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從征
在天命年間,尼堪就已經開始隨軍出征。當時的清軍正在積極擴展疆域,尼堪曾隨軍征討多羅特部、董夔部,這些戰役中他都立下了戰功。這些早期的軍事經驗為他日後的軍事生涯奠定了基礎。
到了天聰九年(1635年),尼堪跟從多鐸率領的八旗軍攻打明朝山西地區。這次戰役的目標是牽制明朝在錦州和寧遠的援軍。尼堪在這次戰役中的表現極為出色,他不僅參與了攻城掠地,還成功地阻止了明朝的援軍支援前線。此次戰役對於削弱明朝在北方的防禦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年十二月,尼堪跟從豫親王多鐸參與了討伐朝鮮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尼堪隨軍追擊朝鮮國王李倧至南漢山城,並在那裡殲滅了朝鮮的援軍。這一戰果極大地削弱了朝鮮的抵抗力量,並迫使朝鮮國王最終選擇投降。朝鮮的投降對於清朝來說是一次外交和軍事上的重大勝利,也為日後清朝的穩定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朝鮮之役結束後不久,即崇德二年(1637年)正月,朝鮮國王李倧投降,尼堪因此得以凱旋而歸。同年四月,尼堪被任命為議政大臣,這標誌著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議政大臣一職在當時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意味著尼堪成為了清朝最高決策層的一員。
到了崇德四年(1639年),尼堪繼續在軍事上發揮作用。這一年,尼堪隨同武英郡王阿濟格等人率領四旗護軍兵攻打明朝的塔山、連山等地。這些地方位於明朝的邊防要塞,尼堪的任務是確保這些地區不會成為明朝反擊的基地。在這次戰役中,尼堪不僅展示了他出色的戰術指揮能力,還確保了清軍在這一區域的控制權。
到了崇德七年(1642年),尼堪受命代替公博和托屯濟哈等戍守錦州。錦州是連接東北與中原的戰略要地,對於清朝的軍事部署至關重要。尼堪在錦州的戍守任務不僅是為了防止明朝的反撲,也是為了確保這一戰略要地的安全。在此期間,尼堪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加強錦州的防禦,並確保了該地區的穩定。
二、隨軍入關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尼堪隨從睿親王多爾袞率軍入山海關。當時,多爾袞率領的清軍在山海關遭遇了李自成領導的大順軍。在山海關戰役中,尼堪所在的清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大敗李自成的軍隊。隨後,尼堪又隨從英親王阿濟格追擊李自成的殘部,一直追至慶都。
同年十月,尼堪因戰功卓著而被晉封為多羅貝勒。不久後,他又跟隨定國大將軍、豫親王多鐸率領的大軍從河南進軍陝西,對李自成的大順軍本部進行了夾擊。十二月,清軍自孟津至陝州,再次取得勝利,大破農民軍。
順治二年(1645年)正月,尼堪繼續跟隨多鐸的大軍抵達陝西與河南交界的潼關。李自成的大將劉方亮率軍出潼關抵禦清軍。尼堪與護軍統領圖賴共同夾擊劉方亮的軍隊,並成功俘獲了三百餘匹戰馬。之後,尼堪又攜同懷順王耿仲明、貝子尚善擊敗了李自成的騎兵部隊。三月,尼堪率軍向歸德推進,河南地區最終被清軍平定。順治帝為此下詔慰勞清軍,並特別賜予尼堪一把弓箭作為表彰。
同年五月,尼堪隨從多鐸南下攻打南明的弘光政權。清軍迅速攻破了南京,尼堪率軍追擊並成功抓獲逃往蕪湖的明福王朱由崧。接著,尼堪又率軍攻打江陰。在這場戰鬥中,尼堪與南明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終攻克了江陰。大軍班師回朝時,尼堪因其傑出的表現而獲得了豐厚的獎賞,包括黃金二百兩、白銀一萬五千兩、馬鞍一副、戰馬五匹。
三、戰功赫赫
順治三年(1646年),尼堪跟隨肅親王豪格西征四川,目標是清除張獻忠的大西政權。當時,大順軍的主將賀珍在漢中一帶襲擾,而二隻虎(劉體純)和孫守法則分別在興安府一帶活動,陝西各地的流寇也紛紛起兵。尼堪率軍到達西安後,隨即從棧道向四川進軍。賀珍自雞頭關迎拒清軍,但被尼堪率軍擊潰。尼堪隨即率軍快速飛馳漢中,圍殲流寇營地。流寇敗走西鄉,尼堪在楚湖追擊,隨後又到達漢陰。二隻虎逃奔四川,孫守法則逃往岳科寨。
