆重迎接,並追贈范承謨為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賜予「忠貞」的諡號。此外,康熙帝還親自撰寫碑文,贈予范承謨的家屬,以此表彰他的忠誠與英勇。

    1680年(康熙十九年),隨著耿精忠被處決,范承謨的兒子范時崇割取耿精忠的肉來祭奠父親,以示對叛徒的懲罰。這一行為不僅表達了對父親的深深懷念,也是對耿精忠背叛行為的譴責。

    不久之後,福建的百姓們自發請求為范承謨建立祠堂,以紀念這位忠誠不渝的大臣。康熙帝深受感動,親自為祠堂題寫了「忠貞炳日」四個大字,以此表彰范承謨的忠誠與勇敢。

    結語

    從十七歲被選為侍衛到成為秘書院學士,范承謨的早期職業生涯充滿了機遇與挑戰。他憑藉著自身的才華與家族的背景,迅速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這段經歷不僅為他日後擔任更重要的官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體現了他作為一個優秀官員所具備的品質與能力。

    喜歡古代歷史著名人物



  
相關:    最強升級系統  我在異界有座城  生生不滅  網遊之菜鳥很瘋狂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古代歷史着名人物第47章 范承謨:鐵骨錚錚,忠烈之魂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9s 3.75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