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的寒冷。
李世民站在殿前,看著陰沉沉的天空,似乎又要下雪了。他攏了攏身身上的袍子,下雪也好,瑞雪兆豐年。冬天不下雪,那才叫大好不妙。如果哪年冬天不下雪,那麼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連年都過不安心。
這意味著明年肯定會出現災情,沒有雪往往就有旱甚至有蝗。
一陣凜冽的風順著廊廡盤旋。
聽說在嶺南的崖州島,一年四季都見不到雪。漢京的冬天大雪紛飛,崖州島上卻火熱如盛夏。而在更遙遠的越南州,甚至連冬天都不會有,一年就春夏兩個季節。
交州則有雨季和旱季兩季。
朕的江山,真是萬里遼闊。若是有機會,也下一次江南,卻趟嶺南,甚至去那天涯海角看看就好。
打了個寒顫,李世民笑著搖頭,往殿中走。
屋外寒風凜冽,屋裡卻溫暖如春。
但坐在御案前,看著那些奏章,他的眉頭卻又一下子緊皺起來。
真是讓人煩啊。
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堆堆的奏摺,而這些,全都是彈劾李超的。
來自各方各面,有來自嶺南的,也有來自朝廷御史台,甚至不是御史的許多官員也都上奏彈劾李超。
彈劾的內容五花八門。
有說李超在嶺南行事囂張,逼反了馮冼,大開殺孽等等。也有人說李超在嶺南巧取豪奪,大肆貪斂。
還有人說李超故意挑起事端,說他越過朝廷,直接跟真臘和扶南幾國談判,甚至其不經朝廷同意,就跟真臘簽訂協議,答應真臘一起出兵對付林邑和扶南聯盟,說李超藉機拿朝廷名義訛詐了真臘幾百里北方國土,併入他自己的封地。
有人彈劾李超的滅林邑計劃,說他不顧林邑為大唐藩屬國之事實,要主動出兵侵略林邑的事情。
其它的事情還有許多,反正如今李超在朝中,一半的人極稱讚李超,而另一半的人又天天彈劾李超。
又看完一本,李世民直接扔進了旁邊的箱子裡,那已經堆了大半箱了,而在不遠,還有好幾口蓋著的大箱子,那裡也一樣裝著彈劾李超的摺子。
所有彈劾李超的摺子,最終都裝進了一口口的大箱子,堆放在角落,根本不會有批覆。
李世民嘆了一口氣,這都是什麼跟什麼。
就沒有一本彈劾到點子上。
李超在嶺南做的那些,他讚嘆還來不及呢,那是大功。什麼馮冼寧陳,李世民會在乎他們怎麼想的嗎?
不肯交權,還想割據,做夢。
就該李超這樣的強硬手段,不給他們半點機會。
李超對於真臘幾國的處理,確實有過越過朝廷。
不過通過六扇門的調查,還有李超的奏章。他倒也對南蠻的局勢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了,真臘、林邑、扶南三家結成兩個陣營互斗,李超沒有調停,也沒有去支持林邑和扶南,反而站到更強的真臘這邊,這就不是維持南蠻局勢了。
李超要破局。
李超要讓大唐滅了林邑,奪取林邑之地。這是李超在奏章上直言不諱的,林邑本就中國之地,眼下有機會收復當然要收。
至於說越過朝廷,李超的解釋是廣南離京太遠,事情緊急,如果等朝廷回復,只怕錯過時機。況且,他這個處置大使,也是有便宜處置之權的。
倒也不能說李超是完全越權。
所有彈劾李超的奏章之中,也並不是完全言之無物。真要雞蛋裡挑骨頭,總是能挑出來的。李超這樣的地位,好多人彈劾他,不過是想著借李超揚名。甚至在揣測君意,認為李超如今地位太高,皇帝會想要拿下李超。
李世民搖搖頭,他需要拿下李超嗎?
不,也沒理由。
經歷漢京之亂後,李世民越發需要李超這種久經考驗十分忠誠的重臣。此次嶺南之行,越發證明李超對朝廷的重要性。嶺南歸附大唐也五六年了,一直都是地方豪首們事實割據,李超一去,就把事情平了。
拿起六扇門的密折。
看了幾眼,他眉頭皺起來。
上面寫著李超曾經跟太子提起,要在封地訓練騎士。從封地府兵中挑選七歲孩童,打小在身邊訓練,十四年的侍從騎士訓練,每年一次考核淘汰。能夠完成十四年訓練考核的,最終授予騎士銜,賞給一座莊園。
這些騎士,將成為領主的護衛,甚至是那些府兵們的軍官。
這個騎士,李世民搖了搖頭。從朝廷律法和制度上,李超的這個騎士倒不聲違法。畢竟朝廷有規定,封地領主可以擁有一支護衛,一里兩個名額。
李超打小訓練騎士,這也只能說是一種挑選護衛的方式,只要數量不超額,沒有什麼不對。李超就算給那些通過訓練的騎士授銜給莊園,這莊園只要是李超自己私人土地,他要送給誰,朝廷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嗯,李超的騎士合法合理。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李超的這個騎士可就讓人不是那麼放心的。從七歲開始訓練,經過十四次考核淘汰,最終訓練出來的騎士,這得多麼優秀?
