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瓶,外形和常見的瓷器茶壺差不多,功能其實也半斤對八兩,只不過一般茶瓶的體積更大些、質地不同而已。
與茶壺相比,茶瓶粗陋,就是個典型的「傻大粗」形象。
現在農村里還有人會提著茶瓶去送水,但要不了幾年,這東西就只會在角落裡積灰,或者乾乾脆脆的被扔掉。
哦,在新世紀裡的一些古裝劇里倒是能看見,也不知道劇組道具師從哪找來的,鄉村野店大俠喝茶常配。
而且這玩意流行時間還不短,有個兩三百年這外型就沒有多大變化,不過當改革開放十幾年後,傳統的農耕社會被工業社會取代,茶瓶也就很快被時代淘汰了。
外表粗陋的茶瓶幾百年外型不變,張楠咋知道的?
在博物館裡看到的?
它可進不了普通的歷史博物館,最多在些民俗博物館裡找塊地方。
不是,對於茶瓶的流行時間,張楠的了解來自實際生活中的遭遇和經歷。
這了解的過程……
一點也不愉快!
張楠在做古董這一行之前對茶瓶沒什麼感覺,但也不討厭:自個雖然在小縣城長大,但小縣城的居民嘛,十有八九老底子都是農村的,成年前,這一年到頭的,總會有一兩個月時間是在農村長輩家度過。
就算老城關的人,農村裡的親戚也不會少,去農村的時候也不少:夏天農忙季節,田間地頭總能看到半大的孩子們提著茶瓶、挎著籃子給田裡農忙的大人送飯送水。
農忙季節,做飯燒水這些活,這會一般都交給家裡十來歲的孩子:家中有還能幹點家務的老人的家庭還算好,簡單的飯菜做好,孩子們送去田裡就行。
要是沒老人,孩子們生活上不早熟都不行!
如果只是這些,張楠還會用親戚鄰居家裡的茶瓶倒涼茶喝,感覺上也就是一件很常見的廉價日用器而已。
但後來做了古董生意,特別是開始同挖機兄弟們打交道後,張楠到農村,如果在哪個犄角旮旯看到這種因為時代發展而被拋棄的茶瓶,這心裡就會感覺怪怪的。
甚至是彆扭!
因為在會稽地區,一般的傳統喪葬習俗上,在墓葬封門之前,會在墓室-內、棺材前放幾份酒菜和茶,讓逝者能在陰間享用。
水用什麼裝?
世紀末開始那是什麼東西都有,熱水壺、保溫壺、涼茶壺....
但在老傳統中,就是茶瓶!
傻大粗笨的茶瓶!
這習俗從何時開始不知道,但清代的時候絕對有,不用查資料,墓葬里基本都有這玩意:和挖機兄弟打交道,你不能老在家裡守株待兔,有時候也得打個電話問問人家最近在忙點啥。
交流、維持感情,讓別人記得你這號人物,有東西發現時,人家才會想著你。
有時候別人在丘陵、半山區那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幹活,張楠還會開個車子去轉轉,人嘛,到自然環境下走走也好;
有時候「挖機挖寶界新人」還不會辨識古墓年代,挖出老墳就會給你打電話,壓根就不會先判斷有沒有價值。
有微信啥的時代還好,幾張照片傳過來就能看個七七八八、有沒有價值也就知道了;沒微信、彩信的時代,單單靠語言描述還不靠譜,那就得親自去一趟。
其實基本上只要挖機手們來電話、自個又抽得出時間,不管有沒有照片,張楠一般都會親自跑一趟。
就算十有八九浪費汽油和時間,還要搭上點香菸,張楠還是會去。
人與人的信任、交情就是這麼來的,「挖寶界新人們」的積極性你不能打擊,不然下次他很可能不給你打電話,或者自認為挖到的東西沒花頭,不好意思給你打電話。
這種教訓,張楠可是啞巴吃過黃蓮的:那兩個建州窯或者婺州窯的油滴茶盞,就是因為挖機兄弟認為已經破了沒價值,就沒第一時間給張楠打電話。
結果等到張楠隔了兩天看到那兩張挖機手順手拍下的照片,油滴盞碎片都在房子地基地下了!
差點後悔的吐血!