同年十一月,尼堪跟從豪格進入了四川,迅速擊潰了張獻忠的主力,並在西充斬殺了張獻忠本人。隨著張獻忠的死亡,大西政權陷入了分崩離析的狀態。尼堪與貝子滿達海分兵平定了遵義、夔州、茂州、隆昌、富順、內江、資陽等地區,斬殺了大西政權的王及官弁等兩千三百多人,並俘獲了大量人員,四川最終被清軍平定。
順治五年(1648年),尼堪的大軍班師回朝。回到北京後,他又偕同英親王阿濟格平定了天津一帶的土寇,因此被晉封為敬謹郡王。兩年後,即順治六年(1649年),尼堪被任命為定西大將軍,前往山西大同討伐叛將姜鑲。在這場戰役中,尼堪多次擊敗叛軍,並攻破了姜鑲設置的巡撫姜輝,導致姜鑲的大將羅英壇率領部眾投降。多爾袞親自赴大同招撫姜鑲,並晉封尼堪為 敬 謹 親 王。不久,尼堪從左衛圍困大同,姜鑲的大將楊振威等人斬殺了姜鑲後投降清軍,尼堪隨後率軍回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順治七年(1650年),尼堪與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一起負責打理六部的事務。同年,攝政王多爾袞派遣尚書阿哈尼堪迎接朝鮮王弟,阿哈尼堪請求尼堪同意讓章京恩國泰代替自己去迎接。後來此事被揭露,尼堪因包庇阿哈尼堪而被降為郡王。
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尼堪被復晉封為和碩敬謹親王。二月,他與諸王一起奏請削除已故睿親王多爾袞的封爵。三月,尼堪又因未能及時上報英親王阿濟格私自藏匿兵器一事而被降為郡王,並被任命掌管禮部。五月,尼堪再次被恢復親王爵位。
順治九年(1652年)六月,尼堪被任命掌管宗人府的事務。宗人府是清朝管理皇族內部事務的重要機構,這一任命反映了尼堪在清朝宮廷中的重要地位。
四、沙場戰歿
順治九年(1652年),南明大將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從貴州出兵突入湖南。此時,尼堪被任命為定遠大將軍,率領大軍前去湖南討伐孫可望。在即將出發之際,順治帝親自賜給尼堪御服、佩刀、鞍馬等物品,並親自送他至南苑,以示重視。
同年八月,李定國率軍進入桂林,擊斃了定南王孔有德。面對這一緊急情況,朝廷立即下詔命令尼堪率軍從湖南寶慶府進入廣西,以剿滅李定國的軍隊。
同年十一月,尼堪率領的大軍到達湘潭,南明大將馬進忠等聞風而逃,撤往寶慶府。尼堪隨即指揮大軍向衡州進發。在衡山縣,噶布希賢的大軍與明軍交戰,擊潰了明軍一千八百人。尼堪率領大軍連夜行軍,日夜兼程,迅速到達衡州。第二天,當大軍還未布陣完畢時,明軍四萬餘人突然出現,尼堪果斷指揮軍隊發起進攻,一舉擊潰明軍,並向北追擊二十餘里,繳獲大象四頭、戰馬八百多匹。
然而,在這場勝利之後不久,尼堪遭遇了不幸。明軍在樹林中設下埋伏,清軍行進途中突然遭到伏擊。面對突如其來的攻勢,尼堪的大軍一時陷入混亂。尼堪對將士們說:「我軍攻擊明軍不可有撤退者。我是朝廷的宗室,如果撤退,有何面目回去?」他身先士卒,率軍奮勇直入敵陣,但不幸被明軍重重包圍。在激戰中,尼堪力竭,陷入了泥淖之中,箭矢耗盡,他拔出戰刀與明軍肉搏,最終力竭身亡,享年四十三歲。
順治十年(1653年),尼堪戰死的消息傳回朝廷,順治帝為此輟朝三日,表示哀悼。順治帝原本打算親自參加尼堪的葬禮,但在諸王大臣的勸阻下才作罷。順治帝賜予尼堪諡號「莊」,並下令對在衡州之戰中損兵折將的將領進行處罰。
尼堪的犧牲引起了朝廷上下極大的震動,他的第二子尼思哈繼承了他的爵位。順治十六年(1659年),朝廷追論尼堪生前的一些不當行為,包括私取多爾袞去世後的財物以及包庇尚書譚泰的驕縱行為。根據這些行為,尼堪本應被削奪爵位,但由於他是在戰場上為國家捐軀,因此保留了他的爵位。
結語
尼堪死後,朝廷賜予他「莊」的諡號,這是對其一生卓越貢獻的高度肯定。尼堪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跡和精神永遠銘刻在清朝的歷史中。他不僅是一位勇猛的戰士,更是清朝早期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臣。
喜歡古代歷史著名人物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7s 3.75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