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路沖天 624.北辛遺址全序列

    測試廣告1    大家七點又開始上路了,開了快六個小時,終於到了滕州的北辛文化遺址!

    許樂等人下了車,在紀念館門口的兩個中年人快速的走了上來,許樂笑著也走了上去!

    二人一邊走著一邊喊著,「師叔好」!

    許虹和孫水波,許樂本來就給孫水波發了個信息問問是否有時間,他沒有叨擾張海學,這次自己可能會多跑一些地方,別老是折騰老頭了,沒想到許虹也在!

    「師叔,我對您老人家有很大的意見啊」!許虹笑著說道,許樂看著許虹笑了笑,他最喜歡和許虹聊天了,這小子話多愛鬧,有意思!

    「咋了啊」?

    「您去了這麼地方也不叫著我,還有您前幾天來,都不叫著水波,他跟我說是不是眼裡就放不下他啊」,許虹剛說完,徐水波急了,「師叔,您別聽這孫子的,根本不是這麼說的,我的話是,師叔來了也不給我打個電話學習一下」!

    許樂和後面的人咯咯的笑著,「來,給你們介紹一下」!

    大家一看這是自己人,這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人,但是許樂基本上都沒有給大家介紹!

    「許師兄好」,文榮先是叫了一聲,「呦,師妹,你好」,許虹和文榮握了一下手,「老爺子身體挺好的吧」?

    「挺好的,我先生說等九十月份好好聚聚呢」!

    「沒問題」!

    許樂給介紹著自己的父母、關爺爺二人、阿姆,然後是南歸,他不認識,「這是俞超偉的孫子,也跟你師兄弟相稱吧」!

    許虹一聽,「沒問題啊」,連忙和俞南歸握著手,

    其他人都見過了,許虹看著許樂身邊的清凝和卓瑪,和許樂站的距離,偷偷地在許樂耳邊說道,「師叔,這都是師嬸吧」?

    許樂笑了笑,點了點頭,許虹伸出了一個大拇指,衝著那二女說道,「師嬸好,我是許虹,在豫州二里頭,我的本科是齊大的,水波是我同學,我正好回來調研,碰到水波說我師叔要來,我就一起跟著過來了」!

    大家笑了笑,連忙說道謝謝了,看著許虹說話的樣子就跟許樂的關係不錯,一般人和許樂還是有距離的!

    「走吧,師叔,咱們先看看這,完事了再說去哪,反正我這幾天有功夫,晚上啊,咱們就住在濟寧了,再合計都去哪,您看成嗎」?

    「沒問題」,許樂笑著說道!

    隨後徐水波先是遞給了大家一人一本冊子,開始講了起來,旁邊的導遊和一些工作人員都很納悶,從來沒有見過齊魯考古所的人來專門當導遊的啊,這是誰啊?

    「各位,北辛遺址位於滕州市官橋鎮東南北辛村北首薛故河南岸,面積約五萬平方米,遺址距今約七三零零至八四零零年,是華夏在黃淮地區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被國家命名為北辛文化。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北辛遺址在一九六四年齊魯省文物普查中首次發現,一九七八年冬至一九七九年春經華夏社院考古研究所發掘,發掘面積共計二五八三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骨器、蚌器和角器等文物二零零零餘件。 當時採集到一批和大汶口文化風格不同的陶片,推測其年代可能要早於大汶口文化。

    官橋鎮古為薛地。夏商周為薛國所轄。戰國初,薛歸齊;戰國末,薛舊地皆入楚;秦屬薛郡,漢屬薛縣,三國時入魏;晉、南北朝屬徐州彭城郡,隋歸滕縣。」

    許樂等人看著遺址內的地層堆積,一般分為四層(有的探方缺第四層),在二、三、四層包含物中有相當多的打制石器、磨製石器和製作石器時打下來的石片、礫石塊等,數量比陶器片多。為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所不及。

    第一層:耕土層,厚一五—三五厘米。

    第二層:紅褐色土,內含較多的紅燒土塊,厚四五—七五厘米。出土陶片中以夾砂黃褐陶為多,器表面有窄堆紋組成各種紋飾,器形以鼎、缽為主:

    第三層:紅燒土堆積,厚二五—七五厘米。出土陶片中夾砂黃褐陶。器表面有窄堆紋各種紋飾,器形以缽為多,鼎次之。

    第四層:灰褐色土,厚一五—五零厘米。陶片有少量的堆紋、指甲紋,剔刺紋等。器形以缽為主,釜、罐、鼎次之。

    這裡的石器種類很多,分打制和磨製兩種,打制石器製作雖較簡單,但器形相當完整,有斧、鏟、刀、敲砸器和盤狀器等,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器身扁薄、平面略成梯形、橫剖面為扁橢圓形的石斧,用於砍伐樹木或開墾耕地,是一種用途較廣泛的工具。磨製石器通體磨光,製作比較精緻,有鏟、刀、鐮、斧、錛、鑿、磨盤、磨棒、磨餅、杵和匕首等。磨製石器中鏟的數量最多,形狀各異。石鏟器形較大,以矽質灰岩為主要石材,質地較軟,容易打磨,這種石鏟安柄後成為一種翻土工具,有的刃部長有約七厘米的縱直磨痕,說明這時期的翻土深度還是相當淺的。

