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文武科舉結束了,由此造就了一批新時代的好青年們,不過這些好青年到底誰日後會成為國家的棟樑,這個誰又能說得清呢。
由於改革,此次選出來的武生們多是戰鬥勇猛,但大字不認得一個的糙漢,所以崇禎皇帝先前就已經發話,說殿試之後他們不能直接授職,需要在順天府的皇家武學院學習一段時間。
武生們多是聽聞朝廷改革武舉,重視武人才會腦子一熱的來參加,很多人在來的時候也沒抱多大希望,以前那些可笑荒唐的武舉都要先試八股,又不是沒見過。
武生:你他麼逗我玩呢?
文官:沒錯,本官就是逗你呢!好不好玩?
包括徐彥琦和戚家三個小輩在內的武生們一路過關斬將,這時候連殿試都過了才反應過來不能直接授職的事兒,有不少人一下子就懵了,這到底是要學什麼玩意兒?
廢話,肯定是你不會的都要學學啊!
最簡單的,武夫們雖然對文化程度要求不高,但起碼你得自己名字會寫不是,大明時下雖然越來越不行了,但起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天朝餘威還在啊。
更何況,對於崇禎皇帝來說,這批武生可就是大明在自己手上中興的希望,最不濟的,就算不能中興,起碼也要培養出一批忠於自己的武將才行。
話說回來,你們這幫武舉人日後畢業了可是要領兵打仗的,要是只會嚎叫著衝鋒,那叫莽夫,韜略和最基本的兵法你也要學學。
只有這些你全都會了,才能稱之為「將軍」。
現在這個時候,崇禎皇帝總算是明白後世孫中山搞那個黃埔軍校的舉動到底是有多麼英明,這玩意培養出來的,一批批那可都是絕對的嫡系啊。
武生們都已經入學,就連武狀元徐彥琦在家放了個三天的小長假之後,都已經帶著鋪蓋告別媳婦兒和老娘去上學了,可是文舉人們呢,自然不能讓他們再回去讀書。
說起來,最近這兩年崇禎皇帝殺的官員不可謂不多,許多衙門的位置都是懸空著,雖然沒什麼大礙,但偌大個大明,總還是要人協助自己管理的,不然搞科舉這玩意幹嘛。
丙戍科文舉狀元為夏完淳,說起來,這個夏完淳和他爹在歷史上對大明都是忠心耿耿,崇禎皇帝本人對他是非常有好感的。
一般來說,文舉狀元是個有九個都是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基本各授翰林院編修,這是成規。
至於其餘諸進士,則會再令他們延期入京參加朝考,主要考論詔奏議詩賦,選擅長文學書法的為庶吉士,其餘分別授各部主事、知縣等官。
實際上,要獲得主事、知縣等職,還須經過候選、候補以及各種繁瑣的成規,有明一代,由於文士頗多,殿試後等待候補卻終身不得官者並不少見。
被點為庶吉士的舉人,算是得到了一個相對比較清閒的職務,不僅可以繼續學習詩詞書法,而且會在翰林院內特設的庶常館當職。
本著不養閒人的目的,這些被點為庶吉士的舉人們肄業三年期滿後會舉行「散館」考試,成績優良就可授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檢討等職。
其餘稍微菜一點的,則分發各部任主事,或分發到各省任知縣,這種雖然也是官職,但很多京內士子都不想去,原因自是道路偏遠、奔波勞累等。
事實上,對時下的崇禎皇帝來說,這些成規授予的職務都是屁用沒有,並不能對大明內外各種形勢起到什麼幫襯的效果。
說來也是,你選來選去搞了半天,整出一堆寫書法學詩詞的官員要來什麼用,既不能給你出謀劃策,又不能分派到各地維持局面。
對於這種智障一般的成規,崇禎皇帝自然是要改。
文舉狀元夏完淳被直接授予從七品的中書舍人,除此之外,崇禎皇帝又另外下了一道諭旨,讓錦衣衛出京召夏完淳的父親夏允彝面聖,想要重新啟用這對父子。
崇禎皇帝把夏完淳安排到這裡,自然是有用意和考量。
首先,中書舍人這個官位中又包含了許多分支,諸如夏完淳被授予的中書舍人職務這是統稱,雜稱則是「內閣制敕房舍人」。
這個職位,在明初實際上只有照例書寫誥敕封賜的文書之權,並沒有什麼特別之初,可眼下的崇禎朝,卻早就是有所不同。
除了照例書寫誥敕文書以外,夏完淳甚至可以直接到內閣籤押房當職,參與首輔蔣德璟在內的內閣大佬們對國事的商議,某種意義上,他甚至還有發話權。
除此之外,夏完淳照舊管理書辦制敕、詔書、誥命、冊表、寶文、玉牒、講章、碑額、題奏、揭帖等機密文書以及各王府敕符底簿,可以說是位低權重。
中書科本不稱科,因與六科均在午門之外,官署相聯,時人習慣稱之為科,署中又設二十人,不分長貳,以年長者一人掌印,稱「印君」。
除夏完淳被授的內閣制敕房舍人,又要有文華殿舍人,掌奉旨書寫書籍;武英殿舍人,掌奉旨篆寫冊寶,圖書,冊頁;內閣誥敕房舍人,掌書辦文官誥敕,翻譯敕書,並外國文書、揭帖,兵部紀功、勘合底簿等。
所以說來,中書舍人這個職務性質難辨,屬於好做不好聽。
就現在來說,一般的權貴和富家子弟,儘管一無所能,但卻可用資捐得一中書舍人,再加一卿銜,與唐、宋之舍人相較,則有天淵之別。
夏完淳被授予中書舍人,這消息傳出去之後,許多不明道理之人都是啞然失笑,一些早明白其中貓膩的老油條卻暗自多了個心眼,看破不多說。
丙戍科文舉第二名榜眼是嘉定名士黃淳耀之弟黃淵耀,黃淳耀本人就是崇禎十六年進士及第,當時被授予管理典籍的小官職。
黃淳耀和黃淵耀兩人雖出身東林,但心中卻痛恨東林,因此黃淳耀被當時的東林黨所排斥,一直無法得任實職。
崇禎十六年年底,黃淳耀對朝堂倍感失望,回到嘉定老家開辦私塾,教書育人,聽聞崇禎十九年科舉改制,遂囑咐其弟黃淵耀來京參試,藉以試探。
黃淵耀這個人崇禎皇帝也從卷宗上了解到,的確是個人才。
首先,這兩兄弟都對延續千年的八股取士流露出不滿之情,已經在這個時代算是有了些遠見,其次,崇禎皇帝了解到黃淵耀此人幼穎異,又好學。
黃淵耀十五歲就補諸生,深受其兄黃淳耀教習,廠衛密奏,說他性格潔好耿直,不隨和與人交往,談論大勢倫理之時,卻往往又能不諱權貴,直言其害。
受此影響,崇禎皇帝決意讓丙戍科文舉榜眼黃淵耀補山東道監察御史之缺,職銜正七品,即刻離京赴任,並且下諭召其兄黃淳耀入京面聖,意欲復用。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2s 3.706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