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安靜寬敞的金色|大廳里,美妙動人的音符在四處流蕩。它們穿過牆壁上翩然欲飛的女神鵰塑,它們走遍大廳頂部精美生動的彩繪壁畫,愉快跳躍的旋律在整個大廳里迴響,交織成一副燦爛光明的畫卷。
莫扎特的《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一共分為三個樂章,包括了第一樂章的快板,第二樂章的慢板,以及第三樂章的快板迴旋曲。
這是在莫扎特19歲時就作下的曲子,全曲輕揚歡快,帶著年輕人蓬勃的朝氣與對未來無限的希望,與莫扎特的另一首《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一起,被公認為莫扎特最美麗的兩首小提琴協奏曲。
往常來說,這首曲子通常會有主奏小提琴手——一般也是一場音樂會的小提琴首席,來擔任演奏。在小提琴協奏曲中,主奏小提琴手的地位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甚至在有些音樂會中,不需要指揮的控制,他們也能利用琴聲將整支樂曲表現得完美出眾。
而如今,再加上了艾伯克·多倫薩大師的指揮,這首《g大調》更是琴色唯美,動人心弦。
只聽在那熱烈輕快的小提琴合奏里,雙簧管輕聲地吹奏著,調皮熱鬧。所有的弦樂器們都將自己最清亮美麗的音色演奏出來,匯聚成一股清澈亮麗的泉流。
在舞台之上,只有坐在指揮台左側的青年並沒有演奏。作為樂團的首席,這首協奏曲的華彩部分自然是由戚暮來演奏,因此他在靜靜地等待,等待著屬於自己的旋律的到來,等待著……那最契合的一刻!
當所有的樂器們高昂地拉奏、吹響了某個熟悉的尾音時,戚暮倏地抬眸看向眼前的多倫薩先生,後者也微笑著給了他一個手勢,於是下一秒,清冽如溪水潺潺的琴聲陡然奏響!
在寫作這首《g大調》的時候,莫扎特深受法國浪漫主義的影響,將獨屬於這個唯美浪漫的國度的音色與情感加入到了自己的作品當中,使得整首曲子都仿佛洋溢著一股濃郁溫暖的氣息,仿佛春日花開、瀲灩爭芳。
而在那無數群芳爭艷的中央,獨有一道完美出色的琴聲,深深地打動人心。
那是一把修長美麗的小提琴,身姿曼妙、音色純正,空氣在她嬌俏的身軀中來回碰撞、最終透過細細的音孔,傳遞出世間最美好柔和的聲音。
舞台下,很多樂評家們都輕輕頷首,在心中讀出了那個聲音:『伊蒂絲。』
是的,這把「伊蒂絲」早已隨著戚暮名傳四海的同時,在全球古典音樂界收穫了一大票的粉絲。或許在一開始,是戚暮的名字跟在「伊蒂絲」的身後,但是當這個青年越來越出色耀眼後,這兩個名字便無法分割地鑲嵌在了一起,成為他們最獨特的身份標識。
能夠擁有這把美麗的「伊蒂絲」,是這個青年的幸運;但是能夠擁有這樣一位出色優秀的主人,又何嘗不是「伊蒂絲」的榮幸?!
尤其是當這位主人用最嫻熟美妙的指法、最炫目耀眼的技巧,將無數動人娓娓的音符拉奏出來的時候,很多樂評家們都在心中無聲地感嘆:恐怕世界上,很難再找出幾個人能將伊蒂絲的美麗,展現得如此淋漓盡致!
而舞台上,整首《g大調》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迴旋曲。
眾所周知,迴旋曲起源於歐洲古老的舞曲樣式,以重複某段旋律三遍以上而作為其特質。這首《g大調》的第三樂章便是一首十分出名的迴旋曲,無論是其歡快熱烈的音律,還是讓人心生雀躍的跳動感,都無愧於它「莫扎特最完美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的名號。
那琴聲歡快悠揚,從舞台上傾瀉而來,將整個金色|大廳渲染成一座快樂的舞池。
許多熟悉《g大調》的觀眾已經跟著這樣美麗的節奏,輕輕地在自己的座椅把手上敲打著節拍;而一些記者也是紛紛放下了自己手中的設備,沉浸在了這樣一片愉悅的海洋中。
而在那人群之中,閔琛則是薄唇微勾,淡笑著看著那個坐在遠處的青年。
維愛的聲音真是一次比一次的動態活潑,所以說……這些都是你帶來的嗎?
……
一首熱烈激昂的《g大調》結束後,便是德彪西的《意象》、施特勞斯的《安娜波爾卡》……
直到最後一首所有人耳熟能詳的《花束圓舞曲》柔美溫和地結束時,全場爆發出了熱烈激昂的掌聲,所有觀眾都在用自己最真誠的謝意,期待著最後的安可曲的到來!