    其它出土的生產工具也頗豐富,如骨器、角器、牙器還有蚌器,製作精緻,形式複雜,製作過程一般經過截、劈、削、刮等方法製成器物雛形,最後打磨表面。器形除鏃、魚鏢、鹿角鋤、蚌鏟、蚌鐮等與農業、漁獵有關的器物外,還有鑿、錐、匕、針、笄、梭形器等。這說明當時的生產力低下,只靠農業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還要靠狩獵、捕撈、採集來補充食物,這些生存手段也是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

    骨角牙器:發現的數量多,而且器類也較複雜。製作方法大體經過截、切骨料,再用劈、削、刮製成器物雛形,然後磨成的器形有:鏃、魚鏢、鹿角鋤、鑿、匕、刮形器、棱形器、針、錐、圓鈕鹿角器等。出土物器計有鏃四零件為四式;魚鏢一二件為四式;鹿角矛形器一件;鹿角鋤一零件為三式;鑿口件為二式;匕一零件為二式,鹿角勾形器五件,牙刮削器二件;棱形器三件為二式;兩端錐形器一件;針三六件,一端有孔,長短不一;錐二五件為四武;笄五五件為四式,扁平骨飾一件,骨管一件;牙飾五件為二式;圓鈕鹿角器二件;鐮五件,鋸齒形刃,安把處穿有一孔;鏟四件。 [五]

    陶器:陶質分為夾砂陶和泥質陶兩種口夾砂陶除少數摻和碎片外,絕大多數摻和的砂粒都較細。陶色以黃褐色為主,泥質以紅陶為主。還有灰陶和灰黑陶,陶色一般較純正。缽的陶土較細,有的在口部外側有一周紅色,其下為青灰色,即所謂「紅頂缽「。 [五]

    窖穴兩個:在耕土層下露口,平面略呈橢圓形,相當平坦的生土底,為口徑略小於底徑的袋坑。另外還發現六十個坑,其形狀主要是口大底小的橢圓形,少數呈圓形和不規則形狀,口徑二.六米,寬一.八米。深一.二米,坑壁不規則,底部凹凸不平。在近底部集中堆放六個豬下齶骨,有行飯覆蓋著。h五一坑中有相當完整的豬頭兩個。


    瓮棺葬兩座:出於t七零又五的第二層。m七零二位於探方東部,兩墓相距一.七米,均在耕土層下露出墓口。墓場東西向,葬具為兩個器一:一相對的深腹圓底罐,內有頭東腳西的嬰兒骨架一具。m七零三墓坑中有嬰兒骨架,其上覆置一件殘陶鼎,鼎兩側放一件骨鏃。

    自然遺物:有獸骨、魚骨、貝殼。經考古研究所周本雄鑑定。有家豬、牛、獐、梅花鹿、四不象,貉、獾、雞、鱉、龜、華夏園田螺,青魚、麗蚌等。發現獸類糞便中含有相當數量的碎骨殘渣。經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有恆鑑定:屬食肉類動物,可能是狗或貉的糞便。龜甲片經葉祥奎鑑定:有現生種烏龜的腹甲和鱉屬肋板。

    大家一邊看著一邊聽著,還有一些仿作的東西摸著,「北辛文化遺址,即薛河流域部落,是中華大地上人類生活的最早的地域之一。

    一是從出土的石鏟、石斧、磨盤、磨棒、鹿角鋤、蚌鐮和窖藏的穀物來看,當時的農業生產從耕作、播種到收割、加工,已有一套較為完備的工具,原始農業初具規模,農業生產已是他們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也是定居生活得以鞏固的重要保障。

    二是通過出土的家豬型動物骨架和雞狗等遺骸來看,當時的家畜馴化已經開始,畜牧養殖業已近雛形。

    三是從出土的陶網墜、魚鏢來看,當時的捕魚技術已相當高超。

    四是從出土的骨針、石紡輪來看,當時開始用野生纖維和動物絨毛進行紡線和編織,北辛先民從身披獸皮過渡到穿衣的文明階段。

    五是從出土的骨器、牙器、蚌器來看,當時的生產工具中截、削、劈、刮等器物已初步成形,手工業已較為發達。

    六是從出土的蓋鼎、紅頂缽、指甲印紋缽、紅陶壺來看,當時的制陶技術已比較先進,這些器物不僅講究生活的實用性,而且還講究審美的藝術性,特別是紅頂缽,據考古學家說,為東方的彩陶找到了淵源。

    七是從出土的一件陶器的底部發現了一對酷似鳥足的刻畫符號,被文字學家和歷史學家譽為「文字的起源」、「文明的曙光」。」

    許樂看著這個底部酷似鳥足的刻畫符號,摸了摸那個假的刻板,許虹說道,「師叔,我聽說這邊有岩畫,有些可能像是文字,您還記得日月山嗎?」

    許樂點點頭,「先把這看完了再說下一步」!

    許虹嗯了一聲,隨後繼續看著!