關係搞好,「新人們」只要挖到老墳就會來電話,只是一開始分不清玩古董的人對「古墓和老墳」之間的概念區別——在會稽地區古董圈子內的一般概念里,清代以下至民國的墓葬算老墳,明代開始往上才算古墓。
結果不少墓穴中連淤泥沉積才剛剛開始的清代、民國早期墓葬被發現,張楠也會花時間跑一趟。
然後告訴挖機手,以後這樣的老墳就不用重視了,沒意思的。
跑一趟和電話里直接告訴人家這種老墳無用,這打交道的效果不一樣的,別人會感覺到尊重。
難道那些挖機兄弟就不知道,這地上就能看到的老墳是沒花頭的?
他們知道,只是很多清代,甚至是民國老墳,這地面上是一點也看不出來,早已埋沒地底之下。
剡縣附近以前的墓葬習慣,一般是在山坡上用磚石構築成n形的墓穴,這是完全或者大半露出地表的墓室,然後再在上頭蓋上厚實的封土,形成大墳包。
不過只要墓葬里的墓主後人隔個四五代人的時間,很多墳墓就成了無主墳墓,後人不可查了。加上剡縣、新昌地處江南,只要幾十年無人上墳、冬至時節不在墳包上加土,這些墳包很快就會隨著水土流失、沉降、植被生長而同附近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同時漸漸被人們遺忘。
有時候挖掘機在丘陵地帶的村子附近修個邊坡,都會挖出一長溜幾座,甚至十幾座老墳。
這種情況下,村子裡八九十歲的老人們有時候會說:「一片好像是誰誰誰家祖上的,六七十年前聽誰誰誰說起過。」
那他們的後人呢?
有時候在,那樣可能會有人去給自己家的什麼太太祖奶奶、太太舅公什麼的上柱香、燒點紙,然後……
該幹嘛幹嘛,祭祀一下就行了。
也有講究、有錢的人家可能拜託本村或者附近村莊的「材腳先生」(用洋氣的說法就是「入殮師」),幫著看看有沒有遺骨什麼的,然後在附近新修一座勉強湊合的墓葬,不讓先人屍骨無存。
但這種情況極少,因為上百年的變化,人的親情血脈本就會淡化——按華夏古制輩份,父系這邊父親、祖父、曾祖、高祖、天祖......
給曾祖一輩先人掃墓的還有,那有幾人知道自己的高祖墓葬在那裡?
去掃墓就更少了!
更不用說五十年代的「平墳造良田」運動,江南地區農村附近,地形平坦一些的地表墓葬少量遷移,很多都給挖沒了!
沒了,上那祭祀去?
張楠就只知道自家太公、太婆的墓葬在哪,更早的壓根不知道。而母系那一邊,只知道外公外婆墓地的在哪,更早的先人墓葬位置壓根不知道。
所以像那些會給直系的某一代先人再造個墳墓的人已經很講究,比例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更不用很多墓葬墓主人要麼絕後,要麼後人不知所蹤,或者早年早就搬離村子,就算有老人在幾十年前似乎聽說過,那些地下被挖出的墓葬是某人哪一代太太公的墓,那也是一挖了事。
旁系的更加,最多也就是有個別膽大、好奇心重的人去看幾眼。
這樣的情況張楠就碰到過很多次:挖機隨便挖,一般人都避之不及。
至於村里老人壓根不知道那些地方居然有老墳的情況也很多——不用多,兩百年時間就足夠讓很多事情煙消雲散、被黃土埋沒。
「據村里老人說:小時候聽誰說」這樣的戲碼,可靠性百來年也就是基本上線,再往前就不靠譜了。
所以有些紀錄片中,在村子附近里挖出一座明代古墓,然後去問村里老人,老人們說壓根不知道這裡有古墓……
低級噱頭,300年以上,知道個球!
如果是更早朝代的古墓,只能說加上這戲碼是編導腦子缺鈣!
特別是在某一些特別的地區,比如西川省,這種紀錄片一出現這樣的戲碼,張楠都會感覺噁心!
為啥?
