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十二月後,柏林的天便黑得很早。不過四點多,圓潤昏黃的夕陽便緩緩地西沉,在柏林繁密茂盛的森林海洋中,漫天絢麗五彩的雲霞逐漸消逝,最終只剩下零星的一點餘光,懶懶地照亮天際。
2019年的最後一天,與往年毫無差異的是,柏愛依舊為慶祝新年的到來,舉行了一年一次的柏林愛樂新年音樂會。仍舊是在柏林愛樂音樂廳,也仍舊是這支世界頂級的交響樂團。
從音樂廳兩側的大門裡,歡笑交談著的觀眾們走進場內,尋找自己的位置、等待這場演出的開始。而在這其中,有世界一流的音樂家、有水準極高的樂評家、有嚴陣以待的記者們,更多的還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古典愛好者們。
在這座後現代主義風格的音樂廳中,燈光灑亮,金碧輝煌,與柏愛金屬般的音色相襯的,是這座建築包浩斯式的建築風格。柏林愛樂音樂廳用了最一流的音響設計,保證每一個觀眾在任何一個位置,都能聽到最完美無瑕的音樂。
當柏愛在這個音樂廳中演出時,那轟然震動、互相共鳴的感受,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
戚暮上輩子並沒有聽過現場的柏愛新年音樂會。要知道,如果是在他進入維交之前,那他可沒有這麼多閒錢和非打工的時間,專門來柏林聽新年音樂會;而如果是在他進入維交以後,那更是每年都隨著維交全球各地的演出,更是沒有一點機會了。
去年的那一次新年音樂會,是戚暮聽過的第一次現場,而今天則是第二次。
柏愛的音樂廳是環繞式舞台,從舞台向四周看去,都有觀眾可以入座的位置。而戚暮則大大方方地坐在了指揮台前面的第三排左側,從這個角度最可以欣賞到美妙動人的琴聲,與交響樂團產生共鳴。
戚暮很落落大方,一點都沒有擔心自己被認出來的情況。因為他知道,在這樣的場合下,再怎樣熱心的樂迷也只會打個招呼,最多要一份簽名過後,並不會做太多興奮的事情。
和戚暮想的一樣,在音樂會開場前,他與一些樂迷和音樂家聊了一會兒,不過多久,這場新年音樂會就開始了。先入場的仍舊是打擊樂器組的成員們,定音鼓手、小軍鼓手依次進場,然後才到了銅管樂器組、木管樂器組和弦樂器組。
當柏愛的成員們笑著從舞台兩側走上來的時候,全場便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而等到克多里在舞台上出現的那一瞬間,場下的鼓掌聲更是熱烈了幾分,連戚暮也輕笑著抬首看向克多里,為其鼓掌。
恰巧克多里一個抬首也看見了戚暮,於是他笑著與戚暮點了點頭,兩人就這麼對視了兩秒,順帶著忽視了某個特意在後台整理了衣著、昂首闊步地走上舞台的男人。
閔琛:「…………」
當戚暮好不容易想起來閔琛的存在時,他訝異地看著男人一臉彆扭的神情——是的,相處兩年多了,就算這個男人還是那副面無表情的樣子,戚暮都能敏銳地發現這個傢伙的心聲。
戚暮:「……?」
『所以說,又是怎麼了?!』
『沒·什·麼!』
『……』
短暫的目光交流後,戚暮哭笑不得地轉移了視線。而此時此刻,閔琛也和克多里一起,帶領整個柏愛向台下觀眾鞠躬致謝。再過一分鐘,當閔琛手中的指揮棒猛然落下,霎時間,激昂壯闊的樂聲便充斥了全場。
柏愛今年新年音樂會的第一首曲子,是瓦格納的歌劇《唐懷瑟序曲》的序曲。全曲一開場,便是管樂團的齊聲奏鳴,那聲音雄偉巍峨,仿若是高山矗立,頗有寬廣遼闊的氣量。
這首序曲的第一樂章是一段莊嚴的行板,先是管樂器的高聲開場,接著便是中提琴的低聲插|入。一首悠長唯美的旋律夾雜著凌厲間斷的氣勢,將一座維納斯堡的外形漸漸勾勒出來,最終為整首歌劇鋪展開一副綿長畫卷。
當這首曲子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小提琴的華彩獨奏便成了全場最為矚目的表演。
坐在柏愛第一小提琴組前的,是一個淺褐色頭髮的年輕男人,他神情柔和、舉止清雅地拉奏著小提琴,無數曼妙動人的音符便在他的琴弓之下緩緩流出,與樂團一起合奏出明亮艷麗的顏色。
