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地主爺 第九十九章麻辣燙

    第九十九章 麻辣燙

    仿佛約好了一般。

    季考一過,天氣頓時寒冷下來了。學生們放了假,家裡收成又好,自然是舒舒服服的呆在了家裡烤火過日子。

    可四萬災民就苦了。

    他們過來滄州的時候,所帶的衣服極少,有的不過是身上一件罷了。

    這些天出工下來,攢了不少糧食,換了許多舊衣服。可那些衣服都很薄,這寒風一划,都受不住了。又要出門做工改造鹽鹼地,不然靠著例發的口糧,日子過不下去。即便躲在屋子裡,也要蓋棉被,烤火才不會生病。

    前面的安排已經完成了「得食」和「有居」兩個環節,徐清以為萬事大吉,可他現在意識到,真正的挑戰來了。

    忽悠商人的一招肯定不能再用了,可官府里也拿不出這一筆款項來購置禦寒衣物。當然,時間已經到了十月間,災民不過十幾天就可以走了,徐清也可以讓災民們硬抗過去這十幾天。

    可徐清有強迫症啊,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既然接收了災民,拍胸脯保證了對災民如家人,那就要負責到底,決不能食言而肥。

    要不怎麼有傳言說徐清是天神下凡呢,徐清一發愁,立即有了好消息傳來。

    而且一來就是兩個。

    其一,消息從黃驊港傳來,說的準確一些,這個消息來自渤海。

    原來,在處理奚族遺留的一大批物資的時候,有大量的毛皮衣物,皮革製品。渤海全國一起用還用不完,故而挑了一些半新不舊的毛皮衣物和皮革製品裝船,送到了滄州。

    當然,也不是白送,渤海還卻許多鐵製工具,小麥大米,布匹絹絲等中原產物。斷紅塵這一次讓人把這些毛皮衣物送過來,也是想做一筆小小的交易。

    四大船,壓的滿滿的,徐清問,這怕不是有十萬件大衣?押船的船老大搓搓手道:

    「麼有麼有,只有四萬件袍子,四萬件襖子。暖和得很,就是稍舊了點,都洗乾淨了,曬好了,不髒。」

    那就是八萬啊,怎麼也夠了,徐清心喜,拍拍船老大的肩膀問他:「你們打算換些什麼?」

    船老大講:「一件狍子換十斤米,或者四兩布。」

    徐清疑惑道:「幾十萬斤的米,你們這三艘船能運回去嗎?」

    船老大:「不嘞,還有好幾艘船,這裡港口太小,進不來。換了米,我們再換布,就能運回去了。」

    「哦,那你們能在這裡留幾天?」

    「換完就走,換完就走,」

    「好吧好吧,你們把貨卸下來,我給你們安排食宿,還有一些事情和你們商量。」

    卸了貨,徐清這邊早已經安排好了一頓筵席,菜式裡頭有遼東菜,有中原菜,還有徐清家裡的炒菜,從船老大到水手力壯都吃得直不起腰來。

    宴後,徐清與船老大商量和災民交換衣物的事。船老大驚訝,災民到這裡躲災,居然還有錢賺。徐清解釋一番,到最後,船老大差點痛哭流涕,他道,要是碰見徐大人這樣的好官,當初他們家就不會流落遼東了。

    兩方約定好兌換地點,說優先給災民換襖子,給滄州百姓換袍子。袍子較長,禦寒卻不利於幹活兒,襖子較短,也比較厚實,禦寒也好幹活兒。

    除了衣服,還有氈帽、毛鞋等東西可以交換。有道是一帽頂三襖,對於長期要在外的災民,氈帽顯得比較重要。故而也有先換給了他們。

    十斤米一件大衣,一斤米三塊錢,一件大衣三十塊,這放在9.8折都有人搶的後世,不知多少人搶破腦袋。

    即使在這裡,似乎也非常火爆。換了災民的之後,剩下的,在滄州就顯得杯水車薪了。此時,船老大也發現了這個商機,滄州本地的百姓就能消費如此巨大,若是通過商隊連接整個中原呢?那豈不是暴富?

    草原的毛皮多得用不完,如果能夠用毛皮輕易換取中原物資,那誰還會動不動就打仗?嘖嘖嘖,這次回去之後,一定要再來幾次。對了,大賀氏那邊似乎也有物資堆積,不如,嘿嘿低價買來!

    船老大計算之時,災民們都用工錢糧換了衣物,總算暖和了不少。可還有一個問題,晚上沒有火,睡得不安啊。


    這時,就要說第二個好消息了。

    這個消息,是徐清在城牆上發呆的時候發覺的。

    「鐺鐺……」

    一個商隊的鈴聲傳來,徐清習慣性的看了看,這一次,徐清卻沒能一眼看出來那商隊運的東西。不過,看那商旗,卻是正牌的滄州商會商旗。

    到了城門口,車隊裡一輛車微微側了一下,抖漏了一些東西,徐清才知道這商隊來自哪裡。

    煤!