明代的西川人都快因為戰亂死絕了,湖廣填西川,以成都為例,清末《成都通覽》曾記錄:「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廣占25%,河nan、山dong5%,陝xi10%,雲nan、貴zhou15%,江xi15%,安hui5%,江su、浙jiang10%,兩廣10%,福jian、山xi、甘su5%。」
問老人……
腦殘!
那樣的老墳隨便挖,可張楠是一點也不想碰:因為距離現代時間近,腐朽的棺材板和死人骨頭都常常還會在,甚至一些地勢高、滲水不太嚴重、民國時期的老墳里,連霉爛的被子和衣服都會有有殘留。
當然,不管有機物有沒有霉爛,甚至就算死人骨頭都已經爛了個七七八八,這傻大粗笨的茶瓶還會在裡邊。
所以張楠知道,最晚在清代,會稽地區的人會將茶瓶放入逝者的墓葬;也同樣知道了,至少兩三百年的時間內,這茶瓶就算大小有別,形制就沒變化。
這會更是清楚的知道:原來在嘉道年間,閩省也有類似的茶瓶。
一想起那些散落的醬褐色屍骨同和放一邊的茶瓶,這會張楠連去觸碰撈上來的幾個褐色茶瓶的興趣都沒——他是幹過土夫子,但他這個土夫子挖開的墓葬,裡邊的屍骨都十有八九早就煙消雲散了。
我是個土夫子,但不是入殮師!
記得很清楚,有一次在剡縣一個叫做支鑒路村附近的丘陵緩坡上,土地平整挖出一整排百年老墳,蔚為壯觀!
因為已經施工一兩天,靠近了想去看一看,結果發現平整過的土裡插著兩根四人大腿骨,不遠處還有個腦殼,茶瓶好幾個。
更噁心的是:一根大腿骨上還纏著點破爛的布條——棉布,還是挺耐受時間考驗的。
幹這種活,挖機師傅壓根不想從駕駛室里出來,就用挖斗把活幹完就行,更不會特意去處理散落的骸骨。
那感覺真的不好!
說實話,這會甲板上的幾個茶瓶也能算是茶瓶界中的優秀份子了,外弊甚至還有「塑工」,就是有圖案。
「泰興號」上的貨物,很多都是在爪哇附近的華夏、日ben、荷蘭、西班牙移民和富商、殖民者訂購的,有錢人不少,徹徹底底「傻大粗笨」的物件是不值得上船的。
這些茶瓶都能算茶瓶中的高檔貨,但張楠還是但越看越不順眼:這些東西,看著礙眼!
對水手們吼了兩聲,「…趕快拿走,通知潛水員,要是下邊這種茶瓶還有很多,就留在海底,不用撈上來了!
抓緊時間撈瓷器,陶器不用。」
是不用撈太多,醬褐色的陶器,有幾件做做樣子就行了,在歐洲都賣不出價,華夏國內更加,還不如把時間用在撈瓷器上。
清代陶器,不是唐三彩,除了考古價值,很多價值幾乎等於零。
又在貨船上待了半天,張楠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出水的德化窯瓷器,瓶瓶罐罐很少,盤碗居多,這大概是因為盤碗一類物件最不占空間的原因。
而且隨著以「萬」計數的瓷器出水,這瓷器雖然同屬德化窯,但因為小窯口不同,這燒造質量也有很大不同,甚至連用的青料也不用。
訂貨商和買主人群的不同,這瓷器質量也是有很大差別,有些精品瓷單從工藝上而言,都快趕上景德鎮道光官窯了。
到這,張楠在貨船上多待了半天,挑選了近千件瓷器,能湊成多套。
「自個用?」
對於姐夫的問題,張楠點點頭,然後讓吊車送到自個的遊艇上。
「泰興號」沉船海撈瓷中的精品,拿出來招待客人,還是很有點范的。
第二天一早,從遊艇房間起來的張楠沒有再上貨船,而是起錨,出發前往勿里洞島:這是把超級遊艇當運輸船來用,為夥計們去採購最新鮮的食材。
能不用印尼猴子就不用印尼猴子,至於淡水,那都是用婆羅洲派船運輸,林家人牽的線,免得出枝節。
後天,最晚大後天,張楠就要離開這片海域,等打撈「黑石號」的時候再回來了。
對於「泰興號」,自個已沒啥興趣。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7s 3.691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