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廣目軍大營中,堆堆篝火早已熄滅,連一絲煙氣也無。四處靜悄悄地,只有風聲蟲鳴應和著,在不是響起巡哨士兵的輕輕腳步聲中,此起彼伏的沉沉鼾聲顯得格外安心。
上田哲三翻來覆去睡不著,索性披衣而起,走到帳篷口,嚮往張望。
他是平民隊三巨頭之一,又是大病初癒,所以格外優待,讓他自己睡一頂帳篷,就算半夜起來,也不會驚擾旁人。只要別出去亂走違反軍紀,一切自便。
夜空中的積雲已經完全散開,月明星稀,竹影搖風。
若是在往常,他說不定還要詩興大發,吟哦幾句,可現在,他滿腦子都是白天時與聶清風的對話。
他讀過《孟子》,知道民貴君輕的道理,也知道唐太宗水能載舟的比喻,他常常想,還來得及,只要先把一本道、淨心宗這些潛在威脅解決了,就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解決民生問題,輔佐主公把北陸道變成人間天堂。
失敗了。
聶清風說得很明白,老百姓確實堅忍,但不能讓他們一忍再忍!所以,一本道才有屢敗屢戰的資本,所以,淨心宗才會氣焰日漸囂張!
老百姓所要的,不過是一碗飯,和一個奔頭啊!
可我給了他們什麼!北陸道重臣,居然還比不上一群山溝里的和尚!上田哲三啊,虧你還有臉以能吏自居!
是什麼迷了我的眼,讓我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看不明白呢?
社稷依明主。主公非明主,這沒有錯,那麼,是我的忠誠錯了嗎?難道我應該換一位明主去輔佐嗎?作為一個家臣,一個家老,一個被主公寄予厚望的重臣,有這樣的念頭,是犯罪!是背叛!是大逆不道!我應該付出十倍、百倍努力去完成主公的囑託,這才是忠誠!
可站在百姓的角度來看呢?
我一次又一次的付出,不過是滿足了一次又一次的窮奢極欲!主公越是開心,百姓就越是不開心!這二者根本是對立的!即便是打贏了一本道,頂住了南海道,也不過是為主公和其他家臣換得了繼續享樂和作威作福的機會!
民貴君輕,民貴君輕!這麼說來,我一直在本末倒置嗎?我最引以為豪的忠誠,難道全錯了嗎?
他正在糾結,咫尺和尚慢悠悠過來了:「阿彌陀佛,上田大人,您還沒有休息啊?」
「多謝大師掛念,有些心事放不下,大師也沒有休息?」
「老衲起夜解手,見這邊一燈如豆,擔心上田大人身體,就過來看看。」
上田哲三低頭長嘆一聲:「白天聶大人所言,真如洪鐘大呂,振聾發聵。回首往事,感慨頗多啊。」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已而已而,管它作甚?且看眼前吧。」
「眼前路在何方?」
「只管行去。」
「多謝大師指點迷津。」
「不必客氣。主公雖然有時行事匪夷所思,言談近乎妄語,然事後細思,卻發現頗有深意,內中蘊含絕大文章。實不相瞞,老衲在廣目町推行的諸多改良之法,有不少是從主公隻言片語中獲得的啟發。」
說到這裡,咫尺和尚笑笑:「有時偶得空閒,主公也會與張先生、老衲一起談論些趣事。主公談些治國理政的方略,要我等暢所欲言,真是叫人好費一番腦筋,」他搖搖頭,「但這些方略,主公自己也承認,多半是行不得的。」
上田哲三好奇心大起:「能叫咫尺大師與張先生費一番腦筋,是何等樣題目?可否告知一兩道淺顯些的,也好讓在下打發打發這漫漫長夜?」
「那好,請聽題。一本道氣焰方張之時,若是打出旗號『三年免徵,一民不殺,平買平賣』,該如何應對?」
上田哲三略一思忖,笑道:「此策精妙在於爭奪民心,此策一出,只怕東山道大半民眾要從賊。東海道島村直伸有得頭疼了。不過呢,此策小道也。一本道能減稅,難道各藩不能減?官府的減稅,總比賊寇的減稅靠得住,再輔以大兵進剿,徐徐圖之,不怕一本道翻了天去,不過多延幾日性命而已。」
咫尺贊道:「上田大人果然一語中的,不過,這題目的難處,還在後面。」
「哦?在下洗耳恭聽。」
「繼方才一策後,一本道又出一策,『均田免糧』,如何?上田大人,上田大人?」
笑吟吟洗耳恭聽的上田哲三已經傻了,呆愣愣站在那裡,仿佛一具木偶。咫尺喊了兩聲,他恍若未聞!