    上次馬尼德出商的時候,徐清托他在山西買下一堆煤,也就是唐朝說的石炭,送到滄州來。當時徐清還沒想好那石炭做什麼,煉鋼還是做燃料,只是下意識覺得煤這種東西十分重要十分有用。於是就讓馬尼德帶了,而徐清也把這件事拋之腦後許多天了,沒想到今天送了過來。

    這真是雪中送炭,雖然還沒有下雪,但對於滄州來說,不嚳為一場及時雨。災民們終於能夠能生火保暖了。

    有人問,山里那麼多樹木,為何不砍來用就是,古代保護森林沒那麼重要。

    徐清本來也這麼想,後來才知道山裡的樹木太濕,砍回來不曬幾天就燒不得。山上稍微干一點的柴,都被本地的村民收拾回去了,連落葉都被掃得一乾二淨。過冬嘛,最不能少的就是火和食物。

    二百車煤炭送了過來,一車四百斤,八萬斤煤,也就是四十噸。徐清想把這些煤炭做成蜂窩煤,還要摻黃土,摻牛糞混在一起,少說也能做出來十萬藕蜂窩煤。

    若給災民平分,每個人就只有兩藕,按戶口發,那就有十二藕。災民們十戶一保,蜂窩煤也可以按保發放,可以只發八十藕,反正災民們是擠在一起住的,也擠在一起取暖。

    此時,最先選出來的的那些「技術人員」就可以派上用場了。用打藕煤用的器械,徐清稍一提示,他們就能快速製作出來。

    連夜趕製,第二天,第一批煤就下發到了災民手中,暫時每保四十藕,不夠再發。災民領取蜂窩煤的時候,都得到了囑咐,一定要開了天窗才能燒煤取暖。

    一晃過去八九天,六十天的期限近在眼前,災民們發了二次蜂窩煤。這個時候的災民們已經開始想念家鄉了。而且,他們手裡都有了糧,有了衣物,還有一部分「技術人員」製作出來工具,鋤頭柴刀什麼的都有,回了鄉,也能夠過活。

    不過,還有很大一部分的災民希望在這裡再干十幾天活,反正有的吃有的住,還有錢賺,不如開春再回去。

    可官府是不能再出錢了的,於是徐清下令各里長,已經改造好了的田地全部登記造冊。如果還想繼續改造的,也可以自行僱傭災民,但一定不能強迫他們,要你情我願,而且要工錢恰當。

    一部分災民挑起行李,合起伙回鄉起來。讓他們可喜的是,來的時候空著手,走的時候卻還要挑著行李。

    滄州邊界,數千回鄉的災民在那裡聚集,他們四面而來,卻同時在這邊界之處留了下來。

    前頭就有一塊寫著「滄州」的石碑,也就是說再往前一步,就除了滄州地界,這群人為什麼要留在這裡?

    不為別的,他們要在這裡建造一個紀念品,紀念這六十天來滄州百姓為他們做的。而紀念方式並沒有什麼推陳出新——徐刺史神像。

    而且這神像,和滄州城裡那些徐刺史廟差不多,大腹便便,鬍子長長,下巴多多,面相猥.瑣。當然,面色猥瑣是徐清看過之後發出來的結論。

    還有一些濟養院的老人,和一些失了家人的留在了神像旁邊,說要守著徐刺史像直到死去。甚至在這裡收留孤兒,守護刺史像,代代相傳。徐清倒是享受這種個人崇拜的,就是廟裡的,神像下面供的東西他這個本身拿不了,這有點惱人。

    留在了滄州的人,都被僱傭成了短工,有的是大戶人家獨自雇的,有的是幾戶人家,一個集子的人合資雇的。當然,工價就漲了不少,其他福利卻下降了不少,再也不會有豬骨湯送到工地了。

    還剩下許多許多煤炭,徐清便想著總要利用一下,便讓工匠打造了一個四四方方的鐵盒子,盒子底下,是可以放煤的爐子。上面,有許多格子,格子之間,又有小孔相連。

    這是幹嘛呢?

    徐清想吃麻辣燙!

    以前沒有蜂窩煤的時候,只能用木柴燒火,火力不穩,又要經常翻動添柴。徐清吃個火鍋都只是勉強,就更不用說大鍋混煮的麻辣燙了。

    而蜂窩煤則不同,一筒子煤,可以大火燃一個上午,不吃的時候,可以閉了氣孔,煤可以保大半天的溫。

    秋天已晚,冬天降至,我從今開始宅居,至春方休。 我將不逛街,不遛狗,不散步。我是火鍋旁邊的常客,麻辣燙邊的守衛,我將生命與榮耀獻給床鋪,今天如此,以後皆然。

    只有一件事情比較可惜,那就是徐清再怎麼厲害,也不能找來在遙遠的南美洲的神奇作物——辣椒。

    麻辣燙,名不副實。

    更多鄉村言情流行小說,請關注微-信-公-眾-號:dingdian23 (長按複製)



  
相關:    盛賦  天門神幻  四重分裂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美劇大世界裡的騎士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唐朝地主爺第九十九章麻辣燙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唐朝地主爺"
360搜"唐朝地主爺"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3s 3.64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