克多里,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傳奇的小提琴家之一。在三年前,這個「最」甚至從來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從戚暮橫空出世後,在終於有了個「之一」的說法。
但是無論戚暮比克多里年輕多少、成為維愛的首席比他快多少,所有人都無法忽視,這位年輕清秀的小提琴家,真的十分出色,年紀輕輕便成為了站立在小提琴界最巔峰的幾個人之一。
克多里21歲從慕尼黑音樂學院畢業後,便直接加入了柏林愛樂樂團,成為副首席。自那以後,三年內,他便接替了退休的老首席的位置,成為這個「天下第一團」的小提琴首席。
克多里師從卡爾教授,作為學院派的代表人物,卡爾教授的教學方式十分具有古典主義的做派,因此在他的帶領下,克多里的琴聲唯美端莊、大氣優美,能夠極好地駕馭住柏愛恢宏壯闊的氣勢,也能與閔琛非常不錯地合作。
就連德國最挑剔的樂評大師卡茲曼先生,都這樣評價過克多里的小提琴:「如果說上帝為小提琴樹立了一把標尺,那麼在如今這個年代,這把標尺無疑就是克多里·斯勞特了。他的琴聲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饋贈,你可以在他的風格中找到優雅,也可以在他的旋律中找到唯美,甚至可以在他演奏出的每一個不同的音符中,找到出屬於小提琴的最正統的顏色。是的,『正統』,這是對克多里·斯勞特最中肯的讚美,也是最中和柔美的評價。」
在戚暮和克多里的合奏會結束後,法國的樂評大師里昂特先生也曾經這樣比較過他們兩個人的琴聲:「如果說戚暮的小提琴是肆意昂揚的,那麼克多里的小提琴則有些偏於溫婉沉靜了。前者的琴聲是鋒利出鞘的劍刃,凌厲傲然;那麼後者的琴聲便是圓潤中衡的盾牌,平和寧靜。真期待這兩個人一起與柏愛、維愛合作時候的場景,那一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
……
諸如此類的評價,層出不窮。甚至言辭犀利的格拉特大師更是直言不諱的表示,與克多里相比,他認為戚暮的琴聲更適合同樣風格鋒利飽滿的柏愛。或許與維愛的合作,並不能將戚暮的風格體現全部。
對於這些將自己與柏愛拉在一起的評價,戚暮並不是非常在意。
曾經閔琛和戚暮一起翻看雜誌的時候,正好兩人看到了格拉特大師在某次採訪中,又隨意地提到了類似的觀點。於是,戚暮便以開玩笑的口吻詢問閔琛,外界都這麼說了,你不會對克多里的位置產生動搖吧?
閔琛當時是怎麼回答的呢?
他垂了眸子看著自家的愛人,語氣平靜地反問:「為了我個人,讓你來代替克多里?」
即使這樣的假設讓戚暮也頗感不適,但是畢竟為了得到對方的反應,所以他說道:「雖然我從來沒有這個意思,我也認為克多里非常適合柏愛、也有成功引導柏愛的能力。但是……你可以說說你對這件事的看法。」
閔琛薄唇微勾,他直接將那本雜誌闔上、放在了玻璃茶几上,再也沒有看它一眼,然後淡定從容地回答道:「柏愛永遠奉行『不死不辭不換』。只要不與樂團最根本的基礎產生偏差,我們永遠不會主動換人。這是柏愛堅持了上百年的原則,在我離開這支樂團前,這條原則也永遠不會發生變化。」
聞言,戚暮稍稍怔了一瞬,接著他情不自禁地伸手撫上了閔琛流暢優美的臉線。摩挲著對方稜角分明的骨骼,戚暮淡笑著勾唇,笑道:「我剛成為維也納交響樂團的副首席的時候,克多里就也成為了柏愛的副首席。從那個時候起,我每次聽柏愛的音樂會,除了關注你,也關注到了他。」
閔琛伸手覆住了青年的手指,聽他繼續說道:「克多里的琴聲,帶著一種天生的優雅與貴氣。卡茲曼大師說的不錯,克多里的風格正統完美,用『上帝的標尺』來形容,真是最好不過。你很幸運,擁有這麼一位首席。」
聽著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3s 3.634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