能文能武,甚至可以說不弱於講武堂的學員訓練了。
經過十四年的訓練,這些騎士都能成為精銳中的精銳,甚至成為優秀的中層軍官。
李超想幹嗎?
只是單純的訓練一支精銳護衛,還是有更長遠的打算?
這個李超,總是讓人無法放心,時不時的總要搞點事情出來。
若是碰到一般的皇帝,就這一條,都足以把李超拿下了。
不過最後,李世民還是嘆氣一聲,然後把這密奏也扔到了那個大箱子裡。
「陛下,馬相、高相等五位大臣求見,說有關于氏族志的要事稟奏。」
李世民抬頭。
「讓他們進來吧。」
說到氏族志,李世民眼裡很不高興,上次送來的那個氏族志草稿,都是什麼跟什麼啊。居然把崔干列為第一等。
馬周五人進殿,行禮。
「幾位愛卿免禮平身,坐。」
「陛下,上次草稿被退回後,臣等回去之後商議許久,有一個新的編修想法,想先奏報請示一下。」
「哦,那說說看,這次打算怎麼修。」
馬周把一份剛寫的簡要提綱呈給一名內侍,由他轉呈給皇帝。
李世民接過只看了一掃,臉上就露出了笑意。
他本以為這次送上來的也還是什麼崔鄭為上呢,卻沒料到,這上面寫的居然如此符合自己的意圖。
皇家一等,勛戚二等。
以本朝官職爵位定排序,不論從前。而且許多過去不是士族的庶族地主階層出身的官員勛臣,也都能列入,甚至排在前面。
而過去的門閥士族,這次卻只能按官職爵位排到後面。他們的官職爵位,是遠不如新貴們的。
馬周他們暗暗打量皇帝,發現皇帝臉上笑容越來越盛,也是長鬆一口氣,看來這次確實猜對了皇帝心思。
高士廉餘光去瞧馬周,想不到馬周這次眼光這麼准。
也許這不是馬周的意思,而是李超的意思?高士廉心想著。
「很好!」李世民看完,「非常不錯,氏族志就應當按這個方向編!」
李世民覺得心情很好,氏族志將是大唐新士族的排名榜。
他很清楚,大唐王朝是由三股士族力量建立起來的,一支是關隴集團,一支是山東集團,一支是江南集團。
關隴集團是北魏鮮卑貴族組成的軍事集團,其中也包括了胡化的漢人和西域的胡人,皇家李氏家族就是關隴集團出身,李家當年還是西魏八柱國家之一,李家是關隴集團的重要一員。
而山東集團,則包括山東士族和山東豪傑。山東士族的歷史悠久,經濟實力雄厚,並且有強大的宗族鄉里基礎,他們有極強的政治能量,進可控制朝政,退可控御鄉里,還掌握學術。
而山東豪傑,則是隋末混亂時寒門地主集團,他們是在隋末時迅速崛起的地方豪強。如今朝中的軍功新貴,就是以山東豪傑為主。這也是當年李世民還在秦王府時,最強的支持力量。
江南士族也是一股重要力量,唐初,他們一面參與了大唐制度典章的制定,一面又在江南地區繼續發揮影響。
這三支力量,對於大唐的建立和前期國力恢復壯大,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李世民卻絕不允許這些力量凌駕於朝廷之上,關隴和江南士族都在衰弱,可山東士族卻借著與山東豪傑出身的新貴的聯姻,依然有著極強的影響力。
李家排第一,勛貴排第二,而同時李世民早就通過聯姻,跟朝中頂級勛貴都聯姻,結成姻親,因此勛貴們又都是皇戚,他們占據第二,無疑對皇族地位更加鞏固。
第三的,則就是按官爵高低來排序了,只論本朝,不論從前。五姓七家也好,關隴貴族也罷,甚至是江南士族等,不管過去多煊赫,只論當今。
馬周因不是勛貴,也不是皇戚,因此他雖出身普通,可因為如今是宰相,所以也排在第三等。
那些舊士族,如果沒有顯爵高官,就只能排到第四等。
「灞上李家排在第幾?」李世民笑著問。
馬周和高士廉對視一眼,然後如實道,「臣等擬將灞上李家,排在李姓第二,天下家族第三。」
李世民卻搖了搖頭。
馬周道,「請陛下明示。」
「家族排第二的是哪家?」
「回陛下,洛陽長孫家。」
李世民開口,「灞上李家是皇族一支,不用單列。天下士族排名,皇家第一,這第二,當定灞上李家,洛陽長孫家列第三吧!」
皇帝欽定,馬周他們當然沒有意見。洛陽長孫家和灞上李家,都是姻親,也都是勛貴,兩家誰前誰後,還真不好說。
現在皇帝開了金口,說李家定第二,那自然就李家第二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31s 3.7183MB