咫尺剛要第三次開口,卻見上田哲三搖搖手:「不要講話,不要講話,大師,夜已深了,您快些休息吧。」說著,失魂落魄地鑽進帳篷,把燈吹熄了。
在他背後,咫尺悄悄地微笑了一下。
第二天一早,頂著黑眼圈的上田哲三找上張長雲和咫尺,劈頭就問:「聶大人既然說此策是錯的,那必然是有了解決之道吧?」
張長雲一愣,看看咫尺的模樣,問道:「大師把主公那些怪問題拋給上田大人了?」
咫尺笑道:「老衲見上田先生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樣,擔心他元氣未復,為心魔所乘,就把主公的題目拋了一道『均田免糧』出來,哈哈——不錯,主公已有應對之法,只是,眼下還行不得。上田先生對此可有什麼心得?」
「此策甚是厲害,有一塊自家的土地,不納糧,這是天下農人畢生的夢想,簡簡單單四個字,卻抓住了天下農人之心。一本道若大張旗鼓推行此策,恐怕天下震動。天下田土,多在縉紳手中,分縉紳田與農人,於己無損而響應者眾。田森壽行若早行此策,關東多半不保。」
張長雲問道:「那麼,依您之見,該如何應對?」
「拖。此策的破綻,在於難以實行。一碗水難以端平,何況分田土?各地田土肥沃貧瘠不一,民眾多寡不同,如何平均?再者,免糧一說,似乎有『免賦』的意思在,若是不收賦稅,國家如何維持?不收實力衰弱,收又失信於民。再說,賊寇多無遠見,得勢便猖狂,比如田森壽行,竊據東山道後,對百姓敲骨吸髓,較原先的川崎丸山猶有過之!縱然知道此法,實行起來,只怕也要變模變樣,到最後,養肥了一眾賊寇頭目,卻苦了百姓。只要官府沉穩應對,戰事不敗,賊勢日削,五六年內,當可平息禍亂。」
上田哲三一口氣說了一大串,有些氣喘,平平氣,又道:「聶大人這道題,背後有深意。那便是,天下田土,該是誰的?田土能不能均,該不該均,如何來均,皆由此生發而來。在下百思不得其解,不知二位——」
張長雲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田土,自然是皇帝老子的。故而百姓要揭竿而起,另立新王,重分田土——從賊者眾,正如主公戲言:『吃他娘,喝他娘,開了大門迎大王,大王來時不納糧!』」
咫尺大笑。
上田哲三搖手:「兩位不要搪塞,在下是真心求教——這居然是個死結!」
「請細言之。」
「若說田土該歸縉紳豪強,那便承認了天下百姓生來便該當牛做馬,該當被兼併凌虐。可縱觀史籍,多少朝代一朝傾覆,都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一貧如洗,最後天下大亂。田土歸於縉紳豪強,或能得數十年乃至百年平安,然終歸是取禍之道。
「若說田土歸於百姓,初期必然天下太平,可各家生發之道不同,人心各異,數代之後,必有新富者、新貧者——又一遍輪迴。」
見他一臉糾結,張長雲道:「其實這個難題,我二人也沒有什麼好辦法。聽主公的意思,對北魏時的均田制似乎頗為推崇,但又有不同。」
「均田制?」上田哲三一皺眉,「戰亂方平,大片田地拋荒,官府手中有田,自然好做;世易時移,官府手中田分攤殆盡,民間積蓄漸漸豐實,必有以田私相授受者,法不能禁——豈不又是回到老路?」
咫尺呵呵笑道:「上田大人,你與主公相處還短,長些時日,你就知道,他常常拿這些問題來難為人,你也不必太過較真。治世不一道,此時良策,彼時或許就成了惡政,還是因時而動為好。」
上田哲三卻不肯罷休:「不行,凡題目必有答案,大政要務,若搞不清楚,寢食難安,我這便去問問聶大人。」說完掉頭就走。
張長雲與咫尺相視一笑,張長雲道:「看來,老先生今晚又要徹夜難眠啦。我們反覆跟他講,廣目町與他處不同,有些事,我們做得,別人做不得。他不明白這一節,就是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個豆來!」
咫尺道:「方今和洲,各藩都在找一條康莊大道,就連一本道、淨心宗之流也莫不如此。我等走在這條路上,目的不也正在此?相信跟著主公,會走得順暢一些。」
「報!」一名傳令兵跑來,「前方接敵,主公有令,中隊止步!」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2s 3.659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