如果是維愛的新年音樂會,那麼所有人都能想像到他們的安可曲會是什麼,其中必不可少的自然是《藍色多瑙河》以及《拉德斯基進行曲》,至於還有可能再加入什麼曲子,無非也就是圓舞曲了。
但是在維愛的其他音樂會上,倒是很少會專門演奏這兩首曲子。就像是這場音樂會,他們便非常好奇這支頂尖出色的樂團,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一般而言,安可曲都只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高難度、高技巧的曲目,音律激昂熱烈,點燃全場的氣氛。而另一種則是較為舒緩動人的曲目,讓全場熱鬧的氛圍漸漸平息,結束整場音樂會。
可是不要說是那些知名的樂評家了,當聽到這麼一場主題溫暖柔和的音樂會後,所有的觀眾們都仿佛意識到了:在溫柔的音樂會後,應該再來一場磅礴激烈的安可場!
因此,音樂廳中的掌聲久久不息,所有人都真誠地期待著一場熱鬧昂然的安可曲表演,讓全場的氣氛來得更加熱烈!
沒有讓觀眾們失望,當多倫薩先生再從後台中走回舞台的時候,他手中空空,仍舊沒有拿上自己常用的指揮棒。但是這位大師卻將自己的袖口向上翻卷了幾層,似乎在預示著——
一場猛烈激昂的安可曲的到來!
「啪啪啪——」
本就熱鬧的掌聲此刻更是恍若雷鳴,在金色大廳里形成了美妙的回音效果。
直到多倫薩先生舉手示意後,那掌聲陡然停息,全場歸為了一片寂靜。
金色|大廳的第二層,閔琛鳳眸微斂,認真專注地望著不遠處的舞台。只見在舞台下的掌聲漸漸平息後,多倫薩先生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轉身看向了指揮台左側的位置。
維愛的指揮和首席相視一眼,輕輕頷首,就在下一刻,一陣清越明朗的琴聲悠悠響起。
整支弦樂團正在輕聲演奏,當他們演奏到第五個音的時候,閔琛倏地睜大眸子,一下子明白過來;而等到他們再演奏了幾秒後,坐在第一層的樂評家們也紛紛恍然大悟。
即使主奏小提琴暫時還未曾響起,但是這首曲子的知名度已經與它高難度一樣,僅僅是現在聽著,都能讓人猛然明白,它就是——
薩拉薩蒂的《卡門幻想曲》!
戚暮還在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的時候,曾經演奏過這首《卡門》。眾所周知,只要一提到《卡門》,所有人都會想到那位十九世紀偉大的法國作曲家比才。但是在比才之後,卻有兩個人對這支歌劇《卡門》進行了改編,他們一個是韋克斯曼,一個便是薩拉薩蒂。
薩拉薩蒂是個什麼樣的作曲家呢?
大概用高技巧、高難度這樣的詞彙,已經無法形容他的作品了。這位偉大的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出生貧寒,卻由於出色的天賦和小提琴水平得到了資助,因此才獲得了進入學院進修的機會。
如果說,鋼琴界中的炫技狂魔是李斯特的話,那么小提琴界的炫技狂魔無疑就是薩拉薩蒂了。至於帕格尼尼,那已經超乎了炫技狂魔的界限,成為了一個神話。
薩拉薩蒂一生作下的曲目並不多,但是每一首卻幾乎都是超高難度的炫技曲,比如世界出名的《流浪者之歌》,又比如這首《卡門幻想曲》。
明亮耀眼的舞台上,交響樂團的聲音已經成為了一種伴奏,他們輕聲和唱著小提琴的琴聲,雖是低沉溫柔,卻也沒有顯得雞肋。而在那交響樂團的樂聲之上,則是小提琴輕躍如同跳動般的琴聲。
花式的跳弓頓弓、神話一般的泛音、撥弦,這個俊秀漂亮的青年擁有著難以形容的控弓技巧,在他那雙手完美和諧的演繹之下,這樣一首不停地夾雜著跳弓、頓弓、撥弦、快奏的曲子,竟然沒有一點雜音!
在他的控制之下,那琴聲宛若是少女輕聲的歌唱,娓娓動人,清亮如歌。
在你聽到這首《卡門》前,你完全無法相信小提琴能夠表現出這樣仿佛人聲的美妙音色,但是它就是這麼神奇地展現在你的面前,並且讓你無法不去動容!
聽覺上已經得到了最完美的享受,那視覺上呢?
在今年維愛的第一季度巡演結束後,法國著名的樂評家裡昂特大師曾經寫下過這樣一段樂評:「作為斯式琴中當之無愧的美麗小公主,『伊蒂絲』在沉睡了數十年後,終於找到了她的王子。沒有人可以比這個人更配得上這把美艷動人的小提琴,正如同除了『伊蒂絲』外,恐怕也只有『加農炮』能夠駕馭住戚暮華麗絢爛的技巧。當他們聯合在一起,那便是一場舉世矚目的視覺盛宴,音樂不僅僅局限於聲音,僅僅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7s 3.635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