    許樂等人看著這些石器、陶器,不斷的對照著自己看過的東西,看的很認真,尤其是看著整體的介紹圖畫,從出土的居住區的柱礎來看,當時的房屋結構已較為合理。從北辛遺址地層堆積上來看,北辛先民在這裡經歷了三個階段,生活了一千多年,他們之所以選擇這塊山前平原、三面臨河、土地肥沃的地方定居,說明這裡自然資源豐富,地理環境優越,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北辛遺址的堆積層厚達一.五米以上,反映了當時的居民在這裡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他們以石鏟、鹿角鋤等工具翻鬆土地,從事農業生產。制陶處在較原始階段,器類較簡單,手制痕跡比較明顯,但卻發現了使用單彩的「紅頂碗」,為其後東方原始文化中出現的彩陶追溯到了淵源。北辛遺址的發現和「北辛文化」的命名是華夏史前考古的重要收穫。

    尤其是考慮到這裡當初是水源非常好的地方,許樂想像著先民的生活條件,應該還是不錯的,動物也多,有吃有喝,突然許樂覺得怎麼和自己一樣啊,只要有吃的就成,西餐不算!

    眾人在這一直看了兩個小時,許樂看了一眼大家,「有什麼收貨嗎」?

    阿姆這次倒是先說了話,「小樂,真的要謝謝你,我特別想讓藏土區的孩子來看看啊」!阿姆兩眼含著熱淚,清凝笑了笑,「阿姆,這個事兒啊,您就不用操心了,錯楞兩位讓秀已經開始做了,並且基金會那邊已經開始著手舉辦了,應該從今年的寒假開始,以後寒暑假都會有名額和線路的」,阿姆衝著清凝連聲說著謝謝,清凝笑了,「您要是跟我這麼客氣,那可是您的不對啊」,卓瑪拉著阿姆和清凝的胳膊,「就是,姐姐做的就是我做的」,阿姆和大家一下都笑了!

    「師叔,這邊還有幾個遺址,不過比較小,代表性不強,我建議就不用看了,咱們直接去濟寧,那邊有個王因村,很有意思,另外就是濟寧的大寶相寺,一定要去看看」!

    許樂看了看時間,三點了,「咋有意思啊」?

    「跟王灣有點類似」,許樂想著王灣一期二期三期的樣子,看著許虹,「你是來拉外援的吧」?

    孫水波笑了,「師叔,這孫子就是來拉外援的,他一聽說您要來,立刻就跑來攛掇您了」!

    許樂說了句,走吧!

    隨後孫水波開車帶著許虹,領著大家就往王因遺址而去!

    許樂坐在車上一直在腦海裡面畫著圖,整個海岱地區的山海圖!

    從後李文化到北辛文化再到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許樂終於把這條線給畫完了。後李文化遺址是齊魯地區迄今為止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和人類遺存,距今八二零零—七八零零年左右,其年代延續之長,內涵之豐富,實為罕見,勘稱海岱地區史前文化的源頭;北辛文化是母系氏族社會最為繁盛階段,距今七三零零年~六三零零年左右,比大汶口文化早一千多年。與大汶口文化有直接延續關係。北辛文化已形成完整的聚落,開始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所有制形式由氏族公有制向家族私有制轉化。

    北辛文化有可能受中原裴李崗文化晚期的影響,因為有齊魯滕縣北辛遺址出土有小口雙耳罐等類屬裴李崗文化的典型器物。它與太湖地區的馬家兵文化也有密切的關係。年代大體相同。

    大汶口文化距今約六五零零—四五零零年,延續時間約二零零零年左右。出現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帶小孩的合葬,它標誌著母系社會的結束,開始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

    龍山文化,距今四零零零年前。泛指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齊魯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河南、齊魯、山西、陝西等省。龍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為漢族先民創造的遠古文明。以精美的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徵。

    岳石文化,距今三五零零-三九五零年,是膠東嶽石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夏代東夷部落文化的重要一脈,青銅冶鑄業是岳石文化時期成就最突出的手工業部門,此時已進入早期青銅時代。

    豫州龍山文化晚期階段,已進入夏代統治時期。說明夏代中原文化迅速東進,其中主要是商族勢力向東的發展。受到商族的排擠,岳石文化的一些氏族向淮河一帶遷徙。夏王朝確立政治統治地位不久,在豫東一帶活動的有虞氏即舉族向東南遷移,並定居在江淮間的洪澤湖、高郵湖一帶,他們與陸續到達這一地區的岳石文化諸氏族匯聚,並與當地土著居民結合,成為淮夷。

    許樂對照著後李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時間差,想著仰韶文明和半坡的介紹,從華夏的西邊到東邊,現在可以判斷東夷文明絕對是華夏文明之光!

    唯一的大板塊就是北部地區了,許樂笑了笑!

    「阿鍾,累不累」?

    阿鍾笑了笑,搖了搖頭!測試廣告2



624.北辛遺址全序列  
相關:    過河卒  望仙門  從三十而已開始的影視攻略  全球覺醒:開局加入聊天群  魔戒:中土領主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史路沖天624.北辛遺址全序列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史路沖天"
360搜"史路沖天"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721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